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血投資】五月份會不會重演馬英九當選後的暴跌行情 ?


這一波台股反彈
是從3月19日8523點開始漲到最高5月11日的11039點,漲幅是29.5%,花了34個交易日達到(3月19日不算)。

下面這張圖是2009年初之後QE後的台股加權指數。

最低點是4164,日期是在1月21日,如果換算同等漲幅29.5%是5392點,超過這個點位的日子是在2009年的3月26日,花了39個交易日達到(1月21日當天不算)。

這次比起當初快了5個交易日,但2009年的跌幅比起這次更重,當年的高點就是馬英九當選的5月20日,現在2020年的5月20日就在這個禮拜三,當天點數最高9309,當時許多人高喊馬上好,結果馬英九當選後股市一路崩盤跌到11月21日的3955點,這一段的跌幅高達58%左右。

而這次以12197來算,8523點不過是30%的跌幅,兩者相距還很大。
依照常理來說,一個跌幅比較大的市場,反彈的幅度一定比跌幅小的大,但這次卻花了差不多的時間到達,再者會有續航力的問題,除非這次疫情完全結束,否則這只會是一個中繼反彈,這一點從技術面是看不出來的,再來是外資的買賣超,上面兩張圖的最後一行是外資的買賣超,當年外資底部已經開始買進,買多賣少,這次外資是一路賣超,沒有任何買進的跡象。

這次的特點反而是投信很積極的近,空單都大幅度的持續放空,但我認為這個位置進場股市是不明智的,線癡在技術面上雖然知道應該進場,但最近都在空手就是這個原因,我認為股市的反彈已經結束了,接下來要面臨一段下跌,但這段下跌的幅度與深度必然受3月23日的關鍵事件影響,這個關鍵是什麼相信深度文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

對於指數而言,目前看不到長期一個走多的理由,2015年8月24日跌到7203點反彈後又經過11月下跌到隔年1月,直到月線>季線>200均才走出一段健康的行情。到了2016年的4月22日才開始這樣的健康狀態,但當時一到這個狀態指數又馬上下跌,但下跌將近一個月後,外資重新回來,指數2016年6月16日開始健康,所以雖然反彈的行情真的非常香,但月季線都在200均以下的行情要特別小心,現在至少等到月線如果真的回到200均以上之後再說,或者季線最好也回到200均以上,而且外資可以三連買最好,否則我都還是比較悲觀的看待這個行情。

特別大盤現在幾乎都在炒作生技股,並不是太健康,第一季的財報出爐後,共有23家公司創下第一季最好的本業獲利,最具代表性的可能還是台積電還有和泰車,另外市場關注度很高的鈺太6679也創下第一季本業獲利的歷史新高,先特地摘錄這23家公司,而扣除掉例如恆大、熱映、旭富受到疫情帶來的訂單,其餘的公司都蠻值得注意後續的表現。



而五月份以後這次因為疫情後反彈過快,周三以後整個歷史背景似乎讓人想起了當時2008年馬英九上台後的3600元消費券的時候,當時發放的第一天是2009年的1月18日,而最低點就在1月21日,而這次紓困也是從3月22日關鍵字開始爬升。


現在的問題是究竟現在是2009年的反彈,還是2008年的5月20日重演?
就目前的情況看起來我認為可能是5月20日的重演,只是這次的跌幅可能遠沒有2008年大,但會延續到可能8月左右,也就是6-8月份這三個月暑假期間,都不太適合投資股票,這個觀點三個月後我們再來驗證,但邊走邊看,黃金不知不覺在周五創下新高,已經來到1750的高點,這一波的下跌必然不再是因為疫情,而以華為的戰爭開啟第一個序幕,也就是疫情後因為川普而打響的貿易戰,疫情的股市重挫已經證明了川普無法挽救股市,現在美國的選戰打法與台灣類似,大玩誰是中共同路人的遊戲,川普抹紅拜登,然後攻擊中國大陸,接著利用總統職權打貿易戰,但現在可不是去年了,去年美國失業率是4%以下,現在接近20%,再打貿易戰,已經病入膏肓的美國可承受不起這樣的失業率,失業率如果持續到選前,川普還是必然敗選,所以貿易戰是只能說不能打,但就短期的狀況來看,川普必然實施更為激進的制裁策略,甚至引出台積電到美國設廠,華為佔據台積電20%左右營收,一旦全面調單,至少損失相關的供應鏈20%的狀況,這與ECFA的到齊的殺傷力不容小覷,沒有大跌,就沒有買進,一定要堅守這個策略,至少等台股回到一萬以下再說。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