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1今日選股(一)-年前部位調整,市場的健康建立在感動

閱讀文章前,請先閱讀本部落格免責法律聲明連結!

當您閱讀以下內容表示同意以上免責法律聲明,並同意與了解自身投資損益與本Blog無關。

免費訂閱本Blog,請移至最上方點選訂閱按鈕,輸入Email後Google會在一定時間寄發Email給您通知有最新文章。

重點事件大事記-->點擊連結
文章曾提起之進出價位-->點擊連結
贊助好友方式-->點擊連結



今天有來信詢問台泥、台肥、華夏還有黃金,現在比較多人應該都還持有陸股,依據政府的規定,所有涉及股票點位的買賣具備分析師資格的話還要加入投顧公司的分析師才能帶會員操作股票,而就算有分析師資格也不能以個人身份帶會員操作股票,所以我們一直都遵守法規,一率免費分享所有的個股操作,一毛錢也不收,簡單講就是在這個Blog你會看到真實的操作,套牢、虧損、停損,看錯,全都會發生。

而這些操作我都會列在上面這個<文章曾提起之進出價位>這個地方紀錄,但有時候會疏忽,因為有時候每天寫文章光是構思和把今天的操作和想法寫完,往往半小時一小時就沒了,有時候時間更長,看我們Blog比較久的朋友都知道,Blog要不是靠那些總體經濟和財務文,可能連很多券商報告還是投行報告都買不起,本來我今年也想跟大陸萬德買一套年繳的財務方案來做總體分析,結果問一下價格要台幣五十萬,我就暫時作罷,先買報告就好。

買這些研究報告基本上很多也不一定準確,但主要我們看的是分析的脈絡跟邏輯,優秀的分析師不是靠內線取勝,而是靠交易邏輯在取勝的,用他們的交易邏輯就很容易取得比較高的勝率,規避風險,我投資十幾年的經驗,總結就是宏觀經濟環境最重要,我在2018年也介紹了幾位當紅的大陸分析師還有他們的宏觀交易介紹。

現在台肥處於套牢,黃金也是套牢的,其他包括台泥、華夏、甚至連陸股A150都獲利了,我簡單說一下對未來的看法,現在中美貿易戰走向樂觀,這是利多,最大利空是全球央行縮表,加上川普政府關門,英國和歐盟的脫歐困局,和英國自己的困難,美國則是政黨惡鬥,而中國因為實施一黨專政,基本上沒有政治問題,黨內目前共識就是用擠牙膏的政策與貨幣雙刺激,然後在中美問題上採取以和為貴的態度處理,所以昨天我說川普的重心全在圍牆了,今天因為馬丁路德紀念日美股休市一天,IMF今天下調2019年經濟成長率到3.5%是三年來最低,而這是去年10月以來調降,且已開發國家的增長率只有2%,但新興市場還是有4.5%以上的預估,以總量來看中國GDP首次突破90兆人民幣,處在世界第二位,雖然GDP的成長幅度已經創下1990年來最低,幾乎是30年來的最低點。

現在我看多陸股與黃金的態勢明顯,在年前我會留下台肥,因為我認為未來是降息循環,資產股龍頭值得持有,雖然台泥跟華夏在年後上漲機率也蠻大的,但要做多他們我乾脆留下更多資金直接等待陸股2800點再去追。

而黃金最近因為貿易戰有點頭部跌破的型態出現,道瓊的現在調整到壓力區在24900,24900被突破以後,我在等一個消息,就是貿易戰的利多,當貿易戰利多一出爐,黃金就會被市場拋售,這時候人棄我取,現在我在等這個關鍵時刻才想買黃金。

所以你可以看見現在市場一片樂觀準備上萬點,我卻還是觀望且持有現金居多,等年前我把台股清倉就會讓資金擴增到45%以上,如果你不想太複雜,明年的投資主軸非常非常簡單,積極點你就買陸股多點,黃金少點,反之保守點就黃金多點,陸股少點,這是如果預測發生今年發生縮表暫停、升息停止甚至出現需要降息的狀況。

假設都沒來,經濟超好,我們完全看錯,那陸股會上漲,黃金會下跌,也有一定的對沖功能,最慘的狀況是陸股政策失效,貨幣政策還是無效,崩盤持續,黃金雖然上漲抵銷了一定的下跌,但整體還是虧損。

下個禮拜六就進入年假,基本上今年我不持股過年,個股部分我會在年前把台泥、華夏賣出,只留下台肥,這是年前就會調整成這樣的部位,我對今年的全球景氣還是非常保守,但對陸股展望樂觀,對黃金避險功能發揮與去美元化這部分我之前說過很多次了,在現在這個混亂的週期持有黃金會令人感到安心。

另外還有人問到壽險股,壽險股我有說過2018年的股市大跌我們已經規避掉,有一個私訊自稱冷血粉,我在把這個稱呼精簡一點,簡稱部落格觀眾血粉就好,聽起來就非常的具有生命力,血粉問2019年我在2018的10月有提過會買,這是正確的,因為逆週期的精神就是當股市大跌,往往就會是壽險股受傷最慘重的時候,但我現在只看到有點慘,但還不是很慘,所以當我賣黃金的時候就會是買壽險的時候,我什麼時候把黃金賣光光,就會開始買壽險了,所以還遠遠不到時候。

另外還有一則私訊說總體經濟的聖杯圖書館可以借得到,是這樣的,我認為如果你有看電影的習慣,你那個月少看一部電影多買一本書,像總體經濟的聖杯這種書不是看一遍圖書館借個30天就能看懂看通的,有些書真的是垃圾,但這本書不是,它值得你看過以後,去思考然後再看一遍,能讓我這樣看的書沒有幾本,總體經濟的聖杯是其中一本,我也鼓勵大家有錢多買書,因為圖書館的書政府花錢標來,一本書被幾百幾千人看過,作者能分到的可能一本書還沒有1元,所以你看這本書根本沒人再版,作者以後也不會想在台灣出新書了,因為不賺錢的生意沒人想賤賣自己的專業,乾脆去做別的,幫券商發報告搞不好拿的都比出書多,所以以後就這樣一本書20年搞不好都還是那一本,這就是市場不付費就會拿到爛書,為什麼今天的台灣媒體爛成這樣,因為報紙沒人花錢買,報紙就找建商找廠商登廣告,一份報誌滿滿的廣告,然後置入性行銷,請來一堆22K的新聞系大學生, 寫出錯字滿篇的廣告文,你天天看廣告天天罵廣告,但從來不願意花錢消費媒體與內容,最後就是媒體的反噬,滿滿的垃圾文跟廣告,然後我常常看到論壇很好笑的言論,這些言論說那些youtube都業配好商業喔,我不看了,問題是那些內容創作者,不業配觀眾也不付錢,你以為每個都郭台銘領股息就能活嗎?

郭台銘夠有錢了吧?但你有聽過哪一年股東跟郭董說,郭董你已經百億千億身家了,你不要領股息給我們這些小股東吧,你去看醫生的時候會跟醫生說,醫生你已經月入百萬了,看我的病不要跟我收錢吧,在商業的行為內就是你花錢買服務,市場花越多市場越大,服務就越好越精緻,反之就是服務越粗糙越差,最後你還有花小錢買產品,花大錢維修,最經典的就是爛油,大家追求便宜的食用油,就給你吃餿水油,然後花大錢進醫院治癌症,不治就是死,亞當斯密用了一個字Emergence來形容這種狀況,簡單說一群為數不夠多的人無法構成這種文化,而人一多就形成了,舉例來說今天假設社會都覺得喝點餿水油是壞事,但大家還是偏好便宜的油,那最後就還是會有地溝油,豬瘟油,但大家意識到要有油品認證,要有公正的檢驗機構的油才能煮飯,這時候市場沒有認證的油完全消失,很粗略地講就是Emergence,企業也是一樣,企業都是懶人笨人蠢人,就自然淘汰聰明人,而且企業為什麼本身有愚蠢的傾象,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今天一家上市公司遇到了官司要找律師打官司,承辦人員覺得某某年輕律師最近辦了一個案子不錯,另外是全台最大律師事務所,要找哪家打這場官司?

答案當然毫無疑問是全台最大律師事務所,因為打輸了你就說我找全台最大了,輸了也沒更好的了,但如果你找年輕律師贏了沒關係,輸了會問你怎麼不找全台最大間的,同理,為什麼大企業的成本會墊高,買電腦就要買Dell不接受中小企業省錢組裝,買車子就要買Toyota,什麼都是有品牌當然什麼都貴,各行各業的馬太效應就此浮現,新創公司自然在該領域毫無空間,所有創新服務都會被採購經理的職場風險意識給擊垮。

所以同理,對於閱讀與知識的採集,台灣的Emergence就是免費就好,我要省錢,省省省,最後我們的知識與內容產業提供的就是大便,天天吃資訊的大便比吃真正的大便更可怕,因為市場沒有好或,你已經不知道什麼叫做好貨了?

就像台灣的健保,你知道很多原廠藥已經退出台灣市場,現在不是你有錢就能吃到好藥,因為沒有規模經濟,你連要花大錢吃一顆好的原廠藥都買不到了,因為藥商根本不在台灣販售了,所以你在吃的也是大便藥,因為要便宜又要好,你走近賓士的賣場跟業務說,請給我一台最好的賓士房車,我要求要跟TOYOTA YARIS一樣60萬的售價,現在的健保就在幹這樣的事情,你消費越多的市場,市場越健康,你消費越少的市場,市場衰敗只剩下垃圾產品,因為唯有讓成本超低,當你去圖書館借一本書你要記得相當於你付不到1元給作者、出版商,因為這本書高達百人以上看過,所以為什麼我一年買三萬的書,因為我在支持這些創作者寫出更好的書來讓我看, 而且我也認為未來圖書館要改變制度,把書本全變成電子書,被電子借閱越多次的書籍應該拿到更高的金額,類似點擊率的概念,這樣好書的作者才有金錢支持。

不然依照現在變態極度不健康的市場,大家看的書會越來越爛,現在的書級距之大,內容之差,甚至把書裡面安排廣告或者商品販賣,就是因為市場不給他錢,他就把這當廣告紙在印,這對整個內容市場不是好事。

因為現在是年前大家都比較放鬆的狀況,量能不出,我認為也不用買股,把錢好好存起來,買個一兩本書過年的時候好好看。

關於讀書心得因為篇幅太長,我預計會在2018年的深度好友文裡面把今年過年讀書推薦寫在裡面,之前我在公開文只有推薦過<過勞之島>這本書,如果有時間再來寫跟工資與購買力有關的主題,2019年的先期深度文我預計會寫貨幣相關的,當然未來的每年深度贊助好友文會搭配一個主題,但主要的內容還是當年即時的總體經濟深度內容,你可以把2018年的內容當作這種指標的介紹,然後未來每年都會有這些即時的深度更新,2018年不會更新時事,但會更新指標。

比如我們的帝王級指標在2018年介紹過,在2019年就不會把最新的數據放在2018年,會拿到2019年來談這個指標對應的市場環境。

對於市場的健康程度就很像我之前提過英國海關赫德的故事,你要相信給高薪不一定沒有貪污,但給低薪一定貪污,同理,花高價錢買內容不一定沒有垃圾,但給低價買內容一定是垃圾, 在我有生之年真的很希望在台灣這個還有言論自由的市場能有形塑Emergence是對好的內容付費買單,而不用讓這些創作者業配廣告的,就很像現在好的歌手我都還是會到Itune買他們的歌,只要我真的喜歡我一定買,我摸著這本書,聽著這首歌,心裡會感動,我就願意掏錢,像金庸的書我是全套都買起來,以前我在圖書館通通看過了,我還是全買,這是表示對金庸先生的尊重,我那時候還是高中生,一個月只有4000圓的零用錢,我一個月只買一本,最後全部買齊,後來金庸先生能出修訂版就是因為有人買書,不然誰要再改版啊?

所以如果你喜歡歌手還是作者,你只選一個人就好,或者你慢慢買,把他的專輯買齊,把他的書買齊,這樣他才有更多錢做出更多內容,不然你看到的就是他最後一個作品了。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