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血財經】回答問題

上次我們整理複習了整個景氣循環週期:

過去四年內,冷血投資遇到最大的問題是,四年前一路跟冷血投資走過來的朋友們,實力已經非常堅強了,但有些是2019年或者是2020年才加入的新朋友,所以很多基本觀念和對應景氣循環的能力還不夠,且找資料特別麻煩,我們預計明年2021年很可能會推出整理過去四年的許多主題來出一本電子書,明年也有可能會推延基本版與旗艦版的計畫,但免費版可能會增加一點,畢竟免費版自由度高,不收費的言論尺度和標的都可以盡情發揮,但這也要看我們書賣的程度,書賣得好,我們才能養活團隊的費用,就能有更多免費版,所以明年再請大家多多支持,另外書籍裡面不會有廣告,自然也會加一些免費版沒有的思考與論述,鼓勵大家多多購買冷血投資首次嘗試出版的電子書,一起愛地球做環保。

今年我們的目標就是好好把付費版完成,今年是四年來我覺得最辛苦的一年,今年受到疫情影響許多事情都大亂,但很感謝來自世界各國繁體中文使用者的朋友們的支持,對於冷血投資走向國際化也很有幫助,甚至許多居住在美國與新加坡等地的也給了我們很多意見和回饋,再次感謝。

接下來今天就專門回答一個來信的問題

問題一:
景氣循環6. 這個階段週期受惠族群有貨櫃航運、散裝航運、鋼鐵、塑膠
不過該如何知道補庫存開始了呢?
是有甚麼網站公布數據或是有甚麼方法明確判斷嗎?
我們也不可能一輩子依賴冷血發文提醒大家......

庫存週期四年前開始2016年當時到現在這四年都一直是我們判斷很多市場行情的依據,這個問題問得很好,該怎麼知道補庫存開始? 我們採用的是Bloomberg與許多付費數據,因為冷血投資有朋友在一些基金工作,所以取得這些付費資料比較容易,普通的免費網站你是找不到的,Bloomberg年費一年都要70-100萬台幣左右,不是一般使用者買得起的資料源。

所以我在這邊教一個最簡單的判斷方式就是看股價,比如你把長榮的股價調出來看,2017年當時升息循環走一個大多頭,到8月長榮見高點,庫存週期來到頂點,就大概是2017年底,股價提前反映了大概四個月,隨後今年3月份左右長榮股價剩下8.9元,整個庫存週期來到最低點,搭配疫情的基本面,我們對數據要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你不要看數據就做股票,而是要能有自己的思考,在深度文裡面我們雖然不談任何個股,但在深度文你一定會看到2019年我就告訴你,雖然美股漲翻了,但工業庫存正在下降,時不時我就有拿一些商業活動與庫存的圖表出來,雖然不是很常,畢竟庫存不會一下子扭轉,整個2019年都是庫存下降一直到今年也是,今年年初庫存狀況不理想,2020年的庫存狀況受到疫情影響,年初整個供應鏈中斷,長鏈變成短鏈,很多生產行為變成在地化,以台灣來說很多台商從大陸回台設廠,也帶來了台幣升值、外資撤出的怪象,很多細節的經濟行為,不要太過仰賴單一網站與數據,但我們回到比較核心來回答就
是,最簡單且免費的方式就是參考這些台灣原物料與航運公司的股價。

問題二:

08年金融海嘯,之後開始QE.
台灣航運股 2010-6月發動主升段.
6月是否算是上一個景氣循環階段6,補庫存開始了呢?
如果不是請冷大指點
如問題一的問題,最簡單方式航運股的股價開始突破了一年的高點,我們可以視為一個補庫存已經發生的訊號,2010年是2009次貸後復甦的第一年,宏達電的起漲點也是大概從6月底,我們可以看到6月作為一個補庫存的起點搭配問題一來看是可以這樣認為的。

問題三:

階段7.景氣開始好轉,股市此時開始震盪,基本面開始好於預期
依照這次的經驗. 階段7的判斷跡象有: A.停止大幅印鈔 B.2020年8月金價見高反轉
C.紓困計畫因疫情好轉變得不太重要而延宕

當時的QE4印鈔是到2013-1月. 不過2011-9月 黃金卻先見高點一路跌到2015-12月底
是因為2011-9月 啟動扭曲操作. 買長債賣短債. 市場解讀為不算新的熱錢被印出來所以開始拋售黃金嗎?

這個問題就問得比較難了,深度文的讀者應該會比較了解債券,買長賣短OT操作的意義在於長債的利率會被壓低,反之短債會拉升,黃金對短債利率比較敏感,且當時黃金基期也很高,在預料通膨沒有大幅增長,利率卻上升,等同實質利率上升,所以黃金自然很難延續更強的力道。

QE3,QE4的購債規模相較QE1,QE2小. 當時的背景景氣也越來越好,避險需求減少,其他商品資金賺到的利潤更多
所以QE3~4 也沒推升金價,我的推斷是正確的嗎?

景氣變好對長債利率和短債利率都有預期心理,景氣好轉的初期原物料的相關股票會表現最好,避險需求減弱自然不能再持有黃金,他的背景有點類似現在的時空環境,現在補庫存會讓經濟開始好轉,且庫存處於低點,很容易因為資金+景氣帶來一個不錯的榮景,但為什麼當前我們沒有100%持股,最大原因就是股市的基期也太高,你過度追高一個波動率的上升很容易重摔的,什麼存股派的人會跟你講沒關係,是嗎?

那些存股派的人3月份會跟你說什麼?
一定就是什麼以後看好,沒關係。
沒有錯,如果你3月底沒買滿還有錢沒關係,如果你一個月存2萬元,總操作資金20萬,當然沒關係,但如果是2000萬,甚至2億資金,一個月就算可以存20萬,那3月只有20萬可以抄底還是沒關係嗎?冷血投資的觀眾跟一般你在書局還是通路看到的文章不一樣是因為,我們的對象都是中小企業的大老闆,很多觀眾是身價上億的企業家,操作資金都以億來計算的,他們為什麼這麼信任冷血投資,就是因為大週期的崩盤連今年這種巴菲特都嚇到的崩盤我們都能安然度過,小散戶也要訓練自己有大資金的格局,否則未來資金變大時那種不適應感將非常強烈。


問題四:
金融類股的利多是升息. 不過參見附件1.
FED 2015-12月才升息
但金融類股普遍2015年初就見高點了
假如視為聰明錢事先布局,見利多出貨下跌的話可以理解.

但看來比較能事先布局的時間點也只有2013-6月 公布縮減購債.
有種景氣回升,往升息的循環前進的味道.

不過金融類股提前2012-6月開始發動.
看時間軸2012年 也只有9月公布QE3 這消息.
而且貨幣政策還在寬鬆,金融股就漲了!!
請問是何原因??

另外2012-6月讓金融股開始起漲的原因為何???
也請冷大指點.
好讓我能運用在這次的週期中

謝謝冷大教導

在2015以前金融股的上漲,其實是屬於台灣房地產週期上升的因素居多,這時候的金融業以商業銀行為主體在上升,但問題是2012年到2015年�的行情,未必在2020年就會複製,金融股的分析遠比其他行業更為複雜,當時2017年的時空背景主要是美債殖利率的強升帶來的匯差與利差的雙主流。

以當時新光金為例,可以看到,2016年與2017年是近10年來漲幅最多的,甚至比2013年還更多,2013年的上漲主要是吞噬2011年歐債危機的跌幅,加上2012年遇到證所稅的盤整與量縮。


要到2017年才是近十年來上漲最兇的一年由此可證還是要殖利率上升才能帶來真正的保險股行情,比起2017年的金融股行情,我個人覺得2016年你做到了原物料行情更厲害,今年如果你有做到華夏、台聚、台達化等,感覺不會輸電子股多少,更別提金融股了。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