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得獎者的提問其實蠻簡單,如何在30歲的時候規劃資產配置?
這個問題問的很大,因為每個人的狀況不太一樣,成本也不太一樣,收入也不太一樣,就以30K來作為小資族的資產配置的試算。
第一點,我認為一個30出頭的年輕人,了解自己所做的工作和未來前景非常重要,因為30歲如果是碩士畢業,只有5年工作經驗,如果是大學畢業已經有8年工作經驗,但有更多的人是已經30歲但卻很難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因為台灣的教育對於一個人有什麼興趣,喜歡做什麼,怎麼培養人際關係,怎麼累積自己的工作經驗這些都沒有學校的人會教你,所以從資產配置的角度,假設你父母沒有超過三千萬的財產可以讓你繼承,都需要自己白手起家賺錢,我還是會很認真的建議你,雖然股票要買,資產要累積,但最重要還是想好如何找到一個值得終身投入的行業,每個行業都會有每個行業的特色與好壞,例如科技業雖然薪水高,但容易被裁員,景氣波動大獎金影響也大,多數都沒有加班費,例如醫生薪水也高,但工作時間長,且有醫療糾紛的機會,捲入官司的機會比一般職業多很多,了解自己的行業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你才知道幾年後你有機會晉升然後增加收入,最健康的被動收入還是來自於工作所得,一定要盡可能的在30-40歲累積自己向上爬的工作,那有一種工作可能很難翻身,這種工作就是替代性高重複性高的工作,例如作業員、服務生等等,我建議如果可以盡量做需要技能需要執照或者需要學歷的工作,薪水就算一開始低一點,未來的機會也會多很多,30歲的時候一定要盡量培養自己的能力來提高薪資,這是給薪水還在40K以下的人衷心的建議,另外建議有特休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除非你很滿意你的薪水跟工作,否則有特休盡量不要出去玩,而是把時間花在面試新的公司,因為我看過太多例子,同樣的能力、同樣的學歷、但因為不同公司給出差距一萬的薪水,這是因為公司有他自己的獲利能力與需求,有時候就算差不到一萬,差個3000-5000還是有的,多面試公司就能多創造加薪的機會,這是最簡單的加薪方法,另外增加一種技能就是可以把自己打扮得比較體面,多看一些雜誌或者網路面試時穿的好,談吐能夠侃侃而談,對加薪其實幫助都不小。
第二點,如果你真的沒有辦法提高收入收入就是30K,那再來就是只能節流,因為收入被固定了,只能從節省成本來存錢,30K-支出=儲蓄,這公式很多理財專家也教過,就是你反過來
先把想存的錢先固定, 30K- 儲蓄 =支出,固定就是每個月存 15K ,那公式就變成 30K - 15K = 15K,每個月只剩下15K自然就能夠累積,但再怎麼省,人的固定支出都還是在那邊,所以提高收入來源還是比較實在,比如以前我月收入30K跟80K的時候,一個月的開銷其實都還是在10K出頭,但存錢瞬間多出50K,自然快很多,所以省錢還是不會有提高能力來得實在。
第三點,就談到重點的投資,對我來說什麼定存累積股票是好是,但問題是有一個更重要的前提,你在低點有沒有幾乎90%的投入,而在高點只投入很少部分,這一點無論資產多或資產少的人都一樣,即便職業是醫生,年收入300萬,假設在1萬點買股票,股市跌到剩下4000點,我們單純以指數看,就算財富是1000萬股票的高收入族群,定存的股票的價值只剩下40%,但如果你把錢留好,到了4000點才買入,一樣是玉山金還是新光金等,你都有機會本來一樣的錢買到2.5張,一年原本7%的殖利率,也會因為未來景氣回升,股息更多你可以享受更高的殖利率,所以掌握景氣循環遠遠比傻傻存錢更重要,所以花這麼多時間關注總體經濟和產業趨勢,就是為了比別人找到更好的買點,這一點不分小資大資都一樣重要,對資產多的人更是重中之中,因為往往一次景氣循環就可讓你一輩子退休也不用做醫生了,也不用做律師了。
第四點,除了股票以外的投資,這一點與總體經濟更是有關,為什麼台灣房地產會從2009年一路漲到2015年,最關鍵就是台灣的貨幣發行總量增加了80%,你可以這樣簡單試算,假設一塊雞排2009年賣50元,那現在一塊雞排應該也要多賣80%,但現在雞排的價格差不多是70元左右,貨幣超發80%為什麼雞排沒反應貨幣的通膨?原因在於價格僵固,假設雞排漲得太快,消費者不買,但為什麼房價就很好地反映了貨幣的通膨,因為它變成一種投資商品,買方覺得可以享有資產升值的超額利潤,這種預期心理讓房價隨著通膨上漲,所以實際上你不能說是房子變貴了,變貴是一種貨幣的現象,是因為現在台灣的貨幣跟2009年比,總量整整多了80%,自然新台幣就不值錢,所以假設你10年前領三萬的人,現在是領三萬多,不好意思,你的薪資其實是30000/1.8= 16666左右,等於薪水直接被打了六折,所以年輕人的幹意在總體經濟來說就是因為新台幣購買力大幅衰退所導致。
那怎麼解決這些問題這才是最重要的,我認為就是要能掌握景氣循環,景氣循環就像陰陽一樣,不會有一家公司永遠都成長,也不會有公司永遠都衰退,但有一種很可怕的衰退稱為產業淘汰,例如做底片的柯達下市了,因為根本沒人用,那成長的可怕在於例如宏達電從極度好到虧損也不過幾年,要避免這種現象就是不要投資低毛利低營益率的公司,如果要投資一定要投資民生必需品,因為除非台灣滅亡,不然統一頂多好一點或者差一點,永遠都還是有很多人去7-11,所以在股市崩盤首先買進這種食品股做基本持股,我會建議至少有30%買進食品股,如果你去算一下統一的報酬率絕對比台灣其他金融股都來得好,因為你把它當作一種民生食物的消費銀行,他再怎麼差獲利的利潤當作利差還是比銀行大一點,其實統一也很類似銀行的角色,銀行是把存戶的錢借給貸款者賺利差,統一是發包出去給工廠然後用通路賣給消費者,自己生產的食品很少,另外我建議在低點直接買進50%最大市值的股票,以目前來說就是台積電,台積電的不可或缺在於,世界做先進製程的晶圓代工只剩下三家公司,台積電、INTEL、三星,INTEL又幾乎都把先進製程用在自己的CPU或者IC,只剩下台積電和三星,競爭者太少,當台積電股價大幅修正,因為買方找不到地方買,台積電的優勢還是非常強,且只要大盤漲就不能不拉第一市值的股票,所以我的建議就是70%花在這些個股,如果你資金太少,就用零股買進,反正這些股票的零股交易的量能絕對都夠,可以做很好的流通,剩下30%我就建議買進比較投機的個股,例如像是很喜歡炒作的玉晶光、揚明光、這都是最標準的必炒股,或者還有一種方式,買進在大盤最低時,優先創新高的股票,我記得2012年我在證所稅利空時,買進葡萄王、承啟、這兩隻都是當時股價優先創新高的個股,後來都有倍數以上的漲幅,這能解決統一和台積電漲幅比起小型股落後的問題,而且如果你是沒有錢的人,我強烈建議跟父母或銀行在低點借錢,這樣才能進一步擴大槓桿,不要覺得借錢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房地產建商之所以會賺錢就是靠借錢致富,但你要能確定你一定還得出利息,且還留有一點空間,比如利息一個月 2萬元,本利攤還要3萬,至少要留10萬是不能動用,或是短線進出,確保槓桿不要不可承受,否則信貸說穿了看總費用年百分率也不超過4%,在低點大量借款買入,一年後就很可能可以把銀行本金完全還掉,如我們贊助好友文。
資產=負債+股東權益
200萬資產=當負債有100萬+股東權益(自有本金)有100萬
當股票大漲一倍時,400萬資產 = 100萬負債 + 300萬自有本金
你馬上獲利三倍,這種生意才有辦法讓你從3萬的低薪中脫身,但切記不能拿這些借來的錢通通拿去買投機股,最好是借來的錢買台積電、統一,自己的錢買投機股這樣來分配,且一定要在低點買進,千萬不要11000借錢買進想獲利一倍,我個人認為5000點以下才考慮借錢買股票這種事情。
以上是我對這個贊助好友的回答,如其他贊助好友對此議題還有其他意見或提問,請再留言如果可以延伸我會再延伸。
第一點,我認為一個30出頭的年輕人,了解自己所做的工作和未來前景非常重要,因為30歲如果是碩士畢業,只有5年工作經驗,如果是大學畢業已經有8年工作經驗,但有更多的人是已經30歲但卻很難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因為台灣的教育對於一個人有什麼興趣,喜歡做什麼,怎麼培養人際關係,怎麼累積自己的工作經驗這些都沒有學校的人會教你,所以從資產配置的角度,假設你父母沒有超過三千萬的財產可以讓你繼承,都需要自己白手起家賺錢,我還是會很認真的建議你,雖然股票要買,資產要累積,但最重要還是想好如何找到一個值得終身投入的行業,每個行業都會有每個行業的特色與好壞,例如科技業雖然薪水高,但容易被裁員,景氣波動大獎金影響也大,多數都沒有加班費,例如醫生薪水也高,但工作時間長,且有醫療糾紛的機會,捲入官司的機會比一般職業多很多,了解自己的行業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你才知道幾年後你有機會晉升然後增加收入,最健康的被動收入還是來自於工作所得,一定要盡可能的在30-40歲累積自己向上爬的工作,那有一種工作可能很難翻身,這種工作就是替代性高重複性高的工作,例如作業員、服務生等等,我建議如果可以盡量做需要技能需要執照或者需要學歷的工作,薪水就算一開始低一點,未來的機會也會多很多,30歲的時候一定要盡量培養自己的能力來提高薪資,這是給薪水還在40K以下的人衷心的建議,另外建議有特休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除非你很滿意你的薪水跟工作,否則有特休盡量不要出去玩,而是把時間花在面試新的公司,因為我看過太多例子,同樣的能力、同樣的學歷、但因為不同公司給出差距一萬的薪水,這是因為公司有他自己的獲利能力與需求,有時候就算差不到一萬,差個3000-5000還是有的,多面試公司就能多創造加薪的機會,這是最簡單的加薪方法,另外增加一種技能就是可以把自己打扮得比較體面,多看一些雜誌或者網路面試時穿的好,談吐能夠侃侃而談,對加薪其實幫助都不小。
第二點,如果你真的沒有辦法提高收入收入就是30K,那再來就是只能節流,因為收入被固定了,只能從節省成本來存錢,30K-支出=儲蓄,這公式很多理財專家也教過,就是你反過來
先把想存的錢先固定, 30K- 儲蓄 =支出,固定就是每個月存 15K ,那公式就變成 30K - 15K = 15K,每個月只剩下15K自然就能夠累積,但再怎麼省,人的固定支出都還是在那邊,所以提高收入來源還是比較實在,比如以前我月收入30K跟80K的時候,一個月的開銷其實都還是在10K出頭,但存錢瞬間多出50K,自然快很多,所以省錢還是不會有提高能力來得實在。
第三點,就談到重點的投資,對我來說什麼定存累積股票是好是,但問題是有一個更重要的前提,你在低點有沒有幾乎90%的投入,而在高點只投入很少部分,這一點無論資產多或資產少的人都一樣,即便職業是醫生,年收入300萬,假設在1萬點買股票,股市跌到剩下4000點,我們單純以指數看,就算財富是1000萬股票的高收入族群,定存的股票的價值只剩下40%,但如果你把錢留好,到了4000點才買入,一樣是玉山金還是新光金等,你都有機會本來一樣的錢買到2.5張,一年原本7%的殖利率,也會因為未來景氣回升,股息更多你可以享受更高的殖利率,所以掌握景氣循環遠遠比傻傻存錢更重要,所以花這麼多時間關注總體經濟和產業趨勢,就是為了比別人找到更好的買點,這一點不分小資大資都一樣重要,對資產多的人更是重中之中,因為往往一次景氣循環就可讓你一輩子退休也不用做醫生了,也不用做律師了。
第四點,除了股票以外的投資,這一點與總體經濟更是有關,為什麼台灣房地產會從2009年一路漲到2015年,最關鍵就是台灣的貨幣發行總量增加了80%,你可以這樣簡單試算,假設一塊雞排2009年賣50元,那現在一塊雞排應該也要多賣80%,但現在雞排的價格差不多是70元左右,貨幣超發80%為什麼雞排沒反應貨幣的通膨?原因在於價格僵固,假設雞排漲得太快,消費者不買,但為什麼房價就很好地反映了貨幣的通膨,因為它變成一種投資商品,買方覺得可以享有資產升值的超額利潤,這種預期心理讓房價隨著通膨上漲,所以實際上你不能說是房子變貴了,變貴是一種貨幣的現象,是因為現在台灣的貨幣跟2009年比,總量整整多了80%,自然新台幣就不值錢,所以假設你10年前領三萬的人,現在是領三萬多,不好意思,你的薪資其實是30000/1.8= 16666左右,等於薪水直接被打了六折,所以年輕人的幹意在總體經濟來說就是因為新台幣購買力大幅衰退所導致。
那怎麼解決這些問題這才是最重要的,我認為就是要能掌握景氣循環,景氣循環就像陰陽一樣,不會有一家公司永遠都成長,也不會有公司永遠都衰退,但有一種很可怕的衰退稱為產業淘汰,例如做底片的柯達下市了,因為根本沒人用,那成長的可怕在於例如宏達電從極度好到虧損也不過幾年,要避免這種現象就是不要投資低毛利低營益率的公司,如果要投資一定要投資民生必需品,因為除非台灣滅亡,不然統一頂多好一點或者差一點,永遠都還是有很多人去7-11,所以在股市崩盤首先買進這種食品股做基本持股,我會建議至少有30%買進食品股,如果你去算一下統一的報酬率絕對比台灣其他金融股都來得好,因為你把它當作一種民生食物的消費銀行,他再怎麼差獲利的利潤當作利差還是比銀行大一點,其實統一也很類似銀行的角色,銀行是把存戶的錢借給貸款者賺利差,統一是發包出去給工廠然後用通路賣給消費者,自己生產的食品很少,另外我建議在低點直接買進50%最大市值的股票,以目前來說就是台積電,台積電的不可或缺在於,世界做先進製程的晶圓代工只剩下三家公司,台積電、INTEL、三星,INTEL又幾乎都把先進製程用在自己的CPU或者IC,只剩下台積電和三星,競爭者太少,當台積電股價大幅修正,因為買方找不到地方買,台積電的優勢還是非常強,且只要大盤漲就不能不拉第一市值的股票,所以我的建議就是70%花在這些個股,如果你資金太少,就用零股買進,反正這些股票的零股交易的量能絕對都夠,可以做很好的流通,剩下30%我就建議買進比較投機的個股,例如像是很喜歡炒作的玉晶光、揚明光、這都是最標準的必炒股,或者還有一種方式,買進在大盤最低時,優先創新高的股票,我記得2012年我在證所稅利空時,買進葡萄王、承啟、這兩隻都是當時股價優先創新高的個股,後來都有倍數以上的漲幅,這能解決統一和台積電漲幅比起小型股落後的問題,而且如果你是沒有錢的人,我強烈建議跟父母或銀行在低點借錢,這樣才能進一步擴大槓桿,不要覺得借錢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房地產建商之所以會賺錢就是靠借錢致富,但你要能確定你一定還得出利息,且還留有一點空間,比如利息一個月 2萬元,本利攤還要3萬,至少要留10萬是不能動用,或是短線進出,確保槓桿不要不可承受,否則信貸說穿了看總費用年百分率也不超過4%,在低點大量借款買入,一年後就很可能可以把銀行本金完全還掉,如我們贊助好友文。
資產=負債+股東權益
200萬資產=當負債有100萬+股東權益(自有本金)有100萬
當股票大漲一倍時,400萬資產 = 100萬負債 + 300萬自有本金
你馬上獲利三倍,這種生意才有辦法讓你從3萬的低薪中脫身,但切記不能拿這些借來的錢通通拿去買投機股,最好是借來的錢買台積電、統一,自己的錢買投機股這樣來分配,且一定要在低點買進,千萬不要11000借錢買進想獲利一倍,我個人認為5000點以下才考慮借錢買股票這種事情。
以上是我對這個贊助好友的回答,如其他贊助好友對此議題還有其他意見或提問,請再留言如果可以延伸我會再延伸。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