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最有名的經濟學家之一,Milton Friedmen,我們已經對他的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有一定的認識,但他另外的一項貨幣政策主因,當今的環境背景自從2009年的量化寬鬆以後,還是持許的在使用,Milton Friedmen也是反對金本位者之一。
沒有錯,金本位最大的問題就是當經濟衰退時,如果無法提供足夠的貨幣供給,就容易導致蕭條,因為此時缺乏資金流動性,當貨幣荒發生,就容易發生市場出清或者違約等狀況進一步導致經濟惡化,金本位最大的問題就是如果沒有中央銀行人為調控貨幣發行,經濟蕭條要用更久的時間解決,因為如果把黃金當成是穩定成長的貨幣,他無法短時間內大量供給。
但反過來說,貨幣主義從1968年走到現在,他的問題是中央銀行在2008年的次貸風暴中使用了QE發生了很特別的現象,資產價格大幅上揚,但實體物價卻沒有反映這樣的通膨狀況,我認為最主要的因素是全球化的低利率,導致購買設備的成本大幅降低,庫存的成本也大幅降低,而且市場目前全球化競爭,比如中國大陸生產的產品銷售到美國,此時即便美國的貨幣超發,但這些多餘的流動性還是可以藉由進口取得便宜的商品,即便匯率不佳,美國的企業還是可以透過廉價的美元強勢主導地位來投資海外取得廉價資金而擴張海外市場接著反向輸入美國便宜的產品,所以美國FED當時的主席柏南克準確的預料到了通膨並不會因為QE而發生。
日本經驗給了QE很好的一劑強心針,於是日本發狂似的持續QE。
Milton Friedmen的貨幣主義認為只要中央銀行良好調控了貨幣供給,順應自然發展,就能讓經濟正常,但各國政府並不這麼想,且柯林頓時代開始的金融鬆綁證明,資本主義的放任最終會導致巨大的災難,投資銀行龐大的擴張吸收了大量的資金創造了巨大的泡沫,最後全民的資本都會在這過程中受傷慘重。
因此凱因斯主義重新回鍋,在川普時代讓美國再次強大成為口號,但背後包裝的就是政府更強勢的主導貿易政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這些政策重演了凱因斯主義的悲劇,凱因斯主義最大的問題結合了貨幣主義的問題是,便宜的貨幣並沒有讓實體經濟發展,因為伴隨著市場競爭,實體產業回收慢的特色讓先進國家無法使用廉價勞動力進行生產,而如果沒有一貫發展製造業和良好的人才培育,就會失去製造業為本的發展路線,這使得美國無法與日本和德國一樣,創造許多製造業的人才而持續發展先進製造業與多種職業的路線。
更多的資本前進股市但卻沒有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因為自動化與廉價的利率,讓資本快速的發展,這時候擁有更高教育的程度者屬於先進生產力,而越來越多中產階級因為教育的商業化無法獲得擁有先進生產力,這時候中產階級許多收入開始衰退,進而導致結構性失業的問題,在分工精密的社會,跨行的成本也逐漸提高,使得員工如果要跨行或者因為產業本身的凋零而難以迅速找到工作,甚至就算找到工作薪水無法與原本的產業相提並論。
凱因斯認為成長是永無極限,所以沒有思考當勞動力需求快速下降,這會反向帶來市場需求的衰退,因為很直觀的理解,薪水低了自然消費能力就低落,生產技術的提升帶來的可能不是經濟成長而是經濟衰退,反而歐美先進國家以強勢政府來使得工資不斷提高創造了即便是非常低技術門檻的職業也因為在地化的需求,例如超商的店員、餐廳的服務生等都能取得相當不錯的薪水進而提高低技術門檻工作的薪資,這等於保障了消費力,使得經濟體系不會落入惡性循環。
此時政府會不斷利用補助希望填補勞動力的缺口,或者利用發展擴張財政支出來達成經濟成長,但這些補助或者財政支出,如果沒有思考長期的生產力問題,最終還是難以解決就業與高所得國家創造附加價值的問題,最終只是發生停滯性的通膨,進而發生在貨幣擴張階段的蕭條,自此經濟將面臨長時間的修復才能恢復原本的作用。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