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納蘭雪敏
圖片翻譯解說:
這張圖是全球十年電動車銷售的狀況,在2016年的時候中國市場買了比其他世界地區還要更多的電動車(In 2016 China bought more than the rest of the world combined),而美國的Tesla則是在2010年到2019年間在美國電動車市場市佔率40%(Tesla accounts for 40% of all EVs sold in U.S between 2010 and 2019)。
主文:
寧德時代(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CATL),寧德時代的英文名Contemporary是當代的意思,Amperex Technology Co是寧德時代的前身,原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原本是1999年製造鋰離子電池的公司。
國軒高科(Guoxuan High-tech Co., Ltd.),國軒高科成立於1995年與比亞迪同年,現在已經是深交所的上市公司,公司前身為江蘇東源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0月18日掛牌以後,後來2014年月國軒高科借殼上市,(借殼上市指的是收購經營不善或股價低廉的上市公司股份達到快速上市的目的,可以省去審核程序與股權分散等過程)。
比亞迪(BYD)成立於1995年,最有名的就是2008年巴菲特透過中美能源買入比亞迪10%的股權,而因為富士康控股控告比亞迪侵權而讓比亞迪聲明大噪,但最終結果是比亞迪員工涉嫌接受富士康的賄賂與非法竊取保密文件,這讓比亞迪是否是透過高層受益而對富士康進行侵權存在著一律,最終司法機關撤銷對比亞迪的刑事案件調查。
中創新航(CALB),過去名為中航鋰電,2007年才在洛陽成立,2022年計畫在香港上市。
在中國以外市場,則以韓國LG、三星、SK為主,日本則以Panasonic、AESC、PEVE,AESC(Automotive Energy Supply Corporation,遠景動力)是NEC和Tokin合資的子公司,成立於2007年也是鋰離子電池的製造商,PEVE(Primearth EV Energy)則是豐田與Panasonic的子公司,但後續panasonic出售40.5%的股份給豐田作為收購三洋的條件,而收購三洋則帶來80%鎳氫(NiMH)電池的市場市佔率,2020年時Panasonic與豐田又成立了Prime Planet Energy & Solutions(PPES)專注於鋰離子電池與固態電池的開發,因為固態電池會是下一個世代電池的主要戰場。
固態電池有不會洩漏、不可燃燒、不會揮發、不會腐蝕的優點,另外能量密度有機會突破500Wh/Kg,將電動車續航力直接推升到800公里以上,另外因為固態電池不含意體,降低了自燃風險,先串聯再封裝大幅減少體積與現在鋰離子電池串聯導致的機構重量,2021年時寧德時代籌資開發擴大產能,作為中國也是世界最大的電動車電池製造商也認為固態電池存在量產的困難,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汽車工程專家歐陽明高認為固態電池應用在電動車至少還有10年的光景要走。
日經中文網今年也曾經刊登報導,寧德時代為了確保稀有金屬投資了鋰與鈷的礦山,而日本松下(panasonic)則不願意投資礦山,因為曾在太陽能材料的矽吃過大虧,目前松山也希望2-3年可以不使用鈷來製造高容量電池,並將電解液改為全固態電池,可以說全固態電池是下一個新世代電池的戰場。
日經中文網今年也曾經刊登報導,寧德時代為了確保稀有金屬投資了鋰與鈷的礦山,而日本松下(panasonic)則不願意投資礦山,因為曾在太陽能材料的矽吃過大虧,目前松山也希望2-3年可以不使用鈷來製造高容量電池,並將電解液改為全固態電池,可以說全固態電池是下一個新世代電池的戰場。
引用資料:
寧德時代和松下等競爭新一代車載電池 日經中文網 (nikkei.com)
回過頭來談電動車市場,美國與德國大約都佔據整體銷售市場的10%,也就是說中國、德國、美國就佔據了70%,英國、法國則各約5%,這樣就佔據了全球80%的市場,後面排名主要也都是歐洲國家,2022年各大車廠紛紛推出主力電動車型包括
TOYOTA推出BZ4X,電池配置71.4 KWh
Honda推出Honda E,電池配置35,5KWh
Lexus推出UX 300e,電池配置54.3Kwh
Hyundai推出Ioniq 6,電池配置53.0/77.4 KWhkia推出EV6 GT,電池配置82.5Kwh
福特推出Ford Mustang Mach-E,電池配置75.7 KWh
賓士推出EQS,電池配置107.8KWh
BMW推出i3s,電池配置42.2 kWh
Porsche推出Taycan 4s,電池配置79.2KWH
目前市面上家庭用慢充規格大約都是7 KW,只要將電池配置除以7就能大致得到充滿電的時間,但因為不會每天耗盡電池用量,電池也不是維持全速充電,而快充速度則不一,保時捷有高達320KW的快充,各大廠也陸續推出360、480甚至500KW的快充站,只要看一下數據就能知道如果沒有安全性等規格上的考量,理論上快充充電都是不需要一小時的,下一世代的電動車將以固態電池和提高能量密度為重點,另外產業上的焦點聚交在稀有金屬以及回收電池的廢棄物和金屬則是重點。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