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30年前的日本與今日的中國
30年前的日本在應對泡沫危機美元順週期的時候
採用錯誤的升息導致真正的硬著路
中國這次去槓桿是由官方發起的
但處理到現在發現被處理到已經有點硬著陸
上個月投資與消費數字
增速都創下新低
但要注意一點
日本那時候股市是在高點
房地產也在高點
現在大陸股市已經在低點了
但樓市還在高點
所以真的要觀察大陸硬著陸
樓市真的很重要
美元順週期對這次大陸房地產的打擊
就是看修復資產負債表的速度
辜朝明那本總體經濟的聖杯
就是在講日本的企業為了修復資產泡沫的悲劇
資產負債表修復主要是財務很重要的一個基礎
為什麼建商很好賺?
因為當貨幣超發的時候
特別在通膨循環景氣好的時候
或是類似2009年到2018年這種利用流動性超發貨幣的階段
很容易導致資產泡沫
因為建商會利用低廉的利息大量借款炒作任何投資商品
這時候
資產 = 負債 + 本金
當利用高額槓桿
也就是低本金 高負債進行投機
比如房價1000萬炒作到兩千萬
原本
1000萬 = 900萬 + 100萬本金
炒作到2000萬
2000萬 = 900萬 + 1100萬本金
負債會維持不變
但本金會快速暴漲11倍
但下跌時呢?
1000萬 = 900萬 + 100萬本金
跌到變成500萬
500萬 = 900萬負債 + (-400)萬本金
你還要倒賠400萬
且還要把原本的900萬還完
所以房價下跌是非常可怕的
以台灣自備款多數是2成來說
房價只要跌兩成
你就等於把你辛苦存來的自備款通通輸光
這時候你就知道為什麼通膨壓力這麼大
台灣央行還是像死豬一樣
死都不肯升息
因為他們太清楚現在房價的壓力已經是一觸擊發
升息火花稍微燃起
整個地產炸彈就會瞬間引爆
當然
他們不會告訴你資產負債表公式
持續看多房市的人也會說沒事沒事
升息他們撐得住
從台北店方空租、到台中逢甲、再到墾丁
整個地產的泡沫已經開始讓實體經濟受到影響
這個台灣的問題在中國大陸更嚴重
因為他們的槓桿率更高
觀察大陸的居民槓桿和台灣家庭債務
都是因為房貸問題
導致槓桿率過高
現在考驗來了
當大陸或者台灣樓市崩盤
考驗的就是修復資產負債表的能力
現在大陸的經濟關鍵字再談的就是消費降級
消費降級是一種當家庭把收入都拿去還房貸
沒能力消費沒能力投資的一種排擠所得的行為
在大陸開始出現
台灣也不遑多讓
這幾年台灣的槓桿率持續居高不下
但薪水卻沒有跟上
許多家庭其實很辛苦的在償還房貸
一堆房奴滿街跑
當台灣遲遲不升息
等於是拿全民的消費力補貼這些炒房和背房貸的人
會造成惡性通膨
導致外資撤出
外資今年已經賣超台股將近三千億
主要都是靠國內的流動性和政府基金在支撐
政府基金現在買的股票
未來下跌又要全民買單了
外資出貨三千億誰買誰賣想想就知道了
股市股票永遠那麼多
主力大戶不趁高點出貨難道現在一萬一千點進貨?
所以其實當年的日本跟今日的中國在貿易問題上
在貨幣問題上
中國大陸現在釋放流動性進行類QE
是吸取日本教訓後正確的行動
但問題是
大陸從MPA到降準寬鬆監管和MLF等流動性操作
又會反過頭讓中國房市得到好的喘息空間
對於打擊房地產變成只能變相用政策手段
但有稍微對大陸了解的都知道
根本很難禁
因為民情就是死都覺得房地產會漲
要讓中國和台灣人民死了心覺得房地產不會漲
一定要有建商破產跳樓自殺
有投資客的房子被大量法拍
他們才會死了這條心不買房
你如果有要結婚的
老婆叫你買房的
會害死你一輩子
千萬別聽他的
老婆可以不要
房地產沒崩盤大跌50%之前
千萬別買房
如果你真的要買
請至少把自備款拉高到50%
這樣對降低槓桿有極大幫助
你才不會有財富幻覺
覺得自己有一間幾千萬的房
其實自有本金低的要命
這是中國內部的問題導致現在在貿易談判上有點使不上力
因為自己內憂就有點難處理了
剛好又碰到美元的順週期
第二點
美元的問題不是川普什麼想搞死中國
美國今天的貿易逆差
是知名的特里芬難題
早在美元成為全球儲備貨幣那天
就種下這個因素
這跟宋朝的特里芬難題一模一樣
世界儲備貨幣美元現在是台灣跟中國大陸的外匯存底的貨幣
也就是說新台幣和人民幣其實就是美元的變種
而如果今天台灣把美債賣光光
改儲備黃金
那新台幣就會變成黃金的變種
簡單說
你的外匯存底是什麼貨幣或商品
你的貨幣保證就是這種東西
所以特里芬難題就是這樣
而最初美元是與黃金持有一定比例的兌換條件
所以以前美元也被稱為美金
講白了
新台幣有美元成分
而美元有黃金成分
全球貿易以美元作為主要交易手段
比方台積電跟美國做生意
蘋果給台積電的都是美金
但問題是台積電賺了100元
不可能花掉100元
通常都是賺100花掉60元
就算跟國內廠商買設備換成台幣
等於100元的美金也只有60元被換成新台幣
剩下40元就被儲存起來
所以隨著時間累積
海外就會累積大量的美元
例如賣石油的國家沙烏地阿拉伯就一狗票的美元
而那麼多種商品都用美元交易
長期下來海外國家的美元交易需求也很強
你跟沙烏地阿拉伯買石油
用的也是美元
不是台幣
所以美元的長期貿易逆差必然產生
但貨幣就是這樣
美元需求很強美國就必須一直印
一直印就會導致美元一直貶值
所以美元狂印的下場美元照理是要長期貶值的
但這些持有的國家
例如中國大陸或者沙烏地阿拉伯
手上一堆美元
怎麼會希望貶值呢?
這就是特里芬難題
但現在尷尬的問題來了
眾所周知
中國的外匯存底最大部分就是美債
所以當美元走強
照理是人民幣與美元要連動
但是人民幣因為國內經濟狂貶值
全球美元也確實因為FED縮表正在減少
新興市場危機在這波美元順週期開始發生
從土耳其、阿根廷、委內瑞拉
都看到美元回到美國
美股強強滾到陸股破底
這個明顯的趨勢總看得出來吧
那中國怎麼應對?
在2015年的A股大崩盤
其實官方早就知道這樣下去不行
所以自己先去槓桿
其實這跟美國要的不一樣
美國想要的是跟日本三十年前一樣
大陸被他的美元順週期一波帶走
到今天日本還是趴在地方爬不起來
不要高興太早
昨日日本今日台灣
瞧瞧那漲不起來的薪資
不停高漲的物價(原本已經很慘了還有愚蠢的財政支出助攻)
一切都在等待升息炸彈
大陸自己先動手砍了自己的槓桿
確實表外打表內打出一堆問題
連P2P也是因為最後流動性不足期限錯配的問題
最後導致玩不下去清盤了
所以這波大陸已經自己早了一點幫自己自我了斷
到現在已經有點到底的味道
而且官方自己知道受不了了
所以把銀行的水庫再次打開
但這次中國能不能挺過來
就看地產這關
假設房地產的資產負債表沒辦法靠人民的收入提升
那真的就完蛋了
簡單比喻一下
假設台灣的地產崩盤30%好了
剛剛舉那個買房1000萬
背債800萬的小明
忽然房地產下跌30%
價值剩下700萬
但小明的薪水沒增加還沒事
因為還沒升息
但忽然升息
800萬的債務不變
利息本來一年從8萬變成
16萬(2%->3%)
這時候小明還撐得住
省吃儉用
這時候過了兩年
又升1%
變成21萬
但小明的薪水沒有增加
雖然房貸剩下700萬了
但公司因為景氣不好
宣布裁員
瞬間小明沒有錢了
老婆也只有加薪1%
又因為電價和物價上漲
小明再也撐不住
打算賣房子換便宜一點的
卻赫然發現
原本1000萬價值的房子
房仲告訴他
現在市值只剩下700萬
房貸你也還是下700萬
賣掉基本上你還要貼錢給我
整個地產市場於是大崩盤
人人搶著誰先賣先贏
這個歷史發生在2003年以前
很多人還是小屁孩還沒出生
只是現在更嚴重而已
因為現在的薪水比當時更低
物價比當時上漲更兇
在大陸也是一樣的劇本
比的都是薪資能不能救得了你的資產負債表
美國這一波的底氣是
經過2008年
地產十年信心崩盤
房價再也玩不起來了
中國剛好相反
經過2015倍數槓桿的猛爆性房貸
玩房地產把自己玩死了
沒人敢投資
沒人敢消費
只剩下新屋繼續開工
中國歷朝歷代的皇權
都是因為萬惡的土地兼併
導致流民四起
無家可歸
最後做起無本生意
殺人搶劫
台灣的土地兼併也差不了多少了
現在還有22K可以領
機器人上陣後
不知道流民會不會弄一個台灣李自成
華人最悲哀的命運就是
永遠的房地產
自己玩死自己
川普說真的沒那麼強
真正強的是華人最大間諜地產商與官僚
這兩個聯手
過了2000多年的歷史
還是亡國的最佳組合
歷朝歷代不給官員全力
奉行小政府
大減稅和去監管的政府
都取得很多美名
什麼文景之治拉
真宗仁宗拉
阿像是台灣和大陸這種
搞什麼四兆鐵公雞
什麼風電啊前瞻啊
其實根本就一家人啊
兩岸一家親具體體現在
都是地產商掌控社會
炒房投標還有補助
歷史會證明
不是川普打倒中國
是被內奸地產商打倒的
房價只漲不跌
買到賺到
用你的畢生可支配所得支付這間房
穩賺不賠(奇怪,怎麼沒寫在合約賠的建商要出)
台灣跟大陸的實體經濟已經結束
在這十年QE中
被美元釋放的流動性徹底制霸
準備等死
貿易戰的本質凸顯的只是中國與美國本質的問題
- 第一個中國大陸的本質就是隨著十年QE寬鬆資金導致地產炒作變本加厲
- 第二個美國的本質就是特里芬難題無法解決順著順週期讓新興市場崩盤符合美國利益,但早晚美國還是要面對債務問題和美元超發的問題,只是這個問題在新興市場風暴後,可以躲在後面而且可以藉由新興市場的債務崩潰來延遲。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