重要事件簿:點擊進入
如果你觀察一下中美兩國的技術型態
道瓊還在一個區間盤整區
納斯達克算是一個高檔盤整的姿態
標普500也是類似道瓊的區間型態
但為什麼這種整理型態
會被我視為一種大跌前的徵兆
這一點我們在之前的文章已經提過很多
主要是經濟週期與QT的影響
在2009年那時候
曾任金管會主委的劉憶如
那時候就曾發表投資觀點
買進賺一倍的黃金
這就是他用他的知識化作獲利
同理
在全球資金轉折點的背景下
QT帶來的就是反向的效果
但為什麼我還是看好黃金?
因為在升息循環的初期
非常容易發生因為升息造成的市場出清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沒辦法看好
TESLA和NETFLIX和AMAZON等高本益比的企業
因為雖然他們都擁有不錯的現金流
非常被市場看好的未來性
但在QT環境下
對這些企業而言就是利空
而且是長期的利空
蔣介石在與日本抗戰的時候
當時的中國因為科技與戰術等並不先進
導致對日抗戰打得非常艱辛
但蔣介石知道這場仗必勝無疑
只是需要時間
靠時間拖過去來獲勝
同理
現在美股很多企業利用寬鬆資金
與高本益比在進行庫藏股的股票回購動作
等於自己用自己賺來的錢
不做投資專心炒股價
如果一家企業賺到100億
但並不是拿來研發新的技術
購買新的設備
而是通通拿來買股票
但市場卻是因為這些公司的前景看好
這不是很怪嘛?
那你看好的是公司的未來性還是股價?
因為假設這公司未來性這麼好
為什麼不持續投資自己的產能
反而把錢大量投入在股票回購
以 TESLA而言
他認為空頭看空TESLA會被他嘎得很慘
活生生上演跟台灣古董張一樣的戲碼
馬斯克簡直就是美國古董張
為什麼現在的TESLA還能持續嘎空
因為在美國太多人都去放空TESLA
他幾乎變成一個大家都知道他會倒的生意
但因為大家都去放空
就導致TESLA的借券利率很高
而借券利率一高
資金成本壓力就很大
就假設台灣建商適用的市場利率是18%
那房子必然便宜
因為每拖一天都要耗掉大量的資金成本
但反過來說
如果現在利率是1.8%
利息很低
資金的成本就很低
時間就變得不值錢
所以空頭在放空TESLA就會很容易被嘎空
因為他們等不起
我看大陸雷鋒網的評論
簡直快吐血了
他試圖用實體資產來解釋TESLA不會倒
卻忽視了TESLA嚴重的負現金流
而不是帳上虧損
帳上虧損是不會致命的
會致命的是負現金流
好死不死
另外一家悲劇般的企業
NETFLIX也有這個問題
這家公司要預計要到2022年才會轉正現金流
意思就是只要現金靠近破底
他又要不斷發債或增資
偏偏QT環境最不適合發債
但他的問題跟TESLA一樣
太多人看空導致資金成本墊高
所以不斷嘎空
你問NETFLIX服務好不好
影片好不好
我可以告訴你真的好
連我也是忠實訂戶
這家公司是賠錢在做生意
請問誰是受惠者
當然是消費者啊
這就像是一家公司假設賠錢
一年賺2000萬
但發給員工2500萬
員工高興不高興
高興死了
但很快又要跟股東拿錢了
為什麼NETFLIX 的商業模式是有問題的?
因為它們每次都砸超過市場預算很多的錢
去投入製作
且這些影視明星的收入是一個比一個誇張
因為經紀公司的談判能力太強
且這群影視公司殺成一片
最後最屹立不搖的其實是迪士尼
因為迪士尼的明星
米老鼠一輩子都不會要求要加薪
他也沒有很會談判的經紀人
因為這輩子他跟唐老鴨都是迪士尼的奴隸
一輩子都要替迪士尼賣命
還好他不是活人
不然米老鼠一定會被工會當作樣板
象徵美國工人的悲情
川普也會幫米老鼠哭哭
如果你對影視產業有投資興趣
反而迪士尼才會是長期競爭力的王者
因為旗下的明星每個都是最悲情的美國工人
反過來說
NETFLIX就是最悲情的美國資方
旗下的明星每個都是財狼虎豹
回過頭談一下台灣
台積電持續地貼息
一年內台積電還原的ADR價格是33.247
現在股價已經來到35.98
其實已經靠進一年低點了
鴻海更是在面板的大量產能開出後
和FII在大陸去槓桿背景下
雙雙被夾殺
鴻海資金的問題其實很早我就提過了
這又是一場QT下的縮影
第三大權值股中華電信的電信之戰
之前也分析過他們的財務表現
就現在的觀點來說
市場用更高的錢買中華電
必須是利率拉升的力道要夠猛
但以台灣現在的情況
一拉升現在央行總裁也認為
對房價的殺傷力非常大
我印象中台灣目前的房貸大約落在平均500萬左右
有機會我會再查一下
以500萬試算
利息假設拉升1%
一年就會多出5萬的利息
一個月的房貸多出就快要4200元
對薪資成長的速度不高的台灣而言
這壓力是非常大的
且美國是每年以升息4碼的速度在前進
台灣假使不跟上
外資就會撤退的更厲害
當股市撐不住
最後壓力引爆
對整個台灣經濟的消費力必然也會傳導到末端
今天外資繼續賣一百多億
外資一路在2月賣到現在
幾乎從來沒停過
全都是內資靠本土便宜資金在炒股
但是槓桿拉得太大
最後被美國拖下去
業內主力一樣死
這幾天太陽能的業內陸續受不了壓力
引爆點在茂迪的裁員關廠
但反而這次出清後
我認為這兩年內太陽能會出現產業整併
反而會在未來出現類似國巨的大飆股
值得特別期待
特別新日光、昱晶、昇陽科的聯合再生能源
重新以新日光為存續後
這家公司特別值得注意在電池市場
在大陸反補貼後
台灣的競爭力逐漸有機會脫穎而出
畢竟台灣的廠商多半不是靠大量補貼競爭
對自由市場反而更有機會存活
在過去的華亞科的例子可以看出
撐下去的必然跳的大
把新日光放入觀察股是現階段可以做的事
剩下的就是來找何時太陽能在落底
買點浮現後
建議Blog的讀者可以利用我們對於財務報表的分析知識
直接套用在這家公司上
相信能自己找到不錯的買點
財務報表都是泛用性的原則
不涉及個股推薦
應用這些知識在觀察個股上
我認為有非常好價值投資浮現的機會
請在2017年有贊助的好友
一定要再重新多多利用
特別在這產業競爭廝殺最激烈的時候
往往能找到一個倍數獲利的機會
但因為現在大盤情勢不好
QT仍在進行
所以等待大盤深度回檔
或許那個低點因為這次週期因素
會比你想的更低
如果撐不過這波QT國內的某些太陽能大廠
也會順著倒閉也說不定
但活下來的哪幾間
必然是下一波產業景氣復甦的最佳機會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