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血財經】5G殺成紅海戰場,附加服務能讓得標者起死回生?

20200228

昨天中華電信公布現金股利4.226元 殖利率3.9%,如果以前你有投資過中華電信的人就知道,這家公司以前長期的殖利率都是在5%-6%之間徘迴,4%是一個非常離譜的殖利率。

這顯示什麼事情?
表示現在的買方願意出更高的價格去購買一家穩定獲利的公司,但電信產業自從4G價格戰以後,只單單看光是EPS,2017年以前中華電信除了2014年略低於5元外,幾乎都保持在5元以上的水準,2018年創下4.58元的低點,2019年前三季3.22元,更是比2018年前三季3.49元更低。

但市場顯然相當買單,認為他在5G時代搶下比較好的頻段,2019年的4月份南韓是
全球第一個開放5G服務的國家,台灣目前已經落後了將近一年,5G標金對於政府來說是一塊大肥肉,可以挹注財政,問題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政府是不生產任何東西的,僅提供基礎建設,比如良好的法律可以有助於商業活動,良好的法律有助於建立私有財產,廉潔的政府可以發展產業卻不會有官商勾結,所以政府的功能是重要的,但他卻不是主要的生產者,所以當利益被分配到政府的手上,反而從電信上獲取大量的標金時,這份標金如果沒有用在5G建設上,回過頭帶動產業,就會讓這個產業反而遭到吸血。

消費者的方面,消費者在4G時代享受了便宜且高速的網路,台灣的4G網路價格真的非常便宜,動輒499吃到飽的服務,網路速度看影片,用LINE或TELEGRAM打電話各種網路服務都相對很多先進國家更快,我曾到過加拿大與紐西蘭使用當地的網路,因為土地廣大,國家公園內幾乎都沒有訊號,即便是城市的訊號都非常昂貴。

當年台灣在3G時代搭配iphone4等的價格都是單月1399元這種價格在搭配iphone販售,現在隨著蘋果手機強勢銷售,電信商也不願意再補貼費用,連帶整個通訊業者也逐漸補貼減少,攜碼大戰後更是讓各家電信商不停的搶人。

這次5G釋照總計標金1421.91億元,NCC的統計數字,台灣從2014年的平均用量7.73G成長到14.06GB,幾乎是翻倍的使用量,但對網路需求使用量提高,並不代表可以接受消費價格提高。

過去4G時代使用的電磁波頻率在6Ghz下,5G使用毫米波mmWave,頻率來到30-300Ghz,相對廣闊的頻譜可以解決傳輸擁擠的問題,問題是低延遲的狀況現今真的有這麼嚴重嗎?打開手機打開網頁有慢到你不能忍受願意多花雙倍的價格購買5G服務嗎?

目前中華電信預計將於7月開始開台,現在已經是2月27日,剩下四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即將開台,中華電信取得3.5GHz頻段的3.42-3.51GHz和28GHz頻段的27.9-28.5GHz代價是483.73億,這僅是標下執照的費用,基地台建設另外算,最有意思的是如果5G開始被多數人接受使用,最大的受惠消費者是使用4G的人,原因非常簡單,原本擁擠的4G網路將因為5G使用人數增加大幅減緩原本的壅塞情況,而過去我們都知道中華電信在MOD業務相當失敗,因為Youtube頻道等興起,自媒體取代過去傳統的第四台狀況越來越嚴重,甚至第四台的跨區經營也導致價格戰。

但價格一直殺,內容卻始終做不起來,美國電信商龍頭AT&T 2018年收購華納公司,這一個動作就是希望取得內容,而不僅僅作為訊號的供應者,但2019年AT&T 大幅流失130萬客戶,串流影音競爭之下NetFlix崛起,Apple TV加入戰場,Amazon 迪士尼全部都跳進來競爭,但從NetFlix看起來,這不過就是另外一個紅海市場罷了,現在的消費者不追求標準化的產品,反而強調客製化與精細的影片偏好,比如我很愛法庭劇,但法庭劇有多少觀眾? 有人愛科幻片,有人愛喜劇,有人愛古裝劇,為了拍攝這些影片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源外,聘請演員的費用隨著競爭者越多,成本不斷墊高,但消費者卻有更多選擇而價格難以競爭。

所以AT&T的這步棋也失敗,過去一直被市場樂觀對待的電信股,在這波5G時代下恐怕不再贏家,而是花大錢博小錢的苦命企業!

可以看到下表,過去中華電信在2007年年均殖利率高達7%,到了2015年也還有6.15%,到了2016年當年都還有5%,今年是連4%也沒有了,配發的現金更是從2010年的394億左右,都還有400億的上下,掉到了2020年只剩下328億,5G時代的開銷更大,有多少消費者願意掏出更多的錢來購買附加服務就會是電信股最後起死回生的機會。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