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息循環的投資策略

升息循環最根本的一項指標就是美國聯邦基準利率
接著就是通膨、原物料、黃金、美元、債券
這六項重要的因素都是觀察的指標

實際上在升息循環有一個很大的特色
就是股票在升息循環的初升段
容易出現崩盤
這是因為市場開始升息
而很多利用在降息循環擴大信用與槓桿的企業
在這時候就容易發生泡沫

比方說你在房貸利率很低的時候
去借了兩千萬來買房子
依照台灣自備款兩成來算
大概只要四百萬就能買兩千萬的房子
而現在房貸利率算1.5%好了
大概是24萬的利息
當升息循環利率類似美國這樣
台灣也漲了1%的利息
那一年就要多出整整16萬利息
假設年收百萬的人
原本利息支出佔24%
現在會忽然到40%
因此假設升息循環下你無法受惠
這些企業與個人就會導致成本上升而有些企業就會因此倒閉
特別借錢借來無法獲得生產力的公司
這是升息循環的第一大特色
稱為市場出清

接著因為在升息循環的初期
各國擔心最擔心的就是利息上漲太快
假設利息上漲太快而企業的投資或者信心不足
就會再次導致緊縮
因此央行最希望的就是讓市場慢慢習慣
也就是漸進的
因此這六項指標就會來回的震盪
例如我在去年提示雖然長期金融股一定受惠於升息循環
但關鍵是類似緊縮的循環現象還是會出現
以2017/8/25號葉倫演說結束後
其實整個大趨勢已經確定是升息的循環
畢竟你已經看到短短不到一年升息三次
但葉倫演說後美元破底和股市大漲

股市的大漲這一點比較曖昧
因為在兩種狀況下
股市都會大漲
第一種是實體經濟變好
確實反映在企業的現金流跟EPS
這種上漲是健康的上漲
是真正的多頭行情
另外一種上漲是資金面的上漲
因為貨幣價格嚴重萎縮
只好去購買保值的企業股票或房地產
這種上漲來自於資金的釋放
例如QE後黃金和股市的大漲
而現在的狀況是屬於企業的狀況確實好轉
但資金面的上漲也還在持續
畢竟很多類似TESLA和NETFLIX持續繳出負的現金流的投資人
還是持續投資
表示泡沫企業還沒被市場出清
也就是現在確定是處於升息循環的起頭狀態

債券會在升息循環因為殖利率的上升而走跌
債券殖利率上升則會上升
銀行和壽險公司可以得到更多的資金且因為利率處於低檔
假設一年利息收入原本是五十億
而利息上漲一倍就會直接變成一百億
因此升息對銀行股和壽險股都是大利多
只要這些投資機構投資的標的正確
沒有去追逐不切實際的上市公司
就能從升息循環中甚至在市場出清階段撿到大便宜

而我今年以來的投資架構
就是一直以等待市場出清為主
但也積極作多原物料、金融、運輸等類股
享受到了非常大的升息循環利多

在這一個循環下還有非常多值得關注的標的
與新產業的崛起和整個產業鏈的觀察
可以分析出新的投資機會
包括這一波最快崛起的中國
這一波最強的五隻股票
除了貴州茅台是酒類股外
幾乎清一色都是銀行股與保險股
說明中國早就已經走出升息循環了

而台灣其實至今都還沒有進入升息循環
主要是央行遲遲沒有升息
因此國內的電子股還是活蹦亂跳
但比較偏向國際化特別中國概念的個股
諸如統一創下一年新高
潤泰全強漲
這些都是這一波人民幣持續強勢大漲升息概念股下
重點的標的

更不要提早在今年年初的正隆、榮成等
紙類股已經漲了好大一段
整個產業鏈的精神就是上肥下瘦
與降息循環的下肥上瘦
完全顛倒
這一點精神如果沒有抓到
在未來的兩三年內
投資就不容易抓到主流
而台灣資金的氾濫
從二線光學瘋狂的炒作
可以看見下一波新的市場出清的機會
這也是為什麼我不是很看好整個
大盤以電子股作為核心的原因
真正台灣新的組成成分
應該在升息循環
以金融重新作為核心
原物料為第二核心
最多就是電子上游可以做第三核心
以這三者作為新的升息循環主流如果發生
就可以看見升息循環的走勢發生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