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質台股】20250217(一)- 台股2025年1月份營收僅有22家創歷史新高

作者:納蘭雪敏



台股目前以去年2024年9月11日金管會證期局公布的資料,上市公司共有1018家,上櫃公司有825家。

數據如下:

而我以200億元新台幣做為分界,選1月份營收創下歷史新高的公司。
以代號做為分類,統一(1216)與統一超(2912)繼續創下營收新高。

統一歷史還原最高價格是90.6元,週五2月14日收盤為80.9元,近四季的本業利潤為333億元,市值4597億元。

統一超歷史還原最高價格是314.3元,週五2月14日收盤264.5元,近四季的本業利潤為139億元,市值2750億元。

統一集團目前仍是台股持續創下新高的營收成長主流。

台積電與鴻海基期參考

AI相關概念受到淡旺季拉貨差距。

台積電去年2024年整年的營收高點在10月份的3142億元,次高12月的2782億元,11月的2761億元,而最新公布的2025年1月營收則是2933億元。

鴻海則是同樣在2024年10月創下8048億元的新高,但鴻海次高落在2024年9月的7330億元,第三高則是11月的6726億元,最新2025年1月營收則是5387億元。

AI相關概念股

川湖(2059)因為做伺服器導軌在AI時代重量大增,使得相關營收水漲船高,歷史新高在1715元,週五2月14日收盤為1675元,是目前台股成長股中股價最領先的公司,近四季的本業利潤為52.3億元,市值1596億元。

台光電(2383)主要製造銅箔基板(CCL)和絕緣樹脂(PP),這是印刷電路板(PCB)的關鍵原料,因為CCL市佔率高,在高速、低損耗材料(如M8等級)領域有技術領先地位,NVIDIA的AI伺服器UBB(通用基板)和OAM(加速器模組)所使用的CCL材料,台光電市占率高達90%,新一代AI伺服器(如AWS Trainium2、NVIDIA GB300)對高頻、高層數PCB需求增加,台光電的M8材料因低信號損耗特性是CCL首選,帶動ASP(產品單價)顯著提升。

法人預估,AI伺服器CCL的價值約為一般伺服器的6-8倍,除NVIDIA外,也成為亞馬遜(AWS)、Google等四大雲端服務供應商(CSP)中三家的主要供應商。

2024年後,非NVIDIA的CSP客戶訂單占比超越GPU大廠,降低單一客戶依賴性,訂單能見度已達2025年第三季,即使面臨傳統淡季(如2025年第一季),營收僅預估季減2.6%,顯示需求韌性強勁,為應對AI伺服器、800G交換器及低軌衛星等高成長領域的需求,台光電積極擴充產能。例如,投資81億元於大園廠布局載板產品,並規劃2025年底總產能達580萬張,希望滿足未來3-5年的市場需求,還有馬來西亞、中山廠及黃石廠的擴產計畫。

2024年第四季受惠於AWS Trainium2伺服器放量,毛利率提升至29.18%,營收季增6.9%,台光電營收自2023年第二季起連續七季創新高,2025年1月營收更達69.86億元(月增9%、年增55.78%),創單月歷史新高,反映AI需求的強勁支撐。

目前歷史新高在634元,股價週五2月14日收盤為595元,市值2054億元,近四季的本業利潤為111億元。

航空業者(7月與12月份旺季)

臺灣民眾持續瘋海外旅遊,華航(2610)、臺灣虎航(6757)、星宇航空(2646)三家都在1月份再創歷史新高營收記錄,星宇因為上市時間短較不具參考性。

華航(2610)1月份營收創下192.9億元歷史新高,去年2024年12月新高184.6億元,7月份183.5億元,可以說寒暑兩季營收都相當亮眼,華航歷史高點32.74元,股價週五2月14日收盤為24.05元,市值1455億元,近四季的本業利潤為144億元。

最大的同業長榮航(2618)實際上營收雖然沒有創下新高,但2024年12月200.5億元,2025年1月其實也一樣是200.5億元,表現也是相當不錯,年增13.7持續成長中。

臺灣虎航(6757)1月份營收創下16.92億元歷史新高,去年2024年營收高點7月份的在16.27億元,虎航的12月份業績就比較差,僅有13億元,與10月份13.03億元相當,比起8月份次高15.31億元就明顯不如華航與長榮航空。

臺灣虎航歷史高點94元,股價週五2月14日收盤為84元,市值386億元,近四季的本業利潤為36.9億元。

星宇航空(2646),星宇航空是長榮總裁張榮發生前指定的繼承人張國煒所創立,張國煒今年已經55歲,星宇創立後就遭逢疫情,2025年1月業績成長驚人,已經來到42.38億元,已經超越臺灣虎航,雖然比起長榮航空已經破200億元的營收,華航也接近200億元的狀況,目前至少還差距五倍的規模。

星宇航空(2646)2024年的營收高點落在12月的35.37億元,以及7月的34.78億元,可見7月與12月確實是臺灣航空業者的大月。

星宇航空(2646)歷史高點32元,股價週五2月14日收盤為28.5元,市值857億元,近四季的本業利潤為24.7億元。

但特別注意星宇航空市值目前已經850億元左右,華航的營收是星宇的五倍,市值卻不到兩倍,顯示要不就是星宇股價過於高估,要不就是華航股價過於低估,導致兩者營收與市值的不對稱,或者市場看好星宇將持續搶下華航的市佔率。

零售業者

寶雅(5904)是臺灣零售通路業者,主要以美妝、食品、生活用品等為主,2025年1月份創下24.2億元的新高,2024年歷史營收高點在2024年的2月20.68億元,如果以統一超(2912)對照2024年,統一超(2912)在2024年營收高點在7月的296億元,次高8月的295.6億元,12月的291.4億元。

寶雅(5904)2024年12月開始突破20億元的瓶頸,達到22億元以後,1月份再度向上衝刺,1月份全台有418間寶雅,寶雅主要特色是店面大價格雖然不便宜,但要買什麼幾乎都能很快買到,比起屈臣氏、康是美等競爭對手場地明亮寬敞,被堪稱台女概念股,專做臺灣女生的生意。

並曾有臺灣女生分享在寶雅逛會有便意,這通常代表放鬆的感覺,甚至寶雅為了這個現象還專門新建廁所來方便女性上廁所,而臺灣的醫師曾針對這個現象認為,因為逛寶雅時需要有各種姿勢觀看商品,導致促進了腸胃蠕動。

寶雅(5904)歷史高點566.4元,股價週五2月14日收盤為498元,市值523億元,近四季的本業利潤為33.8億元。

大樹(6469),大樹是連鎖藥局,歷史高點375.5元,股價週五2月14日收盤為162.5元,市值215億元,近四季的本業利潤為8.05億元,大樹2025年1月營收16.11億元,去年2024年整年高點在10月的15.14億元,推估是因為冬季感冒等藥品銷售,次高12月的15.07億元,多數時間都在14億元左右,以大樹來看,並不能算做是成長股,比起寶雅連續兩個月突破2億元的營收成長,大樹的成長差約只有1億元,不過以比例來看,15億元上升到16億元的比例也是成長,但本業利潤僅有8億元確有215億元的市值,行業又是零售有點過於高估。

罕見的飯店類股-晶華酒店

晶華(2707),在臺灣旅館一片蕭條之時,晶華(2707)營收逆勢創下歷史新高,歷史股價雖然在311.7元高點,股價週五2月14日收盤為高點,195.5元,2025年1月營收首次突破7億元,去年高點在2024年12月的6.81億元,上一次是2024年1月才有6億元以上的6.23億元的高點,顯示晶華(2707)營收高點也在冬天,夏天反而相當普通,暑假都在4億元左右,但這可能是受到去年4月份花蓮大地震,在花蓮的太魯閣晶英酒店受到嚴重影響,否則往年暑假也都有5億元以上的營收表現。

此外因為北投的晶泉丰旅開幕也開始幫助營收,晶華、晶英、晶泉以及捷絲旅的1月份住房率皆超過八成,以我實際住過晶華酒店的感覺是會在小細節讓你有划算感,比如以寒舍的旅館,如寒舍艾美、艾麗質感比起晶華酒店更好,但沒有讓你會覺得很好的餐飲品質,晶華飯店五樓我曾經入住過一晚要價超過3萬元新台幣,但他會送你一瓶300元的紅酒,你不查價格會覺得很划算的感覺,房間內至少超過30坪礦泉水,還贈送行政酒廊,三溫暖、健身房,而且晶華酒店的頂級SPA,沐蘭SPA我要預約也預約不到,都被貴婦預約滿了,晶華的客戶可以說真的是臺灣頂級消費的代表之一。

其餘創下新高的還有半導體的昇陽半導體(8028)、崇越(5434)、瑞昱(2379)、祥碩(5269)、京鼎(3413),電腦周邊的華擎(3515),軟體則有支付的LINEPAY(7722)、零壹(3029)、鈊象(3293),金融則僅有永豐金(2890),與特斯拉相關的貿聯(3665),高爾夫相關的復盛應用(6670),就僅有這22家公司。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