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納蘭雪敏
今天台股漲停市值超過100億元的僅有兩家,一家是威強電3022,一家是碩天3617。
威強電3022
威強電同樣是我們之前提到的工業電腦族群,四月YOY 40.6%,累積前4個月YOY 38.9%,威強電總經理江重良之前曾提過,網通業務是比較大的成長項目,醫療業務則比較穩定,ODM部分,2022年有出貨投票機專案,目前有2個大型專案進行,明年美國投票機訂單看是否爭取到,會成為2024年主要增長動能,威強電的成長題材則是也有硬體導入AI,一旦沾上AI股價就很容易大漲。
2014年3月31日會計師查核時大幅調降營收,導致2013年合併營收大減22.5億餘元,比原始公告的少掉30%,只剩下48.9億元,2014年前2個月營收,調整後也大減19餘億元,等於2014年前2個月的營收直接減少70%,使得當時威強電股價連續兩天跌停。
威強電2014年4月1日開重大訊息說明威強電發言人陳怡蓉解釋,威強電旗下子公司芯發威達,在6月時成立孫公司谷濱,經營金屬交易,威強電因此6月起認列谷濱的營收,但到今年會計師查核時,認為谷濱的收入,不能採總額法認列,應改採淨額法認列,致使威強電營收大幅縮水。
簡單來說,假設谷濱的月營收是1000萬元,淨利是100萬元,威強電原本把1000萬元全部認作公司營業收入;但會計師認為,只能認淨利的100萬元,從認1000萬元變成認100萬元,營收當然暴跌。但2013年6月底就已經有孫公司營收,卻為什麼在2014年3月底才有重大公告,威強電的簽證會計師許秀明當時說:一切按照會計作業,因谷濱非重要子公司,所以去年第三季未提出調整,但年底查核全年財報時,發現谷濱不適用總額法認列,才提出修正。威強電則是說:因谷濱是百分之百投資的公司,採總額法認列不知違反會計準則,而且第三季財報早已公告,會計師應可先提出修正建議。
公司在Q3財報到隔年3月底公布Q4與年報,總共5個月的空窗期間,而且這不是第一次,2011年6月在威達電(威強電原名)營收公告時,就曾經從5月的6.1億元,暴跌至2.7億元,股價同樣連吃兩根跌停,董事長郭博達恰巧在股價高點時,申報轉讓3000張持股,2014年郭博達沒轉讓,反而申請質押,根據證交所資料,郭博達妻子黃瓊慧在2014年1月時,設質股票2000張,而郭博達則在3月26日時,設質3000張。
證交所當時祭出違反申報作業辦法有史以來最高的20萬元重罰,威強電股價由2013年年40元漲到今年68元,市值就增加了78億元。
碩天3617
碩天是電源解決方案廠商,品牌是CyberPower,是北美第二大UPS品牌,UPS因為在Server也必須用到,剛好5月16日今天法說,今年2023年Q1本業利潤較去年暴增3倍,美股盈餘達到2.56元,毛利率與營業利潤都增加不少,且碩天具有資料中心概念,他有33%的營收來自於資料中心的電源管理產品,過往除了2022年僅有配息1元外,以前通常都配息5元左右,公司已經連續22年配發股息。
焦點股
代號 名稱 成交 漲跌幅 現金年均殖利率
5269 祥碩 1200 3.45 1.91
3624 光頡 65.2 2.84 4.21
2059 川湖 421.5 3.56 5.04
8155 博智 131 -2.24 5.69
3596 智易 112.5 1.81 6.21
3037 欣興 161 3.21 5.8
2383 台光電 170.5 3.96 4.75
今天焦點股來看之前沒看過的
川湖2059
川湖主要是作伺服器導軌廠商,2023年4月11日剛辦完法說,2022年的EPS驚人達到42.56元,且他也具有廚具導軌,不過廚具導軌市場仍以Blum為最大,不過今年Q1的本業利潤僅有5.4億元,不如2022年Q1的7.69,外加業外損益也不如去年使得EPS較去年衰退一半。
智易3596
智易是仁寶集團網路終端設備,產品有5G Device、LTE Router、Small Cell及車用電子產品,有ADAS相關的網通設備,今年2023年Q1表現比2022年Q1好,2022年的狀況與2020-2022年都差不多本業利潤都在22億元左右,他比較停滯的利潤可能是個問題。
對照6274台耀,同樣也是從2022年Q1的5.4億元下跌到2.33億元,甚至台耀因所得稅費用達到4.96億元第一季產生虧損。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