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血財經】RCEP與ECFA將成後勢台股重大關鍵

日期:20200609(二)

歡迎加入免費的Telegram文章推播
Telegram 頻道加入(免費最新文章通知) :https://t.me/coldbloodinvestor


十年前ECFA在9月10日開始,目前經濟部還沒有提出明確且可靠的任何關於ECFA的消息,當年2009年馬政府簽訂ECFA以後台股是以大盤兩根強勢漲停做出表態。

而這個月6月29日,十年前2020年6月29日ECFA開始簽署,至3月份(經濟部5月20日公布的資料)。
https://www.trade.gov.tw/Pages/List.aspx?nodeID=1375

台灣對中國大陸總額佔據32.2%,甚至我們做一個假設:
假如台灣與中國大陸完全不往來。

貿易總額會從537.5億下降到364.5億,而出口金額降到164.6億,進口金額降到199.2億,最終導致台灣貿易的順差,貿易順差有好幾種說法,但意思就是出口比進口多讓該經濟體可以獲利,也可以稱做貿易黑字、貿易順差、貿易盈餘或出超


也就是說假設完全斷絕與中國大陸往來,出口金額降到164.6億,進口金額降到199.2億,台灣將還要損失35億而無法從出口獲利,就由此可知為什麼即便政治意識形態上的不同,在上個月5月15日民進黨立委蔡易餘撤回刪除國家統一的提案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166338

蔡易餘當時表示:
國際關係仍是如履薄冰,勢必要戰戰兢兢,而現在的時機點更是危險,不可以有一絲一毫的冒險。

因此撤回所有刪除國家統一的提案,這個撤回等同在政治上對中國大陸做出了讓步與妥協,承認了國家統一的可能性,下文中稱臺灣地區是法律原文,不涉政治意涵,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視大陸地區為中華民國固有國土,因此稱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和香港澳門地區。

這是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一條:

第 1 條
國家統一前,為確保臺灣地區安全與民眾福祉,規範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之往來,並處理衍生之法律事件,特製定本條例。本條例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有關法令之規定。

第 26-1 條
軍公教及公營事業機關 (構) 人員,在任職 (服役) 期間死亡,或支領月退休 (職、伍) 給與人員,在支領期間死亡,而在臺灣地區無遺族或法定受益人者,其居住大陸地區之遺族或法定受益人,得於各該支領給付人死亡之日起五年內,經許可進入臺灣地區,以書面向主管機關申請領受公務人員或軍人保險死亡給付、一次撫卹金、餘額退伍金或一次撫慰金,不得
請領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逾期未申請領受者,喪失其權利。

前項保險死亡給付、一次撫卹金、餘額退伍金或一次撫慰金總額,不得逾新臺幣二百萬元。
本條例中華民國八十六年七月一日修正生效前,依法核定保留保險死亡給付、一次撫卹金、餘額退伍金或一次撫慰金者,其居住大陸地區之遺族或法定受益人,應於中華民國八十六年七月一日起五年內,依第一項規定辦理申領,逾期喪失其權利。

申請領受第一項或前項規定之給付者,有因受傷或疾病致行動困難或領受之給付與來臺旅費顯不相當等特殊情事,經主管機關核定者,得免進入臺灣地區。

民國三十八年以前在大陸地區依法令核定應發給之各項公法給付,其權利
人尚未領受或領受中斷者,於國家統一前,不予處理。

在兩岸衝突日益升高的現在,蔡易餘的撤案給了ECFA一個緩衝的機會,但要讓共產黨與民進黨坐在一個談判桌一起談ECFA這件事情是否有可能,以及ECFA是否會在9月10日到期後,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認為9月10日一到,因為ECFA只是一個框架,很多現在的優惠都只是建立於RCEP,RCEP將牽動ECFA的一舉一動,目前RCEP將在六月底完成法律文本審核,只要RCEP啟動後,依照經濟部3月公布的數字,整個亞洲佔據台灣貿易總額67%,如果沒有簽訂RCEP後,台灣就會步入之前我所預測,為了避免中美貿易戰,台商將加大在越南的投資追求更廉價的勞動力,出貨美國等貨品在台製造,但出貨亞洲生產基地將陸續放在越南,且因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台灣地區針對香港地區的稅制也會有所變動。


導致台商的稅制變化,而使得部分台商將資金移回台灣,另一方面也是因中國大陸經商環境的成本升高過快,官方加緊工資的上升,導致許多毛利低落的產業早已變賣資產回台,回台重新以政府補助方案來購買土地和包括開放山坡地等,導致台灣的房價土地價格再次上升,
如桃園市長鄭文燦解編山坡地,讓聲寶四萬坪土地從價格暴漲,帶動聲寶股價再創高價。

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時期就已開始計畫,主因就是為了讓產業可以發展,但同時也導致工業地價格不斷上升,土地解編後將可讓相關的企業購地,但多半企業購地主要是為了建置自動化產線或倉儲等等,對實際的人力需求並不多,這當中並非完全是價格因素,而是同樣的薪資,流水線等基層的工作在台灣已經逐漸不被年輕人接受,多數台灣年輕人已經轉往澳洲日本等更高薪資的國家發展,保留的只是戶籍等等方便未來使用健保與入境。

實際上若取消雙重國籍制度,將可以發現大量的人口都已不在台灣導致,而彌補這塊勞動力缺口的多半都是東南亞的外勞。

在現在6月到9月間昨天我看了線癡的文章也告訴他要盡量小心,不要太過樂觀,現階段很多股票都很容易留上影線,對於整個格局非常不利,看起來大盤很強是,但注意,今年以來台灣50成分股裡面上漲超過10%的只有聯發科與廣達,近期廣達旗下子公司廣明又因為反托辣斯法遭到美國法院要求交出資產,若上訴失敗等同宣告破產。

雖廣達持股只有30%,且這對廣達本身只有資產減損沒有現金流損失,但仍可以視為一個美國不顧國際司法間慣例,依照國際司法慣例這類案件美國不可直接忽視台灣主權而直接扣押廣明財產,而對日本關係,近期又因釣魚台,外交部與日本強烈抗議。

在2010年9月7日時中國漁民與中國船長至釣魚台與日本保安廳發生衝撞,當時日方堅持不肯釋放相關中國漁民,導致9月21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對日方代表下最後通牒,當時那句:
日方立即無條件放人。如果日方一意孤行,中國政府將進一步採取行動,由此產生的一切嚴重後果,日方要承擔全部責任
隨後中國中斷一切對日旅遊與對日本稀土出口,並立刻逮捕4名在中國境內的日本人,四天後相關人員由中國大陸包機返回中國境內,9月30日中國釋放4名日本人。

這是十年內最為嚴重的釣魚台衝突,而台日之間因為2012年馬政府任內已簽屬台日漁業協議,因此雙方和平相處,直到近期日本再度片面更改釣魚台名稱導致宜蘭縣政府優先開炮抨擊日本侵害宜蘭並邀請蔡政府一同上釣魚台捍衛主權。

因釣魚台事件和撤回國家統一就發生在ECFA即將到期前,這兩起事件也牽動敏感的中日台三方關係,更牽動了ECFA與RCEP之間的角力,原本已經和緩相關統獨問題的民進黨意圖去化兩岸矛盾振興經濟,同時即將推出花一千領三千實領兩千但沒有現金的三倍券。

親綠企業家許文龍說:

我最討厭聽到政府說拚經濟。

政府常常在喊「拚經濟」,這句話,完全是在騙百姓的。

訂單、原料、技術都和你無關,你要拚什麼經濟?公司的訂單也不是政府替我們爭取的,低價的原料也不是政府替我們談來的,技術也不是政府幫我們研發的,你能拚什麼經濟?

所有的企業,沒有一家是靠政府輔導就成功的。這些人才,也不是政府培養出來的。你不去「輔導」張忠謀,台灣照樣會有現在的發展,因為台灣的條件已經成熟。但是官員們為了讓人民覺得政府「大有為」,不斷灌輸人民這種觀念,再透過教育跟媒體不斷放送。實際上,政府什麼都沒辦法做。

許文龍很明顯錯了,政府當然可以拚經濟,馬英九可以發3600元的消費券,蔡英文可以發花一千發3000實領2000,雖然金額倒退1600元,但仍是一種變相的退稅,只要願意把稅金退給企業退給人民,無論是馬英九還是蔡英文,都應該鼓勵政府勇於退稅給人民,全球疫情下香港今年2月一人發放3.9萬台幣,美國發放36000元(1200元美金),最後的結果都是希望刺激消費,但能帶來長期穩定的消費仍舊不是靠發錢,而是靠長期的減稅與降低冗員,但宋朝的歷史告訴我們,冗員的消除會帶來龐大政治集團的變動,一動之下往往帶來政權的滅亡。

在國際政治動盪的現在,台灣處在一個尷尬的意識型態與無法脫離依賴中國大陸,實際上不只是台灣,連美國的大企業也無法脫離中國大陸,蘋果有20%的市場在中國大陸,如果不予中國往來,蘋果甚至無法組裝任何一台iphone與正常出貨,全球化下的尷尬點就是各個國家彼此依賴,卻又因為人類的優越感與民族主義替雙方的衝突不斷升級。

這張進出口地區表,似乎已經說明了仰賴貿易維生而沒有石油、沒有天然資源的台灣,注定要走和氣生財的路線,在與大國間的每一步都需要更謹慎小心,才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