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痴台股專欄】賣出信昌化獲利了結,基本面分析的盲點

閱讀文章前,請先閱讀本部落格免責聲明
當您閱讀以下內容已表示同意免責聲明,並同意個人投資損益與本平台無關。

--

大家好,我是線痴
非常感謝那麼多朋友的支持。

因為過年期間冷大都在海外出差,因為我的事情還讓他幾乎都沒有睡覺需要額外撥出時間,真的相當過意不去。

昨天有一則留言是這樣問冷大的,這則留言也被刪除,因為為了保護當事人不被其他人批評,由我代答:
冷大您好,這樣我是否能解讀為,也許產業面&籌碼面對你們來說的重要性更大於財務面呢?因為我當初挑的時候是選到網家,那時我看到網家的財務面最好,在過年後就馬上買了,但卻完全沒有考慮產業面的問題。雖然以結果論來說網家有讓我賺到滿意的程度,現在看來還是算運氣好。我想起當初為什麼不選美食,因為他是長期的財務不好搭配長期的下跌,覺得一定是經營方面有根本性的問題。所以才覺得它完全不符合所謂的好公司遇到臨時的倒楣事所以可以撿便宜這種條件,如果算的話,那這種”臨時”的倒楣事也太久了吧。不知道冷大對此的看法為何?謝謝!

實際上在操作的時候,昨天冷大已經有解釋過了,總體經濟與整個利率環境是最優先的,冷大對於利率與流動性和資產負債表等的看法與過去大類資產的分析,精彩的程度相信買過他付費文的人都很清楚就不多提了。

在考量到這個背景後,題材優先,過去可以發現我買的股票,其實我都很認真分析了,但年前最飆的股票是大毅,為什麼是大毅? 因為他當時受惠到了被動元件的題材,所以股價一哄而上,我直接賺到兩根漲停板就出場了,後面我會不會覺得可惜?

坦白說不會,因為未來等整個景氣更正向發展的時候,飆股會更多滿山滿谷,那有沒有參考到財務面 ? 其實要看你投資的長短,現在這個時刻我和冷大都認為不是長期投資的好時間,但之前冷大一提再提,你不是等環境到了才開始做功課,就像大毅我不是馬上選就馬上買,其實我已經看他看很很久了,所以財務面非常重要,有時候抄底完全就是看財務面而不是籌碼與產業,就像我選美食完全看中他的財務。

但我比較好奇的是網家的財務面哪裡比美食-KY好了?

先看EPS,網家的年報

2017年只有0.31元
2018年大幅虧損8.49元,這一年是電商大戰。
2019年因為還沒公布全年,到Q3只有1.1元。

或許你會說好是因為他比去年好,也比2017年好,你看中他的成長性。
接著比較一下美食

2017年11.88元
2018年9.26元
2019年到Q3 4.28元

講白話一點就是就算只看今年,美食-KY的EPS是網家的四倍以上。

但股價呢?

網家疫情以來最低的股價87.1
美食疫情以來最低的股價88.8

美食EPS4.28,88.8/4.28=20.7
網家EPS1.1,87.1/1.1=79.1

一個用前三季去算的本益比美食都有20,網家高達79,用最直觀的EPS都看不出網家的財務體質比較好了,何況更不要講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

更別提網家2018年開始已經開始借出長期負債,股東權益今年衰退到只剩下24.1%,負債比高達75.9%,反觀美食長期負債是0%,股東權益是45.3%,負債比才54.7%。

資產體質也比網家更好,所以就我的看法和財務分析分析過去三年,網家的體質跟美食差太多了。

而產業面來比,之前冷大說過美食受惠的就是美國市場的想像,在股票的估值上,往往會帶給一家股票蠻大的想像空間,比如先豐現在市場都沒人認為他是5G概念股,等到市場開始吹捧的時候,你就會開到股價漲的時候就一堆媒體開始炒作,大說特說他有多好,這就是市場,不上漲的時候根本沒人理你,開始上漲的時候一堆人跟風。

今天要來談談信昌化,和為什麼我今天全數賣出,第一個最大的理由就是今天融券已經是最後回補日,因為信昌化即將減資,所以所有放空信昌化的空單都已經買完了,這一點我一開始在買進的時候沒有提到,今天恰好就是最後一天。

今天信昌化股價最低就是11.4,為了隱藏我在哪裡賣出,和績效保守的原則,基本上除非發生橡那天急跌我才有機會進去抄底,否則平常我們的原則就是依循冷大過去的準則,買進時採用比較高的成本,賣出時採用比較低的價格,這樣來計算績效。

而當初我們的成本是

4.信昌化11.15元+2月7日10.15早盤進場,平均成本是10.65,停損價設10.15元。

所以今天賣出後是11.4/10.65= 獲利7%

未來你會不斷看到我很快速的買進賣出累進績效與部位,這是很正常的,因為我仰賴股市維生本來就需要更頻繁的買賣,然後賺來的錢我就會花剩下的部分我就也投入冷大推薦的大類資產繼續類似定存這樣來累積財富,這是我的操作方式。


年前我們的績效是大毅20.8%+信昌化-6.5%,長榮+5.2%+台玻0%+元大寶滬深1.1%=20.6%。
目前成功把信昌化年前虧損的-6.5%算是賺回來了,所以現在績效是27.6%。

目前剩下三檔股票

1.美食-KY 96.5元 ,83.4元設為停損點
2.先豐 21.1元,18.3元為停損點。
3.台勝科115.5元,111元設為停損點。

在適當的時機我們就會出場,這次信昌化即將減資,原本我想要抱到減資後,到考量到最近我的心理狀況不是很好,所以開始先出清信昌化,之後有機會我可能會再買回,但之後再說,還是謹記那一點,如果現在市場價位已經比我說的時候高,請不要隨意追高。

我們沒有其他Facebook、IG、Youtube等社交平台,如果有任何人假冒冷血投資,那都是假的,或者有任何人打著我們的名義去招收會員和收費都是假的,請不要相信,如果你知道也一定要告訴我們和告訴你的朋友,冷大會有律師去處理相關的事情。

(2月15日更新:冷大說冷血投資有Facebook的粉絲專頁,但沒有資源與時間經營,只有開著而已。)

因為目前冷大定的100留言還沒有達到,剩下最後兩個假日再看看,如果有達到我就繼續努力分享,如果沒有達到就我也會負責到把三檔股票全部操作完成,無論停損或是獲利出場到結束。

接著再回過頭談

【 基本面分析的盲點

基本面通常是在講產業面+財務面,而財務面其實你也可以自己預測,有時候甚至營收算出來你就可以自己估計EPS了,其實台灣的散戶非常懶惰,他們對這些財務知識幾乎一無所知,所以很容易被什麼減資、資產減損嚇到,新聞一出來聽起來像是壞消息他們就把股票賣光了,我靠著很多次類似信昌化這種操作已經賺了非常多的錢。

如果你懂財務面你懂減資,就知道,減資是完全不影響股東權益的。

這也在冷大的財務文裡早就教過了,說穿了我就應用他的知識來進行實戰而已。
而產業面比較帶有賭博的味道,比如估計蘋果今年會有多少出貨量,其實就是估計,但我覺得產業面更重要的不是在意那些數字,是整個格局,這一點因為我自己有買冷大的付費文,其實他已經提過怎樣的企業可以具有比較好的戰略制高點,我就不提,但把握幾個原則就是企業所處的產業必須有大的需求,但橫跨的門檻必須高。

比如網家為什麼我不喜歡,我知道法人跟部份主力蠻喜歡買這家的,因為台灣很多投資人都覺得他是台灣的阿里巴巴還是台灣的亞馬遜,但我可以告訴你,網家不是。

亞馬遜有AWS等企業雲端系統,而且他也做KINDLE等電子書有聲書業務,最早甚至被拿出來說大數據推薦的就是他跟NetFlix,阿里巴巴也有類似的系統,甚至還做圖像辨識,現在還搞很多社群推薦和把過去電視購物網紅引購等結合進去他的平台,這些都是網家完全沒有的,阿里的滾動本益比也才23,講白話一點如果你能投資美股,直接BABA買下去還比網家好,淘寶天貓比網家強太多了,冷大常常說就長期投資的觀點而言,不是股價漲就代表公司好就是在反映這個想法。

而亞馬遜確實本益比是比較誇張,問題是人家營收成長性和現金留成長性很強阿,雖然網家也蠻厲害的營收目前每季也都是成長。

問題是網家的營益率剩下1%,1%是什麼概念? 比鴻海這些電子代工業的毛3到4還可怕,資產報酬率才1%多,那我定存就好啦,從財務的角度來看我看不出有什麼投資價值,他的對手蝦皮拍賣現在都可以直接引進中國製造的產品直接內銷台灣了,淘寶天貓甚至日本亞馬遜都能直接送到台灣了,他就只能做一些趕著要24小時的東西的人的單,對我來說沒什麼很大的吸引力。

所以基本面分析就是看財務面來輔助然後剩下就是比較硬的技術了解,有前景加上有題材加上主力願意炒就會漲,有時候沒財務面支持股價也能撐著一年半載,不過如果要投資更長期就要很小心了,長期還是會反應財務面的。

至於好公司遇到臨時的倒楣事,這點美食有符合嗎?

我覺得確實沒有,再來在我心裡沒有什麼所謂的好公司,只有產業變遷,美食過去的高峰是因為中國大陸的飲料店還沒有興起,現在百家爭鳴,台灣的飲料店幾乎全都到那邊去展店了,所以飲料生意不好做,剩下比較好做的就是蛋糕之類的,所以他確實營收與獲利在衰退,但問題是股價摔得更厲害,其實注意看2019年的Q2與Q3就知道,美食的EPS在Q2是1.2,Q3是1.32,表示短期間已經結束了EPS的下滑,Q4的營收衰退不到2%,表示他Q4的EPS我預測應該也在1.2-1.5之間,全年大概就在5.4-5.7之間了。

過去美食的本益比都超過30,現在修正到20以內,已經不算特別貴,加上期待他在美國的展店,美國為什麼我們還蠻期待的,因為在美國這種歐美國家開店其實有很大的優勢,因為日本的麵包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白人對甜點只要甜+好看他們就會買單,美國的經商環境和當前的景氣讓我們對美食在美國的預期蠻看好的。

我相信外資也是基於這個理由所以疫情後一路買超,而且他非常符合傳統技術分析很適合放空的股票,外資一路買,空頭也一路空,放空一路被軋空,我相信他們都是認為美食受到疫情影響所以會繼續下跌,問題是疫情不過就是三個月的事情,天氣很快就要轉熱了,馬上春天就要來了,武漢的氣溫現在都是10度左右,病毒還會肆虐,但溫度開始拉高以後,冠狀病毒就會快速消失,我在等待的就是這個,等於市場的恐慌創造了一個不錯的價格,至少是過去我買不到的價格,我就先買起來等。

所以其實每一個投資股票的層面都很重要,如果你忽略了一個面向,往往就很容易像我過去一樣太過相信技術面,沒有把國際金融和個股財務考量進去,就不容易長期獲利。

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