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6今日選股(一)-國家主席無限期制,吉利會成為下一個海航嗎?

三中全會是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委員的會議
因為共產黨的計畫都是以五年為一個單位
所以總書記的任期也都是五年
但這次不得了了
週一開會竟然要討論廢除憲法的任期限制

此新聞一出
輿論譁然紛紛稱習近平即將稱帝
就連中國內地的網民也紛紛開砲或嘲諷
有一個中國網民的言論最好笑
她說:
我媽逼我在習近平任內一定要結婚,這下我可以鬆口氣了。

歷史讀多的人都知道
所有集權政治最後都會演變成為壓榨的政體
越壓榨國家的創新與競爭能力就越弱
且暗暗的還支持習近平稱帝

昨天這消息一出
中國的Google網路搜尋移民
甚至避難權
金融海嘯的時候Google的移民關鍵指數衝到最高100



但在昨天這消息一出以後
竟然飆高到跟當初金融海嘯相同的指數
實在是驚人
可知中國網民有多麽恐慌
大陸能夠翻牆使用Google的人都是少數
會在大陸搜尋移民表示都是菁英份子或中產階級



幾乎全世界都知道
中國有今天是從鄧小平開始從過去的共產路線
進步到改良式的社會主義
也就是全世界先進國家都必須有的兩個因素

1.私有產權
2.市場經濟

這兩件事情是所有先進國家的必要要素
全世界沒有我想得到的先進國家脫離這兩個東西
大陸有今天也都是因為有這兩件要素
不過今天最後的結果
只提到要修憲
沒有提到要更改任期

另外一件事情
吉利汽車的李書福
上一次吉利汽車上版面是收購了
安全性極佳的Volvo
volvo的車台灣很多新聞車禍圖片
都能看到撞擊的安全性都極高
這次吉利直接入主賓士
大陸稱為朋馳的戴姆勒汽車
以吉利的自有資本來算大概只有41%
約莫283億人民幣左右
而這次要收購戴姆勒汽車約9.75%股權
大概90億美元
簡單算算成台幣是2700億台幣
而吉利的自有資本約莫1301億
吉利CFO說資金是從海外取得不動用中國國內資金
以戴姆勒的殖利率大約是4%
因為戴姆勒本身也還在擴張階段
但講到這邊相信很多人都懂了
現階段戴姆勒還持續投資與擴張
都靠自身的經營取得資金
如果你還記得戴姆勒在2010年
投資Tesla在2014年10月賣光光
這家公司的觀點
Tesla股價240就是高點了
值得賣一賣了
這就是會經營的人的觀點
他不會在意你那些什麼夢想
扎扎實實地看你經營成果
在吉利此前還收購蓮花跑車等

問題是假設單純只是投資
對吉利而言並無好處
但假設吉利入股後
能不能實現吉利
2020年90%的新能源車的目標
戴姆勒在鋰離子技術和燃料電池技術大幅領先
而之前本來是吉利先邀請戴姆勒合資電動車公司
被斷然拒絕
假設這次吉利入股後能取得技術
才是吉利未來在中國市場的一大進展

雖然媒體與很多財經名嘴這次都看好這筆交易
但我的看法是
如果這筆交易沒有入股取得技術的性質
對吉利根本是玩火
因為本身的自有資本只有40%
現在世界的資金狀況
50%的自有資本率都剛剛好而已
只有40%就敢大膽借錢入股
在全球股市這階段和繁榮週期的末端
實在太大膽了

前一陣子bridge water的創辦人Ray Dalio
放空歐股220億美金
但他主要放空聯合利華、空巴、西門子
要是在回憶一下之前我對歐洲的看法
因為美元太過弱勢歐元很強勢
20180128今日選股(日)-韓國出口創33年最大跌幅,超強美元,崩解的出口
1歐元兌1.2美元是關鍵價位現在還是在這個點位
橋水很可能是對賭歐洲企業匯率影響導致歐洲的經濟崩盤
且還有一件事
現在我看多美元轉折
假設一反轉兌美元強勢等於歐洲熱錢撤光光
但問題是西門子本益比才15
空巴高一點26
聯合利華22.92左右
其實都不算太高太離譜
但這些組合交易加上作多黃金
幾乎可以看見bridge water在賭
歐洲金融海嘯發生
光是2/1-2/8放空部位就增加四倍高達131億美元

特別作空德國與義大利
這當中也包括戴姆勒汽車
你可以解讀現在這家世界知名的避險基金
正在跟中國吉利對做
去年1/6號戴姆勒72元
今天70.2左右
等於一年多一來股價其實沒漲還跌
這是bridge water做空的第九名的個股
接下來一年接著看到底誰勝誰敗
而你覺得我選哪邊?
當然是跌的那一邊
所以我才持有大量現金

根本不買股
就是在等著撿屍體
因為選擇權市場波動實在太大
我在今天開盤
開始正式介入選擇權
且方向是買進賣權
但因為選擇權是高度槓桿的商品
當你當買方的時候
很容易就把錢全部輸掉
而當大跌沒有發生
你的資金就會全部歸0
但是當你是賣方
你資金不止歸0
還可能要賠錢
這次我預計的時間達一年半
準備的資金是一年半每週都投入
等於預計投入80週左右的資金
並且搭配部分的遠月選擇權
以目前的狀況我認為還是非常適合操作買方
但冷血投資不會公布任何部位
有興趣可以自己介入

因為大盤已經從底部反彈將近700點
所以我認為時機已經逐漸形成
但2/5日的高點是10970
隔天2/6就是崩盤殺戮日
也就是最終高點位置
我認為這波反彈就到11000而已
這就是我對大盤的看法
我還是持續的警告
無論個股與大盤都不適合做多
因為全球的系統性轉折點已經來到
這點與Bridge water的Ray Dalio看法一致
甚至我看轉折的時間遠比他早上將近半年
但我的看法是這波衰退來臨後
將迎來真正健康的大多頭
且伴隨著5G和AI應用例如無人車等
新的技術革命產生
以及區塊鏈等應用會真正進入人類生活
空頭通常都要面臨一年左右
在今年發生以後就數一年左右
這一年內就會找到買點
就要大量買進
不過還是要提醒
選擇權是高度衍生性金融商品
如果你自己不熟悉
不會做請千萬先弄懂或者乾脆不要做
保留現金即可

如果你很熟悉
也不要認為我的看法一定正確
這裡的資訊都是免費的
既然是免費的都是一個參考
我這樣做不代表我是對的
最後證明如果我是對的
那也有很大是運氣成份
畢竟市場常常捉摸不定
所以如果你對選擇權很熟悉
也請自己為自己的錢負責
在你研究過一切
確定下單的時候
是你自己做的決定
沒任何人幫的了你

我看台灣的分析師
這些號稱有牌照的老師
其實說穿台灣分析師制度非常荒謬
台灣的證券分析師限制他人不能進入這個行業是違憲的
憲法有保障人民的工作權
證券分析師期貨分析師
是誰發照的?
根本不是國家考試的專業證照
憲法第八十六條明文規定
專業技術人員執業資格
要由考試院依法考選
所以證券分析師的資格其實是沒有憲法背書的
等於是變相傷害憲法第15條人民的工作權
所以無論所謂的合法投顧
其實是違憲的
因為這不是國家考試考取的
而所謂的非法投顧
也不是真的非法
只是因為台灣很可笑的法律制度
在台灣你如果權益沒有受到侵害
你不能釋憲
也就是說假設你沒有去搞一個投顧
然後讓一個人檢舉你
你是不能申請釋憲的

講白話點
假設做一件事情違憲好了
你一定要去做這件事情
才能申請釋憲
而不能針對這個問題請大法官作出解釋
所以台灣其實很可悲
全台灣應該沒人不知道
只要投資一定有輸有贏
沒人可以不輸錢
而且就算你去年賺錢也不保證今年贏錢
沒人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情
所以我很討厭的就是我講了什麼
有人聽了
賠錢了
就來怪我

一來我會很自責
所以我就不想談對行情或個股的看法
但二來又很想談
因為假設我不說
這些看法與觀點就一輩子沒人看見
到我死了就跟我一起進骨灰罈
那活著幹嘛
賺錢沒什麼了不起
有趣的就是想法能夠一直延續下去
所以雖然撐著很苦
每天花很多時間研究
但還是免費分享
只把系統化的部分知識
例如財務知識、總體經濟等等
這些教科書上或許都有在大學中也是課程
但關鍵是加入了實務的經驗
例如升息往往會帶來資產價格衰退
但事實上去年卻每次公布升息美股還上漲
因為另一個面向是全球資金仍然寬鬆
這些經驗就不是教科書能教的
另一個層面的東西是思辨的能力
這些思辨的過程
都盡量留在Blog內
但價值觀本身就沒有對錯
有人喜歡吃蘋果、有人喜歡吃香蕉
關鍵是你怎麼替自己的價值觀做思辯
思辨的深度又有多深
這才是你在投資市場留下最好的禮物
而且是給你一輩子最好的禮物
因此自此以後你很難被騙
就算你被騙了
你也能心甘情願知道自己輸了
我想這Blog成立的目的
就是聚集這樣的人
把投資做的又好又有紀律
而準不準其實很難說
就像我這一年來對製藥產業非常看好
為什麼?

以生達來說就好
短期當然企業都會遇到一些週期和利空的影響
比方去年生達有員工在洗滌槽尿尿
如果你稍微有點生產線經驗就知道
企業的組成都是一層一層上去
假設一個部門50個人
40個作業員
3個行政
2個業務
2個品管
3個主管
大概就這樣
作業員薪資能多高很有限

假設開太高的薪資會發生一個問題
來的人素質會比較高
但他要求會更多
他會不安於現狀想升官想怎樣怎樣
最後達不成就離職
所以有時候薪資的本身就限制了條件
但也侷限了素質
因為假設公司擴展的不夠快
也很難一直升官或加薪
且企業多數的想法非常單純
只要外面人好找就不用加薪
且加了薪也不知道表現好不好
但如果表現好的員工正常的企業
一定會給比較多的獎金
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在管理實務上我也問過很多老闆跟主管
甚至連我本身也是這樣管理
因為該賞不賞反而會造成士氣低落

在台南這種地方開藥廠
發生這種事自然就也不會意外
行為無法原諒
但動機可以理解



因為不想脫下防塵衣
沒經驗的人大概不知道
我有個親戚長輩
在早期台積電開創的時代進入
就是受不了防塵衣才離職
這個洗滌槽也是洗脫把用不影響製程
做企業絕對沒有辦法完美
你只能看公司對這件事情的態度
且公司改調他為行政職
這就是很標準的台灣公司
會讓員工有機會改進的人情味
不會隨便開除員工
這是我對生達的看法

從宏觀的角度看
生達連續50年都賺錢
且每年都帶來穩定的經營績效
17億多的股本都能獲利約3.5億左右
穩紮穩打不搞財務槓桿
也不跟股東亂要錢現金增資
這是企業經營層的財務操作非常穩健
這是關於管理數字
再往外一層看
因為台灣的健保每年都砍這些學名藥廠
學名藥就是新藥的專利過了以後
因為專利會公布配方內容
部分製劑不會公布
但都能讓你做出療效相等的藥
以不同的方式和原料藥製作出這些專利過期的藥
就能跟原廠競爭
且往往更便宜
因為有些類似生泰、神隆的藥廠還自己有好幾種原料藥
例如A原料藥+B+C = A1藥
A原料藥+D = A2藥
當原料藥廠有原料藥就能有規模經濟
降低成本來製造原料藥
有時候規模不一定輸給原廠
或者因為地區因素也可以方便醫院購買等
而藥在全球老年化的背景下
你老了身體好就吃營養食品不得不吃
從B群、深海魚油、葉黃素、乳酸菌等
這些營養品生達也做
藥就是生病的時候吃的
他們也做

這就跟之前我談到杜雷斯保險套的例子
這間保險套公司去收購奶粉公司
想生孩子的去買奶粉
恰好
生達也有端強貿易做奶粉的
那你要是不生孩子就要買保險套
他也做到你生意了
不管怎樣你都被他做到生意了
只要他不是賠錢做生意
且市場人口持續增加
業績就會慢慢被反映出來
但即便這樣還要擔心一個問題
公司治理的狀況
所以我才常常掛在嘴上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你要把錢拿去投資就要交給你信任的人
而因為你沒有錢到可以買下來
所以交給專業的來
就是給生達的經營階層

就要學會看他的紀錄與財務數字
這無論要投資哪家公司都是一樣的
不會有什麼改變
而學名藥市場也跟所有的市場都一樣
全球面臨激烈競爭
導致去年藥價下跌
但人口一直變老就在比賽是產能開得快
還是藥價漲得快
所以投資就是這樣
有風險但你至少要了解風險在哪
且透過投資組合和風險控制
去規避掉風險
寧可少賺不要賠是最高的指導原則
這次個股的投資

關於選擇權投資又另外一回事
這個每個人不一樣觀點也不同
但從2/6的期權大違約
也是有很多人沒經驗信了一些老師
導致破產
但我並不覺得完全都是老師的錯
這世界上永遠不會有絕對的對錯
只是爭議比例的問題
因為當你在投資永遠第一件事情要知道
我最多會賠多少

以股票來說一家公司最慘的情況就是下市
不會再更慘了
所以就是全部賠光
但如果你分散資金到五家公司
例如看好學名藥製造
投資生達、神隆
這樣假設一家出問題
另外一家並不會出問題
除非他們是母子公司等
所以像是有些交易就很糟糕
例如投資鴻海又投資鴻準
雖然假設鴻海有問題不代表鴻準也有問題
或者反之來說亦然
但他們是有關係的母子公司
所以假設投資了鴻準就不應該投資鴻海
因為這樣風險就沒有有效分散
特別轉投資比例越高甚至列入合併營收的子公司
更是如此

就像我看好一家公司也不敢跟你說
他絕對讓你賺錢
同理
你應該知道世界上沒有神
你有聽過拜基督、媽祖、財神爺就絕對發財的嗎?
大家還不是都拜心安的
假設拜一拜不準不神你會去找神明算帳嗎?
好像沒聽過
但去拜老師他會比神更厲害嗎?
既然神都無法百分之百答應你什麼了
人更無法
所以人要靠自己
對別人的話參考就好
永遠懷疑

我非常愛看美國的法庭劇
每次律師都能把一個同樣的事實
用不同角度描述出來
在這邊再推薦各位一部世紀大作<十二怒漢>
這部電影就是在一張桌子大家打嘴砲度過
講的就是美國的陪審團其中一位思辨能力邏輯能力強的人
如何一步一步發覺真相
這就是投資要做的
找真相然後下單賺錢
真相不見得跟你想的一樣
而且比起法庭的事實
往往投資還會多出很多變數
像是有人去洗滌槽尿尿之類的變數
大一點甚至匯率等等
好的公司應該盡量把變數控制到少一點
但相對績效就會平穩些
投資應該追求就是這平穩的績效而不是暴起暴落

在大賣空中
交易CDS類似賣權商品的貝瑞醫生
因為連續虧損好幾年
這是我最喜歡大賣空裡的橋段
Dr.Burry ,中文就叫貝瑞醫生吧
因為他本來是醫生因為績效太好轉作基金經理人
大概在電影1個小時15分左右
他要離開辦公室的時候
非常沮喪的對助理說明天要開始來賣股票湊足CDS保費
這時候他已經虧了快20%
他說:該死的證券市場就是不跌
整個金融系統該不會都是詐欺吧
助理回他:Or...you are wrong
這句我印象超深
後來Dr.burry回他:有可能,但我實在找不出自己錯在哪
他大概也不知道投資人有多蠢
因為理論上就是該跌
但就是不跌
或者理論上就是該漲
但就是不漲
因為每次行情預測錯
我們總是質疑自己是否也錯了或者我們開始找個人來怪
或者怪政府還是企業老闆
或者揭露出來的數字不如預期就失望
這都是很正常的市場情緒
而如果沒辦法承受
就應該一開始先預想最壞的情況
才開始做投資
你先能接受你全部賠光光才能接受現實
像現在我的投資部位是總資金10%
我趁著反彈再清空一部分的股票
現在全部賠光就是賠10%
完全不會讓我在意
每天都在等跌
等不到就繼續等
因為景氣不可能永遠都這麼好
花也不可能永遠只開不懈
這就是股市均值回歸
跌越兇就漲越大
漲越兇也跌越兇
這幾天反彈這麼兇一堆人又忘記風險了
景氣就是在這些瘋狂中循環
最後我想說的是人應該學著為自己負責
雖然常常我們有不負責任的政府、企業、投資人
但至少讓你自己成為一個替自己投資負責的人
學著接受投資有可能會虧錢的
而唯一要怪的就是自己
因為你選擇投資的
但我仍然相信只要有好的決策品質
就會你會虧錢你也是市場虧最少的那個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