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納藍雪敏
西元2016年2月6日晚上翁仁賢是家中老么,當天他用保特瓶分裝20公升的汽油,在三合院潑灑汽油,並焚燒汽車,導致父母、看護、姪媳與2名親姪6人身亡,5人重傷,在以前我說過教育是世界上報酬率無限大的一種投資,人類比起其他動物高貴之處在於人類是所有動物中唯一會記錄歷史的生物,被稱為萬物之靈的原因就是因為踏著前人的錯誤持續前進,各種財經史、金融史、政治史說穿很多都是投資的靈感,是充實生命的真實養分。
翁仁賢的案子有一個類似的案子是發生在林口郊區林清岳殺父母案,林清岳也是一個死刑犯,2002年的5月6日只有22歲就被槍決了,林口是一個非常大的地方,現在的林口跟二十年前相比已經迥然不同, 桃園機場捷運開通,從遠雄建設開發未來之丘基地和三井outlet進駐以後,現在一般新北和桃園人比較熟的都是文化二路夾文化三路這個區塊的發展,但當時林清岳弒親案發生在下福里,下福里是林口往八里這塊山區與林口臺地下的林口發電廠這塊。
可以看到地圖與右下角的林口台地上的格子狀經過都市計畫過的林口市區其實差蠻遠的。
實際的地點好像就在106縣道3號標示牌上方,這個案子在1998年由林清岳和當時的女朋友賴英毓與朋友蘇彥哲、劉玉薰、江玉如、卓思吟犯下,林清岳的父親是廚師,他的生母是父親的第二任妻子,每個弒親案的背後,如翁仁賢和林清岳都一樣,他們都有一個非常愛他們的母親,警方在當時到翁仁賢的房間搜索時,他的抽屜裡還有母親給他的十萬元,林清岳的父母對林清岳也非常的溺愛,國中就給他摩托車可以上下車代步,在1998年那時候筆記型電腦還非常昂貴的時候就買給他,林清岳五專只讀了三年就退學,他的父親曾經想讓他一起去做菜,但被退學以後長期遊手好閒,緊接著就是上賭場、妓院、甚至吸毒,最後是成了賣淫集團的司機,用父母買給他的車子作為接送工具,最後遭到警方逮捕通知父母。
最後因為向父母借錢失敗,然後被父親責罵接著就夥同同夥想要殺害雙親取得遺產與保險金等,甚至在黑市想要買槍枝謀殺父母,這件慘劇就發生在1998年的國慶日隔天10月11日,當時的作案細節就不多說了,關鍵的是林清岳被捕後辱罵記者沒有人性,最終在2002年3月28日判處死刑,5月3日執行,對照今日仍有死刑犯可以在判決確定後長達十幾年沒有槍決,顯見當時還是有持續執行死刑。
林清岳的案子會讓我想起來就是因為與翁仁賢的案子太像,他們的背景:
- 被溺愛的下一代
- 父母家境優渥
- 沒有工作長期在家或在外遊手好閒
他們兩個人都有這樣的共同背景,首先被溺愛,林清岳是他父親的唯一兒子,台灣的傳統社會有嚴重的性別歧視,認為女人無法傳宗接代,從科學角度來看這根本是鬼扯,因為如果你要確保傳宗接代這件事情是可以順利進行的,要以女人為優先,為什麼?
非常簡單,男人跟老婆生的孩子,未必是男人的,誰知道是不是老婆跟別人生的,但女性生出來的孩子,一定是他的骨肉,所以如果你驗了DNA,你的女兒確定是你和老婆生的,要傳宗接代,就要把財產和所有的心力都投注在女兒身上,因為女兒不管是不是跟她老公生下下一代,都一定是你們家的後代,而人就是這麼的無聊,男女結婚後,往往都在姓氏上面琢磨,通常都跟爸爸姓,實際上跟誰姓並不重要,一個人的姓不應該只帶有父親的姓,母親的姓更重要,因為母親保證是他所生下的子代,但就算跟了爸爸姓也不一定是爸爸的孩子,這才是科學與真理。
偏偏老一代信那套無稽之談,大搞性別歧視壓抑女性,現代還是有太多無知的父母信奉這套男尊女卑的鬼故事,林清岳是獨子、翁仁賢是老么,這都是典型父母最容易溺愛的身分,但人的願望與投資市場往往很類似,你想要的偏偏不給你,你不想要偏偏大放送,所以逆向思考高度重要。
財產越多越是富有,越要讓孩子吃苦,讓孩子受盡磨難,他們才會把你的財富做最好的發揮,真正懂教育的有錢人,從來都不會讓他的孩子知道他有多少財富,也不應該讓他知道和感受到你的財富有讓他繼承的機會,在經濟學上面這叫做道德風險,全天下最便宜的事情就是繼承,完全只看你爸爸是誰,不用付出任何努力就能拿到遺產,這是最爛的教育。
翁仁賢的案子裡父母為了讓兄弟不要吵架,把所有的遺產平分給他們,翁家兩老生的兒子其實都不差,從他們的三哥翁仁君的兩個子女都是醫學院的學生就可以看出他們家的基因並不差,全敗在因為老人家年紀大寵愛么兒最終才害死了他,因為從小到大他便被訓練出一種理所當然的個性,別人順我,對我好,愛我都是理所當然,在這種環境長大的林清岳和翁仁賢就自然抵抗不了學校和職場給的磨練,學校老師對他來說學生不過是過客,職場更苦,員工通常如果沒有特別的身分即便有能力也未必能在職場出頭天,很看主管、行業、客戶、同事等等各種不可控的因素。
家境優渥的父母往往不讓小孩子去受苦,卻直接把錢給他們讓他們無法好好的接受職場的洗禮,反而在他們的保護傘之下,比如林清岳的父親其實如果硬起來要求林清岳不跟著他去辦桌煮菜就不給他錢,或許有一些契機能挽回這場悲劇。
以前我最記得我要找女朋友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就是跟對象約會吃飯,只要這個女生吃飯從來沒有想要掏錢包的動作,我很快就會拒絕跟他進一步往來,我發現這是一個找對象很好的試驗,我問過很多夫妻財務狀況比較好的,太太第一次跟老公約會通常都會主動要求要付錢,這一點小時候我父母從來沒有教過我,我相信有絕大多數的女孩子甚至很多父母會教自己的女兒吃飯不必付錢,這種觀念是最惡劣且教導自己的下一代不勞而獲的觀念,但要特別注意,這種階段的請客吃飯跟結婚後的財務分配是兩回事。
在結婚以後,多數正常男性都常都會把收入全部交給太太,但其實這種作法也不太符合現在的社會,比較好的做法應該是依照雙方的收入狀況去支付生活所需,比如先生賺10萬元,太太賺5萬元,那10/15,先生應該支付雙方的開銷2/3,太太則支付1/3,而剩餘的財產或者繳交房貸也按照這種比例,最理想的狀況兩人收入應該要接近,才不會導致權力的不平衡。
這種權力平衡無處不在,從父母、兄弟姊妹、師生、上司下屬、朋友,到處你都看的到權力平衡,團體裡面誰付出的多,往往他心裏都不平衡,特別可以量化的數字上和家庭的分工,讓每一個人都參與才是健康正常的路,所以不管我在忙,家裡的家事我一定會做,因為我要讓家裡的人知道這種行為表示出我是這個家裡的一份子,所以很多父母因為小孩子課業繁忙就不讓他們做家事,這是完全錯誤的,一個孩子從小到大最該學的就是做家事,翁仁賢連自己的衣服也都是給他的老媽媽洗。
我在看翁仁賢的生活經歷,都能體會到他的母親有多愛她,但愛的表現形式如果對方沒有體會沒有參與,他一輩子也不會知道,我非常鼓勵無論先生、太太、爸爸、媽媽,你在做家事盡量要讓家裡的人看到,全家在客廳看電視,你就故意在客廳拖地,但不用說什麼,人就是從情境中感受的動物,林清岳在外面鬼混的時候,一定看不到爸爸在煮菜滿身大汗的樣子,翁仁賢在房間不知道在想什麼時候,一定也沒看到他媽媽在洗衣服的樣子,因為沒有看到所以難以感受。
要讓小孩子懂父母的辛苦,就要把家事丟給他們,長大就要去賺錢打工體會辛苦的日子,越辛苦越好,未來就算不能成大器,也絕對不會去作奸犯科,因為社會永遠缺辛苦工作的勞工,絕對餓不死,就像我始終也相信,就算我什麼都沒有,來去做清潔工,也都能清的比所有的清潔工更乾淨,當別人不懂你,你就要演給他看。
不說你不知道,演戲這種功夫是職場、家庭、商場都必備的功夫,關鍵是什麼?
真正的演戲是先從你的自我認知開始的,比如今天上了班,要演一個能夠受老闆賞賜,薪水能夠升最快的員工。
這種角色請問通常需要怎樣的條件?
如果你是老闆,你會給怎樣的員工加薪最快和稱讚?
第一個條件是老闆要看到,第二個條件就是要達成老闆要的目標。
每一個老闆要的目標都非常不一樣,但你要演的好,是不是要找一個跟你有類似目標的老闆?
你明明喜歡高效率,低工時,可量化的工作,你偏偏找一個喜歡員工整天加班,不給加班費的老闆,那你第一步就走錯路了,因為你不適合這個戲路。
就像有人演古裝劇就是好看,有人演喜劇就是讓人笑瘋了,先找戲路,才會演的好,演戲的最高境界就是真,演到成真了,就是真的了。
所以完全取決於你想怎麼布局整場戲,演戲當然也會有意外,台詞忘了、演員對戲沒感覺,跟人生不是一樣嗎? 重點是你要拉回來,而不是躲在角落,據翁仁賢的看守所人員的說法,翁仁賢只有在媒體在場時才會做出很誇張的表現,這顯示他是一個平常沒人關心他的人,他的父母或許很想關心但找不到方法,或許兄弟姊妹採取的方式他不喜歡還是太過忙碌無法持之以恆,我並不是在責怪他的父母與兄弟姊妹,但這個社會,不論職場、學校、就是有人能力比較差,適應比較差,永遠需要別人多投注一點資源,以我做教育訓練為例:
一樣教三個人,就有人一學就會,下班來繼續問問題,回家沒錢他也是繼續努力研究,一年就非常資深了,有人教了半天學不會,下班也不問,回家玩他的,一年還是一事無成,正常的老闆想盡辦法開除那些沒產能的員工,但那些被開除的員工或者適應不了環境的員工,往往就是錯誤的家庭教育,進到了職場沒人教育,再繼續送回去家庭教育,最後就變成社會要用代價來教育了。
法官很喜歡用一個詞來說,可教化。什麼叫做可教化? 其實就是因為家裡教不會、職場也教不會,最後就是社會承擔後果,用社會無辜的生命或者親人還是其他關係人的命來承擔,最後由監獄來希望達成教化的目的。
但其實要達成這一個目的以前,監獄實務上有更困難的條件,監獄本身的硬體條件就不是太好,最重要的問題其實往往是出獄以後與社會如何接軌,太多的刑事檔案可以證明,比如綽號神經的槍擊要犯劉煥榮,劉煥榮曾說過在健康幼稚園犧牲自己的林靖娟老師拯救小朋友的行為才是大勇,他的行為並不是。
劉煥榮從小不愛讀書,他的死刑犯之路,實際上是很多社會問題所產生的,比如社會沒有給不會念書的孩子一條好的管道讓他們去從事正當的職業,不愛念書的王建民不就成為了世界級的棒球運動員? 但那要他有機會加入棒球隊,不愛念書的吳寶春只有國中學歷,他的碩士文憑甚至因為台灣不接受低學歷加入EMBA而成為爭議話題,他的論文題目是:
「麵包物語:使用者脈絡的麵包店創新」。以問卷方式,針對一百多個喜歡麵包的民眾進行調查、分析,藉此了解消費者對「夢幻麵包店 」的期待。
不愛念書並不是真的不愛念書,實際上很多時候是因為他還沒找到愛的對象。台灣的課本之乎者也一大堆通篇屁話,幾十年前我都還能記得我自己念的那些都是垃圾,因為幾乎都不重要,就算我忘記了我只要會google,我都可以複習和找到更好的資源馬上學起來。
劉煥榮不愛念書就算了,當時他們家的水果攤遭到流氓索取保護費,為了對抗這些流氓他自己只好也加入黑道,後來還曾經幫同受流氓欺負的小學生解圍,劉煥榮在加入幫派以後其實說穿了只是一個小混混,在一次打以一擋十打群架裡面被自己的父親叫警察帶走判刑十個月,在那十個月裡他父親曾經去看過他,他自己跟教誨師說過當時看到父親的背影,感受到父親衰老,所以其實出獄後的劉煥榮想報考軍校,但結果軍校不收前科犯,加上他的前科導致他找工作等等處處碰壁,所以其實可以看到他的死刑犯之路,有些真的是社會環境所逼,最後判決死刑以後其實不分藍綠都有立委替他求情希望法外開恩,因為主要他殺害的全是黑道老大,不是一般的老百姓,但最後法院因為他殺害五條人命還是執行死刑。
但很多時候,有時候在生命的路上,比如王建民、吳寶春可能就沒有遇到流氓來砸攤,一樣是不愛念書,有不一樣的命,一樣是翁家的孩子,老三可能出生的早,父母沒有溺愛,還有力管所以教出醫學院的兒女,時間與種種的陰錯陽差,往往可以塑造不同的環境導致不同的人生,這背後的這些條件的改善,其實才是重要的,就如同投資一樣,同樣的錯誤,不要再犯,就是在針對這些背景去做改善的工作,才不會再度產生更多的死刑犯,情殺事件這麼多,學校願意拿掉四堂物理課換四堂情感課嗎? 有時候報應就是指十年前或是幾十年前少掉的那幾堂情感課,或許就改變了很多人的一生。
一個死刑犯的產生,並不是單純的就是一個敗類自甘墮落的過程。
很多時候反而是種種社會問題和家庭教育的無助所產生的後果,學校老師搖頭的學生,並不代表就不是一個人才,可能是一個問題家庭塑造的扭曲人格,但沒有人一生下來就願意自己生在一個有問題的家,很多歐美的刑事檔案,變態的犯罪者往往生於一個有家暴或者暴力行為的家庭,導致他們善用這種行為來解決問題,也因為學習不受控制的情緒所以很容易失控,不可能每一個家庭都是幸福快樂美好的,關鍵是學校、職場、社會怎樣透過進化來消滅那個未來的死刑犯。
廢死聯盟的翁麗淑老師因為翁仁賢案寫了一篇: 別用子彈填補教育的缺口
https://www.taedp.org.tw/story/10601
這個標題真的非常令人動容,一顆子彈台幣只要十塊錢,在美國的沃爾瑪你隨便一兩百元台幣就能買一盒子彈,法律用以暴制暴殺人認為這是一個最好的解決方式,短時間內我認為或許這真的是最不得已的辦法,就像很多情況我的主管我的上司有時候會以為我會有一個超凡脫世絕無僅有的妙點子,但沒有,有時候真的就是想不到,或是靠運氣,死刑我認為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但我跟同事和任何的競爭者最不同的就是,當下我可能用了一個很爛的方法處理。
但我一定會把這個案例牢牢繫記著,我希望同樣的錯誤不要再發生,這樣才能稱為進步。
而就是因為這一點,才讓我可以不斷的往前進,子彈或許真的可以解決那一排幾十個死刑犯,但他絕對沒辦法解決未來的死刑犯,也不會把社會問題直接解決,無法解決不愛念書的學生的生存問題,也無法解決情殺的衝動,書念的很好念到台大的張彥文,與曾經潑酸洪曉慧,他們的犯罪都沒有比較高尚,但因為書念得比較好,學歷比較高,法院就認定他們比較可教化,但卻忽略了他們可能一樣有前科而難以出獄就業等過去就一再發生的問題。
子彈非常廉價,生命非常寶貴,但讓人遺憾的是我們從未從歷史中學習進步的能量。
只是把同樣的劇本,繼續送上刑場與監獄,然後成為媒體的耗材不斷的被印上頭版。
有時候,那些看似學歷高、經歷強大的政府官員,就如同電影寄生上游所說的名句:
有錢的話,我也可以很善良
貧窮的人,有時候連善良的權利也沒有,無助的人,有時候連閃避的選擇也沒有。
原文為:2020年4月7日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