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6今日選股(四)-低價對高價的戰爭正是全球化貿易戰的根本

閱讀文章前,請先閱讀本部落格免責聲明連結!




 


 


免費訂閱本Blog方式


請先點選以下網址按下上方“關注”按鈕,即可收到最新資訊




 


2018贊助與加入好友方式:點擊進入


2017贊助與加入好友方式:點擊進入


2017贊助好友文章列表:點擊進入


年度贊助好友Q&A:點擊進入


 


 


 





 



重要事件簿:點擊進入


 


港股開始受到QT效應開始破底後反彈


台北股市也受到中美貿易戰後的悲觀心理


外資期貨部位已經靠近2萬以下了


更是持續賣超台股


整個設備商的景氣經我詢問


包括你可以看到上銀也持續破底


上游設備的景氣不佳


很快就會傳導到中游


表示廠商拉設備的力道很弱


沒人敢繼續做資本支出


因為大家都預期寒冬將至


包括LME金屬報價全面重挫


整個油價帶動的通膨週期


已經接近尾聲


景氣的反轉我之前就預測


是在7月開始


正式會出現類將息循環


 


中美貿易的核心問題


其實也是所有企業面臨的問題


一家企業要生存必然要獲利


但價格怎麼訂位是一個很大的兩難


定高


就代表著生意相對會不好


定低


雖然代表生意會好


但相對就要壓縮成本


所以很多企業的生存之道是


當定高的企業


例如美國


自然就難以在整個經濟量體裡面


拿到屬於美國的利潤


例如蘋果的全球資金


很多都不在美國


一來是稅率問題


二來是當地製造自然需要


最高的資本支出


和人力費用


 


而全球化的結果就是


每一間廠商的對手


幾乎就是全世界


只要你想做Scalable的生意


幾乎都會面臨到這種問題


幾乎所有製造業都是scalable的生意


比如同一次版型


廠商希望可以開一套模具


就能賣全世界


這樣必然能降低攤提的費用


而自然就會尋求全球最低人力成本的地方


反過頭來這些廉價的商品


回售到美國


美國人享受著廉價的鞋子


但相對要面對的就是家鄉的工作機會


被外國人啃食


這就看你是不是一個夠格的買方


當全球化發生


在海外享受全球化資本分配的賣家


例如NIKE或者蘋果這些大公司的股東


他們等於坐擁全球化的果實


但在地的勞工就成了受害者


因為他們賺錢的速度沒有資本家快


生活成本無法降低


但這些資本家的生產成本卻不斷降低


資產不斷膨脹


美國人有工作機會


卻因為工作機會成長太慢


導致薪資裹足不前


在台灣這樣的問題更嚴重


因為工作機會大量外移到東南亞與大陸


最主要是到當地的台幹


主要都擔任管理階層


就算不是管理階層也因為在地的高速成長


工作機會因為低廉的人力成本優勢


讓台幹到當地容易受到重用


離鄉背井自然容易享受到分配的核心


而台灣早期利益分配的核心已經被確認


現在只靠政治鬥爭在做存量轉移而已


說穿了不過就是同樣幾兆的資源


是酬庸給國民黨還是民進黨而已


而公債已經來到上限


不過也不是因為什麼軍公教領太多


而逝荒唐的前瞻計畫與兆元風電


 


中美貿易的問題的縮影


實際上最終解決的方案幾乎是沒有


因為消費者不可能多數選擇


美國製的產品


在世界上那麼多國家


唯一我也只看過全國都是愛國主義的韓國人


可以這樣搞而已


韓國人有一種迷思


我們國家做的就是比較好


就算沒有比較好


也要用韓貨


而台灣奇怪的是


台灣的東西就是比較差


就算沒有比價差也是要用日本貨


而我是這種思想的受害者


因為比方想買一級變頻同樣冷房效率的冷氣


就是找不到台貨可以幹掉日貨


而且我是不看價格


只看規格


也還是找不到


如果有請通知我一聲


我會馬上去下單支持台廠


 


台灣老闆這樣做並不是錯


很多人都說台灣需要轉型


我當然認同


但你沒做過老闆


不知道轉型有多痛


有多難做


如果是生產同一種東西賣給不同的人


這種轉型台灣老闆很常做


但如果是產業升級


要砸大筆預算研發


而且不知道會不會成功


台灣老闆是非常實際的


正是因為實際所以存活


但也因為實際所以無法升級


生存的原因成了競爭的盲點


因為沒有一家公司


會拿公司的前途開玩笑


因為那都是老闆與股東的身家性命


並不是做一個員工能了解的


如果你想了解做老闆是什麼樣的感受


你就隨便拿出個財產的50%


然後投資一家你喜歡的上市公司


怎樣都不要賣


你就知道那種痛苦


以前很多人推薦的定存股


現在都已經不再適合定存


就說明十年間產業變化還是很劇烈


就連過去被視為很穩定的電信業


誰會想到面臨499的殺價戰


產業的變化瞬息萬變


 


唯一不變的就是


只能不停的進步跟上


不停地調整持股和方向


雖然全球化等於把這個平台


放大成70幾億人的競爭


但到今天世界股市還是很難接軌


政府還是框住區域


錢是真的被許多財團賺走了


但財團也面臨很大的困難


過去最強的IBM和GE


現在也成昨日黃花


蘋果的iphone也買氣衰退


十年而已智慧手機就走到PC的老路


這就是全球化的威力


賣得快賺得快衰退得也快


世界不停在找新的花招


但老狗玩不出新把戲


說穿了


沒有人想當廉價勞工


廉價勞工有錢以後


也會覺得我幹嘛過著這麼苦的日子


台灣就正在面臨這種陣痛


 


每個迷茫的年輕人


都想要找到自己


在中美貿易戰之中


說穿了


就是政客利用了選民們對生活的不滿


盡情找人發洩


這是一種最快最直接的洩憤方式


但卻是最不理性的方式


正是委屈的中國人在廠房內


吸著有毒的氣體製造iphone


我不相信這種工作美國人願意做


而且是領那種不到兩萬元月薪的薪資


這不是中國人搶了美國人的生意


而是低價人力搶了高價人力的生意


無論是哪個國家


有比中國更低廉的人力


很多廠商也會不猶豫的立刻轉戰


資本跑得很快


但勞工的工作是很慢的


畢竟人在努力做得再認真


都敵不過全球化的低廉人力


只能尋求區域競爭力和商品的區隔化


但再怎麼做


最後錢都是會被相對成本低廉的國家趕上


最終中國也會遇到這種問題


錢都被更低廉人力成本的國家賺走了


 


到時候也不是中美貿易的問題


可能是富國對窮國的貿易問題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