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納蘭雪敏
日本觀光廳會製作旅客相關的數據,數據顯示2024Q2以人均的消費來看最強的是香港,其次是臺灣與新加坡,香港與臺灣的人均消費甚至超過了英國與義大利等國,而如果把英國與義大利排進去,甚至輸給中國內地的旅客。
以海外而言,英國與義大利成為海外最大的人均消費來源。
不過如果以總消費來看,法國與英國花費最多,畢竟他們距離日本較遠,遊客就會規劃更長的時間待在日本來攤銷機票的花費,臺灣因為位置近,整體的花費並不多,幾乎只有最高的法國的一半不到。
以法國22,547港幣,約莫等於新台幣93,092新台幣,臺灣則是整體旅程花費40,392元新台幣。
今年2024年統計到8月為止,1138萬臺灣遊客出國,但只有497萬旅客來台,逆差高達641萬,創下歷史紀錄,原訂觀光署1000萬旅客目標不只夢碎,外國觀光客還非常兇狠的以數字證明臺灣旅遊毫無魅力可言。
2023年來台旅客人均消費4萬1590元,臺灣旅客出國則平均花費6萬481元,觀光署以來台旅客用次數計算是3120億元的消費,但出國則是花費1.05兆元,等於臺灣送出7380億元到世界各國。
而來台旅客中最多的就屬陸客,因為兩岸關係與大陸經濟不佳的因素,使得臺灣觀光市場回歸基本面,日本又因為匯率因素大幅貶值,消費力減弱無法來台觀光,且受到2024年4月3日花蓮大地震,使得東部觀光地區的交通受到阻礙,使得香港澳門旅客衝上第一名。
日本統計至8月有臺灣旅客410萬人次到日本,平均天數6天以上,15%旅客3-6個月會再度到日本,20%旅客一年內會再度到日本,以遊客計算2023年臺灣旅客佔據17%,只輸給韓國的28%,但從各項數據來看,臺灣應該積極爭取澳門與香港旅客、新加坡旅客,因為香港、新加坡具有高消費力,必須端出臺灣高端住宿、餐飲等服務來吸引兩地旅客,特別臺灣的五星級飯店可能以臺北文華東方最能作為代表,臺北四季酒店將要在2025年提供31曾樓和260間飯店,更能代表臺北頂尖的住宿服務,否則此外的臺北五星飯店都不敵香港與新加坡國際等級,更別提結合賭場的澳門酒店。
以臺北而言港澳旅客開始往比如北投麗禧溫泉酒店這類具有特色的溫泉酒店為主,餐飲則在多間米其林餐廳開始增加後,餐飲也各地開花,不再只侷限於臺北,2024年49家米其林餐廳。
3家三星、5家二星、41家一星都可以成為不少國際觀光客到訪的餐廳,而比如台中的MINIMAL拿下一星冰淇淋店,台中也有一家JL Studio主打新加坡料理,臺北則是以多年來不斷拿下三星的港式餐廳頤宮奪冠,位在中山區的米其林三星餐廳法式餐飲態芮(Taïrroir)也得到米其林殊榮,並且以台式食材為主。
1星的餐廳中比如台北的斑泊、富錦樹台菜香檳(松山)、金蓬萊遵古台菜、明福台菜海產、米香、山海樓、欣葉鐘菜,七家餐廳都以臺灣菜入榜,都是可以做為臺灣特色的餐廳,台中的文公館、元紀也是以臺灣菜餐廳,臺灣觀光特色必須端出如日本尊重自己的在地文化與地方特色,比如沖繩有紅薯甜點、黑糖,水族館,首里城、玉泉洞,往上到鹿兒島有櫻島火山、有1658年留下的仙巖園(せんがんえん, Sengan-en)將櫻島火山和錦江灣美景納入,還有鹿兒島的沙浴等特色,往上北九州有阿蘇火山、高千穗峽谷、別府這些充滿特色的地方,連四國都有海外知名的篪庵(ちいおり),這個地方是日本德島縣祖谷(いや,Iya)山區的一座傳統茅草屋,建於300多年前,被美國的日本文化研究學者亞歷克斯·科爾(Alex Kerr)在1970年代買入修復,更不要提像是鳥取(とっとり,Tottori)有沙丘美術館,廣島有原子彈紀念館,岡山有岡山城,更別提京都、大阪這些國際城市,還有東京與郊區的富士山等。
日本之所以可以進入國際觀光市場的重心,主要還是與他們每一個地區的在地特色有關,臺灣雖然有像是太魯閣這樣的世界壯觀的美景,但當地的交通不適合自助旅遊,而且2024年4月3日花蓮地震後其實更證明如果依賴東部觀光會就會發生像是今年這樣旅客血崩的狀況。
實際上臺灣具有非常良好的觀光資源,但規劃與建設不足,比如臺北故宮的展品根據故宮的資料就有有器物46,100件,書畫5,526件,圖書文獻545,797冊件,現有的臺北展區完全不夠展覽,門票過於便宜甚至使得這些文史工作者無法變成一個產業。
像是義大利的梵諦岡博物館,門票一張就要20歐元,相當於新台幣700元左右,多數的博物館都超過15歐元,收取門票昂貴才有建設的空間,對照臺北故宮僅收取350元對海外遊客的門票,實在太過便宜,梵諦岡博物館等各有各種導覽員創造新的產業,不斷修復與擴大他們的展區與建築。
故宮的參觀就相當於梵諦岡、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等,必然帶來大量的人潮,所以需要旅館與購物的商圈,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周遭聚集國際各種品牌又夾雜在地的各種特色店,火車站也不遠,這些規劃都使得觀光變得非常方便,但故宮周遭幾乎沒有什麼發展還有不少破舊的老房子,所以到故宮沒有東西可以買,因為走出去並不是商業區,如何把周邊規劃有臺灣傳統與現代元素的商店比如台灣工藝品、設計師品牌、以及富有特色的紀念品商店,並與故宮的文化定位一致,使遊客能輕鬆購買到有文化意義的商品,這才是發展方向。
而具有臺灣傳統特色的夜市,像是士林夜市至今都很髒亂,就沒有辦法帶來高階的國際觀光客,昂貴的租金和短視近利的商圈風格,就很難培養國際旅客持續的到訪,因為口碑是會傳承的,比如誠品當初做出24小時的商店,故宮完全可以打造一個24小時的文化商業區,到海外的臺灣遊客高達1100多萬,帶回來的經驗在Youtube隨手可得,結果面對如此悲劇的臺灣觀光與無法傳承的文化,也沒什麼人特別在意,只能靠那些苦苦掙扎的餐廳與不斷撤退到網路上的臺灣本土品牌自立自強了。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