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利率政策Zero Interest-Rate Policy
簡稱:ZIRP
簡介
零利率政策是指經濟衰退時,廣泛被美國、歐盟國家、日本等採用的非經常性的貨幣政策,其中以日本央行採用零利率政策來對抗通貨緊縮最為積極,零利率政策顧名思義將存款利率調整在接近在0的地方,因為中央銀行無法再以調控利率做為政策工具,使得傳統的升降息利率調控不再有作用。
而美國在次貸風暴後,以量化寬鬆(QE)來進行資產負債表擴張,甚至在歐元區因為零利率政策的作用下,導致許多負利率債券。
美國
2008年的次貸危機造成美國需要以財政手段就員許多金融機構,導緻FED不得不採用非常規手段來穩定經濟。為了防止大蕭條,FED實施包括零利率降低短期和長期利率,使得市場流動性大幅增加來讓投資信心與消費信心恢復。
2009年7月,美國在金融危機後出現相當低的通貨膨脹率-2.1%,失業率為10.2%,可以說已經出現實質的通貨緊縮,GDP增長率暴跌至 -2.8%。在此期間,利率降至接近零。截至2014年1月,經過大約五年的零利率政策和量化寬鬆政策,通膨率,失業率和GDP增長率分別達到1.8%,6.6%和3.2%。儘管美國經濟持續改善,但日本的經驗顯示,長期使用零利率政策可能是有害的,會使得資產價格與實際物價脫鉤並不能證明能有效的刺激通膨。
日本
零利率政策在日本資產價格泡沫破滅後於西元1990年-1999年間首次使用。日本在隨後的10年中實施了零利率政策作為其貨幣政策的一部分 - 通常被稱為失落的十年來處理長期的通縮問題。消費和投資到1991年保持樂觀,GDP增長速度是高於3% ,而利率在6%保持穩定。然而,隨著1992年股價暴跌,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停滯不前,通貨緊縮也隨之而來。CPI通常被用作通貨膨脹率的替代指標,從1992年的2%下降到1995年的0%,期間利率急劇下降,同年接近0%。,等於發生實質的通縮狀況。
由於零利率政策無法解決景氣停滯和通縮問題,日本經濟陷入流動性陷阱。儘管零利率相對無效,但日本仍然堅持繼續使用這一政策。
零利率政策風險
零利率政策在美國QE後順利讓美國走出次貸風暴,但在日本與歐元區零利率政策顯然沒有用,主因於儲蓄率高或者投資信心徹底失去後零利率政策就不再有效,此時稱為流動性陷阱(Liquidity Trap),另外是企業因為泡沫後還未償還債務導致投資無法延續此時仍以縮減資產負債表為主要的任務,也會使得信貸狀況無法擴張,且若在經濟與景氣正常時濫用零利率政策,投資者會追逐更為投機的高風險資產,一但失控有可能造成惡性通膨。
利率在金融市場中是關鍵,可能決定在短期和長期的投資偏好。通常,長期投資以退休計劃和年金的形式出現。當長期利率接近零時,退休族群與領取退休金的人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優點
零利率政策的主要好處是刺激經濟活動。儘管利率為0,但接近0的利率降低借貸成本,有助於投資和家庭信貸,企業增加的資本支出可以創造就業機會和消費機會。
同樣,低利率改善了銀行資產負債表和貸款能力,較高的資產價格加上量化寬鬆政策可以增加貨幣基礎,從而導致家庭支配收入增加,但通常是具有資產的中產階級以上才能受惠,此時因薪資難以增長,低階勞工難以受惠反而身受其害,台灣的高房價與低心正是全球寬鬆背景下的受害者。
零利率政策的主要好處是刺激經濟活動。儘管利率為0,但接近0的利率降低借貸成本,有助於投資和家庭信貸,企業增加的資本支出可以創造就業機會和消費機會。
同樣,低利率改善了銀行資產負債表和貸款能力,較高的資產價格加上量化寬鬆政策可以增加貨幣基礎,從而導致家庭支配收入增加,但通常是具有資產的中產階級以上才能受惠,此時因薪資難以增長,低階勞工難以受惠反而身受其害,台灣的高房價與低心正是全球寬鬆背景下的受害者。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