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前,請先閱讀本部落格免責聲明連結!
免費訂閱本Blog方式:
請先點選以下網址按下上方“關注”按鈕,即可收到最新資訊
2018贊助與加入好友方式:點擊進入
2017贊助與加入好友方式:點擊進入
2017贊助好友文章列表:點擊進入
年度贊助好友Q&A:點擊進入
重要事件簿:點擊進入
今天在2018贊助好友文有更新
再請贊助好友前去觀看
因這一個月以來
國際局勢主要還是以貿易戰為主
關於貿易戰撲朔迷離
但是大局不脫就是川普藉著各種關稅清單
求得就是中國大陸能夠多買一點美國貨
並且利用各方打擊大陸企業
來尋求美國企業的利益
萬變不離本宗
所以喊一喊新的貿易清單
股市就跌
雙方又豁免又漲
但這都不是我所認為股市長期經濟循環的關鍵
關鍵還是在於經濟週期
和個股挑選
但有週期的保護才有個股進場的時機
有時候那個背景是最重要的
3955的低點的個股
在投機的個股也必然受到抑制
10500的時候
再優質的個股也必然受到炒作
你一定要理解這一點
才能在整個大週期裡面作一個大的波段
這種波段往往都是以年在做計算的
所以現在不買股已經好幾個月
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如果你預測2008年會有金融海嘯的人
就好像Dr.berry一樣
做的是CDS賭債券違約
而早在2005年他就不再繼續買股票
這一條路一等就等了3年
但最後出場報酬率是500%
我認為這一波的等待就是在等下一個多頭
存錢絕對不會錯
至於你有本事當沖、放空、操作
其他衍生金融商品的人
我不便多說什麼
畢竟這個Blog強調的戰略的思維
而不是戰術的操作
關於更多細節我都是放在深度文或
推薦專門的書籍分享
今天youtube剛好跳出下面這個影片
看完以後1973年的蔣經國
跟現在大陸發展的國策基本上類似
就是去表外資產進表內後
要發展實體經濟
買醬油的錢不能拿去炒房炒股
台灣之所以今天會造成GDP整體財富分配
全部都分配到了房地產
幾個長年累積的問題是
觀念上發展房地產大家認為保值
你如果投資過設備就能理解
投資一台設備200萬
就好像開計程車一樣
先要折舊50萬
剩下150萬的殘值
等於設備用得越久就越值錢
所以為什麼有些食品股很賺錢
因為他們的設備都是50年前的設備
殘值早就歸0了
都是在賺現金
但很多電子業無時不刻都要做新的模具
治具甚至新的投資設備
就好比TPK這類的觸控面板廠
這些公司他們的產品週期實在太短
短短一代智慧手機設備都還沒賺回來
又要換新的設備
永遠都在做重資產的投資
就很像我在看上銀、亞德克這些公司一樣
這些如果閱讀過2017深度好友文的人
會比較理解企業做資本投資的心態
和為什麼台灣人一窩蜂的投資房地產
既然投資房地產
靠的全都是政府在幫你的地產累積附加價值
比如你的房子本來沒馬路
政府開了馬路
重劃了
或者交流道過了
捷運過了
於是地價大幅上漲
這些附加價值等於是全民出錢
但一人獨享
社會的不公在於此處
所以為什麼國父談漲價歸功
因為路是全民花錢開的
但享受地價的增值卻是個人獨享
蔣經國這段話另外也是在講資金池的概念
企業的資金池是一個會計學很容易混淆的
很多人談定存股很好
實際上很多企業的錢
是募來的、借來的再發給你
跟你想像中這些是賺來的不同
企業的EPS並不等於就是獲利
有帳款沒收回的呆帳問題
或者也有表列的損益實際無現金損失
這些細節都讓EPS失真
特別如果你只會看配多少錢就等於你的殖利率
更直白地講
忽略了填權息的重要性
如果一家公司給你7%股息
一年內都無法填息
基本上跟那些資金盤的公司沒兩樣
都是拿你的錢配給你自己而已
早期的投資公司都是這麼晚
全台灣不知道多少人受害
回過頭來談FED的政策矛盾
如前FED葉倫所說
現在的FED正在加緊縮表與升息
但政府卻在減稅加發債
這代表政府的財政惡化
稅收的更少
債發得更多
就會導致短債的利率急劇攀升
而且會讓長期的資金成本不斷墊高
在專家眼中這實在是最愚蠢的財務操作
也難怪葉倫卸任後
話說得直白
現在川普做這些事情的時機不對
既然FED持續宣稱要升息
等於一直把壓力過給美國政府
這會讓美國財政越來越艱鉅
而美國財政越困難
川普就會越激進
訴求的就不是理性
對全世界的風險就急劇上升
也就是以下兩種劇本
要不FED就如我預測的嘴巴喊喊升息
下半年不會再升了
因為僅僅縮表
美國就有很大的流動性緊縮壓力
這是第一種不升息的劇本
這會讓美股和美國經濟得到喘息的空間
但還是會因為縮表
而發生明斯基時刻導致股市的修正
這是劇本一
另外一種劇本是
FED真的對幹川普升了
那美國很多如Netfliex這種高槓桿企業
就會像昨天一樣上演大爆跌
且美國發生景氣反轉甚至控制不好
硬著陸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FED嘴巴說要再升息一次
我認為是非常難的
如果真的這樣做
真的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等於政府跟中央銀行公然叫板對幹
再加上財政部長昨天伊朗的制裁已經放鬆
通膨壓力不在會像之前這麼大
FED沒有理由繼續快速升息
單單縮表的力度就夠大了
這些關鍵的結論就是我認為下半年FED不會再升半次
這結論幾乎已經跟市場所有的看法唱反調
如果真的成真
就看何時對高槓桿企業進行修正
另外就是觀察貿易戰的力度
與中美之間的大國博弈
關於這一點連FED都很難預測最後的結果
只能且戰且走
所以對於風險我向來採取最保守的心態
就是持有現金
默默等待QT時代的修正潮來臨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