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今日不選股,談的是柯文哲,今後談政府的事情是越來越懶了,並不是因為沒什麼好批評的,而是有更多我們可以使力的事情,先在這些事情上花心思,因為批評再多,都是一句謝謝指教,年底選票自然教訓,就沒什麼好談,歷史會紀錄人民的智慧,人民的智慧決定了國家的命運,今天就要談猶太人的命運。
大陸的作家連岳在<來去自由>這本書提到,上帝的規則先給人痛苦,然後給你出路,魔鬼的規則是製造麻煩,然後合理化,有時候我不是很喜歡這種不精準的名言,因為一個科學家如果要拿這句話來做量化,他會先問
1.為什麼是上帝規則?
2.痛苦怎麼定義?
3.為什麼是魔鬼的規則?
4.怎樣被稱作合理化?
所以你大概知道為什麼天才小時候都會被老師罰站在教室外面了,老師大概是教文學的。
連岳這句話的本意其實與孟子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沒什麼太大的差異,總之就是成功人的找方法,失敗的人找理由,今天就要談這句話血淋淋的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倒霉的民族,就是猶太人,猶太人的安息日訂在禮拜六,古代羅馬帝國的國教基督教的禮拜在週日,一週只剩下5天可以農耕,因此猶太人被迫從商,從商的特性就是必須長期在外跑來跑去做區域貿易,古代的醫學不發達,當從商時帶來了疾病就全數歸咎給猶太人,黑死病猶太人也成了代罪羔羊,再者,古代歐洲莊園經濟,為了在莊園的領地內說服領主同意在地區經商,猶太商人的外來性導致稅率特別重,因此經營壓力下,就必須往上墊高物價,且跟消費者斤斤計較,因此歐洲人都非常厭惡猶太人。
聖經舊約中曾提過摩西帶領猶太人重回迦南之地,也就是現在的以色列,在西元前10世紀的大衛王又重新建立的猶太帝國,此後猶太人又曾經遇過巴比倫和馬其頓和羅馬帝國在西元135年驅趕猶太人,因為基督教與猶太教的衝突,導致羅馬帝國驅逐異教徒,從那以後,猶太人再也沒有回過家園,而猶太復國主義在Moses Hess著作後有了思想的基礎,在Theodor Herzl被稱為以色列國父開始第一階段,從中的資本家就屬羅斯柴爾德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認為當時的巴勒斯坦屬於土耳其回教徒手上,但當時的猶太人沒有軍隊,且建國基金的費用實在太高,於是復國主義找英國政府提起這個計畫,本來想在賽普勒斯,賽普勒斯上有希臘與回教徒,因此英國政治覺得太過民族主義太過複雜,因此本來預計到埃及西奈半島,但這地方要引水灌溉等等的工程太過複雜,最終胎死腹中,英國人認為可以在東非的烏干達,在當時的背景歐洲的猶太人持續遭到歐洲人迫害,當時局勢在第六屆猶太復國會議中在Theodor Herzl提議後,會議中幾乎所有猶太人都反對巴勒斯坦以外的地方建國。
德國當時的聲勢如日中天,有鐵血宰相卑斯麥扶持,但當時的國王威廉二世與卑斯麥有矛盾,Theodor Herzl利用這種矛盾提出說猶太復國後可以說德語,1888年威廉二世上台後為了虛榮心,隔年就到土耳其去,但一到土耳其去馬上就見風轉舵,變成希望跟土耳其結交,甚至捐款給薩拉丁修墳,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堡捐做洗臉池,於是土耳其把西奈山下的土地送給了威廉二世,Herzl一看徹底死心,因為威廉二世其實就是一個反猶太的國王,到這裡,猶太人終於知道錢與求人都沒有用,要靠自己。
猶太復國主義從Chaim Azriel Weizmann重新出發,Weizmann靠著化學創新,由有煙炸彈到無煙炸彈,Weizmann用細菌可以用發酵丙酮,Weizmann的丙酮可以說猶太復國的關鍵,英國政府在1917年以貝爾福(Arthur James Balfour)宣言作為一種宣示支持猶太復國主義,前提是不能傷害當地人的利益,當時的英國跟今天的美國幾乎是國立旗鼓相當,而英國政府態度轉換的關鍵就在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與土耳其同陣營,等同與英國是敵國,猶太復國想奪走土耳其領土,英國政府當然支持,也美國當時尚未參戰,當時美國的社會名流有很多都是猶太人,與現在的社會一樣,雙重利益下英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順利接收巴勒斯坦。
當時的巴勒斯坦在西元1922年,阿拉伯人70萬人,猶太人只有3萬,到1939年,阿拉伯人數字不變,猶太人已經來到50萬,國際猶太支柱大量資金,隨著阿拉伯人對英國放進猶太人的憤怒,以及猶太人對英國人貝爾福宣言的不實行,在第二世界大戰後,猶太復國主義在當時和平的美國很多在深根的猶太人出一張嘴支持猶太復國,跟現在嘴巴支持台獨的菁英,很多都擁有外國國籍,只是在從中牟取政治利益,而底層的意識形態也沒有意識到不用血和自己的錢建國都是嘴砲,1939年的聖路易斯號成為猶太復國運動的轉折點,船上猶太人本欲登陸古巴但不被接受,後來轉往美國因為美國海關不放行想要進入美國的猶太人,1939年的6月(悲劇事件總是喜歡在6月),後來船上的人希望製造假的觸礁滯留英國,當時288人成功轉往英國是最幸運的一批人,其餘在法國、比利時、荷蘭的因為遭受德國入侵,這些猶太人大都來到集中營,這艘船的船長Gustav Stresemann在1993年被以色列追封為國際義士,1993年恰好是電影辛德勒名單上映的那一年,德國商人Oskar Schindler因為聘雇1100位猶太人工作,使得這些猶太人逃過猶太大屠殺。
美國杜魯門上台後,正式支持猶太復國,俄羅斯的猶太人有500萬,蘇聯共產黨十月革命時,蘇聯政治局有24位,卻有16位都是猶太人,與美國的菁英有一大群菁英是猶太人一模一樣的故事,連共產主義的教父馬克思都是猶太人,1947年的蘇聯駐聯合國大使發表演說支持猶太復國,中東國家是君主制,對共產主意非常感冒,因為共產主義是反君主的,所以現在的中國政治其實已經不再是原汁原味的共產主義,而蘇聯想藉著以色列復國主義推廣紅潮赤化(推廣共產黨),英國人是非常談實用主義,經驗法則,在這種狀況下不得不撤出。
以色列建國成功第二天後,因為周遭都是阿拉伯人,第二天就遭到中東國家的攻擊,到今天還是持續戰亂不斷,以色列復國是有曾經成功的經驗,所以曾經成功過的人對自己的心裡催眠是更有機會成功的,且更容易說服人的,且因為猶太人受盡了歷史給的苦難,且二次大戰後導致國際社會的猶太人與國際社會激發了尊重,而因為以色列的地緣政治的利用價值,變成是美國在中東的關鍵棋子,可以在中東的地緣政治博弈中得到利益,就好像當年英國利用巴勒斯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謀取的利益,從猶太復國運動中與創業和謀事都是同樣的道理。
投資想賺錢,沒有辛苦咬著牙存錢,就好像死賴著臉去找德國、英國這些列錢不要臉後才知道,哪些方法行不通,必然從中求取矛盾才能找到屬於你利益的機會。
存到錢以後,投資又會遭遇困難,就好像以色列建國完成後,又成了中東的箭靶,所以想搞台獨不可能不死人的,一定死人,而且弄得不好核子彈丟在台北台中就能震攝整個戰局,就好比當年美國在日本的兩顆原子彈直接就會讓戰局結束,且輻射殘留只會在幾公里內的區域造成殘留,但光這一顆在台北的核子彈就足以結束戰爭,且當動用到核子彈是美國也不敢出現干涉的,因為會造成更大規模的戰爭,以色列之所以能成功復國是因為支持方是世界強國英美蘇,而對手卻是中東國家,與之相反的是台獨建國的對手是中國,等同台灣的地位是中東國家,純粹找死,所以投資也是如此,你的對手是大主力何必找死高點追股票,再多錢也不夠你賠,而當你不追高買股,又遇到別人賺漲停板的痛苦你又要承受。
就是因為能承受忍耐的痛苦,能在股市的賽局裡尋求到站在跟主力同一邊機會與主力和散戶的矛盾,最終才能長期獲利,因為股市雖然不是零和遊戲,但除了在公司配股配息的時間外,其他的大多數時間都還是一個買1000元,另外一個就賣1000元,股價只要有波動,馬上有人受害,而如果看不出賽局的矛盾本質,最終就是無法像以色列一樣成功取得最後成功的結果,這當中就好像猶太復國主義一樣,都是苦幹實幹,用血用命換來的一塊地,沒有經過上帝的規則,承受這麼大規模的痛苦或許以色列也難以復國成功。
同樣的,不忍耐高點的波動、不辛苦賺錢存錢又怎麼有辦法財富自由,所有的事情的道理都非常類似,就是遇到困難解決,用不同的方式一再嘗試,而不是給自己很多理由安慰自己。
130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