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昇

前情提要:


個股之研究報告均不提供價格與買進賣出價位,純以公司財務報告與產業前景作為研究之依據,而個人之買賣需恆量自身財力與個人可承受之風險,因時間不斷變化,下列事實與產業前景將隨時變化,下列之研究報告若因時間與實際狀況有出入,請留言提醒,以下研究報告無法作為投資依據,僅作為投資人瞭解企業經營模式與產業特性之研究報告。





簡介:


羅昇屬於機械產業的通路商,簡單來說它就是屬於不自己投資製造,提供服務和通路的供應商,而因為一般的消費者並不會去購買這種製造的機械設備。


例如:馬達、氣動裝置、減速機等等


 


基本介紹:


羅昇成立在1984年,在2004年上櫃,2008年上市


員工在台灣有120位,全體員工有420位


總公司在新北三重


 


董事長:林志誠


總經理:陳文德


 


據點:


中國主要以天津羅昇作為根據地


在天津、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瀋陽、濟南、杭州、鄭州、西安、武漢、成都、廈門、昆明都有據點


1993年切入中國市場成立天津羅昇


 


台灣約有四千間客戶


中國也約為四千間客戶


沒有單一客戶佔有超過5%營收


單一供應商


最大為台達,合作達到20年


第二為銀泰


第三為CKD


 


主要代理項目:


自動化控制:伺服馬達(台達電品牌DELTA)、控制器(台達電等日系廠)


機械傳動:滾珠螺桿(PMI銀泰)、減速機(LIMING利茗)


氣動元件:化學藥液精密元件(抗腐蝕元件,半導體與面板專用),上游為帆宣、矽科再由上游與台積電配合組裝


 


商業模式:


機械產業的代理主要與其他產業都差不多,是以降低通路成本與業務成本,整合多間廠商的解決方案,講白話點,就是製造廠他只專業的製造一種產品,例如台達電就只製造伺服馬達,但滾珠螺桿他們不製造,但是客戶買一定是買滾珠螺桿+伺服馬達,不會只做一種產品,因此就有代理商的生存空間,需要由羅昇做溝通來購買,其實這個產業主要就是在賺客戶服務的顧問差價,而製造商因為沒有製造其他的產品,所以也不會想單單養一個業務團隊去販售自己的產品,而是找非常多間的代理商,因此代理商主要的對手不是工廠,是其他的代理商,而代理商的商業模式因為是買空賣空,有需求才過一手賺錢,屬於非常低風險的產業,但假設合作的供應商太少,被轉單到其他代理商,或失去代理權,就會導致業績大幅滑落,羅昇過去與上銀的合作破裂就是一個很經典的例子,羅昇在2014年2015年因中國產能過剩,在許多應收帳款上遇到困難,也代表中國許多基礎製造業有資金周轉上的疑慮,在2015年甚至提列壞帳提列升高營業費用,而上銀問題根據羅昇董事長的表示是1997年與上銀在中國合作,而因為天津羅昇部分員工離職創業,而與上銀有往來導致競業上的問題,最後這場官司在去年結束上銀勝訴,羅昇賠款759.6萬美元。


 




 


針對進出口,因羅昇屬於代理廠商,當台幣升值強勢,對羅昇也有優勢,因它屬於代理產業,會以美金購入後轉賣台灣廠商,但售價是固定當,因此美金弱勢,可視為羅昇購入產品成本降低。


 


氣動轉換為電動為產業趨勢,但氣動元件也是機器手臂,成長動能在伺服馬達,而氣動元件也受惠自動化設備提高,整個基期也往上墊高,螺桿交期約莫五到六個月,滑軌與螺桿轉嫁成本也沒有問題,缺貨產品漲價幅度漲超過5%,約莫30%以上產品是漲價,以面板和iphone製造設備,中國要增加20條面板產線,由盟立、東捷供應,LED檢測設備,印刷電路板設備相關,以鑽孔機成型機為主帶動需求面增加,以中國傳產業自動化設備成長20%,比起電子產業成長更大,電梯方面也是成長需求較強,跑步機也是另外一項成長主要動能,以iphone8設備而言,3-7月佔有七成採購設備的額度,8月-2月佔另外三成,但在中國以小米、華為、魅族都已經逐漸侵蝕掉蘋果的訂單,因此採購的週期就無法這樣計算,而印刷電路板的訂單能見度已經到了明年的Q1,主要是先透過大量、東台等再轉售終端客戶。


 


工業4.0帶動零組件的帶動,與ERP廠商合作串起整個專案來出售。


 


線性滑軌與滾珠螺桿約佔營收比重25%


台達約占據營收在30%


伺服馬達約在10%


 


 


台灣製造業在工業4.0除了幾間非常先進製程的公司,其餘幾乎連只有在工業2.0轉向3.0而已,對於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這些傳統產業幾乎都還蠻不上能夠接軌,還是利用非常大量的人力在製造。


 


 


機械手臂與機器人最核心的關鍵零組件是RV減速機與控制器,全世界的龍頭為日本nabtesco,控制器為日本的FANUC、安川電機等都佔據這項產業非常高比重的,日本領先台灣至少超過20年以上的產業學習曲線。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