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質日股】20250119(日)-談談日本首相石破茂

作者:納蘭雪敏

我們來談談日本首相石破茂(いしば しげる,Ishiba Shigeru),2024年9月27日,日本自民黨進行總裁選舉,石破茂以215票對194票打敗極右派日本女性高市早苗(たかいち さなえ Takaichi Sanae ),高市早苗是日本第9任內閣府特命擔當大臣,任期是任期2022年8月10日—2024年10月1日,石破茂當選後欲邀請高市擔任自民黨總務會長,但被高市本人拒絕。

石破茂是鳥取縣(鳥取県)第一區的議員,鳥取県(とっとりけん,Tottori-ken)在日本岡山縣的上方,最有名的景點就是鳥取砂丘(とっとりさきゅう),1957年石破茂出生,他的父親石破二朗(いしば じろう,Ishiba Jirō) 是鳥取県知事,日本知事相當於中國大陸的省長,臺灣的縣市長,美國州長,但權力相對於美國州長低,但日本地方自治比臺灣的縣市長自主性更高,所以權力可能大於臺灣縣市長。

石破二朗(いしば じろう,Ishiba Jirō)連續當選四屆的鳥取県知事,從1958年12月3日一路做到1974年2月22日,石破茂後來1979年進入三井銀行東京中央區上班,三井銀行現在是三井柱友銀行,那邊是相當多銀行重鎮區,街景非常壯觀,很像是紐約華爾街的縮小版。


1981年石破二朗過世,石破二朗的朋友田中角栄(たなか かくえい,Tanaka Kakuei)勸石破茂參政,田中角栄(たなか かくえい,Tanaka Kakuei)是日本戰後長期執政的自民黨田中派領袖,但他在勸石破茂參政時,他已經因為1976年洛克希德事件遭到逮捕時退出自民黨與田中派,不過這個案件一直到1995年他本人都過世了才做出終審判決,整整接近20年的法院審判。

洛克希德事件是1976年爆發的日本戰後四大醜聞,與昭和電工事件、造船疑獄、里庫路特事件並列,美國參議院當時做出報告,洛克希德軍火公司最早在1958年與兒玉譽士夫(日語:児玉 誉士夫/こだま よしお Kodama Yoshio)搭上線,成為洛克希德軍火公司在日本的地下代理人,兒玉譽士夫是日本二戰期間的海軍白手套,專門幫日本海軍處理軍事物資,日本海軍資金在上海成立兒玉機關,日本戰敗以後兒玉譽士夫最後沒有被定罪。

後來他將海外資產轉移回到日本國內,並資助鳩山一郎(はとやま いちろう,Hatoyama Ichirō)成立了民主黨,鳩山一郎擔任三屆的日本內閣總理大臣(日本首相),1954年至1956年擔任日本首相(第52、53、54任)。

洛克希德的策略有多個銷售管道,正規途徑是由洛克希德在日本的代理商丸紅公司進行推銷,但是秘密途徑則從兒玉譽士夫與他的商業盟友小佐野賢治去買通所有與民航機與軍用機採購有關的政要。

1971年的日本與航空業有關的大額採購,在1970年1月全日空籌措的新型民航機採購案,因全日空58號班機空難與尼克森衝擊等重大事件一度暫緩,1972年才恢復新客機採購評估,採購案的主要競爭者是洛克希德開發的L-1011三星客機與麥道的DC-10客機,麥道客機當時是世界暢銷機種,但美國航空96號班機事故讓DC-10的設計瑕疵被發現後,麥道客機遭到重挫,大阪國際機場進行噪音實測數據顯示L-1011表現較優,1972年10月28日,全日空決定採購L-1011客機。

1972年,美國爆發知名的水門案共和黨政府輪替至民主黨執政,在洛克希德案以前,田中角榮已經因金權政治問題被迫於1974年12月下台,1976年2月4日洛克希德副總裁與洛克希德駐東京代表John William Clutter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中的多國企業小委員會之聽證會聆訊時揭發洛克希德公司向日本的政界人物兒玉譽士夫提供金錢,藉以疏通丸紅、全日空等航空公司購買L-1011三星客機。

洛克希德提供了700萬美金(匯率約等於當時的21億日幣)賄款,透過兒玉譽士夫洗錢,小佐野賢治由他開辦的國際興業貿易公司將資金轉入洛克希德在日本的代理商丸紅,自丸紅公司將賄款轉交給可以左右客機採購的日本政要,田中角榮從這筆賄款中獲得5億日圓,全日空社長若狹得治與一部分員工也拿到了這筆匯款。

14架L-1011客機合約總價5億美金,行賄價格佔合約成本的3%,約1,200萬美金(1972年幣值)。實際支付的行賄款項為24億日圓,其中5億日圓交給了日本首相、全日空的相關主管獲得1.6億日圓、兒玉譽士夫則獲得了17億日圓。對洛克希德來說,這個價格可以保住加州的客機產線工作,也可以增加美日貿易,是「可以被接受」的開銷,洛克希德成功讓全日空購入21架L-1011客機,每架飛機合約價500萬美金,總交易額10.05億美金。

1960年代日本航空自衛隊新型攔截機採購時,洛克希德也行賄自衛隊官員讓日方放棄購買格魯門F-11戰鬥機,改購F-104戰鬥機。美國向日本查證時被揭發,洛克希德的洗錢管道在1986年雷根總統組織犯罪委員會才揭露,洛克希德利用具有美國中央情報局背景的尼可拉斯·迪克開辦的外匯兌匯商迪克公司(Deak & Company)將資金匯至迪克公司在香港的分公司,再由一位西班牙裔牧師作為洛克希德代理人將資金帶入日本。經由這條洗錢管道洛克希德從1969至1975年間運輸了830萬美金進入香港

1983年10月12日宣判,東京地方裁判所以違反外匯管制法令而非受賄判處田中角榮4年有期徒刑,由此可知日本司法也受到很強大的壓力,只5億日圓罰金就交代結束,後來1995年才三審結束,但田中角栄(たなか かくえい,Tanaka Kakuei)已經過世兩年。

但田中角榮列島改造論加強了地方的基礎建設,縮小區域經濟差距以及促進中日邦交,所以仍然不少日本支持者對他非常支持。

石破茂後來接受田中角栄的勸說後在1983年參政,當時就在田中角栄的星期四俱樂部工作,星期四俱樂部(木曜クラブ,もくようクラブ,Mokuyō Club)是日本戰後政壇的一個非正式政治團體,主要由自由民主黨(自民黨)的國會議員組成。這個俱樂部得名於其固定於星期四舉行的聚會。它在日本政壇歷史中有一定的知名度,特別是與政治派閥和權力運作相關。

1986年,石破茂首次在眾議院鳥取縣選舉區參選國會議員並順利當選,至今連任13屆。

石破茂後來五度挑戰日本首相:

2008年輸給麻生太郎

2012年第二輪輸給安倍晉三

2018年跟安倍晉三再度對決也是落選

2020年輸給菅義偉(日語:菅 義偉/すが よしひで Suga Yoshihide)

2024年9月27日終於當選日本首相,但這次的當選在10月1日獲得國會新任首相後,就任8天後解散眾議院,日本參眾兩院以眾議院能夠決定日本首相,石破茂就任26天後舉行眾議院大選投開票。

因為當選後立憲民主黨等在野黨領袖10月9日上午舉行在野領袖會談,決定對石破內閣提出不信任決議案,解散眾議院可以看出最新民意,於是馬上解散迎來大選眾議院大選,日本長年以自由民主黨簡稱自民黨執政,立憲民主黨是最大在野力量,2024年第五十屆日本眾議院議員總選舉投票率只有53.85%,登記選民接近1億418萬。

2024年的大選創下日本1955年以來沒有政黨獲得200席次的選舉,也代表自民黨執政的民意支持度持續下降,雖然自民黨依然獲得191席是最大黨,但比起258席已經大減,連同執政聯盟的公明黨取得215席,也沒有辦法過半,在野政黨238席,自1994年羽田隆內閣以來30年來首次出現少數黨執政的內閣,政府被迫在向在野黨讓步的同時管理政府。

2024年11月11日石破茂再度當選日本首相,但《每日新聞》和社會研究中心1月18日和19日進行了全國民意調查。石破內閣的支持率維持在28%不變,比12月14日至15日的上次調查(30%)下降了2%,這是石破內閣的支持率首次跌破30%。不滿意率為53%,與上次調查持平。

安倍晉三(日語:安倍 晋三/あべ しんぞう Abe Shinzō)在2022年7月8日遭到槍擊死亡,但自民黨就在安倍晉三過世後不久,2022年11月由《赤旗新聞》首次報導,日本政黨自由民主黨內的派閥等主辦的政治資金餐會中,部分收益未在政治資金收支報告書中正確記載或少報的問題,可以說政治獻金申報不實。

此外,特別是在清和政策研究會(安倍派)和志帥會(二階派)主辦的政治資金餐會中,據稱對所屬的國會議員設置了餐券銷售配額,超出配額的收益被返還(俗稱「回扣」)給籌集資金的議員,也就是說自民黨的派系如果議員可以賣出更多餐券,自民黨派系就會給更多沒有被登記的回扣給這些議員,而自民黨的派系是黨中之黨,他們的政治獻金也受監管。

自民黨五大派系都有這個問題,《赤旗新聞》首次報導後有關人士陸續向東京地方檢察廳提交告發狀,2023年11月被《讀賣新聞》和NHK等媒體大幅報導後,報導指出安倍派透過三種方式構建未記載於政治資金收支報告書的資金流,其中包括議員從餐券銷售中「中間抽成」。

此外,安倍派在2019年和2022年舉行的參議院選舉期間,針對改選的參議院議員並未設置銷售配額,而是將所有收入以「回扣」形式全數返還給相關議員,這時間有5億日圓進行回扣操作,1億日圓議員自己保留,用途不明的總額被估計高達6億日圓。

志帥會(二階派)在過去五年間實施了約1億日圓的「回扣」操作。議員從超額配額中保留了約1億日圓,未納入自身政治團體,導致總額約2億日圓的資金用途不明,,宏池會(岸田派)在2018年至2021年間,資金用途不明的金額約為3000萬日圓,但未涉及針對議員個人的「回扣」行為。

但這次事件如果明顯觀察就會發現跟1970年代相比,當時洛克希德提供了700萬美金(匯率約等於當時的21億日幣)賄款去干涉日本政界,這次的規模最大的派系也不過6億日圓還涉及整個派系的議員,從數額看日本的金權政治實際上已經弱化不少。

2024年3月25日,二階派領袖二階俊博因該事件引咎,宣布不參加下一屆眾議院議員選舉,同年4月4日,自民黨召開黨紀委員會,針對安倍派、二階派等39名議員作出包括離黨勸告在內的處分決定,日本甚至立刻立法《政治資金規正法修正案》於參議院全體會議上通過,並在自民黨、公明黨等多數贊成下成立。

修正案的主要內容包括:

強化對議員的罰則,要求政治資金收支報告書必須附上議員本人的「確認書」。若議員未履行必要確認責任,並且會計責任人因不記載等行為被處罰,該議員可能會面臨公民權停止。

為確保透明性,規定政治餐會餐券的費用必須透過銀行轉帳支付

公開餐券購買者名單的基準額度從「超過20萬日圓」降低至「超過5萬日圓」

自民黨在日本民眾身陷通膨之火之時,爆發的金額雖然比起過去不算太高,但在這個時刻激發民眾更深的怒火,2024年10月,NHK在眾議院選舉前進行了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對政治與金錢問題的應對」是選民考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過數據顯示,金權政治只佔據11%,第三名,景氣與物價對策才是最重要的,重要性整整超過27%:

景氣與物價高漲對策:占38%,為最優先考量。

社會保障制度的調整:占17%。

政治與金錢問題的應對:占11%。

最重視金權政治問題的反而從數據來看是60歲以上的長者,反而50歲以下的日本人並不是那麼在意。

10-50歲:6%-9%,重視程度相對較低。

60歲:最多,占15%。

70歲:12%。

80歲:11%。

日本對於現在年金與生活保護制度也有很多不滿,主要是年金收入低的人可以申請生活保護,因為生活保護者醫療費免費,有人指出生活保護者的「實際可支配金額」可能比單靠國民年金的人還要高,導致所謂的「逆轉現象」,辛苦繳納年金的國民,實際生活水平可能不如依靠生活保護的人。

有些生活保護受領者可能「不願工作」,甚至「長期依賴福利」,這被視為社會資源的浪費,也有人指出,生活保護的設立是為了保證最低限度的生活標準,並非過於「高額」,問題的根源在於年金金額過低,他們質疑政府為何允許未繳納年金的移民未來也能領取年金,認為這不公正,甚至感到政府在「故意激怒國民」,部分生活保護受領者(如50歲的未工作女性)選擇不工作,與靠自身努力工作的群體形成對比,反映了一些對個人責任的期待和失望。

我在論壇看到一位日本人分享他的生活保護費:

我是一名靠著殘疾基礎年金和生活保護費勉強生存下來的人,對納稅人只有滿滿的感謝之情。雖然無法回報什麼,但我盡可能努力地做我能做的事情。

我住在青森縣,年金每兩個月發放一次,金額為14萬日圓(29,515.37新台幣左右,以1日圓兌換0.21新台幣計算),生活保護費每月4萬日圓(8432.96日圓)。按照規定,房租的上限是3萬日圓,但這個金額只能住進沒有冷暖氣設備的破舊公寓。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因為凍死或中暑去世,沒有人會負責。

雖然有因殘疾而獲得的額外補助,但每月僅為2000日圓(421.65新台幣)。對於殘疾人,並沒有特別的考量,基本上被當作健全人一樣對待。醫療費是免費的,但不是所有醫院都接受生活保護患者,因此不是哪家醫院都能去。需要事先聯繫社工,辦理一張叫「醫療券」的東西,才能去醫院就診。

此外,如果有哪怕1日圓的收入,都必須向政府申請報備,這是根據《生活保護法》規定的程序。如果不申請,可能會被要求一筆全部退還,甚至會導致停發生活保護費

我知道這可能與話題的焦點有所偏離,但我希望大家能了解,並不是所有人都在不正當地領取生活保護,也有很多像我一樣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所以才寫下這些話。

而另外一位日本人分享:

國民年金受領者:每月領取75,000日圓,需支付醫療費10,000日圓

▶️實際可自由支配的金額為65,000日圓/月

生活保護受益者:每月領取75,000日圓,無需支付醫療費

▶️實際可自由支配的金額仍然是75,000日圓/月

但如同上面所有,雖然醫療費是免費的,但不是所有醫院都接受生活保護患者,因此不是哪家醫院都能去。需要事先聯繫社工,辦理一張叫「醫療券」的東西,才能去醫院就診。

對於石破茂比較親中的立場,很多日本人也很不滿,特別是2024年9月18日這天剛好特別敏感,918事變,日本關東軍在1931年9月18日在東北瀋陽市發東軍事行動,當天砲擊瀋陽,進攻吉林、黑龍江,日軍便占領瀋陽,接著分兵進軍遼寧其他地區及吉林省、黑龍江省,至1932年2月占領東北全境,所以918算是日本侵略中國的開始。

去年的這個日子,深圳日本人學校就讀的十歲男童在離校門外200公尺處被一名44歲男子持刀殺害,這已經是中國去年第二起針對日本人的攻擊事件,在華日僑日企因為受到此案擔憂在中國的人身與財產安全,北京當局也擔心民族主義興起,刻意低調處理,2024年6月24日下午4點,蘇州市也發生持刀攻擊30多歲的日僑母親和3歲的兒子在距離蘇州日本人外籍人員子女學校1公里公車站等待校車接送,52歲的中國籍無業非本地男子周某攻擊他們母子,這起攻擊事件中,中國的胡友平是蘇州日本人學校的校車隨車人員,兩位日本人上校車後,胡友平為了拯救日僑兒童,身中數刀身亡,6月28日日本駐華大使金杉憲治在大使館官方新浪微博與X上發表影片聲明,對胡友平離世表示哀悼,稱讚她以一己之力保護無辜婦孺免受兇手危害,「相信她的勇氣與善良也代表了廣大中國民眾」,日本駐華大使館為胡友平降半旗致哀,日本外務大臣上川陽子在新聞發佈會上哀悼胡友平,表示對逝世深感哀慟,上川陽子對胡友平「勇敢行為表示深深的感謝和敬意」。

日本大使館上一次降半旗是因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過世,但這次事件依然和後續的深圳日本人學校使得日本對中關係格外緊張,中國與日本在二戰期間本就有一定程度的歷史傷痛,石破茂較為親中的立場也一定程度緩和了日本與中國的緊張關係。

比較起石破茂的低人氣,雖然現在的臺灣輿論最認識的人是安倍晉三,但日本人這30年來最支持的人可能是小泉純一郎(日語:小泉 純一郎/こいずみ じゅんいちろう Koizumi Jun'ichirō),小泉純一郎是親美派,創下1972年以來在位最久的首相,可以顯示出他的高滿意度,直到2019年後才被安倍晉三超越,也創下日本戰後民意支持度最高的首相。

直到2006年卸任以後都還有很高的支持度,小泉純一郎雖然在當首相時不是任何派系,但早期是加入自民黨的福田派,當前首相石破茂也不屬於任何派系,小泉純一郎組閣時打破傳統的「派閥輪流制」人事安排,完全不接受派閥推薦,所有閣員及黨內職務的人事安排均由他親自決定,開創了所謂的「官邸主導」模式。

他任命少數派閥的領袖山崎拓為幹事長,而沒有讓最大派閥「平成研究會」(橋本派)的人擔任黨三役。此外,他任命人氣很高的石原伸晃為行政改革擔當大臣,並從民間邀請經濟學者竹中平藏出任經濟財政政策擔當大臣。另一方面,總裁選舉的重要功臣田中真紀子則被任命為外務大臣。在他第一次組閣(第1次小泉內閣)中,共有5名女性被任命為閣僚,展現了突破傳統的嶄新政治風格。

小泉純一郎以「沒有結構改革就沒有景氣回復」(構造改革なくして景気回復なし)作為標語,推動了實現小政府為目標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主張將「官」的職能轉移到「民」,包括道路四公團、石油公團、住宅金融公庫以及交通營團等特殊法人機構的民營化。此外,他還提出「中央到地方」(中央から地方へ)的國家與地方財政三位一體改革,並以「無聖域的結構改革」為口號,強調改革不設禁區。

他最重要的政策是郵政三事業的民營化,定位為「改革的核心」針對特殊法人民營化的推動,小泉遭到了以自民黨內「族議員」為主的強烈反對,這顯示出改革過程中黨內既得利益群體的強大阻力,郵政事業特別是郵貯(郵便貯金)和簡保(簡易人壽保險)擁有巨大的資金規模,被稱為「龐然大物」,到2000年代,郵貯資金達到約350兆日圓,簡保資金也超過120兆日圓。這些資金長期以來被用於購買國債和支持地方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了與政界和地方利益集團的深層聯繫。「郵政族議員」長期受益於郵政事業的龐大資金網絡,通過郵政機構對地方的補貼和基礎設施投資,確保選區支持,強化自身政治影響力,郵政民營化威脅到這些既得利益,族議員擔心失去資金來源和選民支持,郵政民營化可能導致網點縮減或業務改變,地方經濟和居民生活受到影響,進而威脅地方議員的政治基礎

小泉內閣在成立之初(2001年4月)的支持率創下戰後歷屆內閣的最高紀錄。在讀賣新聞的調查中,支持率高達87.1%,即使是最低的朝日新聞調查,也有78%的支持率。此外,小泉政府還推出了「小泉內閣電子郵件雜誌」,訂閱人數達到200萬,成為當時的一大話題。憑藉這股「小泉旋風」,自民黨在同年7月的參議院選舉中大獲全勝,顯示了小泉高人氣為自民黨帶來的強大助力。這也奠定了小泉純一郎在日本政壇上的歷史性地位。

翌年的通常國會開始後,在國際情勢日益緊張的背景下,外務省內部因外相田中真紀子與外務官僚、以及前外務政務次官鈴木宗男議員的衝突,陷入功能不全的狀態。最終,小泉純一郎於2002年2月決定撤換田中真紀子的外相職務

這一決定引發了極大的輿論震動。田中真紀子因高人氣廣受民眾支持,她的撤職直接導致小泉內閣支持率從超過80%的高峰,驟降至40%至50%的區間(讀賣新聞調查顯示支持率降至48.9%,跌幅高達30.7個百分點)。同年8月,田中因秘書薪資挪用疑雲被揭發,不得不辭去國會議員職務,田中真紀子是田中角榮的長女。

此外,當年的通常國會中,包括鈴木宗男、加藤紘一及井上裕等多名有影響力的議員陸續捲入醜聞,使得內閣支持率進一步下滑。NHK調查顯示,年初小泉內閣的支持率為79%(不支持率僅11%),但到6月國會閉幕時,支持率跌至39%(不支持率達52%)之後2005年7月8日小泉純一郎透過郵政民營化做為選舉主軸一開始在眾議院通過,但8月8日參議院否決,2005年8月8日小泉宣布解散眾議院重新改選,小泉將自己塑造為改革派的象徵,並以此吸引了厭倦傳統派系政治的中間選民和年輕人,2005年9月11日自民黨贏得壓倒性勝利,獲得480席中的296席,反對小泉的「叛亂議員」幾乎全數落選,郵政改革得到強力民意支持,使得郵政民意化就此奠定基礎。

2006年9月主動卸任日本首相,並非因為外部壓力或政治醜聞,而是他堅持履行自己的承諾,選擇在完成改革議程後依照自民黨總裁任期屆滿而下台,自民黨內規定總裁任期最長為三屆(共五年),他遵守規則,並在總裁任期屆滿後卸任,未尋求延長或破例,所以五年期間小泉可以說是很光榮的出發很光榮的結束。

日本首相幾乎不少都只有做一年多甚至不到一年就下台,石破茂也非常危險,這20年來比較成功的案例就是小泉純一郎,以及安倍晉三(あべ しんぞう,Abe Shinzō),安倍晉三(あべ しんぞう,Abe Shinzō)第二次的任期從2012年12月26日 - 2020年9月16日。

安倍晉三超越自民黨總裁的五年期限,自民黨在他任期修改了總裁任期規定,自民黨的黨章,總裁任期最長為兩屆,合計6年(每屆3年)。這意味著在未修改前,安倍最多只能擔任到2018年,2017年3月,自民黨通過修訂黨章,將總裁的連任上限從兩屆6年延長至三屆9年,允許安倍在2018年競選第三屆總裁,自民黨內部和黨員廣泛認為,安倍的穩定領導對日本政局非常重要。特別是在「安倍經濟學」帶動經濟復甦、外交政策積極的背景下,延長總裁任期被視為維持國家穩定的重要手段。

安倍執政期間,他致力於推動修憲,特別是修改《日本國憲法》第九條(和平憲法),賦予自衛隊合法地位。但由於國內外壓力,該目標一直未能實現,安倍希望通過延長任期來完成這一歷史性目標,《日本國憲法》第九條第一項:日本放棄戰爭,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第二項:不維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力,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

安倍希望自衛隊地位明確寫入憲法,以賦予其「合法性」,修憲無法達成日本國內共識,支持與反對者比例常年維持在50%左右,修憲需在國會兩院各有三分之二多數通過,並經全民公投過半數贊成,自民黨也無法說服在野黨達到這樣的多數,中國與韓國等對日本修憲強烈反對,認為可能增加亞太地區軍事緊張,美國雖然支持日本增加防務能力,也在修憲議題上表態謹慎,怕激化亞太地區矛盾。

安倍晉三的繼任者岸田文雄(きしだ ふみお,Kishida Fumio)。雖然支持修憲,但他被日本物價燒得全身都是火,岸田文雄推出新資本主義,強調加薪、特別是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工資,鼓勵企業將更多利潤投入員工福利和薪酬,而非單純回饋股東,鼓勵地方創生,縮小大城市與地方的經濟發展差距。

岸田文雄(きしだ ふみお,Kishida Fumio)一開始在疫情期間日本民眾需要穩定政府,支持度一直蠻穩定的,2022年以後受到烏俄戰爭影響,能源價格高漲,多名內閣成員捲入政治資金和利益輸送醜聞,其中幾人被迫辭職,損害了內閣的威信,不斷擴張的資產負債表使得日本通膨壓力相當大,工資不如物價漲幅,使得支持度下降到30-35%,岸田在面對內外壓力下,宣布不再尋求連任自民黨總裁。

2022年10月25日山際大志郎(經濟再生擔當大臣)因為與韓國統一教會的關係密切下台負責,2022年11月寺田稔(總務大臣)資金管理團體存在多項政治資金使用問題,包括不當支出和違反選舉法,原田義昭(法務大臣)暗示自己在批准死刑執行令時「是法律要求的程序」,被批評缺乏對司法程序的尊重,自民黨與統一教會被認為宗教干預政治,觸犯了日本民眾心中一定的禁忌,韓國曾在1970年代透過白手套賄賂美國國會議員支持對韓國有利政策,朴東善被指控向超過30名美國國會議員提供現金和其他形式的賄賂, 美國調查發現,韓國中央情報部(KCIA)在幕後操縱這場運動,並試圖通過間諜行為來蒐集美國政界的內部資訊,1976年,美國國會進行調查,揭露了朴東善的行為,後續導致美韓關係一度緊張。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