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納蘭雪敏
西元前508年雅典民主開始發展,接著愛奧尼亞(Ionia)起義引發西元492年波斯人入侵,最終西元前490年波斯人被擊敗西元前323年是亞歷山大大帝之死,古希臘時期就以這段期間為基準。
馬其頓(Macedonia)的領域可以看下圖、黃色的則為雅典(Athens)、紅色則為斯巴達(Spartan),藍色則是中立的希臘城邦,紫色則為波斯(Persia),在雅典同盟裡,以以弗所(Ephesus)、Smyrna(現在的Izmir)、米利都(Miletus)、這些都是愛奧尼亞(Ionia)的地區。
但波斯希望征服納克索斯島失敗,導致這些僭(ㄐ一ㄢˋ)主被解職。
阿里斯塔格拉斯(Aristagoras)是米利都(Miletus)的僭(ㄐ一ㄢˋ)主希斯提亞埃烏斯(Histiaeus)的女婿,愛奧尼亞(Ionia)起義就由斯提亞埃烏斯(Histiaeus)開始。
地理位置我們可以很簡單的理解,愛奧尼亞(Ionia)地區就在波斯的左邊,屬於波斯帝國的邊疆,雅典盟邦遍布整個愛琴海地區,愛奧尼亞(Ionia)地區與波斯的矛盾自然往左邊找盟友,在西元499年前到西元493年波希戰爭前經過多場戰役,最終導致波希戰爭開始。
波希戰爭就在這樣的矛盾間展開,西元前492年波斯派出皇帝大流士一世的女婿馬鐸尼斯(Mardonius)出征,但他的波斯海軍卻在阿索斯山(Mount Athos)因風暴受阻,西元490年,波希戰爭主要針對雅典與埃雷特里亞(Eretria),波斯艦隊到納克索斯島(Naxos)報當年征服納克索斯島征服失敗之仇,又登上尤比亞島(Euboea)來摧毀,尤比亞島(Euboea)在下圖紅色處,這是埃雷特里亞(Eretria)城邦的所在,埃雷特里亞(Eretria)無力反擊,第七天兩個埃雷特里亞(Eretria)人打開城門整個城邦被徹底摧毀。
緊接著進入阿提卡(ATTICA)地區,進入馬拉松海灣後距離雅典只剩下40公里,雅典只好求助斯巴達,但斯巴達因為宗教節日要9月中才能出兵,小米太亞德(Miltiades)是色雷斯(Thrake),的僭(ㄐ一ㄢˋ)主,組裝1萬重裝步兵對抗波斯的輕裝步兵,這場戰役波斯死亡6400名士兵,雅典死亡192名,波斯因此撤退,雅典士兵費里皮德斯(Pheilippides)的從馬拉松海灣跑回雅典剛好40公里,使得奧運會曾定義馬拉松長度為42.195公里,這是第一次波希戰爭。
小米太亞德(Miltiades)在第一次波希戰爭隔年西元前489年,率領七十艘船組成雅典軍攻擊一些希臘人的島嶼,這些希臘海上城邦被認為支援波斯人,但實際他的目的是攻擊Paros島,曾經被這個島上的人羞辱過,但這場戰役失敗後被政敵視為叛國,古代叛國並不一定是顛覆自己國家,戰功有過也是一種叛國行為,本來死刑被改為罰款,因繳不出罰款小米太亞德(Miltiades)死在獄中,第一次波希戰爭中的英雄就這樣結束了他的一生。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