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質財經】20240904(三)-台北101的前世今生,誰來做都是獲利28億元

作者:納蘭雪敏



台北101的建設計畫在1990年開始,當年以發展臺灣作為亞太營運中心(Asia-Pacific Regional Operations Center)為目標,這是日本經濟大師大前研一(おおまえ · けんいち,Omae Kenichi)在1993年提出來的概念,當時經濟部長蕭萬長採用這個想法開始推動臺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成為李登輝政府的政策之一,李登輝執政期間在1988年1月13日至2000年5月20日。

但亞太營運中心後續整個金融中心看起來比較像是集中在香港,香港金融中心隨著國際政治問題發酵後,轉移到了新加坡,目前亞太金融中心應該是以新加坡為主,2000年陳水扁政府上任以後,改用綠色矽島做主軸,隨後推動兩兆商雙星計畫,再到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台後變成亞洲矽谷計畫。

不過從李登輝時代到亞洲矽谷幾乎都以失敗告終,幾乎都是口號大於實際,臺灣主流的發展仍以孫運璿請張忠謀擔任工研院院長後並且搭配竹科發展,成就臺灣成為全球半導體與科技代工行業的形勢。

台北101選在信義計畫區A22與A23區,1996年10月開始以民間投資開發,1997年7月中華開發進行投資,這是現在開發金控的前身,中華開發1959年5月14日是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與世界銀行成立的中華開發信託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就是以直接投資與企業融資為主的民營信託金融機構。

台北101主要取得地上權70年,地主則是台北市政府,日商熊谷組為首的KTRT團隊以新台幣391億元取得塔樓建設標,同年7月正式開啟塔樓工程,2001年6月和2003年7月分別完成裙樓和塔樓的上梁儀式。裙樓(Podium Building)是指建築的底部部分,而塔樓(Tower Building)是指建築物中相對於裙樓的高層部分。

台北國際金融中心在2002年7月更名為「台北101」,台北101是建築師李祖原設計,採用後現代主義建築風格,擁有調諧質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 TMD),這是全球次重的阻尼器,上海中心大廈(Shanghai Tower)則是世界第一的重型調諧質量阻尼器,重達1,000公噸,位於大樓的125層,上海中心大廈(Shanghai Tower)樓高128樓,2015年完工,高度632米。

台北101設有61部電梯,2部觀景台電梯從5樓到89樓僅需37秒,以每分鐘1,010公尺(約每小時60.6公里(37.7英里))的速度成為當時全世界最快速的電梯,換算為最高速度為每秒16.83米,2004年時是最快的。

但現在最快的是國廣州周大福金融中心(CTF Finance Centre),電梯由日本日立公司(Hitachi)製造,速度可達到每秒21米(約每小時75.6公里),目前世全球速度最快的電梯。

台北金融大樓公司的股權結構(台北101的營運機構),最大股東是台灣伊藤忠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7.17%,第二大股東是中聯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5.11%,第三大股東是中華電信,持股11.76%,第四大股東是台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公司持股5.7%,第五大股東是兆豐金融控融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中聯信託是國泰世華旗下,因為當年2007年12月29日完成併購,中聯信託當年因不良債權過高,最後被國泰世華買下。

當時2018年的時後由頂新國際把36.34%的股份賣給台灣伊藤忠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另外15家法人股東持股25.01%,最新2024年9月3日,第十屆董事及監察人名單出爐。包括官股兆豐銀、一銀、合庫等法人代表改派,民股最大股東伊藤忠等亦有改派,13席董事、4席監事名單全面改變。

第5任董事長張學舜主要背景也是立委與政治人物,在之前的第四任董事長則由政治大學的財政系副教授周德宇擔任,更早第3任董事長是證券業的知名經理人宋文琪,宋文琪是怡富投資、匯豐投資臺灣區的負責人,第2任的董事長則是由兆豐金控找來林鴻明的接替陳敏薰,林鴻明接任台北101時可能是台北101最風光的時候,主要是當時逢馬英九ECFA時期,全球各大品牌為了接觸廣大的陸客林鴻明引入各大精品旗艦,上任隔年出現1.23億元的盈餘,並把精品品牌替代餐飲空間,2012年重整計畫執行完後101變成完整的國際精品賣場。

台北101煙火秀與點燈也是由林鴻明規劃而來,甚至當年無法達成自動控制外牆照明仍然以手動控制,並主導台北101的綠建築,一年節省2000萬能源費用,但因為林鴻明涉及淘空金尚昌公司,2023年3月3日高等法院裁定執行8年1個月徒刑,林鴻明的父親是知名的宏國集團創辦人林堉琪,林堉琪的兩個弟弟也是臺灣知名大地主林堉璘與林榮三。

林榮三聯邦集團的創辦人,也是知名媒體自由時報的創辦人,傳聞是臺灣最大地主,擁有土地40萬坪,知名的瓏山林也是他的資產之一,而林家三兄弟混的比較差的反而是老大林堉琪。

台北101首任董事長陳敏薰,他的父親陳重義是台灣最大花式紡紗廠理隆纖維董事長,理隆纖維在2018年申請下市,但仍擁有龐大的土地資產,老牌紡織廠都仰賴土地資產賣地過活就能繼續經營,101的第1任與第2任董事長基本上都是以地主的關係人為主,第3任以後是專業經理人,第4任是學者,第5任就開始都是政治人物,第6任的賈永婕他本人的背景並不重要,主要是配偶背後的家族,他的丈夫王兆杰的是德杰集團王明德旗下德杰建設與濟盟建設的負責人,主要都在台北市經營建案,所以賈永婕代表的是比較新一代的建設公司代表人,否則以他本人的經歷,非政治人物也沒有相關經營專業是不可能擔任這個位置的。

回過頭說陳敏薰,雖然陳敏薰是理隆纖維的女兒,但他早期就進入理隆的投資部,後續理隆取得開發工銀的投資席次,陳敏薰跟著劉泰英學習,也跟著胡定吾出國,劉泰英是李登輝時代的大掌櫃,是國民黨投管會主委,胡定吾是中華開發工業銀行董事長,臺灣早期的創投銀行家,他的兒子胡亦嘉現在是街口支付創辦人,而且想必得到他爸爸真傳,很快就把角度轉移到資本,入主過去的國票華頓成為街口投信,但因為胡亦嘉涉及到街口投信的街口原油正2之亂,最後被金管會解職,目前案件仍然審理中。

陳敏薰當年擔任101董事長是因為開發金董監改選之爭,陳敏薰陣營輸了,辜家進駐開發金後,辜家幫陳敏薰找到101董事長的位置,主要是不想要大華證券董事長交給他,大華證券原本是國民黨的事業,後來2002年11月8日成為開發金控子公司,2013年6月22ㄖ後來併入開發金控旗下的凱基證券。

而當初財政部2008年12月10日發函開發金要求解除陳敏薰101董事長,當時2008年12月4日最高檢察署特偵組為了調查二次金改陳水扁與企業的關係,理隆的陳重義、母陳王寶蓮都被約談,後來2009年11月23日,偽證案二審首次開庭後,陳敏薰推翻一審時的說法,辯稱曾交付新台幣1,000萬元給前總統夫人吳淑珍,來爭取大華證券董座

2012年6月12日,偽證案台灣高等法院更一審宣判,陳敏薰被判有期徒刑10月,緩刑3年,緩刑期間付保護管束,並應於緩刑期內向指定之政府機關、政府機構、行政法人、社區或其他符合公益目的之機構或團體,提供160小時之義務勞務。

最主要當初陳敏薰被撤換與他家族跟民進黨關係友好有關,此外陳敏薰經營期間,斥資580億興建的101大樓,預計15年內,每年平均要攤提45億償貸,不過這幾年,辦公大樓出租率下滑,2008年上半年,營收又衰退3%,不過這與當時次貸風暴有很大的關係,且當時尚未開始馬英九時代開放陸客,因此陳敏薰的經營失敗一定程度也與當時的兩岸氣氛有關。

攤開台北101的財報來看,台北金融大樓公司股票代號2899,2017年到2023年正常本業獲利都在30億元上下,2020年到2022年遇到疫情所以大約一年短少10億元,大概每年都能獲利1.5元左右。


2015年以後就大概就奠定28億元上下的水準,2010年其實就開始逐步獲利。



目前租金差不多每坪約5000元,只要搜尋臺北市信義區信義路5段7號就是台北101相關的公司。比如37樓和57樓是臺灣德事商務中心,68樓KPMG安侯建業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匯豐銀行總行在54樓,57樓的寬橋做數據中心相關架構,Google則是在37樓,安泰銀行在16樓,甚至德國在台協會在33樓,巴黎銀行在71-72樓,產業價值鏈資訊中心在40樓,泰兆資本在24樓,35樓甚至有診所,9樓是證交所,29樓是陸商交通銀行,4樓也是診所,43樓與48樓是美國銀行,85樓是餐廳。

攤開財報其實不難發現,董事長林鴻文就奠定了可以一年賺28億元的基礎,後續只是收租沒什麼經營難度,甚至不少都是診所餐廳,或者共享辦公室,更像是一個觀光景點與百貨賣場,現任總經理朱麗文才是重點,他已經有24年101的經歷,董事長在林鴻明以後更多成分都只是蕭規曹隨而已。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