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6今日選股(四)-美國人在你身邊,十年一次屠殺地產大亨

閱讀文章前,請先閱讀本部落格免責聲明連結!




 


 


免費訂閱本Blog方式


請先點選以下網址按下上方“關注”按鈕,即可收到最新資訊




 


2018贊助與加入好友方式:點擊進入


2017贊助與加入好友方式:點擊進入


2017贊助好友文章列表:點擊進入


年度贊助好友Q&A:點擊進入


 


 


 





 



重要事件簿:點擊進入


 


如果你對全球經濟至少讀過過去四十年的歷史


先題外話談一下


基本上Blog的讀者是從25-40歲男性居多


不過有趣的是


贊助好友不少是女性


但關鍵是年齡不管男女


都是25-40


我建議不管你是25-40哪個年紀


至少要把現在回推倒1980的金融史


都大致了解一下


世界金融的泡沫有幾個關鍵


2008年的次貸風暴這大家比較熟


2000年網路泡沫和安隆風暴


1997亞洲金融風暴


1987美國股災


1990左右的日本資產泡沫


 


現在問題來了


為什麼美國在十年後


地產價格沒有什麼上漲


大陸的地產瘋狂


亞洲新興國家瘋狂


台灣的地產也瘋狂


這問題的答案簡單到不行


就用宋朝的歷史回答你


宋朝是中國朝代當中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在王安石這個蠢蛋敗壞北宋以前


為什麼宋朝沒有出現歷朝歷代


土地兼併導致的經濟惡化


反而經濟發展旺盛的程度


堪比現在的美國


用宋朝來比喻現在


宋朝就是現在的美國


那原因是什麼?


 


答案就是先進生產力


 


先進生產力是什麼東西?


就是可以賺錢的新產業


我記得我曾經在Blog說過


拿世界五百大企業來看


美國企業的多元性是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比的


你去看世界各大股市


像是台灣的市值


台積電、台塑四寶、金融


基本上你解構台灣的產業


其實非常單調


就是電子硬體製造、金融、塑化


但美國不一樣


美國的道瓊成份股


 


我簡單把跟台灣類似的拉出來


電子硬體製造-INTEL


再把系統整合商蘋果也算一個


蘋果跟華碩在產業歸類上是很類似的


當然你會笑話說華碩是什麼鬼東西能跟蘋果比?


雖然我們不能說賈伯斯如果在華碩


華碩就是今天的蘋果


畢竟還有資本市場的條件等等


 


塑化-艾克森美孚


金融-摩根大通、高盛再把美國運通、VISA這些信用卡公司加進去


再把保險股聯合健康也加進去


而且還不提摩根大通和高盛這些的業務比台灣的金融類股


還有點LP比雞腿


但額外的呢?


 


美國有世界級的飛機製造公司波音


這除了美國與法國有


其他國家都沒有


3M


3M大家都很熟他的POSTIT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3M是世界上著名的太陽能專利授權公司


你應該很難相信


世界上有3M這種自己擁有世界最多太陽能專利(據我所知)


卻自己不生產太陽能產品的公司


這就是美國人的厲害


因為太陽能的生產我們先不談會不會賺錢


會對美國造成污染


先進國家和落後國家就差在這


先進的國家為什麼不搞製造業就好?


因為那是落後生產力


只要買機器就能做的不幹


但太陽能專利不是有機器就能做


要請到人才


還要把人才留住


還要能管理未知


為什麼台灣的老闆很難做研發


因為管理未知真的是很困難的技術


做研發就是在管理未知的風險


因為做研發不像是做製造


做製造機器製程完成以後


你就開始算


5分鐘賺多少錢


我的人力成本多少


我的電費多少


我的租金多少


這都是可以算的出來的


但搞研發無法計算


因為一個產品研發出來


可能可以賺到變成世界首富


也可能根本賣不出去


幾乎是0-無限大的組合


這就是為什麼台灣老闆永遠只會Cost down


因為做製造的只要你不做創新


就永遠沒有創造附加價值的機會


那附加價值從哪來?


 


答案就是買房地產壟斷土地


這樣就創造附加價值了


而人在怎樣也需要基礎的生活需求


當財富全部疊加在房地產


就很像中國歷朝歷代


大家挖空心思就是玩總量遊戲


官員間互相誣賴搶奪土地


殺戮富豪搶獨田地


常常一個朝代官員替換


底下都是很巨大的財富轉移


這種流動的不健康就跟現在台灣的政黨惡鬥


幾乎是如出一徹的


只是以前是皇帝決定他爽就好


現在是民意決定


但說是民意決定


我倒覺得是情緒決定


因為沒有分析數字客觀理性的標準


就全部都是意識形態


一個問題的形成


往往都是很多問題累積


例如房價高漲


換個政府解決了嗎?


現在政府想到最好的解決方案是社會公宅


社會公宅解決的只有收入低的民眾


還有年輕人的居住問題


但他沒有解決系統性風險


沒有解決銀行房貸的風險問題


也沒有解決那些投資者的風險問題


所以乍看之下解決了


其實沒有解決


第二個問題是政府因為社會公平問題


把公宅便宜的租給一部分人


那問題又來了


假設我們這公宅比較低的行情出租


但社會上卻一堆空著的房子


放著那邊養蚊子


這樣資源是有效的利用嗎?


 


講到這邊已經離題有點遠


但關鍵是啟發對資源運用的想像


 


再來談的是台灣有類似的產業的Homedepot


Homedepot蠻類似特力屋的


也是屬於美國的五金行


另外一家通路事業是Walmart沃爾瑪


 


再來是美國的生技產業


默克藥廠、輝瑞藥廠


和生活用品


嬌生、寶潔


 


最後是品牌的


可口可樂、NIKE


這兩家公司完全靠品牌在賺錢


NIKE的製鞋業


如果你大概想知道像NIKE


賣那些東西的底價應該是多少


你可以去逛逛迪卡儂


你就發現褲子其實一件兩百還有賺


鞋子一雙賣五百也還有賺


而且有些長的還很像NIKE


可口可樂更不用說了


你在家都可能可以自製一樣的飲料


這種技術層面這麼低的


也能做到變成道瓊成份股


 


最後是軟體的


微軟、蘋果也算


事實上台灣的系統整合就是缺乏軟體人才


台灣曾有過非常強大的軟體人才


特別因為貼近硬體製造


對硬體的取得相對容易便宜


但卻因為用硬體思維管理軟體人才


就好像我前面說的


硬體製造的思維是數字管理


但軟體開發的思維管理並不是


你不能用程式碼幾行


工作時間多久來評斷一個人的績效


沒辦法量化的生意


台灣人做起來都有困難


因為不知道怎麼做


要怎麼管理產值就有困難


 


才簡單短短介紹道瓊成分股


而且還沒談完只提幾家比較大


如IBM和汽車製造商也都還沒講到


就可以看見美國公司的多元性


這還不含S&P的重點企業


或者納斯達克的科技股


所以為什麼美國這十年成為全球經濟的火車頭


因為先進生產力繼續發威


你大概不知道你的生活中有多少美國企業


 


電腦裡面的CPU不是INTEL就是AMD


顯卡是NVIDIA


台廠頂多就做做鍵盤滑鼠這種東西


手機不用說了


軟體是IOS或者ANDROID早就被通殺了


瀏覽器是CHROME


作業系統不是macOS就是windows


 


家裡用的洗髮精或者衛生棉、紙尿布


什麼海倫仙度絲、飛柔


好自在、幫寶適


這些都跟美企保僑連上邊


刮鬍刀等也是吉列


然候3M的文具


再到麥當勞、星巴克


 


不說你也不知道


7-11也是美國人創辦的


後來才被日本收購


這種商業的觸角已經深到每個角落


生活的每一部分


這就是先進生產力


但你的生活被這麼多先進生產力綁架


台灣最重要的財富在哪?


也不是股市


而是房地產


幾乎全台灣的錢都丟進去房地產了


你在享受這些先進生產力


買一台蘋果電腦很貴嗎?


8萬元好了


8萬連台北市的一坪建坪都買不起


你一年看多少場電影


我曾經有一年真的沒事做


幾乎收完盤天天上電影院看電影


那時候票價好像是280左右


因為有時候檔期就只有五片


還沒到下一檔期


五片全看完


也就沒片可看


所以一年下來大概是280*200


五萬六左右


還要扣掉一些陪伴家人或者做別的事情的日子


再把這筆錢加進去


你還是買不起一坪台北市的建坪


別說台北市


新北市或是台中市可能都有困難


這些最高級的先進生產力的享受


敵不上一坪建坪


 


那你說衍生的現金呢?


台北市一坪的月租金以大安區


我用591的資料看


住家大概是1260左右


套房大概是1642左右


但大安區的房價單坪至少也要100萬


也就是以單坪算不含其它成本


買一坪建坪的投報率不過就2%


這比起其他行業


應該都不算是什麼多好賺的行業吧?


但社會對這種追逐資本利得的遊戲


還是樂此不疲


這不是台灣這樣


新興市場危機就在這


 


回到源頭來說


因為有更好賺的行業


所以宋朝不搞土地


同樣的道理


玩金融創新打包不良資產證券化的美國


其實2008年不是美國房地產泡沫


是證券化商品的泡沫


只是包裝的是不良債權而言


而把不良債權包裝成投資級債權


本身就注定一定倒


你把一個負債累累的廢物的負債


打包成信用很好的金融商品


怎麼可能不出問題


但自那時候開始


美國的財富不在進入房地產市場


房地產市場這十年吸不到錢


至少雖然租金上漲


但地產的供給和投機炒作已經信心被擊潰了


反過來說


新興市場熱錢錢來得太快


沒人想幹做別的行業


做金融、地產就對了


建商隨便一個建案加上槓桿


連續倍數增長


還記得東森電視台被建商收購


幾百億都能買得起來


直接把輿論給買起來


以後誰還敢唱衰建商


 


還好中華電信夠大


不然連網路都要買起來封起來閉嘴了


這整件事情談到最後就是美國的割韭菜行動


因為美國沒有地產泡沫的問題


所以如果即便美股崩盤


反正先進生產力還一大堆


下一輪就算TESLA掛了


NETFLIX掛了


剛剛講那些道瓊成份股


都還在


AI概念股也在美股


基因檢測也在美股


根本不怕實體經濟受到撼動


但新興市場不一樣


韓國經歷亞洲金融危機以後


雖然後面大量整併成為亞洲科技大國


但別忘記當初是全國人民用家裡黃金救的


我是不知道台幣破產


你願不願意拿家裡黃金出來救


是我的話我是絕對不願意的


 


這些新興市場可從沒好過


香港被譽為亞洲金融中心


但香港年輕人有過過一天好日子嗎?


 


對香港都是充滿絕望


這就是地產炒到天上的地區


國力就從這裡來


美元指數的飆高


說穿了就是亞洲金融危機


屠殺地產大亨的秀上演


只是十年前玩金融創新玩死自己的美國


這一輪是玩別人而已


 


有時候雖然看到TESLA的荒謬


但你至少可以肯定一件事情


美國的資本市場願意砸13年給他


讓他發展一個新產業


這在台灣是想都別想


如果13年前你跟爸媽說


我要去搞電動車


因為現在的車實在都太不環保了


你爸媽應該會跟你說


還是買房地產比較實在


恰好13年前2005年


還真的就是台灣房市剛起漲的年


而13年前你拿著你辛苦存來的一百萬


如果真的去搞了電動車


現在應該還在繼續上班


然後這一段往事


成為親戚茶餘飯後嘲笑的話題


成為父母心中永遠的痛


我那孩子真不懂事


由此就可知


新興市場與美國的馬太效應


根深蒂固就是由這種非制度因素組成


要有錢就要買房子這種觀念


反過來證明


這些地方都是沒有先進生產力的落後市場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