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質台股】20240619(三)-超高本益比看好重電類股,華城大吃美國商機

作者:納蘭雪敏



圖為:華城總經理許逸德,父親為華城董事長許邦福

1519華城在2024年6月13日股東會,被問到是否到美國設廠時沒有給出正面回答,只說保留可能性,但目前以倉儲的模式,預計今年毛利、業績都會持續成長。

董事長許邦福親自舉行股東會,會中配發6元現金股利,1元股票股利,電力產業受到2050年淨零排放議題發酵及AI等新科技爆發,綠電建設、電力建設及電力品質改善等循環需求下,綠能、台電電網強韌計畫及國外電力基礎建設外銷市場,成為華城目前及未來三個主要成長動能。

華城主要業務是變壓器出口大廠,通吃臺灣與美國兩地生意,美國兆元基建計畫下,各台廠紛紛大搶電力設備商機,針對外銷市場狀況,許逸德指出,很高興能作為領頭羊,重電業是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產業,並非輕易可以跨入的領域,加上公司深耕美國市場多年,對像華城這種核心的供應商來說,沒有看到需求下滑的趨勢,從今年前5月營收來看,外銷佔比也從去年36%達到45%以上,對邊陲的供應商來說,可能會感受到國際大廠等產能開出影響較多,華城沒有觀察到接單放緩、報價降低等趨勢,只能說「不同供應鏈廠商看到的風景不一樣。」

重電業有三大護城河:

第一是資本密集,投入資本大但回收慢,第二是技術密集,技術門檻越來越高,若非傳統大廠沒有能力開發,第三是長期耕耘獲得顧客青睞,因為從建廠到完工、試單,這些都要品質與量價無虞客戶才會下訂單,成為核心供應商。

各廠持續在產線優化、增加三班制,日前斥資8.8億元興建觀音三廠,從小型變壓器到中大型變壓器都有在做,預計2025年Q1完工、Q2投產,原先的觀音二廠維持產能不變,專注生產161kv到345kv之變壓器。

中壢廠持續優化產能,廠佔地約4,000坪,以往最高產能在8-10億元,但去年產能超過42億元,今年已經逾60億元,力拚未來2年可以產能到80億元以上,台中港則具備交通優勢,以生產特大型500kv變壓器為主,也從承租4公頃土地提高5公頃。整體而言,華城將有四個廠能專注於變壓器的生產,預期在新廠開出後,整體產能可以增加100億元,預期今年產能則可成長至少三到四成以上,電標案的金額也沒有減少,今年資本支出因為擴廠較大達10億元,核心供應商未來是站穩市場腳步的關鍵,

財務狀況

華城營收比重為變壓器68.09%、配電盤11.03%、工程承包9.10%、配電器材2.74%、售電收入0.15%、其他8.89%,在國內外需求推動下,去年合併營收138.9億元,營收、獲利全面改寫史上新高,EPS達9.87元,今(13)日股東會通過配發6元現金股利及1元股票股利,每股合計配發7元股利股息,為歷年最佳。

但華城目前股價905元,市值3483億元,以市值3000億元左右的公司而言,本業利潤通常都在100億元以上,但華城2023年本業利潤僅有28.54億元左右,所以目前的本益比等於市場預測未來他能再成長至少五倍。

以今年Q1來看,2024年Q1達到6.21億元,相較於2023Q4其實季增率下降一半,但比起2023年Q1大增將近3倍,去年2023年毛利率已拉升至31%創新高,2024Q1達到34%。

目前推估2035年美國本土需新增64%的區域內輸電線路,與114%的跨區域輸電容量,出口旗下11、22、66、230、500kV級變壓器,目前四個廠在臺灣,不到美國設廠其實我自己認為主要還是財務考量,台積電前車之鑑,美國設廠各項法規與人力,遠遠不如直接臺灣製造的人力便宜,且臺灣未來還可以使用東南亞廉價勞力,比起墨西哥的廉價勞力素質更好,目前臺灣已經有75萬移工大軍,還有失聯的8.6萬移工,臺灣新移民子女已經超過百萬人,目前大陸地區與外籍(內政部官方用語統計用語)配偶,含港澳大陸地區共64.58%,合計38.5萬人,外籍配偶21.1萬人,35.42%,以越南19.73%達11.7萬人最多,印尼3.2萬人佔據5.39%次之。

臺灣目前傳統產業發展與新移民與移工人數息息相關,但移工的勞動力也逐漸下滑。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