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這幾年大家都被困在家裡,出國回來後要整整隔離14天,實在非常痛苦,疫情期間雖然錢受惠科技業大爆發,收入增加因科技公司上漲而獲利,但感覺內心實在不夠豐滿,之前雖然一直有看書,但都沒有把書再重新寫出自己的心得內化。
實在蠻可惜的,趁今年比較有有空,有些事業終於結束後,趕快來跟大家分享一些我過去這幾年看過覺得很精彩的書。
2018年暖暖書屋出版的《民主是最好的制度嗎?》這本書的日文書名是《民主主義って本当に最良のルールなのか、世界をまわって考えた》,這是日本《朝日新聞》的混沌の深淵這一個針對複雜與隱密問題的採訪組,他們以揭露和報導社會中不透明、不公正的事件或現象,促進透明度和公正,喚起公眾的關注和討論,報導的內容不少是政治腐敗、企業不法行為、環境破壞、犯罪集團活動等。
這本書真的非常精彩的原因是他是你不會在臺灣媒體上看的充分具有國際觀的書,我會把書中一些主題週末分時間做成好幾級,這本書的核心是意圖探討讓選民做決策就是最好的制度嗎?甚至討論一人一票這種民主的標準制度是好的嗎?他提到比如一個國家的選民結構如果老化,那選民就是老人比年輕人多,自然政策與預算都會花在老人上,所以一些國家試圖考慮有沒有可能讓擁有孩子的媽媽有兩票?這種想法自然而然可以擴張到年輕人比老人少,是不是年紀低於40歲的人可以有兩票,平衡年紀的差距?
不然我們嘴巴說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但卻不把選票交給年輕人?甚至給兩票恐怕還無法達成戰後嬰兒潮的平衡,或者不丹成為幸福之國採訪了他們的政治領袖。
這本書因為在2018年6月27日出版,但已經發生太多新的事件,所以我會找一些國際新聞來補充,心得會比書多,但這完全不妨礙這本書是一本超級好書,因為裡面的資訊雖然舊仍然可以給讀者非常多的啟發與擴展國際視野,看看成熟的體制與民主體制外是否有更好的選擇?
第一集我要做的是法國,這出現在343頁,標題是「核能政策不容民主政治」-法國。
法國在巴黎塞納河的左岸有一座內墊,Corps des Mines ,Corps在法文是團體、機構的意思,des是「的」的意思,Mines是「礦山」或「礦業」的意思,翻過過來就是「礦業的團體」,Corps des Mines成立在西元1747年左右,一開始為了監管法國的礦業活動,大國大革命以後,團體的影響力持續擴大。
現在變成法國的菁英團體,由受過高等技術教育的工程師組成,專門負責監督和管理與礦業、能源、工業、基礎設施和科技創新相關的公共政策和事務,每年只收20個菁英加入,屬於法國生態轉型和領土整治部(Ministère de la Transition écologique et de la Cohésion des territoires)。成員通常在法國政府內部擔任高級行政官員、技術顧問或政策制定者,也可能在法國的大型國有或私人企業中擔任主管職位。
成員主要來自法國最著名的理工學院(如巴黎綜合理工學院,École Polytechnique)和國立高等礦業學校(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Mines),經過嚴格選拔和培訓,具備高度的科學和技術專業知識。
書中提到馬里蘇蘭吉、提希耶(Marie-Solange Tissier),當時採訪時他是法國事務局次長(副局長),但沒寫清楚,當時他擔任的應該是經濟總理事會(Conseil Général de l’Économie, CGE),,CGE 是法國經濟、金融、工業和數字事務部(Ministère de l’Économie, des Finances et de la Souveraineté industrielle et numérique)下的一個重要諮詢和專家組織。主要職責是向政府提供經濟、產業、科技和數字領域的建議和分析。
CGE 的工作涉及各種政策問題,如工業發展、科技創新、數字經濟和全球化影響等,它也是法國政府用來制定和評估經濟和產業政策的重要工具。
蘇蘭吉、提希耶(Marie-Solange Tissier)告訴官員要對企業適當的使用糖果與皮邊,而CGE旗下就有Corps des Mines(法國礦業團),法國礦業團採訪當時有3000人的規模,當中一半的主管機罐、核電單位也有從法國知名核能公司阿海琺AREVA來的高階主管,在2017年重組以前AREVA法國政府持股87%,是非常官股色彩的公司,後來重組後法國電力公司(EDF)增加持股,改名成Orano,官股大約佔據50-60%。
法國的菁英公務員體系在法國大革命以前就有,法國大革命以前,這個體系以選拔和培養具有高度專業知識和行政能力的人才為核心目標,主要通過幾所著名的精英學府來組建,包括國立行政學院(École Nationale d’Administration, ENA)和巴黎高等師範學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ENS),在法國大革命之前,法國已經有了初步的精英公務員體系,主要由國王和貴族主導,當時的高級官員通常來自貴族階層,他們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並被任命為高級官員或地方行政長官,這種貴族化的官僚體系集中在宮廷和省級的行政組織中,通過推舉或推薦的方式選拔官員,這些官員大多數來自貴族學院或精英教育機構,例如法國高等法律學校(Collège de France)或巴黎大學的法學院。
法國大革命(1789年)後,法國政治體制和行政體制發生了重大變化。革命導致了社會結構的重新洗牌,精英官僚體系逐漸向平民化和專業化轉型,貴族壟斷行政職位的局面被打破,在拿破崙時代(1804年),進一步建立了現代化的官僚體系,並創建了第一個國家級的公共行政學校,即巴黎綜合理工學院(École Polytechnique)。這所學校為政府培養高級技術官員,如工程師和科學家,所以以說礦業團在拿破崙時代(1804年)就開始有基礎。
國立行政學院(École Nationale d’Administration, ENA) 是法國最重要的精英官僚培訓機構之一,成立於1945年,由夏爾·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和他的同事米歇爾·德勞格(Michel Debré)創建,希望促進法國公共行政的現代化,目的是選拔和培養未來的高級公務員,無論其社會背景或財富狀況,致力於打造一個平等且專業的國家公務員團體。ENA 的畢業生通常被稱為「énarques」,他們往往進入政府部門擔任高級職位,如部長、外交官、地方法官、監察官及其他重要的公職人員。在現代法國政治和行政管理中,ENA 校友佔據相當多的要職。巴黎高等師範學院(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ENS)是一所著名的高等教育機構,成立於1794年,目的是為法國的大學和中學培養高水平的教師和學者,這所學校強調在科學、人文和社會科學等各個領域的深入研究和教學,雖然 ENS 主要是針對學術研究和教育領域,但許多畢業生(通常稱為「normaliens」)也選擇進入公共服務,尤其是那些對政策、研究和管理有興趣的人,在政府部門、學術界和智庫等領域,ENS 的畢業生往往扮演重要角色,並對法國的文化和政策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法國礦業團甚至因為專業因素,讓安妮·羅維津(Anne Lauvergeon) 成為阿海琺CEO,他曾說如果不是法國礦業團的,以他是女性沒有辦法身處高位。
核能對於法國的重要性在於能源自立,外加研究核能同時可以發電與發展核武,為什麼說法國的核能政策不容民主政治,因為法國的核能政策自20世紀50年代起就深受技術精英的影響。Corps des Mines(礦業工程師團)和國立行政學院(ENA)精英團體的成員,直接制定和管理核能政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精英們通常來自法國頂尖學校,具備深厚的技術和科學背景,因此他們的決策更傾向於技術合理性和國家戰略利益。
法國長期將核能視為國家能源安全和能源獨立的基石。約70%的電力來自核電,這使得法國在全球能源市場上獨樹一幟,出於能源安全和自給自足的考量,法國政府在推行核能政策時採取積極且強硬的立場,較少考慮來自國內反對核能的聲音或環保團體的意見。
更簡單的說,法國核能就是法國國家安全的基礎!在法國菁英的想法中,沒有核能就沒有國力,就沒有國家安全,採訪當時是2018年,經歷了2022年北溪二號因為烏俄戰爭的毀滅,更顯得法國礦業國家團的深遠的眼光。
正是因為這群菁英認為核能政策應以長遠的技術和經濟考量為重心,而非容易受短期政治影響的民意,在興建新核電站或延長舊反應爐的決策過程中,民眾意見通常就是聽聽而已,菁英完全不在乎。
所以為什麼這本書選了法國核能的標題是核能政策不容民主政治,有歷史與菁英達成共識的想法,而在2022年烏俄戰爭後,這樣的政策似乎讓法國電力更穩健,法國2023年低碳能源佔比達到91%,原因是因為天然氣佔比很低,所以空氣非常乾淨,核能佔據65%,水力發電10%,風力發電10%,天然氣不到9%。
2024年剛開始,法國能源部就宣布要蓋8座核能廠,法國在歐盟國家中人均年碳排4.7噸算是歐盟前段班,廢核的國家都將面臨能源轉型的困難。
《紐約時報》提到,在去年2023年底結束的COP28氣候大會上,場邊有包括英國、法國、美國、南韓與瑞典等22國,甚至包括主辦國阿聯,另外達成2050年國內核能發電量要達到2020年3倍的目標。
上圖:École Supérieure des Mines 是法國的「高等礦業學校」的總稱,指的是法國一系列以礦業和工程技術為主的高等教育機構,這些學校培養了許多法國技術專業領域的精英人才。這些學校是法國「礦業工程師團(Corps des Mines)」的主要來源之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