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前,請先閱讀本部落格
免責法律聲明連結!
當您閱讀以下內容表示同意以上免責法律聲明,並同意與了解自身投資損益與本Blog無關。
免費訂閱本Blog,請移至最上方點選訂閱按鈕,輸入Email後Google會在一定時間寄發Email給您通知有最新文章。
2019重點事件大事記-->
點擊連結
文章曾提起之進出價位-->
點擊連結
2019贊助好友方式-->
點擊連結
我問一個問題,等一下我就會把留言先調整成審核制,所以回答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會被其他人看到。
這個問題如下,如果今天公司獲利100億,而明年公司計畫要投資100億,所以導致今年股息0發放,你會賣出這隻股票還是不會?
我打算先看完留言下禮拜再來討論這個議題。
事實上我認為這是台股投資人一大毛病,因為看不懂財務報表,就直接看股息,有股息就是好,沒股息就是不好,因為散戶認為只要有股息公司營運就沒問題,沒股息就是有問題。
與去年大陸格力電器一樣,還有潤泰集團一樣,看冷血投資夠資深的投資人就知道,在當初潤泰受到0配息影響大跌,但最後實現賣出中國大潤發後,已經回填當初的高點,已經下市的公司雅新在下市前每年配息都很穩定,我印象中都每年發出3元的現金,股價在40元左右振盪,結果最後財報造假公司下市,可能很多投資人到現在還搞不清楚這公司為什麼會忽然就下市了,不是拿得出股息嗎?
包括壽險業今年也有中壽等拿不出股息,但同樣是拿不出股息,又有多少人能區分國喬跟中壽不同,在我看來很多投資人認為他們都是一樣的,沒有不同,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把同樣的現象歸咎到同樣的原因,而本質上卻是因為你對公司治理知識的不足。
我一直認為面對公司治理,最可怕的就是人性,老闆因為成就了過去偉大的事業而沾沾自喜,最後忘記當初支持你的股東,或者對次級市場的股東無感,這種公司是最可怕的,我對郭台銘參選最有意見的就是,參與政治會大幅影響股東的權益,特別在還沒清楚做好接班計畫,如果今天郭台銘參與政治前,都先規劃與佈局好所有的人事安排,兩手空空鴻海與我再也無關,做個榮譽創辦人這可以接受。
但80萬股民的財富不是用一句我想為年輕人做點事可以交代的,雖然郭董一直具有強大的執行力,翻譯成白話就是想做就會馬上做,我認為這是企業成功很重要的一項因素,很多偉大的事業不被看好卻能成功,例如當初美國的美則Method他的創業故事也是如此,但你已經不是一間startup的老闆了,是一個掌控兩岸三地兩三兆市值與集團的董事長,對股東不能這麼隨便。
在經濟學裡面,agency dilemma(代理困境)一直是在公司治理很基礎的問題,也就是董事長跟股東有不同的利益結構,但我也認為股東本身有錢沒知識,甚至很多股東是地主二代,有錢的不得了,腦袋差得要命,對公司治理根本毫無概念,以前我開股東會看到這些大股東有錢就在胡說八道實在很感冒,浪費議事進行時間,所以你有沒有看到很多新聞什麼大老闆被理專投資虧損虧掉幾億幾千萬,有錢代表你曾經投資的事業或者曾有很好的運氣,但要維繫住就不是這麼簡單,所以財富的分配就是靠這種長遠的智慧與眼光在替你財富做背書。
agency dilemma在美國現在也在真實上演,甚至美國金融海嘯也是agency dilemma的災難,因為執行長為了說服董事會我是一個很棒的執行長,包括美林、花旗都是因為為了衝刺業績,所以執行長要在短期見到效果就去介入風險極高的項目,這是美國企業顯著的風險,且這兩三年來的大量回購,經理人想的是我的獎金,投資人想的是我的股價,但兩邊都忘記,企業的長期經營的基本核心競爭力是來自於研發與文化,沒人要經營這個,
給我錢其他別談。
在台灣又另外一回事了,家族企業與強人政治衝斥台灣企業,且因為成長停滯,年輕人變成中年人薪水成長慢,沒股票可以分,也沒位置,導致台灣董事長的年齡極大,他們也不想接班,對企業長期發展每次開股東會看到台上的董事長總經理講話速度緩慢,我們這又不是開宗親會,一個人真的沒有多了不起,哪怕你要交給你兒子還是你孫子都可以,早點把位置讓出來給年輕人才是一間正常的企業,像巴菲特這樣已經80幾歲還佔據CEO位置的美國公司並不多,多數也都是交給中年人,這才是承認人會老這個自然定律的正常企業狀態。
因為我打算先看完留言再來討論國喬與宏盛的問題,所以今天就先這樣,請踴躍發表看法與意見,對於台灣投資人只會看股息這件事情,我也蠻想知道有類似這種想法的朋友的意見,或者你周遭有這種朋友的想法是如何。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