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您閱讀以下內容表示同意以上免責法律聲明,並同意與了解自身投資損益與本Blog無關。
免費訂閱本Blog,請移至最上方點選訂閱按鈕,輸入Email後Google會在一定時間寄發Email給您通知有最新文章。
2019重點事件大事記-->點擊綠色連結
文章曾提起之進出價位-->點擊綠色連結
依據集保中心的資料,全台前三大散戶最多的公司分別為中鋼,鴻海,聯電。
https://www.tdcc.com.tw/smWeb/QryStockAjax.do
如果你有這三家公司的股票,恭喜你,你可能有很嚴重的散戶思維。
昨天我在深度的財務文談了好幾個私房的財務指標。
今天宣布
今年2019年12月31日之前
開放30個永久更新的財務文名額和總體經濟深度好友名額。
未來的財務文將會比照每年收費的模式去更新,只有過去的這些贊助好友不會受到影響。
也就是從2020年開始財務文與總體經濟文除了過去已經加入的好友外,都會依照年度收費。
但還是可以看到過去的文章,只是新的文章就看不到了。
從今天開始起算有加入的都享有未來免費更新文章的權利,僅限30位,人數到就會宣布不再開放,到年底以前就只收2019年的贊助好友了。
贊助方式請參考下方連結:
https://coldbloodinvestment.blogspot.com/2018/12/2018_11.html
財務文基本上不談個股,只利用財務指標分析公司,且很多時候是連公司名稱都不知道,只談財務指標。
--
台灣最多散戶的公司,中鋼自2001年的營業利益與B指標如下,我們可以看到中鋼實際上並不是一家真正的景氣循環股,自2004-2007年高峰後,營業利益從600-700億衰退到剩下不到350億,等於營業利益幾乎掉了一半。
而B值也呈現高度的震盪模式,一家好公司的B指標應該長年呈現1以上到1.2左右,如果可以長期維持,這種公司就是標準的成長股評價,可以給予比較高的本益比,顯然中鋼長期都是忽大忽小,這種公司表示本業狀況忽好忽壞,中鋼在2019年7月19日的股東人數已經來到98萬9442人,快接近百萬大軍散戶擁有中鋼,但從中鋼的本業獲利來看,這就是一家只有大跌你才能撿便宜的公司,毫無可以期待的成長性。

實際上這已經是一家獲利能力比起高峰衰退一半的公司,也難怪2007年中鋼股價還有43.5元,到了今年只剩下25左右,就可以證明這樣的狀況。
根據2019年7月19日的資料,鴻海股東人數高達81萬7139人位列第二名,身為台灣散戶最愛的果凍,實際上鴻海在2016年以前我們可以看到藍色線,除了2008年B指標掉到1以下,鴻海真的是算的上符合我們對長期成長公司的標準,股價長期B指標都在1-1.2之間,但這件事情從2017年開始就變了,當初如果你是2016年底最早開始看冷血投資的資深讀者我那時候就告訴你,升息循環對槓桿過大的鴻海而言是毒藥票房。
在2017年可以看到鴻海的營業利益重摔,2018年稍有起色,但已經回到2014年以前的水準,獲利明顯不但沒有成長還衰退,B值更在2017年掉到剩下0.6左右。

也就是警訊早在2017年底股價還有95.2的時候就透漏,但執迷不悟的人堅持2018繼續努力,結果就是股價剩下70.8元,2019年目前還沒走入降息循環,但郭董都已經無心回到鴻海跑去選總統了,後續鴻海的子公司如群創等危機重重,夏普也是面板產業,整個集團仰賴蘋果的成長性也隨著蘋果的硬體銷售停滯漸漸開不到新的亮點,鴻海的投資模型也應該由成長股轉為價值股,沒有大跌,就不能買。
2019年7月19日聯電股東高達51萬3245人,做為比台積電更早出道的曹興誠,原本有機會提早布局中國大陸,很可惜和艦案讓當時的聯電不但受到重挫,曹興誠本人的企圖心也因為兩岸政治問題而讓這個本來有機會在中國發展強盛的最大台資企業失去一塊重要的市場。
聯電長期的營業利益也並不穩定,達到200億以上的也只有2010年與2004年兩個年度,其餘雖然有逐步墊高,但B指標過於不穩定。

即便只看近六年,B指標的狀況都很難維持到1以上的成長股模型,指標的和艦案在科創板又難以上市。

綜觀三家散戶最愛的公司,股東人數都超過50萬人,但除了鴻海在2016年前的財務狀況堪稱漸入佳境,2017年與2018年都已經呈現頹勢,聯電與中鋼也都是價值股模型,把你愛留給其他有更好財務狀況的企業,從這三張我們可以看出台灣最多投資人的公司,實際上他們的財務狀況與財務狀況極度良好的企業比,都說明他們的成長性不足,不適合在平常持有,只適合股市有大跌時買進然後等待回升到合理價值。
https://www.tdcc.com.tw/smWeb/QryStockAjax.do
如果你有這三家公司的股票,恭喜你,你可能有很嚴重的散戶思維。
昨天我在深度的財務文談了好幾個私房的財務指標。
今天宣布
今年2019年12月31日之前
開放30個永久更新的財務文名額和總體經濟深度好友名額。
未來的財務文將會比照每年收費的模式去更新,只有過去的這些贊助好友不會受到影響。
也就是從2020年開始財務文與總體經濟文除了過去已經加入的好友外,都會依照年度收費。
但還是可以看到過去的文章,只是新的文章就看不到了。
從今天開始起算有加入的都享有未來免費更新文章的權利,僅限30位,人數到就會宣布不再開放,到年底以前就只收2019年的贊助好友了。
贊助方式請參考下方連結:
https://coldbloodinvestment.blogspot.com/2018/12/2018_11.html
財務文基本上不談個股,只利用財務指標分析公司,且很多時候是連公司名稱都不知道,只談財務指標。
--
台灣最多散戶的公司,中鋼自2001年的營業利益與B指標如下,我們可以看到中鋼實際上並不是一家真正的景氣循環股,自2004-2007年高峰後,營業利益從600-700億衰退到剩下不到350億,等於營業利益幾乎掉了一半。
而B值也呈現高度的震盪模式,一家好公司的B指標應該長年呈現1以上到1.2左右,如果可以長期維持,這種公司就是標準的成長股評價,可以給予比較高的本益比,顯然中鋼長期都是忽大忽小,這種公司表示本業狀況忽好忽壞,中鋼在2019年7月19日的股東人數已經來到98萬9442人,快接近百萬大軍散戶擁有中鋼,但從中鋼的本業獲利來看,這就是一家只有大跌你才能撿便宜的公司,毫無可以期待的成長性。
實際上這已經是一家獲利能力比起高峰衰退一半的公司,也難怪2007年中鋼股價還有43.5元,到了今年只剩下25左右,就可以證明這樣的狀況。
根據2019年7月19日的資料,鴻海股東人數高達81萬7139人位列第二名,身為台灣散戶最愛的果凍,實際上鴻海在2016年以前我們可以看到藍色線,除了2008年B指標掉到1以下,鴻海真的是算的上符合我們對長期成長公司的標準,股價長期B指標都在1-1.2之間,但這件事情從2017年開始就變了,當初如果你是2016年底最早開始看冷血投資的資深讀者我那時候就告訴你,升息循環對槓桿過大的鴻海而言是毒藥票房。
在2017年可以看到鴻海的營業利益重摔,2018年稍有起色,但已經回到2014年以前的水準,獲利明顯不但沒有成長還衰退,B值更在2017年掉到剩下0.6左右。
也就是警訊早在2017年底股價還有95.2的時候就透漏,但執迷不悟的人堅持2018繼續努力,結果就是股價剩下70.8元,2019年目前還沒走入降息循環,但郭董都已經無心回到鴻海跑去選總統了,後續鴻海的子公司如群創等危機重重,夏普也是面板產業,整個集團仰賴蘋果的成長性也隨著蘋果的硬體銷售停滯漸漸開不到新的亮點,鴻海的投資模型也應該由成長股轉為價值股,沒有大跌,就不能買。
2019年7月19日聯電股東高達51萬3245人,做為比台積電更早出道的曹興誠,原本有機會提早布局中國大陸,很可惜和艦案讓當時的聯電不但受到重挫,曹興誠本人的企圖心也因為兩岸政治問題而讓這個本來有機會在中國發展強盛的最大台資企業失去一塊重要的市場。
聯電長期的營業利益也並不穩定,達到200億以上的也只有2010年與2004年兩個年度,其餘雖然有逐步墊高,但B指標過於不穩定。
即便只看近六年,B指標的狀況都很難維持到1以上的成長股模型,指標的和艦案在科創板又難以上市。
綜觀三家散戶最愛的公司,股東人數都超過50萬人,但除了鴻海在2016年前的財務狀況堪稱漸入佳境,2017年與2018年都已經呈現頹勢,聯電與中鋼也都是價值股模型,把你愛留給其他有更好財務狀況的企業,從這三張我們可以看出台灣最多投資人的公司,實際上他們的財務狀況與財務狀況極度良好的企業比,都說明他們的成長性不足,不適合在平常持有,只適合股市有大跌時買進然後等待回升到合理價值。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