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7今日不選股(日)-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3月 17, 2019
There ain't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這句話是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有聽過,這是我最喜歡的經濟學家Milton Friedman在1975年著作的的標題,小時候父母講這句話的意思多半是在傳達:”你應該努力才能獲得成就 “這個概念,但這概念太淺白了,這句話有更深的含義,前陣子我曾經舉例台灣媒體的弱智化就是市場造成的,跟這句話就有相關性,甚至連冷血投資也必須被市場文化挑戰,這是一句關於隱形成本與內部成本的故事。
從經濟學說起
不論美國還是台灣,多數的人都是不懂經濟學的人,什麼是經濟學?經濟學是一種分配的學問,也就是怎樣分配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比方朝三暮四這個故事,早上吃三顆果子跟下午吃四顆果子,把順序顛倒,都一樣,這句成語在嘲諷人,還不是都一樣的意思。
但事實上經濟學就是在告訴你,改變順序與分配有時候根據研究結果會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就連冷血投資每天都在研究怎樣可以讓投資人取得利益,也讓我取得利益,讓市場也取得利益,所以不斷改變內容與贊助好友的方式,就是在優化彼此的利益。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句話最深的含義就是所有免費的東西,最後他都會透過其他隱性成本來收費。
這就是免費的代價,比如你一定聽過有些主力會去弄什麼免費投顧LINE然後報大家上車,然後許多散戶就一起追高,最後大家一起被主力出貨,散戶得到了免費的訊息,代價就是主力要坑殺這些散戶。
或者比如社會的低收入戶,他們沒有工作還是老闆不喜歡聘用女性員工,也都是這句話在呈現的,為什麼大家不喜歡繳稅?因為我們很難量化繳稅所拿到的好處,最有感覺的可能是健保,如果你是一個健康的人,一年繳交3萬元的健保費,只去洗了兩次牙,洗牙我沒記錯一次健保局給付牙醫不會超過500元,兩次1000元,你損失了29000元,這29000元可能平均被分配給在台大醫院看病的小王14000,在長庚醫院被車禍撞倒的阿花15000元,但你什麼都沒有得到,不過從長遠看,你繳了30年共100萬的健保費,終於在60歲你的心臟有問題開了一次刀,醫藥費150萬,全部繳健保的人幫你多出了50萬,你終於獲利了(雖然應該沒人想要這種獲利.....),在這個問題裡我們在談的就是分配,把誰繳的健保費分給了誰,稅收的問題也是這樣,你可能不知道你繳的很多稅變成了企業的補助款,比如風電建設一定要花錢,所以上緯投控就從你身上拿到稅金去蓋風電,然後台電靠著風電設備再跟你收錢,你有沒有覺得怪怪的?拿我的稅金去蓋風電,但又要台電跟我收錢?
如果今天台電是台灣的民營企業且有兩家以上的電廠競爭,今天很可能不會出現風電了,因為企業追求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收益,沒人會把錢拿去砸在最貴又沒有穩定提供電力的風電,因為這裡是台灣不是北歐,有颱風會損壞設備,風險太大了,所以一樣是做電力的採購,給民間企業做跟給政府做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評估與風險考量。
同樣的道理,為什麼企業雖然從不敢說,但女性的薪資根據研究就是比較低,最直接的量化就是女性因為一個月要請一天有薪生理假,為了回沖這筆工時,公司都會給女性比較低的薪資,老闆也會在能力相等的狀況下盡量不聘用女性員工,說穿了就是利益與錢導致這樣的選擇。
社會與個人代表著民間,民間往往喜歡找最低成本,就很像雖然我們blog的人氣不斷成長,看的人真的越來越多,但也很難抵抗很多完全免費的內容,而這就像是台灣媒體弱智的過程,因為我們追求更低的成本,大眾喜歡免費的內容,免費的多好!
但就如那些免費的如老人年金,農民年金,無止盡的全民健保,最後都形成龐大的財務黑洞,或者是用低廉的薪水請來低薪的記者,於是網路的大眾攻擊記者無能,市場上正是大眾的無能造就記者的無能,因為大眾不花錢買媒體就看無能的記者,事實上反諷的就是大眾的無能,因為免費的需求最終就要以免費的供給來呈現,所以為了讓冷血投資不要陷入免費午餐陷阱,以後一定會逐漸讓免費文章比例越來越少,而週日的下週關鍵事件全部都會寫在當年度的深度文,不再免費,因為既然免費代表低廉的轉換成本與無價值的內容,最終要以隱形成本來反噬社會,為了取得免費與付費的平衡,這麼做是一條不得不的路,因為經營就有成本,為了提升品質就不得不一定程度的商業化,所有好的產品都是金錢堆積出來的成果。
免費與付費的平衡
這也才對贊助冷血投資的人公平,因為很多贊助好友寫信來說他們希望他們不要看到那麼多免費文章,甚至希望所有深度內容通通移到贊助好友區,我認為相當合理,贊助好友給網站的營運支持都是自己的血汗錢,對此身為經營者,對你們的慷慨無私真心感謝。
不管這金額是多少都代表著你們對冷血投資的認同與支持,所以在2019年我會盡量抓取這個平衡,因為法規的因素,如果涉及實際商品的投資等,我還是會公開版面免費發表,但關於理論與深度的總體經濟分析,關於理論的我就會放到2018年度,關於時事的就放到當年度的深度文,這樣做對那些辛苦賺錢奉獻給網站的贊助好友才有交代。
至於免費觀看的觀眾,說真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你所吃的午餐都是這些贊助好友的血汗錢與我的時間所換來的,這就是網站隱形成本與內部成本,所以我很討厭免費的東西,因為付費才會認真思考要怎樣去分配支出,比如說一樣是買iphone,很多年輕人會去買最新的iphoneXs,一台3萬多,但如果你要玩遊戲,一樣的小米9可以達成更好的功能,只要半價,就連買的地方都有差別,如果對手機資費稍有研究的就知道,電信商與電信行有佣金制度,也就是比如地標網通這種大的電信商,他們可以拿到更多折扣與退傭,所以我買手機都只攜碼然後去通信行,光這個簡單的動作就能讓你多省下5000元-6000元不等,這邊只簡單舉例子,太多諸如此類的可以省錢比價卻拿到更好東西的戰術性經濟學,你不要以為有錢人都不省這種錢,以前跟一個大老闆吃飯的時候恰好看到他換新手機,他也知道這件事情,雖然他很忙不能自己去辦,但他公司配發的業務手機全部這樣買,光買那幾十隻手機就替他公司省下好幾萬元,所以有錢人會靠著資訊與財務知識越來越富有,窮人還是會越來越窮,這就是使用資訊的能力,為什麼google可以免費提供你那麼多服務,在我在這邊打字的同時,Google 的AI正在收集這篇文章的關鍵字,來做資料庫,他也在收集你所有的個人資訊,然後變成Adword賣給關鍵字廣告的廠商,什麼是趨勢他們就靠搜集你的個資維生,甚至他們知道你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最近正在密切關注什麼,他通通都知道,所以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Google免費服務的背後交換的就是你的隱私。
天下沒有白吃的服務
而很可惜的是,就算今天你想買回你的隱私,可能也辦不到,因為已經沒有不賣隱私的公司了,頂多就是像是Apple他們自己收集自己用,不賣給別人,而Google雖然不賣個人的隱私,但Google自己也都知道你的所有隱私,甚至連密碼他都能記憶在他的chrome,你有沒有用過記憶密碼與管理密碼功能,這些都是科技公司以免費來交換你的資訊流,因為在21世紀,個人資訊是最大的金礦,未來的資訊很可能透過物聯網搜集數據後更精準投放你想要的資訊,比如你支持核能,Google就一直貼支持核能的訊息給你,自我強化認同的價值觀,你聽不到反面的意見,人類行為模式的被確定對於既得利益的財團與公司而言,是最好的禮物,人類喜歡免費換個資這種模式,企業就提供你這種模式,人只喜歡聽自己喜歡聽的話,就提供你這個,但最終都還是會反噬與應證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句話,以隱形成本和內部成本附加的模式要消費者全數買單,這在市場定律中最後的買單往往都比一開始付出的金額驚為天人。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