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質財經】20250113(一)-1月13日財經重訊回顧(新台幣兌美元貶破33元)





23:52
歐盟10個成員國宣稱,是時候制裁俄羅斯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LNG)。

22:38
全球航空業ETF跌3.01%,半導體ETF跌2.5%,全球科技股指數ETF與科技行業ETF跌超1.4%,網路股指數ETF和生物科技指數ETF也跌超1%,區域銀行ETF、銀行業ETF、醫療業ETF則漲將近0.4%,能源業ETF漲超1.7%

標普500指數的科技板塊跌1.89%,電信板塊跌1.27%,公用事業板塊跌1.08%,可選消費板塊跌0.92%,原材料板塊則漲0.66%,能源板塊漲1.43%。

22:23
問:美國商務部發佈了新的人工智慧相關出口管制措施,請問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答:中方注意到,拜登政府於1月13日發佈了人工智慧相關出口管制措施。 措施進一步加嚴對人工智慧晶元、模型參數等出口管制,還拓展了長臂管轄,對第三方與中國開展正常貿易設置障礙、橫加干涉。 此前,美國高科技企業、行業組織等通過多種管道表達不滿和擔憂,認為該措施未經充分討論、制定出臺草率,是對人工智慧領域的過度監管,將產生重大不利後果,強烈呼籲拜登政府停止出臺。 但拜登政府對業界合理呼聲充耳不聞,執意倉促出臺措施,是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的又一例證,是對國際多邊經貿規則的公然違背。 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拜登政府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嚴重阻礙各國正常經貿往來,嚴重破壞市場規則和國際經貿秩序,嚴重影響全球科技創新,嚴重損害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全球各國企業利益。 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自身正當權益。

22:08 NVDA利空消息
據The Information報導,NVDA最新一代人工智慧(AI)晶元Blackwell在部署至資料中心時遇到了技術問題,主要包括伺服器機架過熱和晶元連接異常。 因過熱和連接問題,NVDA多家客戶(包括微軟、亞馬遜旗下AWS、谷歌、Meta)削減了Blackwell GB200機架的訂單。 例如,有客戶選擇等待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推出的改進版本,另一些則計劃採購NVDA的舊款AI晶元作為替代方案。 雖然NVDA推薦整機架方案,但部分客戶可能改為單獨購買Blackwell晶元以便自行組裝。

21:04
“比特幣持倉大戶”MicroStrategy在1月6日至12日期間以2.43億美元現金購買了約2,530枚比特幣,平均每枚價格約為95,972美元。 截至1月12日,公司持有約45萬枚比特幣,總購買價約為282億美元,平均每枚購買價約為62,691美元。 購買比特幣所用資金來自發行和出售股票所得,在1月6日至12日期間,公司出售了710,425股股票,所得約為2.43億美元。

20:58
寶馬汽車(BMW)銷量去年下滑,原因是一次成本高昂的召回事件疊加需求下降對德國汽車製造商的衝擊。 公司週一表示,集團包括Mini和Rolls-Royce品牌在內的汽車銷量2024年下降4%,至245萬輛。 寶馬去年9月下調了展望,因制動系統故障導致公司召回多達150萬輛汽車。

20:51
嬌生公司正在以146億美元收購Intra-Cellular Therapies,這是自2023年以來最大的生物技術併購交易,也是2024年以來首個超過100億美元的生物醫藥併購。 Intra-Cellular股價在盤前交易中飆升近38%,而嬌生公司股價持平。

Intra-Cellular Therapies Inc.(ICTI)是專注於生物製藥的公司,主要業務包括發現、開發和商業化針對中樞神經系統(CNS)疾病的小分子藥物。公司的研究和開發工作基於諾貝爾獎得主保羅·格林加德(Paul Greengard)在細胞內信號傳導方面的研究,利用這些細胞內機制來開發創新的治療方案。

主要業務是
神經精神疾病的治療:Intra-Cellular Therapies專注於開發針對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和重度抑鬱症等疾病的藥物。產品CAPLYTA(魯馬特佩隆)已獲得FDA批准,用於治療成人的精神分裂症和雙相抑鬱症。

臨床開發:公司目前有多個臨床開發中的藥物候選者,包括針對認知障礙的PDE1抑制劑,這些藥物改善與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神經精神疾病相關的認知功能和運動功能。

創新藥物研發:Intra-Cellular Therapies致力於開發具有新機制的藥物,以滿足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特別是在神經精神疾病領域,這些疾病影響著全球數百萬人的生活。

Intra-Cellular Therapies的主要業務是透過創新的藥物研發來改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並解決當前治療中的不足之處。

20:11
英鎊兌美元跌破1.21關口,續創2023年11月以來新低。

20:05 
Moderna預計2025年營收為15億美元-25億美元,此前預計25億美元-35億美元。

19:57 美國晶片控管下,NVDA與ORCL客戶可能受限
當地時間1月13日,美國政府宣佈推出美國製造AI晶片管制新規,規定美企向大多數國家出售晶片的算力上限。

美國對18個關鍵盟友與合作夥伴的晶片銷售無任何限制。 除此之外的大多數國家則將面臨總算力限制,每個國家在2025年至2027年期間最多可獲得約50000個AI GPU。 美國還將免除集體算力較低的晶元銷售許可,例如向大學和研究機構的銷售。

19:33
Intra-Cellular Therapies美股盤前漲逾35%,報導稱嬌生將以132美元/股的價格購買生物技術公司Intra-Cellular Therapies。

18:30
印度12月份CPI年增長5.22%,預估為5.30%。

17:27
美元指數上破110,為2022年11月以來首次,日內漲0.38%;
英鎊兌美元跌幅擴大至0.8%,觸及日內低點1.2108;
歐元兌美元跌幅擴大至0.6%,觸及日內低點1.0178;
美元兌日元觸及一周低點157.17。

16:19
中國1天期回購利率升至2024年9月23日以來最高。

16:13
交易員削減歐洲央行的寬鬆押注,傾向於認為歐洲央行今年將有三次25個基點的降息。

14:34
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發佈的2024年汽車工業數據中,新能源汽車產銷數量均突破1200萬輛,連續十年位居世界首位。 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88.8萬輛和1286.6萬輛,年增分別增長34.4%和35.5%,新能源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0.9%,繼續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的重要增長點。 同時,2024年新能源汽車出口128.4萬輛,較上年增長6.7%,繼續領跑全球。

14:07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分析,2024年,汽車產銷累計完成3128.2萬輛和3143.6萬輛,年增分別增長3.7%和4.5%,產銷量再創新高,繼續保持在3000萬輛以上規模。 乘用車產銷持續增長,為穩住汽車消費基本盤發揮積極作用; 商用車市場表現疲弱,產銷未達400萬輛預期; 新能源汽車繼續快速增長,年產銷首次突破1000萬輛,銷量佔比超過40%。

13:16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代表團將於1月中旬訪問日本。 期間,代表團將會見日本防衛省、自衛隊聯合參謀部領導,參訪有關軍事單位。 此訪有助於增進雙方理解互信,促進中日防務交流。

12:30
按美元計,中國12月出口年增長10.7%,進口年增長1%,均高於預期。
增強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流動性、優化擴容債券通「南向通」,香港金管局與中國央行深化香港和內地金融合作。
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培育一批數據標註龍頭企業,鼓勵通過資源整合、併購重組等方式做大做強。
高盛最新預測: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到年底將上漲20%左右。
創業板指低開高走漲0.12%,機器人概念股持續活躍。
恆指、恒生科技指數半日跌近1.4%,比亞迪電子、美團等跌幅居前。 

10:58
高盛最新研報預計,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到2025年底將上漲20%左右。 基於可觀的風險回報,機構建議,繼續超配A股和離岸中資股。 

10:36
前FED副主席Randal Quarles:市場對今年降息的預期是正確的。
不認為關稅本身會導致通脹。
關稅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FED降息。
預計美國會有大量人員被驅逐出境,但不會影響勞動市場。
在川普領導下,FED獨立性不會受到威脅。

10:26
融創中國盤中漲超11%,此前公告稱將堅決反對清盤呈請,不排除尋求更加全面的境外債務綜合解決方案。

融創中國(1918.HK)股價2025年1月10日週五早盤重挫近30%,下跌到每股港幣1.23元,創下2023年10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主要因為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1359.HK)旗下子公司對融創提交的清盤請願,香港司法機構網站顯示相關聽證會將於2025年3月19日舉行。

清盤請願是指債權人、公司股東或其他相關方向法院提交的一項法律請求,要求對一家無力償還債務的公司進行清盤(Liquidation)。清盤是指將公司的資產出售,用以清償債務,並最終解散公司。以下是清盤請願的主要特點:

通常由公司的債權人提出,當公司無法償還到期債務時,債權人可以向法院提交清盤請願。
清盤請願是一種正式的法律程序。一旦提交,法院將安排聽證會來審核請願的合法性及其理由。提交清盤請願後,公司可能無法自由處置資產,因為法律要求保障債權人的利益。此舉往往會對公司聲譽、資金流動和經營產生負面影響。主要目的是確保公司資產的公平分配,優先償還債務,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如果法院批准清盤請願,公司將進入清算程序,資產被出售用來償還債務,公司最終解散。

融創並非唯一面臨清盤請願的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包括碧桂園(2007.HK)及國資支持的遠洋集團(3377.HK)同樣面臨類似挑戰。自2021年以來,中國房地產業受流動性壓力影響,債務違約的開發商名單不斷增加,雖然中國當局過去一年推出一系列振興房市的政策措施,但對提振房地產買盤的效果有限,導致房地產業仍陷於低迷狀態。融創在2023年11月完成規模達90億美元的境外債務重組,成為第一家完成全面債務重整的中國房企;然而,本週有消息人士透露,融創已告知債權人,可能無法償還今年9月到期的境外債務,這些債務是其首輪債務重組的一部分。

融創此前在2022年曾遭遇清盤請願,請願於2023年被撤回,本次清盤請願可能進一步打擊其已受挫的市場信心,融創股價暴跌也反映出投資人對中國房地產業的悲觀情緒。作為一度在銷售額名列前茅的開發商,融創如今的處境凸顯出債務危機對大型企業的衝擊。

10:25
高盛:上調美元兌所有貨幣的預測,預計歐元兌美元未來三個月內將在平價交易,六個月內的交易價格為0.97。將未來三個月英鎊兌美元的預測下調至1.23,六個月預測則為1.22,此前三個月和六個月的預測都是1.32。將未來三個月澳元/美元的預測下調至0.62,先前則是0.66。

1. 美元兌歐元
歐元兌美元的預測為未來三個月達到平價(1.00),六個月內下跌至0.97,這表示美元預計升值,因為歐元相對於美元貶值。貶值 3.00%(從 1.00 貶至 0.97)。

2. 美元兌英鎊
英鎊兌美元的預測為未來三個月下降至1.23,六個月下降至1.22(先前為1.32),這表明美元預計升值,英鎊相對美元貶值。未來三個月貶值 6.82%(從 1.32 貶至 1.23),六個月內貶值 7.58%(從 1.32 貶至 1.22)。

3. 美元兌澳元
澳元兌美元的預測為未來三個月下調至0.62(先前為0.66),表示美元預計升值,澳元相對美元貶值。貶值 6.06%(從 0.66 貶至 0.62)。

10:00
中國海關總署1月13日發佈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3.85萬億元,年增長5%。 出口25.45萬億元,年增7.1%,進口18.39萬億元,年增2.3%。

09:03
台幣兌美元盤初貶破33元整數關卡,為2016年以來首見。

07:48
週一逆回購到期規模為141億元,週二為71億元,週三11億元,週四41億元,週五45億元; 週三另有9950億元MLF到期。

07:01
WTI原油開盤漲近1%,報76.5美元/桶。 美股股指期貨開盤微跌,標普500指數期貨和納指期貨均跌0.1%。

06:32(馬斯克不認為加州大火是氣侯所產生)
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在加州發生破壞力巨大的自然大火的背景下對它是由氣候變化引起的感到懷疑,將目前發生的情況與德克薩斯州的情況進行了比較。 一位X平臺用戶發文稱正是氣候變化已經給加州帶來了101起大火。 馬斯克轉發並評論寫稱:「如果(大火)由氣候變化引起的解釋是對的,那麼德克薩斯州的森林面積是加利福尼亞州的兩倍,燒毀房屋的大火數量也應該是加州的大約兩倍。

06:30
美國最高法院今天將就TikTok禁令發表意見,東京證券交易所因成人之日休市一日。

06:25
我國輸送容量最大、距離最遠的特高壓工程——新疆準東至安徽皖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到1月12日已累計輸送電量超過3000億千瓦時,相當於1.3億個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