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納蘭雪敏
在布列敦森林協議的這段時間,美元與黃金有固定的兌換比例,所以為什麼以前美元叫做美金,因為他是一種保證兌換的黃金券,但在1973年以後不是,所以真的要提這種績效斷定,反而應該是是以1973年到2018年的論文才有意思,這份統計報告的時代已經完全過時。
關於綠角推廣的ETF被動投資,實際上我今年開始做的所有投資只有很小部分涉及個股,我幾乎都投資大陸的ETF,或者各種貴金屬還是指數投資為什麼這樣做?
簡單來說就是指數投資等於規避選錯股的風險,但前提是總體經濟還是要判斷的,你不能因噎廢食,因為一個大波段像是2000年還是2008年我說過很多次,我們不一定能夠抓住底部,3955說你能買到我會覺得你在鬼扯,但至少我們能買在7000點,5000點,而不是買在9000點,而為什麼我認為這種什麼1929-1972論文根本沒用,因為他忽略了馬太效應,1929是一個非常大循環週期的低點,因為戰爭時期往往是大週期循環的超級底部,為什麼巴菲特投資績效那麼好,因為那是生產力的低谷到生產力的高峰,但現在是生產力的高峰,你有沒有覺得現在這個時代你做什麼生意都很難做?
因為那些早就都有了,現在你去看IMDB的電影,已經很難看到下面的評論不酸上幾句這是抄襲什麼電影,什麼電影的哪段哪段,警匪追逐有人拍過了,時空穿越有人拍過了,古裝劇有人拍過了,題材隨著時間一直在做總量累積,生產力也是,這種技術與生產力因為基礎建設的完整,幾乎要什麼有什麼,所以你當然很難賺到錢,塑化,食品,晶圓設計製造、封測,通通有人做了,軟體也有人做了,甚至現在直接AI當生產力來到高峰,競爭就容易加劇,競爭加劇用什麼東西最快賺錢?
答案就是說故事唬爛,看中國新創倒掉多少,吸金詐騙這麼盛行,就是因為銀行沒有辦法提供好的利率,根本沒人要借錢投資,大家該有的都有,買東西也越來越便宜,所以實際上市場的狀況非常的有趣,台灣的CPI也就是物價指數非常低,但你有沒有感覺房價很高,萬物其實也一直在漲,你的生活並沒有越來越輕鬆,實際上以持有房子來看他的資產報酬率跟你持有現金去定存幾乎一樣,只要房子漲不動,這些貸款買房的貸款還會損失投資獲利的機會成本和下跌折舊的風險,所以這個長周期的因素這篇論文完全不在那個周期內,所以要用上個週期的事情來討論這個週期完全是有問題的假設。
我們再來談關鍵時間點的貨幣體系問題,為什麼在1973年後和1973年前的貨幣體系有這麼大的不同,事實上這個體系從QE以後,連全世界最強的經濟學家都在擔心他的崩毀,現在的貨幣體系,也就是美元是什麼?
基本上美元什麼也不是,他就只是一種信用,那什麼是信用?
我們怎樣認定一個人有信用,通常是這個人跟我借了錢他會還,而且這個人的自由現金流為正,如果一個人一個月賺3萬元,但他一個月的消費是5萬元,你敢把錢借給這個人嗎?
但美國現在的問題就是他的自由現金流是負的,不斷地花錢負債也不斷的上升,一般來說我們會用發行的貨幣與GDP去做一個換算,算換每發行貨幣單位能夠貢獻多少GDP,對於全世界而言,這個數字都越來越低,表示實際上QE就像經濟學所說的邊際效應遞減,所以理論上投資的終點是什麼?
投資有三個終點:
第一個終點是這個貨幣滅亡再見了。
第二個終點是你死亡的那一天。
第三個終點是你再也不投資了。
第一個終點是很多投資人從來沒想過的問題,假設你花錢兌換美元去投資美國股市,最差的情況不一定是美國滅國,而是美元徹底失去價值,你不要說這不可能,當然這不是什麼一年兩年五年十年就看的見的事情,但從下面這張圖你可以看見,美元占世界的儲備也曾經低過50%,近年雖然回升但也比不上可以保證兌換黃金的時代。
過去二戰以前美國並不是世界的主角,在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有40%的是以英鎊做清算,幾乎就是今天的美元的地位,但二戰以後徹底被顛覆,在過去的人類交易的歷史當中遇到一個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一個統一的貨幣標準,連中國過去以各種金屬做貨幣交易時都會遇到國家發行故意參雜其他雜質降低成色,導致貨幣貶值,並且各地地方都有自己的匯率,一樣的銀兩在各地有不一樣的購買力,而實際上今天的貨幣價值,基本上通通沒有價值,他建立在信用之上,因為他從不保證有一個最終兌換的實體,你可以想像一下,假設今天台灣遭受戰爭摧殘,政府垮了,萬物通膨,因為生產力會趨近於0,這時候貨幣是完全沒有價值的,因為大家都有錢,可以賣麵包的店和設備都被炸光光了,供給=0,貨幣就趨近無限大,等於是垃圾。
當年的美元就是靠世界大戰歐洲死傷一片藉機取得貨幣霸主的權利,因為當時輸送戰爭物資大賺特賺戰爭財的就是美國人,所以美國為什麼到今天那麼愛戰爭,因為他就是靠戰爭發家的,你死越多人他賺的就越多利益就越大,講白了他就是金融蒙古人,靠金融操控全世界,所以可見得第一個很明白的結論,假設美國本土發生大規模戰爭,美元的霸主地位就會被世界上另外一個不捲入戰爭而提供戰爭物資的國家替代他的貨幣地位,但以人類至今的科技程度,如果發生美國發生大規模戰爭,大家也準備吃土等死了,但現在的美國與當年的貨幣霸主英國有一個很大的基本差異-經常帳。
美國現在是完全無法維持他的經常帳持平,表示他在實體出口或者服務出口上完全是個沒有能力的國家,他完全無法靠著製造,生產,服務來賺錢,在二戰後的美國和世界大戰前的英國都至少保持了經常帳的持平和盈餘,表示這些強國實際上是靠著生產來維持自己的霸主地位,但今天美國是無法這樣做,也就是今天假設世界各國都要求美國假設跟本國購買任何商品與服務都必須以黃金支付,很快美元就垮台了,因為黃金不是美元,無法一直濫發,所以今天全球承受QE的後果就是因為全球就像是爸媽給美國奶水一樣,讓他予取予求的可以拿到濫發貨幣的清算權,這個權力只要被剝奪,美元就一無是處大幅貶值,即便這個權力沒有被剝奪,實際上經濟學家也有算出所謂的美元極限,什麼是美元極限?
也就是各國持有美元的資產會來到一個最大值,導致不再接受這個負債累累的國家的美元,而要求他以其他的貨幣或者實體進行交割,這個拐點一直被視為美元的最大風險,而且就我現在所了解的為什麼FED要一直縮表就是因為依據算式,臨界點已經相當接近了,如果再繼續發債下去美債將會來到這個臨界點而美元就不再被市場接受做為交割清算的貨幣,這是投資者天生的一種風險規避。
舉個簡單的例子:
假設你有五間客戶,其中有一間就像是美國,佔據你60%的營業額,而他的應收帳款不斷增加,以他的應收帳款來做為利息保證給你更多的應收帳款,問題是這麼多的應收帳款,你是不是會給一個最大值,要求他不要再增加,或者主動讓與銀行來降低風險,這就是今天美元的困境,所以這下子你可以看懂川普與FED再做什麼,兩者其實就代表著美國的兩種矛盾性的急迫,川普急著要讓美國的經常帳正常,包括什麼美國製造,貿易戰,實際上最終目的就是希望蘋果和世界各大美商,不要再去中國或者其他國家投資,因為這會讓美國本土經常帳負值繼續擴大,經常帳負值的繼續擴大就代表美國的實體生產力缺口一直放大,美元就終將瓦解,這代表的是經常帳的一方,所以他希望減稅來刺激資金回到美國後進行生產來填補經常帳的缺口。
而FED代表的是金融帳,龐大的資產負債表假設美國發生週期衰退,沒有任何再刺激的空間,因為再刺激下去,這次全世界都明白你已經來到爆掉的界線,為什麼匈牙利央行難得的爆買黃金,這呈現的就是對美元的不信任,因為世界級的貨幣玩家已經都再極限了,如果在到下一步,美元崩潰才來持有黃金,那先持有黃金的那群人就會是最大贏家,越慢的輸越多,所以未來的各國將儲備多元化是必然的,當然他不會是一個猛爆性的過程,但你未來觀察投資美國一定要了解,美元的長期弱勢會變成一個長期現象,除非他能解決經常帳問題。
而反之台灣或者大陸在經常帳沒有這些問題,風險反而在儲備,也就是你跟美國做生意,美元收進來以後是不是要轉換成其他種類的儲備,例如黃金而不是一窩蜂的持美債,理由是美債有利息這種理由,因為這個美債的根本還是美國的信用,但目前把美國的武力當作信用的根本,而不把經常帳的赤字放在眼裡,這長期而言會有很大的風險,因為你不能永遠以債養債。
所以你在布局全球的時候一定不能過於偏重美股,因為這個貨幣的本質是有問題的,即便他現在是第一名你也不能掉以輕心,過去五百年的歷史已經換過好幾次儲備貨幣而儲備貨幣的大國也換過好幾次,從西班牙到荷蘭到英國到美國,霸主一直在換,現在的中國雖然人民幣跟美元比還是鼻屎大小,但中美貿易戰以後,中國對於美元儲備的去風險必然也會積極進行,甚至你可以看到雖然規模不大,俄羅斯伊朗等都與中國開始進行人民幣清算,這是美元未來的強敵,未來的三強鼎立人民幣歐元美元的平衡如果可以實現,美元的再QE也沒用,自取滅亡而已,因為別國可以選邊站選擇人民幣與歐元作為儲備貨幣,不需要接受美元的荼毒,這關鍵在關鍵的工業原物料何時有機會看到用人民幣或歐元清算,去美元的力道就會大幅加大加快,人民幣原物料的期貨交易是未來要觀察的重點指標。
不知不覺談得太深,以後有機會再說,但關鍵是我認為假設要在1974年的周期後再去做這篇論文才有意義,總體經濟的預測還是非常重要,今年5月我全面出清持股,美林最近的資產圖顯示,今年最強資產就是現金,我認為明年會超越現金的很可能就是黃金,至於美債我還要再做比較深度的分析才能判斷,因為假設美債的臨界值來到,美元發生惡性通膨,那美債還是會變成垃圾,基於這個理由我認為黃金還是優於美債。
另外還有一個超棒的商品,這個商品就是空單,基本上他不會被視為是一種大類資產,但我認為既然在這種下行週期股市會是表現最爛的大類資產,反過來說股市的空單就甚至比黃金是更好的資產,而且台灣現在也有發行道瓊反1這種ETF,不過也同樣遇到一個問題,如果美元真的發生惡性通膨那真的麻煩大了,因為台灣的ETF包括黃金期貨ETF也是先用台幣換成美元在買進契約,所以假設美元GG了,你這些ETF也全GG了。
所以美國還真的不能倒,一倒你的資產也全毀了,可能陸股ETF還變成相對有效的對沖,因為陸股畢竟是換成人民幣,但問題又來了人民幣又持有一堆美債儲備說到底人民幣也還是一種美元,到哪都脫離不了美國,所以在有生之年祈禱美元千萬別掛,不然資產通通變廢紙,最高興的還是窮人,大家都重頭來過,跟中國歷朝改朝換代和當年舊台幣換新台幣一樣,通通重新來。
經過了這兩年來的努力,單月的不重複觀看人數都突破3000人以上,瀏覽量也要來到20萬大關,對我來說經營這個Blog最開心的就是把我對世界的觀察寫下來,在我死亡的那一天這些我生命還留下的痕跡會記錄著我生前的所有思考,我對預測會那麼著迷並不在於結果是否正確,我更著迷的是追尋結果的這過程,即便我錯了我也非常高興過程中我看過了很多大師和歷史,這些人和事有時候你就會驚訝他重複的如此相似,就像我之前所說的2000年的中國海關與清朝被赫德接管前的海關有什麼不同嗎? 他們都有一樣的人性,一樣想貪更多高層一樣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或者從先前的經驗裡學習。
為什麼我看不起無腦定存買股的人,因為依照過去的歷史經驗就視為未來永遠會這樣是完全錯誤的,生命的本質就是不停的變化,一家公司就像如中華電信這種穩定的定存股,也會因為電信市場的激烈殺價,他的本質早就出現變化,股價的不變化只是因為定存股的信仰,同理,我認為被動投資不是不可行,但必然要參考週期因素,市場永遠會循環,人的情緒永遠被週期牽著走,當市場樂觀的時候你就會預測他永遠會這麼好,悲觀的時候你往往預測他永遠會這麼差,但生命的本質是變化,往往你覺得你人生到谷底的時候上帝就會替你開一扇窗,我人生有好幾次在生命的關卡都常常會想一死了之,到今天我還是認為苦難就是人類共同的宿命。
投資這件事情是為了讓我們的生命更有價值,如果你追求財富增長的過程沒有屬於自己的思考與領悟,那財富只是一種物質的追求,無法帶給你真實的滿足,但物質的追求往往都經不過時間的摧殘,你的豪宅再漂亮,死後只會變成遺產,你的車引擎再強,造型再炫,十年後現在這台都是一台古董車,十年前的藍寶堅尼只有三成,一千萬的車只剩三百萬,你美麗的女朋友會變成老婆,再來會變成老婆婆,你們的相處如果只有外貌,你會覺得心靈像是黑洞一樣,無法填補你空虛的心,所以你要很認真地思考,你的錢要怎麼用你追求的目標是什麼,而不是只追求錢,錢只是我們達成工具的手段,就像你為什麼要買豪宅?
為什麼要買房子,如果是為了養老,不用住那麼好也照樣可以住,你只需要花個幾十萬裝潢原本舊舊破破的家也能翻新,買車子光折舊就損失幾十萬你可以拿那筆錢投資每年配息給你的好公司,然後住的近每天搭計程車上班或者搭公車上班,假日出去玩就租車或者請司機,其實你可以完全不用買車,這些替代方案的過程就是你脫離主流價值的選擇,因為大家都生孩子我要生孩子,因為大家都買房我要買房,因為大家都買車所以我要買車,撇開這些事情,我認為追求財富有一個非常值得的目標就是財務自由,財務自由是對你時間最大的解放,簡單算一下假設有1000萬,買進5%殖利率的股票年收入就約莫有50萬,就足夠你生活,夫妻兩人就要有2000萬就可以不用上班了,越早達到你就越早解放自己的所有時間,這個對於生活品質和生命價值有非常高的提升,因為我們都知道在職場鳥事太多,必須忍受很多不必要的負能量與抹黑和攻擊,脫離職場進入退休的階段享受的自由這點是我承認所有人都值得持有的一種選擇權,如果你上班很順利同事與工作帶給你高度的成就感,那也多了一個離職的選擇權,你知道你再也不用為了找工作而煩惱,因為就算每天在家你也能養活自己擁有一個不錯的生活。
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找到自己,尋找你自己的價值才是活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意義,如果你覺得你可以不必關心用最偷懶的方式投資,那基本上與不斷預測其實沒有不同,因為你預測的是"市場永遠不變,不斷買進就是最好的策略"。
最後這張圖贈送給五月那些相信自己眼光的投資人,現金終成2018最強王者。
你可以看見最後一名是新興市場,而我們在年尾買進陸股來期待成就2019年的新王者。
假設你有五間客戶,其中有一間就像是美國,佔據你60%的營業額,而他的應收帳款不斷增加,以他的應收帳款來做為利息保證給你更多的應收帳款,問題是這麼多的應收帳款,你是不是會給一個最大值,要求他不要再增加,或者主動讓與銀行來降低風險,這就是今天美元的困境,所以這下子你可以看懂川普與FED再做什麼,兩者其實就代表著美國的兩種矛盾性的急迫,川普急著要讓美國的經常帳正常,包括什麼美國製造,貿易戰,實際上最終目的就是希望蘋果和世界各大美商,不要再去中國或者其他國家投資,因為這會讓美國本土經常帳負值繼續擴大,經常帳負值的繼續擴大就代表美國的實體生產力缺口一直放大,美元就終將瓦解,這代表的是經常帳的一方,所以他希望減稅來刺激資金回到美國後進行生產來填補經常帳的缺口。
而FED代表的是金融帳,龐大的資產負債表假設美國發生週期衰退,沒有任何再刺激的空間,因為再刺激下去,這次全世界都明白你已經來到爆掉的界線,為什麼匈牙利央行難得的爆買黃金,這呈現的就是對美元的不信任,因為世界級的貨幣玩家已經都再極限了,如果在到下一步,美元崩潰才來持有黃金,那先持有黃金的那群人就會是最大贏家,越慢的輸越多,所以未來的各國將儲備多元化是必然的,當然他不會是一個猛爆性的過程,但你未來觀察投資美國一定要了解,美元的長期弱勢會變成一個長期現象,除非他能解決經常帳問題。
而反之台灣或者大陸在經常帳沒有這些問題,風險反而在儲備,也就是你跟美國做生意,美元收進來以後是不是要轉換成其他種類的儲備,例如黃金而不是一窩蜂的持美債,理由是美債有利息這種理由,因為這個美債的根本還是美國的信用,但目前把美國的武力當作信用的根本,而不把經常帳的赤字放在眼裡,這長期而言會有很大的風險,因為你不能永遠以債養債。
所以你在布局全球的時候一定不能過於偏重美股,因為這個貨幣的本質是有問題的,即便他現在是第一名你也不能掉以輕心,過去五百年的歷史已經換過好幾次儲備貨幣而儲備貨幣的大國也換過好幾次,從西班牙到荷蘭到英國到美國,霸主一直在換,現在的中國雖然人民幣跟美元比還是鼻屎大小,但中美貿易戰以後,中國對於美元儲備的去風險必然也會積極進行,甚至你可以看到雖然規模不大,俄羅斯伊朗等都與中國開始進行人民幣清算,這是美元未來的強敵,未來的三強鼎立人民幣歐元美元的平衡如果可以實現,美元的再QE也沒用,自取滅亡而已,因為別國可以選邊站選擇人民幣與歐元作為儲備貨幣,不需要接受美元的荼毒,這關鍵在關鍵的工業原物料何時有機會看到用人民幣或歐元清算,去美元的力道就會大幅加大加快,人民幣原物料的期貨交易是未來要觀察的重點指標。
不知不覺談得太深,以後有機會再說,但關鍵是我認為假設要在1974年的周期後再去做這篇論文才有意義,總體經濟的預測還是非常重要,今年5月我全面出清持股,美林最近的資產圖顯示,今年最強資產就是現金,我認為明年會超越現金的很可能就是黃金,至於美債我還要再做比較深度的分析才能判斷,因為假設美債的臨界值來到,美元發生惡性通膨,那美債還是會變成垃圾,基於這個理由我認為黃金還是優於美債。
另外還有一個超棒的商品,這個商品就是空單,基本上他不會被視為是一種大類資產,但我認為既然在這種下行週期股市會是表現最爛的大類資產,反過來說股市的空單就甚至比黃金是更好的資產,而且台灣現在也有發行道瓊反1這種ETF,不過也同樣遇到一個問題,如果美元真的發生惡性通膨那真的麻煩大了,因為台灣的ETF包括黃金期貨ETF也是先用台幣換成美元在買進契約,所以假設美元GG了,你這些ETF也全GG了。
所以美國還真的不能倒,一倒你的資產也全毀了,可能陸股ETF還變成相對有效的對沖,因為陸股畢竟是換成人民幣,但問題又來了人民幣又持有一堆美債儲備說到底人民幣也還是一種美元,到哪都脫離不了美國,所以在有生之年祈禱美元千萬別掛,不然資產通通變廢紙,最高興的還是窮人,大家都重頭來過,跟中國歷朝改朝換代和當年舊台幣換新台幣一樣,通通重新來。
經過了這兩年來的努力,單月的不重複觀看人數都突破3000人以上,瀏覽量也要來到20萬大關,對我來說經營這個Blog最開心的就是把我對世界的觀察寫下來,在我死亡的那一天這些我生命還留下的痕跡會記錄著我生前的所有思考,我對預測會那麼著迷並不在於結果是否正確,我更著迷的是追尋結果的這過程,即便我錯了我也非常高興過程中我看過了很多大師和歷史,這些人和事有時候你就會驚訝他重複的如此相似,就像我之前所說的2000年的中國海關與清朝被赫德接管前的海關有什麼不同嗎? 他們都有一樣的人性,一樣想貪更多高層一樣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或者從先前的經驗裡學習。
為什麼我看不起無腦定存買股的人,因為依照過去的歷史經驗就視為未來永遠會這樣是完全錯誤的,生命的本質就是不停的變化,一家公司就像如中華電信這種穩定的定存股,也會因為電信市場的激烈殺價,他的本質早就出現變化,股價的不變化只是因為定存股的信仰,同理,我認為被動投資不是不可行,但必然要參考週期因素,市場永遠會循環,人的情緒永遠被週期牽著走,當市場樂觀的時候你就會預測他永遠會這麼好,悲觀的時候你往往預測他永遠會這麼差,但生命的本質是變化,往往你覺得你人生到谷底的時候上帝就會替你開一扇窗,我人生有好幾次在生命的關卡都常常會想一死了之,到今天我還是認為苦難就是人類共同的宿命。
投資這件事情是為了讓我們的生命更有價值,如果你追求財富增長的過程沒有屬於自己的思考與領悟,那財富只是一種物質的追求,無法帶給你真實的滿足,但物質的追求往往都經不過時間的摧殘,你的豪宅再漂亮,死後只會變成遺產,你的車引擎再強,造型再炫,十年後現在這台都是一台古董車,十年前的藍寶堅尼只有三成,一千萬的車只剩三百萬,你美麗的女朋友會變成老婆,再來會變成老婆婆,你們的相處如果只有外貌,你會覺得心靈像是黑洞一樣,無法填補你空虛的心,所以你要很認真地思考,你的錢要怎麼用你追求的目標是什麼,而不是只追求錢,錢只是我們達成工具的手段,就像你為什麼要買豪宅?
為什麼要買房子,如果是為了養老,不用住那麼好也照樣可以住,你只需要花個幾十萬裝潢原本舊舊破破的家也能翻新,買車子光折舊就損失幾十萬你可以拿那筆錢投資每年配息給你的好公司,然後住的近每天搭計程車上班或者搭公車上班,假日出去玩就租車或者請司機,其實你可以完全不用買車,這些替代方案的過程就是你脫離主流價值的選擇,因為大家都生孩子我要生孩子,因為大家都買房我要買房,因為大家都買車所以我要買車,撇開這些事情,我認為追求財富有一個非常值得的目標就是財務自由,財務自由是對你時間最大的解放,簡單算一下假設有1000萬,買進5%殖利率的股票年收入就約莫有50萬,就足夠你生活,夫妻兩人就要有2000萬就可以不用上班了,越早達到你就越早解放自己的所有時間,這個對於生活品質和生命價值有非常高的提升,因為我們都知道在職場鳥事太多,必須忍受很多不必要的負能量與抹黑和攻擊,脫離職場進入退休的階段享受的自由這點是我承認所有人都值得持有的一種選擇權,如果你上班很順利同事與工作帶給你高度的成就感,那也多了一個離職的選擇權,你知道你再也不用為了找工作而煩惱,因為就算每天在家你也能養活自己擁有一個不錯的生活。
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找到自己,尋找你自己的價值才是活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意義,如果你覺得你可以不必關心用最偷懶的方式投資,那基本上與不斷預測其實沒有不同,因為你預測的是"市場永遠不變,不斷買進就是最好的策略"。
最後這張圖贈送給五月那些相信自己眼光的投資人,現金終成2018最強王者。
你可以看見最後一名是新興市場,而我們在年尾買進陸股來期待成就2019年的新王者。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