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您閱讀以下內容表示同意以上免責法律聲明,並同意與了解自身投資損益與本Blog無關。
免費訂閱本Blog,請移至最上方點選訂閱按鈕,輸入Email後Google會在一定時間寄發Email給您通知有最新文章。
2019重點事件大事記-->點擊綠色連結
文章曾提起之進出價位-->點擊綠色連結
呂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紀載的皇后,對於女性而言,西元前208年的農曆2月28日,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劉邦有紀載的壽命大概是60-61歲,而漢高祖只有執政七年就過世了,所以漢高祖劉邦是53歲才創業成功,只比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56歲早一點點,所以英雄從來都不怕晚,關鍵是你能不能準備好當英雄,即便在人生中年晚年才有成就也一點都不晚,不過短短數年,漢朝就建立了,不過短短十幾二十年台積電也是晶圓代工龍頭了。
人從來不怕年紀大,怕的是你沒有志氣,把歲數當作理由來停止進步。
劉邦死於西元前195年6月1日
呂后死於西元前180年8月18日
他們倆人的死亡時間差距14年左右。
史記呂太后本紀紀載:
呂后一生與兩種動物,死與狗有關,生與彘有關。
什麼是彘(ㄓˋ,zhì) ,彘是秦朝豬的方言,因為漢隨秦規,其實漢朝為了統治方便,除了在管理人民上確實有放鬆不少,但許多規矩都是延續秦朝而來,秦朝作為一個大一統的帝國,其實充滿很多理想性,但許多中央集權的郡縣制等等創新,以及統一度量衡等都為市場經濟鋪好了路,而你Google一下,其實Google馬上會幫你聯想,可以看出與呂后比較相關的事件就是以下四個主題:
死亡我已經講完了,被狗咬到感染而死的。

接著我們來談談人彘,人彘應該是所有死法裡面最變態最慘無人道的一種,這個可憐的受害者是呂后的情敵,戚夫人,很多人以為呂后是一個死變態,竟然想得出這種方法玩情敵,殺死他不夠,要他生不如死,先介紹一下人彘這種變態的虐待行為:
人從來不怕年紀大,怕的是你沒有志氣,把歲數當作理由來停止進步。
劉邦死於西元前195年6月1日
呂后死於西元前180年8月18日
他們倆人的死亡時間差距14年左右。
史記呂太后本紀紀載:
三月中,呂后祓,還過軹道,見物如蒼犬,據高后掖,忽弗復見。卜之,雲趙王如意為祟。高后遂病掖傷。簡單說被狗咬傷感染而死。
呂后一生與兩種動物,死與狗有關,生與彘有關。
什麼是彘(ㄓˋ,zhì) ,彘是秦朝豬的方言,因為漢隨秦規,其實漢朝為了統治方便,除了在管理人民上確實有放鬆不少,但許多規矩都是延續秦朝而來,秦朝作為一個大一統的帝國,其實充滿很多理想性,但許多中央集權的郡縣制等等創新,以及統一度量衡等都為市場經濟鋪好了路,而你Google一下,其實Google馬上會幫你聯想,可以看出與呂后比較相關的事件就是以下四個主題:
- 人彘
- 干政
- 韓信
- 死亡
死亡我已經講完了,被狗咬到感染而死的。
接著我們來談談人彘,人彘應該是所有死法裡面最變態最慘無人道的一種,這個可憐的受害者是呂后的情敵,戚夫人,很多人以為呂后是一個死變態,竟然想得出這種方法玩情敵,殺死他不夠,要他生不如死,先介紹一下人彘這種變態的虐待行為:
史記呂太后本紀記載
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瘖(ㄧㄣ yīn)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居數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孝惠見,問,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餘不能起。使人請太后曰:“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飲為淫樂,不聽政,故有病也。
上面這段話翻譯就是
呂后派人砍斷戚夫人手腳四肢,弄瞎他的雙眼,燒灼他的雙耳(我猜測是用燒紅的鐵器破壞耳膜),讓他喝啞巴藥,讓他在廁所,稱他為人彘。
幾天以後,叫孝惠帝(他與劉邦生的兒子劉盈)去看,劉盈看到后知道了這是戚夫人大哭而導致一病不起,一年多仍不能起身,請人去與呂后說:這不是人能做出來的事,我是呂后的兒子,已經不能治理天下了(意思是天下人都會看不起我有一個這樣的母親)",隨後劉盈終日玩樂,裝病而不再上朝。
這是呂后最有名的人彘故事,人彘不僅僅是如此,最大的侮辱是把人變成與豬一樣后,使居廁中,漢朝的生活方式上層是人類的生活,下層養豬讓豬吃人類吃剩下的食物,呂后讓戚夫人在廁中表示又聾又瞎的戚夫人與豬搶食人類吃剩的剩菜剩飯,又讓他不得馬上死去,是我看過中最殘忍變態的報復方式,而呂后其實在劉邦死後的種種動作,原本沒有打算讓外戚(也就是呂后的血緣一族參政),即便是讓呂式參政也是為了劉盈的將來,而戚夫人之所以有最後的這種下場,其實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呂后嫁給劉邦時尚不滿20歲,呂后為劉邦生下了一男一女,男的即是孝惠帝劉盈,女的是魯元長公主,而魯元公主的女兒是劉盈的皇后,有點像是你妹妹的女兒是你的老婆,怪噁心的,呂后的一生因為秦末的戰亂與丈夫劉邦長年在外征戰和他曾做過項羽的俘虜所以夫妻其實沒有一直在一起,就很像現在說的遠距離戀情一樣,但從另外兩個議題,干政與韓信的問題上,其實都與忠於劉邦有很大的關係,可以說他對劉邦沒有怨恨,而比較大把這股怨恨全出在戚夫人身上,但這也與人類的三角戀情中女性比較少認為是自己男人的錯,而都認為是另外一位女人造成的有關,也有可能是當時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導致要發脾氣或是在漢皇帝開刀有困難,積累的怨氣造就了歷史慘案。
漢朝元年是西元前206年,此時劉邦還沒有統一天下,漢二年西元前205年項羽捨齊地回擊漢軍,大破漢軍於彭城。劉邦倉惶逃跑,途中遇孝惠帝及魯元公主,帶著一起逃跑。楚軍追之甚急,於是劉邦多次把兒女踢下車,夏侯嬰為駕駛,數度嘆息,每次都抱二子上車。劉邦大怒,欲斬夏侯嬰十餘次,最終一行逃至沛縣。漢軍乘項羽陷入齊地不能自拔之際,一舉攻下楚都彭城。而項羽率騎兵迅速回防,與漢軍戰於睢水,漢軍大敗,劉太公、呂雉等一眾劉邦家屬皆為楚軍所俘,西元205年到西元前203年9月這段期間,呂后都在項羽陣營作俘虜。
楚漢戰爭期間是在西元前206年到西元前202年結束,這段期間恰好是劉邦生命中征戰最辛苦的日子,此時身邊不是糟糠之妻,有點類似外出辦公的小秘書與老闆的第三者戀情,結果公司成功創業,回到家中小秘書與老闆生了兒子趙如意,準備與正宮呂后一決雌雄奪太子之位,最後失敗變成人彘甚至被後世封為廁神。
而呂后之所以輸給戚夫人是因為當時年紀已經比他漸長,古時候的女人與現在的女人不一樣,現在有整形手術還有變臉化妝術,神奇的APP,甚至有生化科技保養品,年紀不是女人重要的競爭項目,而且當時的女人念書少,知識與談吐相對差,戚夫人相對呂后會唱歌跳舞,深得劉邦喜愛(這告訴我們不要介入三角戀愛,不然會變成豬,真人真事真的很恐怖),所以劉邦統一中國後他雖然想冊立戚夫人的兒子為太子,但這行動最終還是失敗了。
最後呂后多戚夫人幾年也沒白活(現在年輕人喜歡看不起老人,不知道老人多活幾年還是有其用處與智慧),呂后找來漢朝頭號有智慧的大師張良,你們看看韓信被殺,忠臣名將們都不知道劉邦的私心,他老兄張良都沒事,過爽爽,早就把劉邦這個貪心鬼的意圖看出,難怪劉邦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千里外,吾不如子房。」
最後張良給呂后的計策中,主要以請來商山四皓替劉盈做福佐,商山四皓是指秦末的四位隱士東園公、夏黃公、綺里季、甪里,因為四個都是八十幾歲的老頭子(現在的老頭子沒屁用了,會被指責只會領勞保年金,軍公教年金,國民年金,還會被罵智商低),勉強還能稱為台灣隱士的大概就像張忠謀這樣的地位,有點像假設張忠謀跑出來站在柯文哲旁邊說,挺他就對了,那大家就會動搖,商山四皓對劉盈的支持大概就是這樣的意思。
而因為劉邦請不來,張良叫呂后卻請來了,就我的推測歷史上寫卑詞厚禮這一點可能不是真的,呂后此時在太子爭奪戰,加上劉盈在劉邦死後商山四皓又回去商山隱居,顯示他們四個遭受死亡威脅然後又有卑詞厚禮,一刀給你死或者跟你說拜託給你錢幫個忙,你選哪一個?
以前劉邦來錢沒太大興趣,但現在一刀要給你死不是開玩笑的。
商山四皓輔佐劉盈後重創劉邦原本想要冊立戚夫人兒子劉如意的決心,秘書的兒子最後也被呂后所殺,開什麼玩笑,情敵的兒子怎麼能留著。
前面說完了呂后悲情的愛情故事,總而言之就是:
呂后是一個輸給老公創業時小秘書寵愛的大老婆,還被老公的競爭對手抓去當人質,回來後看到老公跟小秘書生了兒子還要搶繼承權(根本長榮集團的故事麻,還好張國煒你出生在現代不然要被抓去殺掉了),最後正官娘娘失心瘋權力太大想了一個太變態的方法玩情敵導致兒子也精神異常(告訴男人別搞外遇,你老婆可能變成精神變態,兒子也會瘋掉很衰),這是一個警惕男人不要外遇的恐怖故事,女性請拿給老公看,男性請引以為戒。
--
愛情故事講完了,開始要談歷史上對呂后不公平的那一面。
呂后本名呂雉,為了不要讓他不要指是成為依附在劉邦的女人,下面通稱他呂雉的本名,呂雉在我印象中最深是與匈奴的和親。
古時候的人素質極低,人類間彼此的衝突以武力解決具多,因為一言不合殺死你最快速好懂,特別是飢荒以及人口暴增的時代,戰爭風險就會高速成長,匈奴在北方與蒙古征戰世界就是這樣的背景,沒東西吃,殺人搶糧食最快了,冒頓單于,這個字在現在土耳其的男子也常出現Metehan這個字,念中文比較像麥特漢,就是因為現在的土耳其是匈奴後裔突厥人的血源,冒頓單于最驚人的行為就是弒父,弒這個字代表著就是低位比較低的人殺害地位比較高,他殺了他的父親立威,並且掠奪與整頓周遭國家的勢力,最後達成30幾萬人的部隊,秦朝在內戰開始以後,匈奴長期被忽略,最後在劉邦原本想與匈奴一戰,但白登之圍證明,漢朝要與匈奴一戰是癡心妄想,差點連劉邦的命都沒了。
西元前192年,冒頓單于發了一封信羞辱漢朝,想與呂雉結親,與一個皇族最高權力的女人求親,無視他的丈夫,當時劉邦已經死去兩年多,呂雉仍是一個寡婦(雖然他也有小鮮肉滿足自己需求,畢竟是無論男人女人,心靈上需要異性的慰藉並無不同),冒頓單于的信一出,出一張嘴戰爭的朝臣們紛紛決定出兵(政治風向大家都很懂,但能理性評估自身實力凌駕政治風向的人總是稀少),此時季布粉墨登場,季布最有名的故事就是一諾千金,得黃金百金,不如得季布一諾,顯示季布是一個即有威望的人,但季布原本是項羽的臣子,而因為劉邦旗下的夏侯嬰自己也覺得季布是賢者,幫季布開脫而讓劉邦不殺他而用他,在這個層次中,你要記得夏侯嬰不會因為季布是對手陣營就忽略事實說話,而劉邦也有那個心胸本來要殺他而用他,用他還讓他可以在決策圈,從匈奴事件他能說上話就表示這個人真的被重用了。
這是非常了不起的,用人只看能力,不計前嫌,而且基於事實的用這個人,這是漢朝初期能帶來一個穩定基礎重要的功能。
季布提到了白登之圍以後,呂雉回復匈奴的信中提到自己體弱多病年老色衰,無法嫁給單于,信中完全沒有泱泱大國漢朝的威風,反而盡是謙卑,這封信過去後匈奴反倒不好意思,反而以禮相待,使得在漢初匈奴與漢朝保持了一段長時間的和平,這也是後來文景之治的基礎,關鍵也同樣在呂雉聽了季布的話以後能不會大腦充血,與一般的男人衝動不同,如清末愚蠢的光緒皇帝,對自身的實力不了解對日本開戰,呂雉做為一個有權力的女人聽進去了,甚至卑躬屈膝的向匈奴求饒,英雄從來不在於男女,也不在於年紀,更不是權力高低,而在於客觀的評估自己的實力,累積實力,在漢武帝時期雖然戰爭帶給漢朝重大的打擊,但至少漢武帝證明了漢朝累積多世的戰爭實力已經可以殲滅匈奴。
而他的祖先呂雉就是這一個經典的代表之一,呂雉執政期間,以去族三族罪與妖言令為他最大的執政特色,三族罪其實演變到了明朝方孝儒成為中國歷史一代衰鬼,到一個變態皇帝朱棣,連門生都被滅族,門生滅族就好像有人上課繳學費去補習班,今天皇帝不爽補習班老師連補習班學生通通殺掉,但呂雉當時的夷三族罪是到劉邦過世之時都還在的,還經歷了漢朝第二個皇帝也就是呂雉的兒子劉盈的七年,到了西元前187年廢除三族罪,象徵的意義代表漢朝走出秦朝嚴刑峻罰的陰霾,另外也廢指妖言令,所謂妖言令跟去年2018年的假新聞關三天
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更嚴重。
假新聞關三天的評論:
是秦朝在控制言論的一大刑罰,另外還有挾書律,很可惜的是過了2200年,還是有在民主制度下有這種想要控制言論的聲音出現,任何的言論都應該透明且被尊重,言論的內容不是重點,因為沒有任何人能保證自己的言論100%的正確或客觀,絕對的客觀從不存在,所以需要辯論與查證事實,關於政府執政更該被要求透明與極小化機密,任何人都應該能完整且詳細的查詢無機密必要的預算與執政內容,但幾乎沒有國家做得到,就連現代最強大的美國也有許多隱藏在檯面下的以機密之名行藏匿之時,更別說那些還在極權專制的國家了,在秦代是挾書律是連持有批評政府的書都要一併殲滅,言論是能摧毀一個政府沒有錯,有時候也能造成極大的混亂,但積極層面來看有了更寬廣的言論空間,才有敢說話的人,季布這種人才能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
呂雉在商業與市場經濟上也較秦代更為放鬆,且對商人減稅,對於秦末漢初的休養生息以及後面的文景之治有極大的指引作用,中國歷史上有兩位偉大的史學家
其一是被切雞雞的司馬遷。
其二是反王安石惡搞的司馬光。
以後寫歷史的記得要姓司馬,不然一定寫不好,哪那麼剛好,兩個都叫司馬。
史記被譽為中國最偉大的散文,在史記中
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給了呂雉這樣的評價:
惠之早霣,諸呂不台;崇彊祿、產,諸侯謀之;殺隱幽友,大臣洞疑,遂及宗禍翻譯
惠帝早逝,諸呂用事使百姓不悅;呂雉提高呂祿、呂產的地位,加強他們的權力,諸侯圖謀剪除他們;呂雉殺害趙隱王,又囚殺趙幽王劉友,朝中大臣疑懼,終於導致呂氏宗族覆滅之禍。
這邊的內容我比較沒有提到,是因為這是在劉盈過世後,司馬遷對於皇權結構理解還不夠深,此時的呂雉已經失去劉盈這個兒子,他的地位受到劉氏後人的擠壓,加上老臣對他的過去曾殺害韓信等黑歷史,必然有戒心,此時他不鞏固呂氏家族就有可能導致殺身之禍,出於自我保護這樣的做法沒有太大問題,關鍵是缺失在他沒能協調這個過渡的過程讓呂氏安全下莊導致呂氏家族被追殺,所以接班人問題當你擁有權力時就不要妄想大家不會貪圖分權,死亡是考驗生前智慧的最大考驗,但偏偏很多人這時候真的已經老了,規畫與思慮都沒有年輕縝密,都只能聽天由命了。
高后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翻譯
呂雉女主代行皇帝職權,處理行政事務政事不出門,就能使天下安寧。很少使用刑罰,罪人卻寥寥無幾,百姓勤於耕種,衣食生產不斷上升。
司馬遷很了不起的地方在於他的評論沒有呂雉因為他女人的身分而降低,反而精準地說到他不出門能掌管政事,安穩劉家的天下,減少刑罰獎勵生產,而讓國泰民安,呂雉做為一個恐怖情敵有他極端的一面,甚至導致兒子因為感到可怕而無法自我,但其背景說穿了就也能看出他對劉邦的情深,沒有愛一個男人就無法恨一個情敵到這樣的地步,從劉邦過世後的統治可以看出他愛劉家的心沒有想在把呂式拱上皇帝大位,都是出於對皇權下台的自我保護而已,這是一個悲傷的情人,也是一個精明的女王,對小老百姓的痛苦與秦律無道的反省,對照時今政府降個人稅討好百姓,卻向公司行號加稅加重成本負擔,同為女性與執政者,面對強敵在外,卻有完全不同的應對與視野,在兩千多年前的女性一點都不輸給男性,人從來都沒有分性別,只分在格局與能力,宏觀歷史就能看見朝堂上的紛擾不過就與那些贊成出兵匈奴的庸臣一樣,不見白登之圍而空說大話,遠不如靜下心認清時局,卑躬屈膝增加實力的呂雉來的沉穩與內斂。
與大家分享這個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的女王,一位可悲的情場輸家,卻是政壇與人民的守護者。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