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歷史】凱末爾主義正在凋零

作者:納蘭雪敏



現代土耳其是由土耳其之父凱末爾(Mustafa Kemal Atatürk),建立的共和國,土耳其所在的安納托力亞(Anatolia)半島,又稱為小亞細亞(Asia Minor),所謂半島是指三面環海一面接陸地的地形,安納托力亞(Anatolia)半島又因介於歐洲與亞洲之間,全境由土耳其控制,這塊土地的歷史從古代到現代曾幾乎一統全境的從西元前333年古希臘馬其頓王國的亞歷山大三世征服波斯的大流世三世,再到羅馬帝國與西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e)建立新首都,直到歷史性的一刻西元1453年5月29日被鄂圖曼(Ottoman)帝國當年僅21歲的穆罕默德二世(Mehmed II)攻陷,這一個時刻之所以如此關鍵是因為這是羅馬帝國東正教轉移到伊斯蘭教的關鍵時刻,直到現代雖然凱末爾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後積極去化國家的宗教色彩,但直到今日整個巴爾幹半島、義大利半島與安納托力亞(Anatolia)半島都還常為君士坦丁堡爭論,1930年君士坦丁堡被改名為伊斯坦堡。


首先要先介紹當今土耳其的一號人物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土耳其在1982年11月7日實施世俗主義的憲法,在伊斯蘭世界擺脫宗教是讓政治人物得以發揮權力的重要關鍵,畢竟在伊斯蘭世界宗教與政治密不可分,就算是在中世紀天主教廷的宗教力量也非常強大,常能影響政權,脫離神權是土耳其國父凱末爾重要哲學,其實他與我個人的價值觀有部分的重疊,重視實證主義、理性主義、源於19世紀坦志麥特(Tanzimat)改革的思潮,在1982年土耳其憲法以前是1961年,直到2017年土耳其改為總統制的國家,總統制以美國為最著名的代表,可以使總統有行政權力,目前他的任期從2018年6月24日到2023年,之所以標題寫凱末爾主義正在凋零是因為艾爾多安的多項政策,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聖索菲亞大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是原本君士坦丁堡的重要東正教的教堂,雖然在西元1453年鄂圖曼(Ottoman)帝國攻佔後,教堂被拿掉東正教的裝飾與增加部分尖銳的宣禮(Minaret),鄂圖曼(Ottoman)帝國佔領君士坦丁堡後也並沒有完全摧毀東正教的制度,甚至穆罕默德二世(Mehmed II)仍保留東正教會與教會牧首(Ecumenical Patriarch),2020年的7月10日土耳其最高行政法院恢復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為清真寺,實際上就是推翻了凱末爾不希望土耳其國家有宗教介入的走向,1934年到2020年,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為了避免爭議都是博物館,在2020年後變成伊斯蘭教徒聚禮,在土耳其有65%的人民信仰伊斯蘭教遜尼派,4%是什葉派,11%沒有教派,也就是共有80%的人信仰伊斯蘭教,土耳其境內不缺清真寺,甚至有伊斯蘭自建的藍色清真寺。


艾爾多安的這項決定主要是安撫選民,2011年敘利亞內戰受2010年的阿拉伯之春影響,許多序利亞難民來到土耳其,土耳其的南方便是敘利亞,土耳其周遭的國家從古至今都發生不少戰爭與衝突,邊界大範圍相交自然敘利亞內戰,而且還涉及土耳其突厥後裔與庫德族的種族爭議,庫德族也有自己的獨立建國願望,且土耳其佔據庫德族46.7%的人口,比伊朗與伊阿克的庫德族人口還多,土耳其與周遭的關係也十分複雜,本身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就有宗教的衝突,也有庫德族與突厥意識的種族衝突。

2016年7月15日又有軍方的軍事政變,主要就是為了延續凱末爾主義的世俗主義,土耳其一大精神領袖居倫(Fethullah Gülen)多年倡導居倫運動,在中東伊斯蘭世界有500萬支持者,土耳其視他為恐怖組織,並且認為2016年的軍事政變是美國與他所倡導,且美國不願意交出居倫,居倫主義認為伊斯蘭教脫離現代市場經濟與金融,使得科技軍事、宣傳都是弱勢,但如果開放自由市場將會導致西方財團入侵,所以要仰賴普遍與低廉的教育,廣設學校與扶貧教育視他的中心思想,因為有去宗教意義嚮往理性主義的內容存在,所以多數支持者在土耳其擔任要職,使得土耳其政府非常擔心居倫支持者,2000年居倫被控有最後長年在美國,艾爾多安曾一度跟居倫要好,但最後發現居倫勢力龐大而影響他的政權。

英國BBC曾對居倫運動的支持者做調查,居倫運動不做政黨組織也支持傳頌土耳其主流伊斯蘭遜尼派,培養高知識份子與廣設學校,與台灣的慈濟非常類似,不過與之不同的是居倫運動許多支持者進入到政府擔任要職,使得政府有芒刺在背的感覺。


從土耳其GDP可以看到在2013年達到12,614美元的高峰迅速向下,2020年僅剩下8538美元,2021年9539美元,土耳其嚴重的通貨膨脹與貨幣貶值嚴重影響人民生活,2021年的8月1美元可以換0.12里拉,但到了2022年的6月只剩下0.061美元,土耳其長年貿易逆差,等於外匯持續減少,高外債的土耳其因為沒有強勢出口的產品,資本流動自由、貨幣政策獨立,使得土耳其匯率非常不穩定,又沒有足夠的產業實力,貨幣政策又錯誤,搭上凱末爾主義凋零配上多項更名卻沒有實質意義的理性進步,比如土耳其成功把國民改為Türkiye,因為不希望被叫做Turkey的火雞貶義,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變成清真寺,2011年起伊斯蘭蓋頭在大學取消,2013年政府機關取消,2014年學校取消,2017年部隊取消,逐步的靠攏政治伊斯蘭化,在整個新興市場中,土耳其外債高,經常帳佔GDP比負值又弱,不只是凱末爾主義凋零,也使得他成為高度政治動盪的危險地區。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