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3今日財經(日)-全是南港飆股,柯文哲早就告訴你誰是超級飆股

閱讀文章前,請先閱讀本部落格免責法律聲明連結!
當您閱讀以下內容表示同意以上免責法律聲明,並同意與了解自身投資損益與本平台無關。

2019重點事件大事記-->點擊綠色連結
文章內容曾提起之進出價位-->點擊綠色連結




在今年2019年的4月15日,一篇看似跟股票市場沒太大關係的柯文哲政績報告。

在內文中的東區門戶計畫,實際上柯文哲這半年來陸續都一直有提到南港未來會是台北市發展的重心,今年以來漲幅已經超過1倍的大飆股南港,加上老牌水泥廠國產,南港廠都更得到台北市政府將進行建照,後年就要開始動工,因為開發利益高達上百億,而目前國產市值不過147億左右,所以國慶連假前收上漲停板10.65元。

在8月8日我也整理過整個柯文哲東區門戶計畫的台肥也會是未來南港的大地主

台肥9月營收表現也創下五年來最好紀錄,今年前三季營收也都是正成長,雖然增長不大,但未來一樣是受惠於柯文哲的東區門戶計畫,這四年多來台北市在柯文哲的帶領下改頭換面,當初西區門戶計畫在西門町地主的聯合之下,現在你假日走到西門町會被塞死,而東區因為碎片化出租以及當地的地主無法聯合,甚至有幾戶比較強勢炒作的地主因為成本墊高層層轉包下,使得無法去化租戶,這次柯文哲的報告中也提到他常以捷運的出入人口來看,忠孝復興的出入人數開始下降,表示傳統所說的東區在忠孝復興到忠孝敦化站這一代確實出現人潮衰退的問題,而南港則是不斷攀升。

以下是台北市109年的編列預算的影片和質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vkj90kKgcw

這次我就不詳細談柯文哲的施政內容,有空再說,畢竟國慶連假時間好不容易有個一兩天可以靜下來休息一下,等一下寫完這篇還要去寫深度文,所以長話短說,只談一下我覺得很精彩的質詢部分,我會去找質詢影片來看是因為,現在的媒體常常喜歡斷章取義,把一些事情簡化,或者領低薪的記者常常沒有專業背景知識,又不願意像是老記者一樣去問專業人士,也或者他的主管在時間緊逼壓力下,寫出聳動的標題或者乾脆直接當政黨的買辦,這樣最快,所以很多議題都被埋沒。

這一次我覺得最精彩的是3:47:36這個時間點開始大約20幾分鐘的陳炳甫議員的質詢,這個議員對市政的了解真的相當精彩,以下就來談一下他的質詢。



第一件就是所謂印花稅的部分,印花稅的歷史最早到荷蘭以前,西元1624年荷蘭為了加稅,為了不導致民眾反對,因為契約等票據在資本主義開始盛行的荷蘭,因為這種印花稅可以讓政府在自己的契約與文件上蓋上印章等於政府見證公信力,這種印花稅因此誕生。

而印花稅因為收稅不高,課徵的成本也很低,而民眾又因為可以讓契約有其公信力而主動繳納,所以歐美各國紛紛效法。

西元1896年,清光緒22年,農曆6月14日一名叫做陳壁的御史,所謂御史有點類似現在的監察院的官員,是負責監督與查核政府行政上有沒有違失的職務,這名御史上了一封奏摺給光緒皇帝,請光緒皇帝向西方學習來學習印花稅,陳壁因此就是一百年多年來第一個中國提出印花稅的人,1888年李鴻章組合的北洋水軍成立,海軍軍費嚴重不足,因為當時修建頤和園導致海軍軍費被挪用,而印花稅當時的資訊就被傳入,1889年李鴻章就有這個想法,由此其實也可知,中西雙方光是稅制上的文明程度就相差超越250年以上,李鴻章提出後受到海軍衙門大臣奕劻試行,但最後無疾而終,原因在於要了解清朝的祖宗一代就傳下永不加稅的這種概念,任何的政府對於加稅都是非常敏感的,但加稅卻是一種必要之惡,冷血投資一直提到清朝讓英國海關赫德擔任最肥最油的海關,但英國人卻管理的比現代的中國甚至台灣政府都要好,都到了2013年了,高雄海關在去年9名官員遭到貪汙判刑定讞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406000511-260106?chdtv
2000年時中國深圳海關關長趙玉存貪污千萬,死刑定讞,也就是近二十年期時這種海關貪腐問題仍就無法解決,而根本原因都在於制度的鬆散以及當時2018年的12月19日就已經提過關於赫德如何管理海關的歷史。
https://coldbloodinvestment.blogspot.com/2018/12/20181219_19.html

說來說去都是加稅問題觸及清朝不加稅的根本核心問題,而1894年我曾說過是白癡皇帝光緒和清朝的重大轉折點,這個可憐的白痴皇帝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因為軍費不足遭到日本人幾乎虐殺似的滅團,使得光緒皇帝必須賠償日本高額的戰爭賠款,陳壁的印刷稅就在這種背景下被開始重視,而這件事情也牽涉到了赫德,赫德是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可以說是中國與當時的世界強國英國間的橋梁,他與總理衙門的關係也相當好,並且站在中國的角度提出相當多對於改善中國制度的建議,而當時基於印花稅赫德向英國中國海關駐倫敦辦事處主任James Duncan Campbell(詹姆斯·鄧肯·坎貝爾),但奇怪的是中國翻譯常常把這個人翻譯成金登幹,但英文的音完全不是這樣,這個問題有空我再慢慢研究,總之就是James Campbell是赫德諮詢印花稅相關的對象,而當時無論赫德和金登幹其實都代表著清政府的利益,因為他們算是清朝的員工,只是身分是英國人,就很像台積電有英國員工意思一樣,James Campbell在倫敦開始收集英國的相關資料,但1889年最後還是沒有實施,對於強調制度合理化的赫德到了1896年James Campbell這次更厲害,直接幫清朝設計印花的圖樣。

但最後因為中國基於內政不宜再讓英國人控制的排外心態,這件事情交給了鼎鼎大名的袁世凱,1903年袁世凱讓日本印製印花稅,而印好後又再等了六年,1909年在清朝都快滅亡了,才終於準備發行,但就要發行時才發現滿文印錯了,稅這個字也沒印與當時的制度也已經不合,只好重新再委託美國印製,1911年滿清滅亡後,中華民國一路課稅至今,才被提出要廢除,但蘇貞昌說要廢除卻遭到地方政府強烈反對,眾所皆知去年2018年11月24日,民進黨大敗兩百多萬票,幾乎被搖擺的都市全被國民黨收去,而印花稅是以地方政府收稅百億的重要稅種,此稅一廢,等於中央沒有損失稅,但地方卻要損失大量的地方稅。

而很多人也知道過去柯文哲執政的四年創下還債的紀錄,而這幾天在芋傳媒錯誤的傳播錯誤的知識下,讓原本這位陳炳甫議員很多很好的問題失焦

台北市政府在103年底未償債務餘額實際數為1468.67億元,這是郝龍斌任內留下來的債務,
台北市在柯文哲任內還債570.67億
而還債需要每年經過議會編列預算,預算的來源則是中央以及地方的財源,其中
104年編列66億元
105年編列66億元
106年編列86億元
107年編列100億元
這318億元是經過台北市議會審查通過的債務還本預算

另外212.67億元屬於

公共債務法第12條規定
中央、直轄市、縣(市)及鄉(鎮、市)得審視歲入執行狀況,於其當年度預算原編列債務之償還數外,增加還本數額
這部分的增額還本212.67億
分別在
104年增加還本數額100億元
105年增加還本數額68.67億元
106年增加還本數額34億元
107年增加還本數額10億元

這是因為當年財源多出來額外還本的,共計四年償還570億的債務,這種成就的偉大,基本上中華民國一百多年來幾乎沒人辦到過,即便不要以金額來看,以債務的比例來看,幾乎償還超過四成以上的債務,這筆570.67億是經過議會與審計單位審計的真實負債削減。

但這次陳炳甫質詢的捷運重置基金不是這件事情,而是原本台北市政府將捷運重置基金292.2億用於先償還銀行貸款,因為銀行貸款是要利息的,而台北市左口袋先借給右口袋來減少利息,這筆錢並不算在570.67億裡面,但議員認為捷運重置基金不能用做這種墊還的用途,所以這次財政局又跟富邦把這筆錢借還來,但這筆錢完全無關570.67億元。

108年初尚未償還債務時,目前北市府的未償債務為938億元,
債務結構包括
98年發行的公債100億元(利率2.2%)
銀行借款680億元(利率為0.6%上下)
捷運重置基金借款107.70億元(當時利率0.162%)

市政專案建設借款餘額188.25億元(包括非自償50.30億元、自償137.95億元,平均利率1.1%)
特別要講一下自償137.95億元沒有納入未償債務,這是各縣市政府很愛玩的把戲,特別你如果去翻,過去誰愛亂增加自償性負債,而台北市政府的操作是

財政局為節省利息支出,於是增加捷運重置基金借款184.5億元,同時減少市政專案建設借款184.5億元,所以捷運重置基金借款數成長至292.2億元,而市政專案建設借款數則減少至3.75億元(1月份時為3.75億元,3月份時為1.94億元),將債務由高利率的市政專案建設借款移轉至低利率的捷運重置基金,上面可得知以平均利率計算,大約可以節省一年2億左右的利息。

而因為部分議員認為捷運重置基金不可以用做墊還得用途,所以又回歸原本的項目,這使得原本每年可以節省2到3億元的利息吹了,等於這些議員貢獻台北富邦每年2-3億元,誰才是財務高手一看便知。

台灣的公務員不是白癡,而是白癡媒體的形容下,不具財務專業的寫手,不經查證隨意抹黑,像台北市財政局這種表現,替市民省下數百億的資產,還替年輕人未來四年要蓋萬戶公宅,誰是為市民做事的人相信非常簡單明瞭。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