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前,請先閱讀本部落格免責法律聲明連結!
當您閱讀以下內容表示同意以上免責法律聲明,並同意與了解自身投資損益與本平台無關。2019重點事件大事記-->點擊綠色連結
文章內容曾提起之進出價位-->點擊綠色連結
不限金額贊助網站營運-->點擊綠色連結
美股系列文->點擊綠色連結
概念股系列文-->點擊綠色連結
重點速覽:
昨天美股因美國送交香港人權法案導致引發中共外交體系對此強烈不滿,揚言反制,道瓊指數昨日下跌112點。

今天早上台股延續這樣的空方氣氛,一度下跌150點之多,終場下跌72點。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共貿易代表劉鶴邀請美方面對面至中方談判,但美方強調
必須有進一步的承諾與進展,他們才願意到中方談判,中方商務部發言人高峰21日表示,中美雙方繼續溝通,目前表定時間在11月28日美國感恩節前夕,但美方並沒有對等回應這個日期。
讓我們回顧一下中美雙方貿易戰一路走來的狀況
2018年3月
美方(400億美元)
針對鋼鐵與鋁製品課徵關稅,鋼鐵關稅25%,鋁10%
中方(30美元反擊)
葡萄酒、豬肉、堅果、鋼管、再生鋁等項目調高15%-25%
2018年7月
美方(340億美元)
飛機零件、半導體、顯微鏡,調高25%
中方(340億美元反擊)
黃豆、小麥、電動車、威士忌、海鮮、雪茄,調高25%
2018年8月
美方(160億美元)
摩托車、鐵路車輛等相關機械,調高25%
中方(160億美元反擊)
牛肉、家禽、光纖電纜、摩托車,調高25%
2018年9月
美方(2000億美元)
化學品、數據機、家具、海鮮、布,調高10%,在2019年5月調高到25%)
中方(600億美元)
化妝品、伏特加、爬蟲動物、假髮、電玩、鑽石、電玩,調高5%-10%,2019年5月調高到25%。
2019年9月
美方(1100億美元)
農產品、骨董、衣服、廚具、餐具,調高15%
中方(250億美元)
農產品 (最最高項目25%關稅產品上再增加5%到10%),原油5%
可以看到在2019年9月以後的項目增加了雙方的農產品,這使得現在卡關這麼久,貿易戰談談走走都一年半以上了,沒有任何的關稅被取消,而最後階段甚至已經納入了農產品,但在香港人權法案之下,只差在川普簽訂就正式過關,等同宣告美國正式插手中共內政,在中國共產黨只要這法案一過,黨內就會有民族主義抬頭的傾向,對貿易戰而言就會更加緊縮。
中共10月原油進口量創下歷史新高,依據10月份的中共單日自產產能達379萬桶,10月單日進口1072萬桶,年增率17.1%,總計1451萬桶,扣除10月單日煉油產量1362萬桶,單日戰備用油達到89萬桶,但去年同期增加幅度恰好也是89萬桶,意思就是中共今年正在做戰備用油的首次建倉。
2016年儲備50天淨進口量,儲備用油3197萬噸。
今年9月,中共國家能源局已經拉高到80天淨進口量,到明年Q1可達90天。
這項數字與全球原油市場的今年的需求增長幾乎完全一樣,全球原油需求增加單日就是100萬桶,中共拉高90萬桶單日的進口,表示世界上的原油需求幾乎90%都來自中共。
眾所皆知這兩年來在中共去槓桿後經濟增長速度大幅放緩,這種石油的需求完全來自於戰爭準備,因為貿易戰因素,人民幣也處於低檔,等於兌換美元清算的原油需要付出更多代價,但戰備用油異常在經濟週期下行的過程大增,替區域的和平穩定添加了變數。
經濟部今天公布台灣10月外銷訂單金額472.8億,與去年同期年增率衰退3.5%,已經連續12個月負成長,目前估計下個月仍會衰退,要到12月才有機會在年底消費旺季出現正成長,今年累積以來外銷訂單3962億元,年增率衰退5.8%,意思就是今年相較去年整體的外銷情況是持續衰退的,但10月來自歐洲的訂單主要是IC等積體電路以及自行車和手機訂單。
金管會前兩天11月19日公布,今年上市櫃前三季營收與稅前純利都雙退,上市公司前三季較去年衰退達19%,創下2013年以來最差表現,營收也小幅衰退0.5%,值得注意的是營收衰退幅度不如利潤,顯示企業有降價與成本提高的狀況,2019年11月17日的文內才說到台積電
今年營業利益年成長率累積衰退達到10%,但台積電股價一年前跟現在相比股價漲幅高達47.84%,一家本業獲利前三季衰退達10%的公司,但股價卻逆勢成長47.84%,這不是很奇怪嗎?
縱使台積電第三季的年增長率單季是成長的,但第一季本業獲利衰退達33%,即便累積到第三季的EPS年成長率仍然是衰退8.77%,顯然股價跑得過快了。

總計上市櫃目前應申報財報公司已經達1697家,但有兩家奕智博及永利無法出具財報,有極高機會下市,今年以來強勢整年的股票主要還是以PCB受惠5G題材與車用電子,近期則是MINI LED公司,如晶電、之前說過的同泰都表現較為強勢,隨著全球股市創新高,加上降息告一段落,保險股也開始觸底反彈。
外加水泥產業持續受惠中共基礎建設發展,台泥亞泥仰賴大陸經濟發展而創下佳績,今年9月1日亞泥在台的官司經濟確定不上訴,齊柏林生前願望再次隨著立法院會期提前因選舉結束而跳票,但對亞泥山水水泥的經營權官司,讓亞泥吃足苦頭,主要因山水水泥是亞泥在中國大陸的重要投資,與台泥不同,亞泥跨入了東北水泥市場,等於涵蓋更多的大陸水泥市場布局,今年以來受惠亞泥中國上半年大爆發,2015年4月16日山水水泥停牌,到2017年3月7日收溝員工股權重整股東結構,2018年10月31日正式重新掛牌港股上市(00691.HK),但風波還沒結束,亞泥在山水的最大股權對手天瑞,今年2月11日清算官司上訴成功,5月27日向免稅天堂的開曼法院申請撤銷山水的可轉債,若清算成功就必須變賣所有資產而下市,等於東北所有的布局結束,大好河山失去一半,對亞泥而言這場仗尚未結束。
概念股系列文-->點擊綠色連結
重點速覽:
- 中美因香港人權法案導致昨日開始全球股市下跌
- 中共拉高戰備用油達到歷史新高
- 台灣外銷訂單金額今年1-10月整體較去年衰退5.8%,連續11個月負成長
- 上市櫃公司前三季利潤衰退-19%,股價截至今日卻上漲18.65%
- 水泥業雖表現良好,但亞泥山水水泥官司仍舊懸而未決
- 股價以上稅前淨利高度背離達到40%以上,顯見價值投資已不適合
昨天美股因美國送交香港人權法案導致引發中共外交體系對此強烈不滿,揚言反制,道瓊指數昨日下跌112點。
今天早上台股延續這樣的空方氣氛,一度下跌150點之多,終場下跌72點。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共貿易代表劉鶴邀請美方面對面至中方談判,但美方強調
- 智慧財產權
- 技術轉移
- 農業採購
必須有進一步的承諾與進展,他們才願意到中方談判,中方商務部發言人高峰21日表示,中美雙方繼續溝通,目前表定時間在11月28日美國感恩節前夕,但美方並沒有對等回應這個日期。
讓我們回顧一下中美雙方貿易戰一路走來的狀況
2018年3月
美方(400億美元)
針對鋼鐵與鋁製品課徵關稅,鋼鐵關稅25%,鋁10%
中方(30美元反擊)
葡萄酒、豬肉、堅果、鋼管、再生鋁等項目調高15%-25%
2018年7月
美方(340億美元)
飛機零件、半導體、顯微鏡,調高25%
中方(340億美元反擊)
黃豆、小麥、電動車、威士忌、海鮮、雪茄,調高25%
2018年8月
美方(160億美元)
摩托車、鐵路車輛等相關機械,調高25%
中方(160億美元反擊)
牛肉、家禽、光纖電纜、摩托車,調高25%
2018年9月
美方(2000億美元)
化學品、數據機、家具、海鮮、布,調高10%,在2019年5月調高到25%)
中方(600億美元)
化妝品、伏特加、爬蟲動物、假髮、電玩、鑽石、電玩,調高5%-10%,2019年5月調高到25%。
2019年9月
美方(1100億美元)
農產品、骨董、衣服、廚具、餐具,調高15%
中方(250億美元)
農產品 (最最高項目25%關稅產品上再增加5%到10%),原油5%
可以看到在2019年9月以後的項目增加了雙方的農產品,這使得現在卡關這麼久,貿易戰談談走走都一年半以上了,沒有任何的關稅被取消,而最後階段甚至已經納入了農產品,但在香港人權法案之下,只差在川普簽訂就正式過關,等同宣告美國正式插手中共內政,在中國共產黨只要這法案一過,黨內就會有民族主義抬頭的傾向,對貿易戰而言就會更加緊縮。
中共10月原油進口量創下歷史新高,依據10月份的中共單日自產產能達379萬桶,10月單日進口1072萬桶,年增率17.1%,總計1451萬桶,扣除10月單日煉油產量1362萬桶,單日戰備用油達到89萬桶,但去年同期增加幅度恰好也是89萬桶,意思就是中共今年正在做戰備用油的首次建倉。
2016年儲備50天淨進口量,儲備用油3197萬噸。
今年9月,中共國家能源局已經拉高到80天淨進口量,到明年Q1可達90天。
這項數字與全球原油市場的今年的需求增長幾乎完全一樣,全球原油需求增加單日就是100萬桶,中共拉高90萬桶單日的進口,表示世界上的原油需求幾乎90%都來自中共。
眾所皆知這兩年來在中共去槓桿後經濟增長速度大幅放緩,這種石油的需求完全來自於戰爭準備,因為貿易戰因素,人民幣也處於低檔,等於兌換美元清算的原油需要付出更多代價,但戰備用油異常在經濟週期下行的過程大增,替區域的和平穩定添加了變數。
經濟部今天公布台灣10月外銷訂單金額472.8億,與去年同期年增率衰退3.5%,已經連續12個月負成長,目前估計下個月仍會衰退,要到12月才有機會在年底消費旺季出現正成長,今年累積以來外銷訂單3962億元,年增率衰退5.8%,意思就是今年相較去年整體的外銷情況是持續衰退的,但10月來自歐洲的訂單主要是IC等積體電路以及自行車和手機訂單。
金管會前兩天11月19日公布,今年上市櫃前三季營收與稅前純利都雙退,上市公司前三季較去年衰退達19%,創下2013年以來最差表現,營收也小幅衰退0.5%,值得注意的是營收衰退幅度不如利潤,顯示企業有降價與成本提高的狀況,2019年11月17日的文內才說到台積電
今年營業利益年成長率累積衰退達到10%,但台積電股價一年前跟現在相比股價漲幅高達47.84%,一家本業獲利前三季衰退達10%的公司,但股價卻逆勢成長47.84%,這不是很奇怪嗎?
縱使台積電第三季的年增長率單季是成長的,但第一季本業獲利衰退達33%,即便累積到第三季的EPS年成長率仍然是衰退8.77%,顯然股價跑得過快了。
總計上市櫃目前應申報財報公司已經達1697家,但有兩家奕智博及永利無法出具財報,有極高機會下市,今年以來強勢整年的股票主要還是以PCB受惠5G題材與車用電子,近期則是MINI LED公司,如晶電、之前說過的同泰都表現較為強勢,隨著全球股市創新高,加上降息告一段落,保險股也開始觸底反彈。
外加水泥產業持續受惠中共基礎建設發展,台泥亞泥仰賴大陸經濟發展而創下佳績,今年9月1日亞泥在台的官司經濟確定不上訴,齊柏林生前願望再次隨著立法院會期提前因選舉結束而跳票,但對亞泥山水水泥的經營權官司,讓亞泥吃足苦頭,主要因山水水泥是亞泥在中國大陸的重要投資,與台泥不同,亞泥跨入了東北水泥市場,等於涵蓋更多的大陸水泥市場布局,今年以來受惠亞泥中國上半年大爆發,2015年4月16日山水水泥停牌,到2017年3月7日收溝員工股權重整股東結構,2018年10月31日正式重新掛牌港股上市(00691.HK),但風波還沒結束,亞泥在山水的最大股權對手天瑞,今年2月11日清算官司上訴成功,5月27日向免稅天堂的開曼法院申請撤銷山水的可轉債,若清算成功就必須變賣所有資產而下市,等於東北所有的布局結束,大好河山失去一半,對亞泥而言這場仗尚未結束。
今年1月28日亞泥也曾就此事發表重大訊息
1.茲提述本公司日期為2019年1月18日公告有關本公司(i)開曼群島上訴法院(「上 訴法院」)於2019 年1月14日至16日就開曼群島大法院(「開曼法院」)於2018 年10月19日作出的判令進行了上訴(「開曼上訴」)聆訊,於聆訊期間,天瑞 (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天瑞」)撤回了其委任本公司共同臨時清盤人的申請; 及(ii)上訴法院於2019年1月16日(「恢復日期」)批准天瑞的開曼上訴,即撤銷 開曼法院2018年10月19日判令及本公司於開曼法院的清盤呈請(「清盤呈請」) 將被發回開曼法院更審。開曼法院未來將就訴訟程序訂定進一步指示。 2.本公司之開曼群島法律顧問告知,就開曼群島法律而言,倘公司最終被清盤(包 含未來上訴或未來完成開曼法院所有程序後),自清盤呈請發出日期(2018年9月 4日)起(i)本公司股份法定所有權的任何轉讓及(ii)本公司財產的任何處置(包 括股息付款),均為無效;除非上述事項包含在被2018年10月11日所授之認可令 (「認可令」)的範圍中或經開曼法院另行批准的認可令的範圍。特別說明上述 影響範圍包含了清盤呈請撤銷日期(2018年10月19日)至2019年1月16日期間本 公司股份法定所有權的任何轉讓、本公司支付的款項及對本公司財產的處置。 本公司認為清盤呈請並無任何合理依據,並將繼續積極捍衛自身立場。 3.2018年10月11日法院核准的認可令已准許並將繼續准許本公司對其財產進行處置 及支付日常業務營運所涉及的款項,惟每月上限為2百萬美元。本公司正在考慮 提請開曼法院(其中包括)修改認可令及╱或授予一項新的認可令。 4.依開曼群島法律,即使最終發出清盤令,於清盤呈請開始後只有本公司股份法定 所有權的轉讓無效(除非開曼法院批准),清盤呈請將不會影響股東間透過中央 結算及交收系統(「中央結算系統」)轉讓其於本公司股份中所擁有的實益權益。 本公司亦謹此提醒本公司股東及潛在投資者,於清盤呈請未決期間,由於香港中 央結算有限公司(「中央結算」)可不作通知而隨時行使其權力暫時中止就本公 司的股份提供服務,包括暫停接納本公司股票存入中央結算系統,故轉讓本公司 股份或受限制。中央結算暫停服務將僅影響本公司股份法定所有權的轉讓。股東 之間於中央結算系統內轉讓本公司股份的實益權益將不受清盤呈請的影響。 5.上訴法院公佈判決的理由後,本公司將考慮就上訴法院所作判決提出上訴。 本公司將另行刊發公告,以知會投資者有關清盤呈請的任何重大進展。
簡單說若判決亞泥敗訴,相關於2018年10月19日至2019年1月16日對公司的決定將無效並將補償,且影響後續營運甚至面臨債權清算解散與下市。
而台泥在土耳其等布局也受到總體層面的影響,主要能仰賴持續發展的基礎建設與供給測改革等錯峰生產措施而讓價格得到支撐。
整體而言台股上市櫃公司除了PCB與MINI LED外無太多亮點,雖然股價暴漲的飆股也非常多,但基本面往往沒有跟上,甚至在全體上市櫃利潤衰退達將進20%的同時,加權指數一年來上漲18.65%,顯然有基本面與股價背離的事實。
在FED結束了3次的降息後,即將開始穩定利率的同時,加上貿易戰的不確定性,全球股市和台股雖然喜迎12月的傳統消費旺季與過年封關行情,但高昂的股價已經預先反應整體的樂觀預期,在這種背景之下,顯然進場投資仍是一件不理性的行為。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