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1314研究報告(2017)

前情提要:
個股之研究報告均不提供價格與買進賣出價位,純以公司財務報告與產業前景作為研究之依據,而個人之買賣需恆量自身財力與個人可承受之風險,因時間不斷變化,下列事實與產業前景將隨時變化,下列之研究報告若因時間與實際狀況有出入,請留言提醒,以下研究報告無法作為投資依據,僅作為投資人瞭解企業經營模式與產業特性之研究報告。

簡介:
中石化屬於CPL與AN的主要製造商,CPL(己內醯胺)是台灣唯一,CPL為全球前五大,AN與台化為競爭對手,AN為全球前十大,CPL為尼龍粒成品,可作紡織纖維與工程塑膠,轉投資為中石化的未來重點,白話翻譯就是中石化積極轉為控股公司的角色,且也積極進軍土地開發案,最大亮點為明年又將進行董監改選,且現有董監持股過低,只有約3%上下就控制公司

CPL報價:
AN報價:

基本介紹:
中石化成立在1969年
資本額232億

董事長:林克銘
總經理:余建松

據點:
主要以高雄小港、大社為據點

處分項目:
台灣志氯化學是中石化與美國PPG Industries合資創立,持股為4:6,2012年PPG商業化學部門被美國GGC併購,因此60%股權被併入了GGC,在2013年三方簽訂的條件上,若三年內台灣志氯沒有上市櫃,則中石化有權利可處分全部的股權,最終因台灣匯兌美元處分利益約為27億於2017的Q2認列這筆投資處分。

商品項目:
在中國石化業競爭狀況激烈
CPL+尼龍粒(Nylon6) 約佔53%比重
工程塑膠為重點發展是中國發展的主軸

AN 佔有31%營收比重
以ABS為重點項目
NBR橡膠
丙烯醯氨為水處理成長快速的項目
AN項目以外銷為主,區域以伊朗為主

2014年許多國際大廠永久性的關閉產線
而2014製程改變縮小了CPL虧損

另一主軸主要為地產開發


重大投資項目:
投資新台幣59億進行中國江蘇如東一體化生產
15萬頓環己酮,明年第二季商轉
10萬頓尼龍6,明年第四季試運轉
十萬頓將有一半用於工程塑料,初期以外包製作
若順利將自建下游工廠
CPL的垂直整合貼近下游客戶

展望:
CPL應該比Q2好,但比Q1差,Q4進行歲修,但整個中國的CPL的產能今年開出百萬頓,明年也將開出百萬頓,因此對CPL的需求與供給預計是平衡,沒有太多亮點。
AN部分,美國沒有往亞東外銷,因此供給正常,而中國去產能影響導致AN報價上漲,Q4部分因去產能AN將有機會受惠,與今年相比狀況將偏向震盪,AN價格主要受印度與中國,而印度則以美國的報價影響為主,看美國是否外銷亞洲。


商業模式:
中石化以地產開發和石化本業為主,因中國與台灣政治因素,導致沒有關稅協議下,使得中石化嚴重受到關稅不公平的競爭下,使得中石化將工廠直接設立在中國做一體化生產,並整合下游,而中國預計在9月-11月舉辦中國共產黨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並會選出未來五年的「中央委員會」,並選出「中央委員總書記」,以及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因此環保稽查將會是下一任的執政重點,而對中石化來說相關的投資還是著重在CPL、AN的供需關係,就需求面而言,工程塑料與工程塑膠在中國的需求成長快,但開出的產能也併行,因此缺貨的狀況預期並不會太嚴重,而另一主軸土地開發案則還是回歸房地產基本市況為主。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