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血財經】高殖利率陷阱,資產品質與透明度才是銀行賴以生存的硬道理

閱讀文章前,請先閱讀本部落格免責法律聲明連結!
當您閱讀以下內容表示同意以上免責法律聲明,並同意與了解自身投資損益與本平台無關。

2019重點事件大事記-->點擊綠色連結
文章內容曾提起之進出價位-->點擊綠色連結

20191209(一)

如果問一個問題: 股價一直上漲是好事還是壞事 ?

這個問題其實問得太膚淺,沒有問到很多背景,對一般人來說,他當然告訴你很好,因為這代表經濟很好,很多投資人賺到錢了。

但沒有講的是這種股價上漲是什麼力量在驅動的? 因為對普通人而言,股市會上漲就等於經濟好,這就是許多政治人物,最有名的就是川普進行的洗腦,實際上股市上漲不一定是因為經濟好,很多時候會是因為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資金行情,真正看景氣的好與壞看什麼東西最準 ?

薪水!

你的薪水與收入才是判斷景氣的好與壞的最佳指標,今年我去問到的各個產業的公司和老闆,對今年的景氣其實都跟股市差異很大,他們認為今年雖然沒有說非常差,但比起去年真的比較差,但不要忘記,去年股市到年底是大跌的,但今年已經快結束了,股市還是頻頻創新高,但馬上要發年終獎金了,台北的公司通常都5號發薪水,台中的公司都10號發薪水,通常這時候公司都會有消息今年的公司營運狀況如何,現在聽到的其實都不是很理想。

今年的年終普遍會比去年差20%-30%,最慘的工具機慘業明年可能要開始裁員了,但今年跟去年比一年還下跌的慘業沒有幾家,主要是以壽險業為主,因為進入到降息循環後,壽險業更難找到好的固定收益資產。

12月6日的時候,11家官股銀行採到上海國儲能源,總計新台幣51億,金額其實並不大,這起違約事件國泰世華沒有踩到雷,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的說法非常值得作為喜歡把商業銀行當定存股的散戶大軍們參考,我們要先思考第一個過去我其實也講過很多次的問題。

1.高殖利率

現在銀行動輒可以拿出5%6%的股息給你,但我們要先問一個問題,美國國債的30年期的利率只有2.3%不到,但商業銀行卻可以給你5%的股息,很多人會說那是因為美國國家赤字嚴重,賺錢和獲利能力不如台灣的商業銀行甚至官股銀行。

假設這句話是對的,就實際的財務基本面來看,確實,美國政府假設是一家公司就是一間負債累累的垃圾公司,他之所以能維持這麼低的利率純粹就是因為美國政府的信用好,但這假設也是很有問題的,因為信用好的人我們都很清楚,銀行會願意借錢給怎樣的人?

答案就是收入高,還款能力正常的,但美國政府有一個任何人都沒有的超能力,假設我有這個能力我也能成為世界富豪,就是他能夠無限制的發行美債,過去比如中共賣給美國1000億美元的商品,就必須買1000億的美債,否則就必須買別的東西儲藏起來,因為大陸的商人賺到了美元,不能在大陸境內使用,必須到人民銀行換成人民幣,所以有1000億美元的出口所得,就會變成在中央銀行必須有等值的人民幣兌換,而中央銀行就會有1000億美元的資產,這1000億就會變成外匯存底,必須要購買其它的資產來保值,而美元買美債最簡單又有利息,雖然現在中共已經退為世界第二美債持有國,第一名已經讓位給日本了,但這個模式不管日本還是中共都適用,所以問題來了。

美國政府負債累累,美元信用這麼好,發行30年的債務只有2.3%不到的年利率。

即便你說台灣的商業銀行表現一級棒所以給的出5%的股息,如果市場資金認為台灣的商業銀行可以每年都有這樣的水準,理論上會發生什麼事情?

理論上就會股價一直上升直到殖利率接近3%,因為表示風險很低,股價5%被低估了,美債30年的年利率才2.3%,當然市場搶買這些銀行股,但事實呢?

事實上是銀行的殖利率仍然相當高,為什麼外資與市場不願意把銀行股的股價買上去買到變成殖利率變成3%?

答案其實非常簡單,首先現在的銀行的殖利率很多都是發行股票而來,並不是全部都是現金,那就要問一個問題了,既然這麼賺錢為什麼沒有全部發放現金呢? 銀行不可能是什麼高報酬行業吧? 更不要說銀行會沒有錢了,隨便舉例散戶大軍最愛的幾家官股行庫

合庫金5880已經連續5年都發放股票股息了,如果我們完全忽視股票股息,只看現金,那合庫金的報酬率就合理多了,只有3-4%左右,這就是很普通的傳統產業能給出的報酬率。

第一金2892更是如此,從2005年以來一路發放股票股息,從來沒停止過,雖然第一金的現金殖利率比較高,有4.5-6%左右,但問題又來了,如果單以殖利率來看,長年的殖利率比較高代表的並不是比較安全,反而是因為市場預估有大家看不到的風險,所以股價偏低,否則市場如果認為比較安全殖利率就會反向變低,所以恰好與大家想的相反,殖利率長期的偏高不是一種好事,反而是一種壞事,但因為散戶大軍最喜歡這種固定收益概念,聽起來很不錯。

所以今天我要來用台灣最大的金控龍頭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來導正一般投資人投資銀行最致命的錯誤觀念。

李長庚認為這次官股銀行集體踩雷不能要求所有銀行都是零呆帳,我認為這個說法是正確的,銀行放款本來就有風險,要求零呆帳是不切實際的,但我認為很重要的是銀行對一般股東訊息揭露的程度到什麼地方?

投資的部位有沒有很完整的公開與說明投資的目的,不然怎麼解釋國泰世華沒有投資,但官股銀行卻投資,同樣都是銀行為什麼是這11家踩雷? 歐美的銀行有百年以上的經驗他認為歐美的銀行才有今天的反應能力,這一點我認為並不完全正確,霸凌銀行1762年就成立了,1995年因為李森操作選擇權不當,整家銀行被一個人搞垮,從1995年到1762年幾年,霸凌不是小銀行是英國最大的銀行,234年的歷史仍然倒閉了,雷曼兄弟1850年成立2009年次貸危機中因為次貸組合債券流動性不足倒閉,雖然表面上這些銀行都是因為衍生性金融商品倒閉。

但要注意最大的關鍵還是在流動性,銀行持有的資產池才是我最擔憂銀行的部分,如果台灣的銀行宣稱貸款這麼難以放出去,一面倒的往房貸移動承作,然後資金為了尋求高報酬往海外跟著海外大行一起承作,銀行業內都很清楚,很多都是主辦行是大行大家就跟了,風險分析幾乎都是表面,純看大行的名氣,不要忘記,霸凌、雷曼、貝爾斯登這些銀行都不是小銀行,現在台灣的這些官股行庫,即便像是第一金也都是保險、商業銀行、證券都有承作,承作內容的資產透明度真的有高到足以讓了解風險?

回過頭來高殖利率其實就是說明了市場的主力與大戶完全不認同銀行是個低風險的產業,反而殖利率證明了在這個利率這麼低的時代,投資銀行是一門危險的生意。

為什麼台積電往年的現金殖利率都只有3.5%上下,去年比較高一點,但那是因為2014年與2015年兩年的淨現金流保留了高達3200億元左右,今年可以算是把2014年的都發掉了,所以我認為一家優質且資產良好的公司,現金股利率應該對照台積電,股息殖利率超過3.5%甚至4%的都要特別注意他們的資產狀況,除了損益表外與殖利率外的財務數據,散戶大軍一直都沒人喜歡看,因為太難,看不懂,沒有解釋清楚,但這些東西有些散戶投資銀行股是以瘋狂來形容,重壓合庫、第一金、兆豐千萬計價的,股價下跌他們永遠都說沒關係,越跌越買,但對資產池是完全沒有概念的。

所以先下個簡單的結論,高殖利率要反向思考,如果高殖利率代表的是銀行無法充實自己抵抗風險的能力,自有資本不足,或者為了滿足高殖利率,發放股票股利擴張股本,實際上現金不足長期會導致EPS降低,股分發放過多籌碼凌亂,所以更重要的是銀行的:


  • 資產池內容
  • 財務報表對資訊揭露的透明度
  • 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操作揭露
  • 自有資本有沒有長期提高來去槓桿
特別在降息環境,因為資金寬鬆錢很好借,泡沫很容易堆積,台灣房地產驚人的泡沫就是因為QE的資金導致的爆漲。

這你去問10個人會有9.9個都聽不懂這些東西,但當危機來臨時,現在聽懂的人能做好風險處理與防範的先贏90%的人,剩下的全部都會在危機驚慌失措,冷血投資不是神,無法預估何時會發生這些風險,但他顯然就是一頭灰犀牛在眼前,在借貸市場有一句名言,你貪他的利息,他貪你的本金,我認為從財務報表來看,本金就是資產品質,利息就是殖利率,資產品質不好爆炸你的股票價格下跌一次抵你十幾年領的利息,不開玩笑,美國就發生過,英國也發生過,這些都是資本大國百年歷史,不要以為不會發生在你身上,會去酒駕的人都認為警察不會抓他。

2.資產池

資產池一直是我認為台灣銀行最有問題的項目,銀行為了不要被股東罵,為了不要商譽受損,最喜歡做的貸款就是有抵押的,像是朋友跟我借錢,我也一律都要抵押品,這是人之常情,連抵押品都拿不出來的沒有信用可言,所以房貸這個人人有需求的抵押貸款自然是銀行首選,房貸的承作本來就是銀行重要的收入之一,今年年初法拍件數就創下四年新高,但我認為因為過去兩年的升息循環雖然台灣沒升,但就讓法拍數創下四年新高,銀行更直接介入
法拍市場,當大家都認為很安全的資產,就是最危險的資產。

因為沒人認為抵押貸款很危險,但那是因為現在經濟狀況雖然比起2017和2018相對差,但還看不到崩盤的跡象,所謂崩盤是股市必須大跌20%以上,且FED又重起降息循環降息三次,確實現在的資金寬鬆承度很難讓人聯想資產池的安全性。

但長期而言,有一個很重大的問題,這個問題在<總體經濟的聖杯>這本書提過很多次,就是資產負債表的修復,當你買下一間房子我會認為這是資產負債表的修復,為什麼?

因為房子1000萬,你自備款200萬,貸款800萬,從資產角度妳就是一個背債800萬的人,雖然房子可以賣,但顯然債務還是要償還800萬才結束負債的那一天,這個過程房貸20年你就揹了20年的債,而決定債務更快的被消滅還是爆增,就要看這20年的景氣與整體房地產市場,台灣的房地產人口少子化基本面已經確定是沒救了,除非開放大量移民扭轉這個局面,否則房地產的根就是人口,沒有人口就沒有消費,就沒有自住需求,這是鐵一般的事實,建商當然不會跟你講那麼多,賣掉那間房子後面的市況如何房價下跌那是你自己要承擔的風險,賣掉就獲利放口袋了,主力要出貨會大張旗鼓告訴你我要出貨嗎?

那些不懂財務與週期的建商則單純是因為看這生意很賺,進來分一杯羹,建商的心態都是打定反正賣掉3-4成就打平,剩下的就慢慢賣,之前新莊因為遠雄人壽的問題,新莊副都心的銷售被金管會強制公布,販售的情況200戶只賣了30戶,根本連2成的40戶都賣不掉。


遠雄的資產負債表75%的資產都是存貨,對照2012年只有68%銷售停滯的狀況很嚴重。

這也表示未來銀行承作房貸的空間會一直被壓縮,而海外的貸款就代表著現在的銀行能夠放款的空間被擠壓他們就會一直往海外跑,風險就會因為不熟悉而開始慢慢出現,這個跡象你慢慢會看到出現,即便房地產這塊資產池不爆,能承作的空間也越來越小,都不生孩子的社會怎麼買房子?

繼承轉移的棟數是越來越多,比如我的朋友父母過世後,手上台北市七間房子只留下一間,其它全數賣掉把現金拿去投資海外股票或者債券,光是賣掉以後房價就跌了大概1成左右,而他手上的部位卻在這幾年上漲60%以上,更別說創造出來的股息與現金流,從未來十年的角度來看,銀行的利潤空間和資產品質都會逐步惡化,因為他們被逼得要進入自己比較不熟悉的領域,隨著少子化房價就會被資金撐著也沒意義,因為會買房的人必然減少,除非開放大規模移民才有可能扭轉這個劣勢。

最後再繼續打廣告


2020年的深度文計畫已經開始了,陸續有蠻多朋友都慢慢加入了,誠懇地邀請您加入冷血投資的深度文計畫來深化自己的投資與決策優勢,長期下來你會得到比別人更深且更敏銳的財經直覺,這三年下來,越來越多當年一路過來的夥伴,財富不斷的增加,能更宏觀整個市場與財經知識,更重要的是股市正處在高點動盪,如果這時候不積極學習財經知識,明年在動盪劇烈的行情中,無所適從的人將越來越多,希望你不會是那一個,而能安穩平順地度過明年。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