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前,請先閱讀本部落格免責法律聲明連結!
當您閱讀以下內容表示同意以上免責法律聲明,並同意與了解自身投資損益與本Blog無關。
免費訂閱本Blog,請移至最上方點選訂閱按鈕,輸入Email後Google會在一定時間寄發Email給您通知有最新文章。
2019重點事件大事記-->點擊連結
文章曾提起之進出價位-->點擊連結
2019贊助好友方式-->點擊連結
上禮拜的問題如下:
我問一個問題,等一下我就會把留言先調整成審核制,所以回答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會被其他人看到。
這個問題如下,如果今天公司獲利100億,而明年公司計畫要投資100億,所以導致今年股息0發放,你會賣出這隻股票還是不會?
這個問題有一個陷阱,第一我把問題單純化了,這是我故意撒下的陷阱,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你要特別注意,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在出發的時候本身就限制了你的思考區,因為他還會有其他的背景要補充。
比如我的問題是今天公司獲利100億,而明年公司計畫要投資100億,所以導致今年股息0發放,你會賣出這隻股票還是不會?
如果是我要回答,我會想先問好幾個問題
- 獲利是本業獲利還是稅後淨利?
- 企業的產業與供應鏈位置是什麼?
- 股息歷年配發的狀況如何?
- 在投資前有沒有試著做其他的財務評估?
- 目前資產負債的狀況如何?
- 投資100億的計畫預計多久回本以及多久可以產出產能?
每一個問題都是在尋找和建立背景,也就是比如我們是一個狙擊好手,但也要判斷周遭環境才開槍,不是在風速很大位置很差的狀況堅持開槍,所以智慧就是在這種地方體現,沒智慧的狙擊手就會仗著自己技術好隨便開槍,等待那個機會與尋找適合的背景相當重要。
不過我覺得這次的留言都很有水準,很多人雖然沒有講到這麼細,但也提出不少看法,以下我就陸續來整理,邊談順便帶入國喬。
關於要不要發放股息,世界上最大的保險公司波克夏,也就是巴菲特掌管的公司他曾經對股息這件事情提出他的看法,他認為如果企業能夠獲取比你更高的報酬,那你應該把錢都交給企業管理,而不應該領取股息,有一則留言他認為企業賺錢卻不分潤是慣老闆,這個是員工的角度,站在股東的角度不是這樣,站在股東角度希望牟取利潤最大化。
在巴菲特的這個觀點我認為有一個很重要的重點他沒提到,就是巴菲特的公司比如今年的淨值增長是會反映在股價上的,但有些台灣企業的淨值與報酬增長卻沒有反映到股價上,或者例如有些銀行有產生EPS但資產是虧損的,我曾經舉過一個例子。
你跟你父母借了一百萬買股票,然後買進八十萬的鴻海,二十萬的台積電,台積電獲利10萬賣出,總共收回30萬,鴻海80萬套牢20萬,帳面虧損20萬,實際上如果明天你賣出所有鴻海,你是虧損10萬元的,但如果父母跟你要股息你可以拿出獲利的10萬給他,但意義上其實是你在拿本金給父母做配息,這個議題未來就牽涉我們要探討銀行與壽險公司的本質有很的的關係,但這一大段之後我會放在2017年的財務文來探討,這裡只是讓你簡單理解這種道理。
股利拿到是以公司的淨值不能虧損為原則,這點非常重要,且股價要能反映淨值,如果今天一家有獲利的公司,有100億的淨值,但卻只有90億的市值,你要合理懷疑,這家公司有隱瞞淨值重大的瑕疵,因為淨值的計算是有牽涉到會計法則,所以不是帳上多少就是多少。
而有一個網友我覺得他寫的蠻好的,企業如果需要現金投資就採用盈餘配股,讓股東選擇是否賣出來換取現金,但這點會使得EPS降低,但我認為這種方式在利息高的時候比較適合,依據美國的投行研究,當利率超過5%對股價就會有相當負面的壓抑,所以我認為利率5%以下如果資產負債表槓桿不是過高並不適合盈餘轉增資做普通股,而是應該先償還銀行負債降低債務比例。
把基本的背景討論完以後,再來討論一個很重要的議題就是前面所說,短期來說不發放股息為什麼股價會跌?
我認為最大的關鍵,像國喬這個例子和前幾年潤泰被酸到爆,就是因為沒有提前給股東一些準備,你對自己的投資透明度與闡述不夠才會讓市場直接把股價打到跌停,就拿當年潤泰來說,尹衍樑是一個很好的經營者,但對股東的說服不夠,這種提列特別盈餘公積的會計問題要詳細解釋,股東聽不聽得懂一回事,你有沒有好好說又另外一回事。
以這次國喬而言,在董事會2019年4月25日不發放股利隔天才發出這一則公告。
1.董事會或股東會決議日期:108/04/25
2.投資計畫內容:於泉港石化園區投資興建年產60萬噸丙烷脫氫(PDH)
及年產30-45萬噸聚丙烯(PP)項目
3.預計投資金額:本項目投資總金額為台幣290億元(人民幣63.3億元)
國喬預計出資40%約台幣116億元(人民幣25.32億元)
其餘項目貸款估計台幣174億元(人民幣37.98億元)
4.預計投資日期:俟投審會核可後,預計於109年後陸續投入
5.資金來源:由國喬本身自有資金及銀行貸款支應
6.具體目的:因應公司未來整體發展需要,減少大社工業區面臨降編的衝擊
7.其他應敘明事項:有關媒體提及本公司台幣500億元之項目投資內容,純屬
本公司之長遠營運規劃,具體投資時程需視實際經濟狀
況而定。
也就是國喬現在處於保留資金的階段,且還有大額貸款未來配息的機率都不高,所以以我的角度就會想問國喬這筆投資預計能夠創造多少收益?這種預測都應該由國喬自己做出聲明與保守的財務預測,而不是交給媒體去揣測再來說純屬媒體推測。
國喬這次投資的是丙烷脫氫裝置(PDH),對塑化股有點概念的都知道國喬主要以SM為產品,常被與台苯相提並論,而這次主要項目是泉港石化園區投資興建年產60萬噸丙烷脫氫(PDH) 及年產30-45萬噸聚丙烯(PP)項目 。
而經濟日報的預估在2023年這筆投資案才會開始生效,而已總投資額將近300億來看,這三年如果要再配息都不容易,除非額外再去增加債務,但這筆投資我認為現階段判斷是正確的,因為國喬自己認為SM在大陸產能大量開出,未來價格不看好,此次丙烷脫氫裝置,使用液化石油氣產生丙烷來製造丙烯,不同傳統輕油裂解,可降低生產成本,額外還可以增加丙烯供應量,五月開始就會送投審會,而台塑跑的很快兩年前他們也投入台幣兩百多億在寧波建廠,明年就即將完工,按照塑化龍頭台塑的角度,國喬這筆投資算跟著業界龍頭走。
另外國喬的重訊也提到高雄市的都市計畫將使得大社工業區的石化廠縮編,目前大陸投資國喬僅有國喬鎮江奇美與漳州奇美生產ABS,未來高雄的空氣與產業轉型這些石化廠對大陸投資力度加大都有可能導致股息配發的問題。
我認為這次國喬的投資有台塑龍頭的帶領,且基於財務理念不討好股東而將賺來的獲利轉型成利潤較高的產品,我是給予肯定的在投審會通過後,關注在大陸有重大投資的如投資古雷石化的台聚與國喬等成為重點對象,在這三年內如果國喬有出現不錯的低點也值得考慮,畢竟這筆投資是為公司未來的基礎奠基等開始運轉償還貸款完畢後,在看當年的營運狀況我大概就能推估國喬多久能回本開始重回配發高股息之路。
如台泥投資案和台聚與國喬,對外有投資才是好是,且這些石化業在台灣不受到歡迎被排擠到中國大陸投資也屬正常,現在更關注的反而是投審會會不會有意識形態不願放石化廠到中國大陸影響預計的排程。
而你要能有這種估計公司未來還本與判斷體質的功力,我在留言看到好幾位2017年的贊助好友回答都感到很高興,他們真的看懂企業治理的真相,知道如何從企業的財務中找尋永續經營的是怎樣呈現在財務報表上。
但我認為未來有這種重大投資計畫都應該提前先打預防針,以及未來不應該只針對法人做法說會,個體散戶網路時代證交所都有在101舉辦法說可以直撥上限的供投資人看,證交所對這類的公司未來也都應該持續輔導讓資訊更加透明,避免因為資訊不對稱造成的股價波動。
下一題我們來提提宏盛。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