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質台股】20240927(五)-2850新產營運追蹤,2023年權益高峰

作者:納蘭雪敏



新光產險雖然叫做新光,但不是新光金吳東進那派的人物經營的,董事長吳昕紘是新光第三代,他有華頓商學院MBA學歷,在美國的美林、摩根大通證券工作過,他的父親是吳東賢,新光一代吳火獅總共有四個兒子。

吳東進、吳東賢、吳東亮、吳東昇,吳東進就是之前新光金控的董事長,吳東賢則是吳火獅第二個兒子,第三個兒子是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第四個老么則是吳東昇,吳東昇最小也已經71歲了,生於1953年7月14日。

但與新產比較有關的是吳東賢,吳東賢主要繼承新光紡織與新光產險,吳昕紘是吳東賢的長子,吳昕紘在2009年6月就接棒新光產險。

新產2016年、2018年、2022年都受到比較大的衝擊,其中2018年、2022年都是升息年,而2016年大環境並沒有特別的糟糕,當年標普500仍然上漲12%,債券也沒有出現大跌,比較可能是新產內部的投資失利。

我們以2024年6月7月新光產險的法說會資料來看:

主要業務以車險為主,責任險、商業火險次之。

綜合率指標部分:

自流費用率(Expense Ratio):自流費用率是保險公司用來管理業務和獲取保險客戶的成本與保費收入的比率。這包括營運費用、行銷費用、佣金等。

損失率(Loss Ratio):損失率是用來衡量保險公司在賠付上支出的成本佔所收取保費的比率,主要是反映保險公司賠付的金額。

兩者相加就是綜合率(Combined Ratio),整體反應保費的成本,扣除掉就是利潤,可以看出2023年利潤達到15%。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金融業指標是ROA,代表管理資產的利潤能力,目前來看大約都在5%上下。

ROA雖然僅有6%,但因為產險公司都帶有一定槓桿,ROE會更高,透過槓桿後都達到15%以上。


新產本身權益也高,股東權益比重2023年達到37.25%,比起2012年僅有26%已經算高。

資本適足率(Capital Adequacy Ratio, CAR),也稱為資本充足率,是衡量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資本是否足以抵禦承擔風險的指標,這個指標是監管機構用來確保保險公司有足夠的資本來應對風險並維持穩定經營的重要指標。

保險業資本適足率(RBC)的公式=自有資本總額/風險資本總額 X 100%。 

保險業提高自有資本的方式就是必須把獲利留在公司內,並且逐年提高,或者採用現金增資,以200%來看,200/100 = 2 = 200%,所以自有的現金必須有200元可以投資100元的股票或者房地產等被列為風險資產的項目,以新產而言是500元投資100元,大約就是20%才拿去投資風險資產。



所以大概可以猜測,9.13%的不動產投資,有價證券中僅有10%左右是股票,其餘30%應該都是債券,而36.71%為存款,算是非常穩健經營的公司。

從資金運用來看,整體顯的偏向保守,可能是目前全球資產價格過高。
高比例把資金放在銀行存款。


保險公司因為以權益為整體做觀察比起損益表更為重要。
所以股東權益的管理與資產管理比損益表狀況更重要,損益表主要看當年的風險管理。


2024年9月27日市值297億元,股價93.8元

本業利益
2024年H1本業利益:20.46億元
2023年本業利益:35.15億元
2022年本業利益:24.61億元
2021年本業利益:26.65億元
2020年本業利益:19.16億元
2019年本業利益:18.7億元
2018年本業利益:20.13億元
2017年本業利益:15.43億元

稅後淨利
2024年H1稅後淨利:16.87億元
2023年稅後淨利:29.14億元
2022年稅後淨利:20.04億元
2021年稅後淨利:22.54億元
2020年稅後淨利:16.3億元
2019年稅後淨利:15.62億元
2018年稅後淨利:17.7億元
2017年稅後淨利:13.65億元 

EPS
2024年H1稅後淨利:5.34
2023年稅後淨利:9.22
2022年稅後淨利:6.34
2021年稅後淨利:7.13
2020年稅後淨利:5.16
2019年稅後淨利:4.94
2018年稅後淨利:5.6
2017年稅後淨利:4.32

股息政策
2024年:4.99元 15.8億元現金
2023年:2.54元 8.03億元現金
2022年:3.2元 10.1億元現金

淨值
2024Q2:56.57元

負債額與比例
2024Q2:372.2億元67.56%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