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7今日選股(一)-買庫藏股好過投資設備?沒東西投資了,大家一起滅股行動

閱讀文章前,請先閱讀本部落格免責聲明連結!




 


 


免費訂閱本Blog方式


請先點選以下網址按下上方“關注”按鈕,即可收到最新資訊




 


2018贊助與加入好友方式:點擊進入


2017贊助與加入好友方式:點擊進入


2017贊助好友文章列表:點擊進入


年度贊助好友Q&A:點擊進入


 


 


 





 



重要事件簿:點擊進入


 


今年以來有1兆美元的資金要進入美國回購庫藏股


庫藏股如果你對財務報表有點熟悉


是會實際消滅公司帳上現金


尋求的是從市場銷滅股本


也就是流通的股票籌碼會減少


這是十年來今年美國企業花錢購買庫藏股超越投資設備


2018年被授權的庫藏股回購已經達到7620億美元


而今年標普500的資本支出只有3410億美元


幾乎你可以這樣解讀


每花兩元買庫藏股註銷股本只有等比例的不到ㄧ元購買設備


而最重視投資未來


也就是把錢花在購買設備與研發經費最高的50家公司


股價表現落後標普500指數


這也難怪為什麼減資後的國巨大漲


而美國股市規定


企業公布財報前的一個月不能購買庫藏股


有86%的企業在10月5日都會被這規定綁死


所以10月美股等於失去了90%的庫藏股買盤


10月我們就能見到比較真實的美股買盤


而不是來自於公司派的註銷股票


 


今晚美股普遍開低


科技股成為殺盤重心


亞馬遜現在的本益比是312


最近股價9個交易日有2天紅K


剩下7天都是黑K


上一次這樣是在7月底以前


但因為亞馬遜還沒跌破上升通道


目前技術面還是以多頭看待


 


以美國目前的家庭實際收入中位數


也就是扣除掉通膨後的實質購買力調整




實際上看到這張表


可以發現


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的實質購買力是到了2016年才正式超越2017


可惜台灣從來沒用通膨數據去做過這張圖


統計學廢的要命


主計處整天只會公布欺騙人民的統計數字


諸如什麼平均薪資4.8萬


卻永遠無法面對薪資購買力大幅衰退的事實


更別提如果把房價放進物價公式


台灣的薪資購買力我看已經衰退個50%甚至70%


這就中國歷朝歷代最愛玩的貨幣稅


以高額發行的貨幣來稀釋人民的財富


但對不懂貨幣銀行的學的可憐老百姓


再怎麼辛苦工作都追不上懂貨幣


懂的如何利用理財工具抗通膨的投資專家


 


從個人收入來看2014年至今


美國的實際薪資增速


也就是扣除物價後的薪資其實2018年也正在下滑


反倒沒有2014年到2015年來的快


 




 


 


下面這張圖是美國信用卡違約率(Delinquency Rate on Credit Card Loans, All Commercial Banks)


可以看見從2015年開始升息循環後違約率就開始上升


 




 


再以整體消費信貸(Total Consumer Credit Owned and Securitized)來看


 




用金融海嘯與現在的總額去除以人口數


做非常粗糙的概算


2008年美國人口是3.041億人


2017年美國人口是3.257億人


2008年信貸總額是2.6190兆美元


2018年信貸總額3.8420兆美元


2008年的平均數字是8612美元


2018年是11796美元


11年間消費債務的成長比例是36%


我們把它換算成台幣


以台幣近期匯率30.8折算


等於2018年初


平均美國人的債務是363316台幣


而且這還要扣掉美國的年輕人和


還沒有資格擁有消費債務的人


 


當時金融海嘯的呆帳規模


大概是10.6兆美元


其中抵押貸款基金大約持有7成


3成是一般金融機構


而消費信貸的總規模因為本質上不是一種抵押貸款


所以他沒有放大信用再次擴大的功能


舉例來說


一間房子如果是1000萬


上漲到2000萬


信用會被放大可以再次借出錢來


但信貸不會放大


100萬的債務不會增長


最大違約就是整體違約


比方說信貸市場的總規模是100億


全部的人都不還錢就是呆帳100億


不會再次放大


所以美國有些媒體稱美國人有卡債危機


這一點從總體數字來看


不至於有這樣的風險


 


另外兩個被美國媒體提到的車貸危機和學生貸款危機


有機會我們再來檢視


可以確定的是美國的卡債不會演變成風暴


但債務的壓力來自於利息


如果美國基準利率持續上升


就好比台灣的升息循環也會對房貸


產生極大的壓力


現在轉折點都會是在利息


只要利息開始升逾放與違約就會開始增加


所以對升息不要視為利多


要視為利空


反而從現在開始如果美國的整體經濟狀況


一直好於預期


對於股市與金融資產壓力更大


違約就容易發生


流動性也隨著縮表與升息壓力漸增


而這時候反倒需要仰賴個人實質薪資的強勁增長


才有機會軟著陸


很久不見的ESI


https://www.yardeni.com/pub/citigroup.pdf


這老朋友可以看見


ESI與10年國債殖利率有很高的連動性


當預期下降殖利率下降債券價格上漲


近期不斷下降的ESI


都是在反應遲遲無法破3%的美國十年國債


在反向看本益比


因為回購因素


美股的本益比下降是趨勢


但自此前


ESI走跌本益比就容易修正


可以簡單看作


股價下跌


但因為回購的力量


使得美股本來該跌不跌


因為公司釋放原本該做資本支出的現金來做回購


有效降低了本益比


抵銷了下跌的衝擊


所以你要特別注意


高本益比的股票還是很危險


因為難以抵抗ESI的連動性


所以巴菲特為什麼投資蘋果


因為蘋果的本益比還不到20


在動輒40以上的科技股市場


強勁的蘋果現金流


只有20的本益比外加服務內容的高現金流成長性


實際上實在不能說他貴


反而要擔心的是那些更離譜的科技股


 


高本益比科技股的修正潮


會讓2018-2019的美股


有類似2000年網路泡沫的股市修正


但與此同時


低本益比的個股卻能相對獲得支撐


這會是未來兩年美股非常特別的現象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