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質政治】20240115(一)-為什麼柯文哲選不贏?民進黨做對了什麼?

作者:納蘭雪敏

這次大選很多人以為柯文哲將取得第二名的位置至少顛覆藍營板塊,我之前沒有公開談是因為預測政治這件事情,2020年疫情以後我就不太談政治了,熟悉我們冰質資本的朋友都知道,2020年以前所有選舉我全部預測正確,甚至連六都的選舉結果我都能全部命中。現在數據分析進步,其實誰贏誰輸已經很明顯了,選前我就已經預言柯文哲是不會贏的。

選後來看很多事情壞處是可能被說馬後砲,好處是選舉結果已經確定,不會影響選舉結果,首先這次的選民結構柯文哲確定不會贏的理由就是他的中老年票太少,濁水溪以南的民進黨傳統票倉在總統大選本來就是以統獨為主軸的情況下,賴清德又是以前的台南市長,這次就是基本盤,柯文哲搶不到綠營濁水溪以南綠營的票,藍營的票只能拿到中間選民的票其實已經蠻厲害的。

嘉義縣賴清德47.69%,侯友宜29.28%,柯文哲23.03%
雲林縣賴清德44.54%,侯友宜29.33%,柯文哲26.13%
台南市賴清德50.95%,侯友宜25.61%,柯文哲23.44%
高雄市賴清德48.89%,侯友宜29.23%,柯文哲21.88%
屏東市賴清德47.51%,侯友宜30.84%,柯文哲21.65%

可以說在台南、高雄、屏東柯文哲慘敗,相較於台南以南,嘉義雲林其實還好一點。
在彰化部分,柯文哲與侯友宜票數明顯增加,雖然還是贏不了賴清德,但明顯高很多,台中市柯文哲拉高到30%,賴清德低於40%,比較有趣的是台中柯文哲的支持度破30%,高於柯文哲約26%的總得票數。

彰化縣賴清德38.11%,侯友宜32.93%,柯文哲28.36%
台中市賴清德37.58%,侯友宜32.37%,柯文哲30.05%

苗栗縣是藍營傳統大票倉,但這次選舉賴清德28%其實還比高雄、屏東侯友宜的得票率更低,只比台南高,所以真的要說死忠的,台南比苗栗的傳統最藍的地方還要更死忠。

苗栗縣賴清德28.81%,侯友宜41.18%,柯文哲30.01%

新竹縣市部分,新竹市柯文哲也沒有勝過賴清德,這是民眾黨高虹安的主場,但高虹安身陷立委加班費的官司風波,這一區已經是柯文哲最強的一區卻還是輸給賴清德。

新竹縣賴清德27.42%,侯友宜37.03%,柯文哲35.55%
新竹市賴清德34.79%,侯友宜30.09%,柯文哲34.30%

新北市人口有400萬,北漂青年也幾乎都在新北市成家立業,可能是最接近全台選民結構,差異只在於侯友宜在這邊有執政政績多2%,賴清德少2%,總統大選把新北市

新北市賴清德38.59%,侯友宜35.17%,柯文哲26.24%

2020年總統大選蔡英文得票57.13%,韓國瑜38.61%,宋楚瑜4.26%
2020年新北市蔡英文得票56.52%,韓國瑜38.91%,宋楚瑜4.57%。

因為韓國瑜當年沒有得到侯友宜的支持站台,新北的得票結果更是差不到1%,顯見新北做為全臺灣的指標算是蠻準的。

台北市其實這次柯文哲選的算是非常差,又是他曾執政的縣市,台北市可能可以做為一個觀察指標,台北市這次我認為明顯出現棄保效應,畢竟台北市仍然是算是非常藍。

台北市賴清德38.13%,侯友宜38.08%,柯文哲23.79%

東部部分,宜蘭是綠大於藍的基本態勢,花蓮可能算的上跟台南一樣對等的地方了,侯友宜在此處拿下50.5%的選票,台東也差不多,侯友宜也拿下將近50%的選票

宜蘭縣賴清德44.74%,侯友宜28.99%,柯文哲26.27%
花蓮縣賴清德24.78%,侯友宜50.5%,柯文哲24.72%
台東縣賴清德27.41%,侯友宜49.32%,柯文哲23.28%

嘉義市與基隆市,嘉義市長期由黃敏惠執政,黃敏惠非常認真,嘉義市也沒有經常性的負債,負債為0,只有少數自償負債7億元,柯文哲其實本次失敗在台北市、屏東市、高雄市台南市算是最慘,但已經六都有三都都不行,由此可見。

嘉義市賴清德43.26%,侯友宜31.4%,柯文哲25.34%
基隆市賴清德34.77%,侯友宜38.63%,柯文哲26.6%

台北市長2014年的選舉柯文哲當時因民進黨禮讓,對手連勝文又逢馬英九執政遇到太陽花運動,2013年的7月4日又遇到洪仲丘事件,可以說先有洪仲丘後有太陽花使得對當時國民黨政府高度不信任,時勢造英雄使得柯文哲選上,2018年在藍綠夾殺下,因為民進黨棄姚文智保柯文哲使得柯文哲險勝,外加部分藍營的中間選民跑票,地方選舉又不如總統大選藍營棄保明顯,比如陳時中對上蔣萬安,黃珊珊就遭到棄保。台北市兩次選舉都有明顯的棄保效應,且台北市容易棄中間保藍,柯文哲僥倖在時勢下兩次的成功使他忽略了台北市的本質。

而民進黨的基本盤歸隊後,23%就是真實的中間選民數字,民進黨的支持者兩大雙主菜一項是利益結構,一項是統獨立場,沒有加入利益結構的人,比如像是台大醫生施景中你要說他有拿民進黨什麼好處絕對是沒有的,他本身也不需要,月收入50萬以上的菁英醫生他需要的是政治理念的認同,在他的政治理念裡面,民進黨這八年,其實運氣非常好2016年底開始,蔡英文剛上任,川普開始了2017年的稅改,臺灣當時受惠於稅改與中國大陸等新興市場的大行情一起受惠,2018年貿易戰開始後,又受惠於中國紅色供應鏈遭到封殺,2019年降息後2020年臺灣科技產業為主的經濟又受惠長達兩年多的好處,2022年雖然股市下跌,但在2021年航運與科技大賺的背景下,被淡化了景氣衰退的狀況,2023年疫情後餐飲與內需市場的反轉,外加民進黨在疫情階段編列數千億元的特別預算來紓困。

紓困的效果在這次選舉,響賓餐飲的董事長具名力挺民進黨就可知道,這就是典型利益結構的選票,利益結構並不是壞事,政府取之於人民,用之於人民,藍營與柯文哲陣營常常看不起這種大灑幣的政策,但如果是藍白執政,確實很有可能縮減灑幣的力道與縮減補助,這就是沒有學習到美國的精神,如美國在疫情期間,很多人基層工作者的收入甚至比在工作時還高,先灑再說才是政治。

藍白把政治與財政搞混就是政治上的失策,比如馬英九時代大砍軍公教的退休金,如果是民進黨思維就會灑幣來讓勞工退休金提高,當時的民進黨礙於自己當初批評軍公教退休金力度太大,後來政策也反轉,幫軍公教加薪,提高基本工資等,甚至發6000元,疫情期間計程車司機與自營工作者連發兩年3萬元,總共6萬元,這些收買人心的動作都在政治上做得非常精準,遭到批評也沒有用,選票出來就是有高達40%的支持度!

注意看,台北市賴清德也沒有輸,甚至還小贏侯友宜,政策上民進黨灑幣過去一直被認為不好,但選舉出來就證明做對了,從財政角度看,灑幣的層面不一樣,前瞻基礎建設單純只是把錢灑給那些特定的利益團體,紓困則是真正的灑給了有需要的人,所以政策效果非常強,甚至蓋過了缺口罩、缺疫苗、缺快篩被藍白攻擊的三缺問題,統獨議題更是直接蓋過了五缺問題,你幾乎不會看到綠營的人跟你說五缺的經濟問題,因為經濟問題被股市、房市良好的表現掩蓋了,這受苦最深的年輕人買不起房,買不起股,卻深受物價之害,施景中無法感受年輕人一個月領3萬多元租在台北的痛苦,因為他一個月領的是50萬,這是職業與世代的差異。

所以年輕人瘋狂支持柯文哲,因為他們深受貧富差距之害,而老年人為了1500元的敬老金對幹柯文哲,比起都更、市場改建的高效,1500元的普及性更高,市場改建受惠的只有攤商,都更受惠的只有那些都更選民,就是23%的這些人,但1500元侯友宜拿到的是38%,柯文哲左批民進黨右批國民黨的態度,從前期比較反中到後面走到中間路線,兩面不討好。

台北市民多數都有房產,社會住宅真正造福的是北漂青年與中低收入戶,是非常左派的政策,但台北市的選民結構並不是左派組成的中低收入者,反而都是有房有企業有國際佈局的資本家與中小企業者甚至是海外僑民,大安區的新房一坪進入160萬元,他們可能更想要一個月發3000元有感拿錢,而不是社會住宅他們什麼都沒有,民意並非都是理性的。

我看過一個計程車司機的採訪講得很好:

對我有利的,我就覺得他做得很好
我我不利或者是無感的,我就覺得他做得不好

一語道破本次選舉市井小民的心聲,月領50萬的台大醫生念茲在茲是臺灣不可以親中與統一,月領3萬的年輕人念茲在茲是要更多社會住宅有居住正義,要一個安穩的家,同性戀支持蔡英文,因為他通過了同婚法案,讓同性戀的人權在台大提升,這場選舉其實沒有輸家,民進黨驗證了灑錢政策確實幫助到了人,堅持反中是目前臺灣多數選民的意志,在美國引領的反中運動下,恰逢中國資產價格也大跌,還一直破底,中國股市一日沒有大行情,支持中國的力量就會一直在台很弱,國民黨吸收了反民進黨的力量,為了自己的老大心態付出了代價,民眾黨驕傲自滿的認為自己可以打敗國民黨,忽視了灑幣與反中的政治主軸,深以自己的菁英政治與節儉為榮,卻沒有反思灑幣不一定是錯。

如果1500元入悠遊卡限制你1個月花完有時候帶來的是消費,更能指向性的往部分行業獎勵,比如民進黨在疫情期間,針對飯店業有補助1000元,針對買書也有給券、運動也有券,這些都在疫情時幫助到了特定的產業,這樣的灑幣是良性與有回報的,也是真正的有在紓困,是國民黨與民眾黨都應該思考如何灑的更精準帶來更大的效應?

民進黨灑幣的背後,留下的債務未來在少子化後要如何處理?這不是多數人看得懂與能理解的,阿根廷1913年是世界經濟前十強,1930年代開始嚴重惡化,沒有撐過大蕭條,不過短短17年阿根廷就直接墜毀,至今不能翻身,臺灣成為全球少子化最嚴重的經濟體,經濟問題被紓困與股市掩蓋,並不代表他不存在,只是人往往關注了表面的光榮卻忽略永續的重要。

從長期角度看,20年後是民眾黨的天下,但柯文哲已經64歲了,他不可能84歲才大勝!在84歲以前,2028年總統大選藍白不合就是死路一條,連宋在2004年合作下都輸給陳水扁了,如何在反中與灑幣之間殺出一條理性又更接地氣的血路,這才是藍白要思考的,國民黨垂垂老矣,靠著台北市健康又有錢的老人持續支持,不過一個讓你會感到意外的數據是,台北市的人口中位數是43.6歲,臺灣則是43.8歲,台北市中位數其實沒你想像的老。

但台北市的65歲以上老人比例高達20.91%,跟嘉義縣、南投縣、雲林縣差不多,高於全台平均值17.56%,在老人票拿不到的柯文哲,未來民眾黨是否泡沫化與2028年藍白是否合關係最大,目前臺灣的選舉制度如果持續總統制,賴清德幾乎是確定連任,政黨輪替下次如果以盧秀燕與柯文哲搭配最有可能,盧秀燕初選民調不會輸給柯文哲,因為他的中間形象也很好,在台中市的政績也算是多,包括配合台鐵的高架化工程,陸續填平不少地下道變成平面道路、公幼公托倍增、國道四號通車,台中火車站的大智路通車,捷運藍線、邀請行政院參加經典賽,台中市社宅興建也是台北市以外最多,2026年卸任後最有機會代表國民黨整合柯文哲再戰2028,且人和方面也能獲得中間選民認同,立場偏中間也使得淺綠色彩的台中選民支持他與中央合作,又有媽媽市長與女性特色。

2028年只要柯文哲與盧秀燕初選,盧秀燕能在多數民調取勝成功整合,政黨輪替不成問題,但無論哪黨執政這並非重點,財政是否真正有效率的落實務實的建設,年金問題、能源問題、國營事業的發展與外交上如何平衡中美不捲入中美的代理人戰爭,誰來做其實選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或許短期會犯錯,長期還是會取得平衡,縱然這次民進黨總統勝選,但立委席次仍然大敗,痛失第一大黨且無法過半已經是民意的警訊,未來四年賴清德若沒有積極推動社會住宅、務實解決缺電問題與台電、中油虧損,物價問題仍然會如拜登現在灑幣後反噬自己,民主是一種選民的自由市場機制,市場會犯錯,市場會失衡,但市場會給不尊重他的人最大的反撲。

今年全球更重要的一場選舉是美國大選,美國大選將繼續牽動台海局勢,臺灣的民主並沒有太大的意義,真正牽動兩岸政局的是中國與美國領導人,臺灣該做的是厚植自己經濟實力,做一個能思考善理財的經濟人,謀求自身實力的強大,才是永續之道。

張貼留言

1 留言

自然寫道…
文章內容有些連想都沒想過
看完收穫滿滿
感謝雪敏的整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