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將要開始進行整合知識的統整,進行比較分析,再進行比較分析時,因範例希望以實際案例與數字說明,因為會分析個股的財務數字,但請每一位要有一個基本認識,財務數字好的公司未必會馬上反應,因為市場會受到各種變因影響而影響股價。
例如 短期利率、政策、甚至天氣變化導致預期改變、國際貿易、上下游產業的變化
很多人會問,既然變因這麼多為何還需要財務分析?雖然變因這麼多,也有長短期的利空,但財務分析主要可以協助你找出公司的價值,比如財務報表顯示公司現在比較保守的價值是40元,或許你是更保守的投資人,就可以選擇40*0.8買入價格,等待有市場不理性殺盤時買進,而如果你是比較積極的投資人可以40*1.2買進,這都看個人的財務狀況與風險的忍耐程度,因此請不要詢問什麼價格買比較好,而應該是找出公司合理價值,另外雖然財務報表能合理反映公司價值,但仍然有可能有不肖的管理階層或是會計師一同作假帳,但95%的你都可以藉由財務報表挑出,這一點在之前的各個章節已經提過不少。
在進行財務比較的第一步,要看你的目的是什麼?
假設你是希望投資雞肉類的食品股,那你一開始就被限縮在大成、卜峰這兩家公司。
而因為我想進行比較通泛性的比較因此選擇上市公司食品來做比較
藉由這一步一步的步驟
來讓所有人可以綜合應用先前的所有知識
第一步
我會先看上市食品類股的市值,一般來說,盡量挑選市值百億以上的公司,而千億以上通常都已經進入到百大權值股裡面。
條件一:市值>100億
篩選出
統一、佳格、聯華、大成、卜峰、南僑、福懋油、大統益、黑松、味全
第二步
先問問自己這些個股你會怎麼分類上下游?
上游原物料:大成、卜峰(雞肉供應商)、聯華(麵粉)、福懋油、大統益、南僑(油品)
中油加工製造:統一、佳格、味全、黑松
但這樣分其實還很難分的仔細,不過大致上你可以發現比較簡單的一點,你在上一排買到的都要回家自己做,如卜峰的雞肉在COSTCO都是賣你整包雞肉沒加工好的,或者至少要經過微波,但下方的幾乎都是品牌的成品居多,如超商就能買到味全、統一的麵包,佳格的罐裝營養飲料、黑松汽水
分類上下游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要了解一家企業在供應鏈的位置,到時候才能了解這個產業是上游好賺還是下游好,有時候上下游隨著景氣循環會有翻轉的現象,例如升息循環通常是上游會比較好,例如2016年卜峰就開始反轉向上,雞肉價格大漲,導致下游如很多炸雞店開始在今年漲價,或者正新輪胎過去都獲利良好,但原料上游中橡漲價後,兩家公司多空易位,都是明顯的案例。
第三步
開始排序近四季財務數字,你可以到這裡https://statementdog.com/
直接輸入股票號碼或者名稱就能看到,但還有一個更好比較的方法
選擇財報類型財務比例表(季累計),選擇最新公布的一季,以現在三月的時間,很多公司都還是沒公佈就以2017第三季為主
但因為只有五家可以比較
就先比較五家,再比較另外五家
統一1216、佳格1227、聯華1229、大成1210、卜峰1215、南僑1702、福懋油1225、大統益1232、黑松1234、味全1201
得到的畫面如下


這時候運用我們之前在損益表學到的知識,最重要的是本業獲利因此直接看營業利益率、營業利益成長率這兩項。
你可以發現就算是龍頭統一的本業營業利益率也都不到10%,這個產業的競爭還是非常競爭,但營業利益率低不代表公司就不好。
只是代表產品的替代性偏高,但是如果營業利益率穩定,還是能夠靠著增加營收還獲取更高的獲利。
所以另外一項重點就是營業利益年成長率,這部分就是營收總額*營業利益率以後實際公司的本業獲利數字,可以發現只有五家公司有成長
分別是黑松、味全、統一、大成、卜峰,這時候代表的不是這五家公司特別好,而只代表他們去年有成長而已。
例如味全是因為之前的風暴導致形象太壞,現在谷底反彈而已。
再點進味全後,點選左邊的經營績效
你可以看見味全2017Q3已經出現營業利益,但前兩年都是賠錢的,表示味全確實已經脫離食安風暴
至於市場怎麼說並不重要,看財務分析就是只看數字,不去想為什麼,因為有太多事情是我們不知道也沒有那麼多時間一一了解,只能宏觀的去看財務數字。

而很多人一定會問,沒有品牌誠信的公司,頂新家族也還在裡面當大股東,這種公司可以買嗎?
這就牽涉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以我而言是沒有興趣,主要是能投資的股票那麼多,如果不是真的非常划算,何必去買一間風險比較高的公司,因為如果再發生食品安全的事件,有不良記錄的人會被譴責的更嚴重,傷害也越大。
回到黑松、統一、大成、卜峰上
長線投資最著重的還是兩件事情
1.資本的回報率
2.公司的是在擴張還是在吃老本?
第四部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