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質台股】虧你想的出來,鴻海夏普堺工廠轉型AI數據中心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夏普法說會宣布堺工廠轉型AI數據中心,大阪堺工廠SDP(Sakai Display Product)可能在2024年9月停產,劉揚偉說,從2023年7月開始,他每個月都會親自到日本,待上一周,親自參與夏普在策略轉型方面的討論。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於2012年7月用個人名義與夏普合作,透過個人投資的SIO International Holdings,砸下660億日圓入股日本堺10代廠SDP,當時郭台銘個人投資與夏普持股SDP比重各為37.61%,短短一年,SDP扭轉之前連續幾年鉅額虧損局面,從2013年起轉虧為盈,到2015年連續3年持續獲利。2016年12月夏普讓渡部分堺10代廠SDP持股給投資公司SIO,當時日媒報導郭台銘透過個人投資SIO,持股SDP比重超過一半達53.05%,2019年9月當時SDP株式會社代表取締役副社長谷口英男說郭台銘已售出SDP股份。2022年6月,夏普再次將SDP納為子公司。

鴻海Q1營收季增率大減將近30%,年增率衰退9%,目前只有在雲端產品與零件產品展望走佳,消費電子佔據營收48%看壞,電腦終端產品也有18%也看壞發展,Q1的EPS僅有1.59元。


但轉型AI數據中心可能成為臺灣第一家有轉投資數據中心的公司,臺灣目前因為缺電等問題,Google在彰化蓋了第一座數據中心以後,第二座原預定台南的數據中心已經放棄,第三座在雲林。

臺灣的數據中心為什麼這麼少?以及日本是否適合做數據中心?其實有好幾個點值得探討,第一點是日本與臺灣兩個經濟體的地理位置都有地震的可能,日本地震與天然災害的可能甚至比臺灣更好,所以SDP改成數據中心AI,也必然要遭受這個問題,SDP臨海的大阪灣內,1995年1月17日曾發生阪神大地震,當時震央在淡路島以北一點,神戶的西邊,這個地區爆發的地震,SDP影響也很大。



臺灣地區的南部也有不少斷層,台灣地理環境共計有33條活動斷層,北部4條斷層,中部8條斷層,西南部9條斷層,南部4條斷層,東部8條斷層。

可以看到沿海一帶確實南部的斷層比較少,反而斷層最多的是台中,以地震來考量都市發展而言,彰化到台南有地理上的發展優勢,所以Google為什麼選彰化、雲林、嘉義做為數據中心有他的地理考量。


另外一個臺灣不適合發展數據中心的原因是土地較少,相對於日本,臺灣可用土地又更少,受到高山地形本來就不適合,而且溫度比起日本更高,需要更高的散熱成本,另外還有比一個日本更劣勢的是處於地緣政治衝突的核心位置,臺灣與中國大陸有主權爭議,跨國公司受到中國市場的影響,不願意介入兩方的政治鬥爭當中,日本則相對沒有這個問題。

但臺灣有一個日本原本沒有的優勢,也是當初Google想來臺灣設資料中心的關鍵因素,就是全球排名居前的電價,臺灣以各大經濟體排行,依據國際能源總署(EIA)的資料工業用電只高於美國和馬來西亞,住宅用電也是全球第五便宜,只低於馬來西亞、中國大陸、墨西哥、土耳其。

但這個趨勢也逐漸因為臺灣不使用核電,使得最後相對於日本的優勢消失,日本的電費其實是重傷,因為在2022年的資料,臺灣工業電費每度2.76元,日本則高達5.29元,幾乎快要是臺灣的倍數,日本住宅用電更是高達每度7.8元。

鴻海轉投資的夏普再轉投資的SDP,如果要從資料中心出發,勢必電價要有與臺灣能一拼的競爭力,但長期來看,日本政府已經開始重視核能的重要性,即便日本在311地震中受傷慘重,日本仍然預計2030年將核能發電占比恢復到20%,來達到穩定的基載能源與實現低碳化。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