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9今日財經(一)-盤整台股前50大市值個股一年內與年內表現,誰會是未來下半年的大黑馬?

閱讀文章前,請先閱讀本部落格免責法律聲明連結!
當您閱讀以下內容表示同意以上免責法律聲明,並同意與了解自身投資損益與本平台無關。

2019重點事件大事記-->點擊綠色連結
文章內容曾提起之進出價位-->點擊綠色連結


下面這張表示持有一年以來仍然呈現虧損的個股,可以看到國巨是持有一年虧損最多的個股,可成第二,鴻海第三,台化第四,國泰金第五。

把金融股上色,蘋概股上紅色,電子原物料股(被動元件,記憶體)上橘色。
可以看到跌幅領先的金融股有個特色
在2016年底我們曾經談過台灣五大壽險公司排序如下
國泰,南山,富邦,新光,中壽
市佔率略有變動
國泰,富邦,南山,新光,中壽
而南山主要以寶成與潤泰集團持有
而開發金因為持有中壽所以這份持有一年虧損的榜單,中壽和開發金都上榜了。


綜合討論一下這些個股下跌的原因

國巨主要受到貿易戰後被動元件需求下滑,今年以來除了第一季營收還有成長34.95%,二月開始一直衰退,到了6月甚至單月營收下滑超過60,6月下滑61.91%,7月下滑65.55%,以他現在的股價下跌58%,算是跟營收比還下滑的不夠多,被動元件已經連續三個季度都在去化庫存,目前庫存的水位偏低,從國巨2019年8月1日的股價266元來看,8月16股價263.5已經沒有太大的跌幅,5月份創下240.5的新低後,至今漲幅9%左右,就現在的狀況來看,國巨的股價沒有特別貴,股價已經站上季線,盤整已經達到3個月,但缺的就是對被動元件的需求。

以國巨過去的歷史營收曲線來看,營收的高點都集中7月8月9月這三個月,去年2018年底算是比較例外因為貿易戰而大幅下滑。

就目前的評價來看否而是一個還合理的價格。

--

可成今年以來7月營收創下五年新高,但Q1與Q2的以季為單位的年增率都衰退剛好22.55%,但股價下跌37.62%,今年6月可成董事長洪水樹曾經預警今年智慧手機業務不佳,目前可能有三大產品線,去年的2019年8月27日洪董曾經說下半年夜機會大爆發,當時可能9月與10月果然真的大爆發,但從年增率的觀點,可能2017年的表現是9月10月都很強,2017年的周期更是整整從2017年5月營收年增率一路成長到2018年的5月才見到瓶頸。

但2018年可成10月也只有成長3.63%,跟2017的狀況相比實在還好而已,洪董對2019年的趨勢來看:

手機製造產業對金屬機構的要求更高,製造難度會更難。
實際上市面上各家手機廠本來就越做越薄,自然加工上因為鋁合金剛性本就不好,且機海戰術蘋果也從原本一年只有一種機款擴張到變成3種機款,有小機海的味道出現,但今年2019年的亮點在7月可成營收已經先行反應來到五年新高,但你不高興,如果你只會看營收那就看不懂為什麼可成股價跌幅高於營收跌幅,都還不用看損益表我就能猜測,可成的營益率大幅下滑,累積至今年Q2同期比較,2018年的Q2營益率有32.49%,到了今年2019年只剩下12.23%,連一半都沒有,這表示可成要做一倍的營收才能有過去的獲利。

前面今年2019年六月洪董已經說過未來設計趨勢變難,這表示製造上的成本會提高,良率會下降從營益率就能看見可成洪董說的已經正在發生,還伴隨著這樣的營收是以砍價而得來的,目前可成的股價也沒有特別超值,且可成股價表現較好的月份往往在1月2月3月,因此現階段也沒特別值得介入的機會。

--

鴻海長線一點的觀點來看他已經遇到瓶頸,之前在7月24日的文章內已經提過了。
https://coldbloodinvestment.blogspot.com/2019/07/20190724.html
但鴻海今年營收前兩個月Q1年增率2.5%,Q2年增率7.44%再度觀察鴻海H1(上半年)的財務數字,2019年營益率2.67對照2018年營益率2.88%,2019年營業利益155億,對照去年158億明顯還衰退3億,但只有衰退大概2%,股價卻從去年跟今年比,考量到減資與配息去年的同一天8月19日(去年19日假日,以8月20日算)的股價是93.44,跟今天收盤價72.4比起來,下跌23%。

且鴻海已經經歷了三季的去庫存,資產負債表也開始改善,現在的股價反而有點不合理,最大的原因應該是鴻海的董事長郭台銘郭董跑去選總統導致股東籌碼鬆動。

但鴻海股價歷年來最好的買點都在3月,已經過了一陣子,今年下半年因為今年iphone也沒有5G版本,明年預料才是一個重頭戲,2020年3月或許可以考慮有一個不錯的買點。

--

台化,基本上塑化股這一波都非常慘,台化從7月開始股價一路貼息表現一路大跌,從去年12月開始台化年增率開始出現衰退的週期而更是從2018年9月就開始營收一路向下,今年以來6月份的營收更是衰退達24%,3月開始營收一路衰退到6月,到了7月份才稍有起色。

合併H1本業利益也只有137億,與去年226億相比,衰退40%,股價只有掉22%算相當不錯了,參考營益率也從11.39%下滑到7.96%,衰退3.43%,所以可以看到台塑,台塑化,台化三家公司都落入持有一年的負績效排行榜。

主要就是今年以來的油價不穩定的暴漲暴跌,加上平均油價仍然價格偏低,塑化下游的需求也開始衰退,可以看到黃色的位置恰好就是台化主力產品PTA開始轉折向下的位置,恰好與股價同步在這個時間開始下跌。

這家公司如果股價還沒站上季線不要隨便進去抄底,相對營業利益的衰退,股價的跌幅還沒有滿足基本面的跌勢,但同樣的塑化產業有景氣循環的作用,下次如果升息循環非常值得配置一下,畢竟塑化產業當景氣爆走向上,會遇到一個特殊現象,因為未來的塑化產能受到環保問題相當不好開,價格一上漲,這些龍頭產業就會開始受惠股價大幅往上,到時候就是一個很好的介入時間點。

例如PVC二線廠的華夏當時2015年中國股災股價還原當時只有8.52元,最後漲到2017年的升息循環高點來到31.3,整整爆漲快要四倍,而時間不過兩年多,循環的意義就在幫你掌握這一點,所以為什麼這一波我沒有介入下游的石化產品,因為這些產品的需求彈性比較大,跟上游的原油不同,所以我是買原油而沒有買下遊,但反過來說,因為需求彈性大,當庫存行情開始,他們就會開始爆走。



因為週三週四我要到大陸出差兩天,應該這兩天會寫兩篇文章當存檔到時候時間到在公布,不過應該與及時財經時事無關,剩下的個股明天在看看有沒有機會慢慢說完。

要先感謝一位我們的贊助好友,他在深度文留言願意幫忙做義工,在這裡先婉謝這位好朋友的謝意,但真心地感謝您願意這樣的付出,因為我不喜歡讓別人做白工,而現在冷血投資真得也還沒有多餘的資金可以請一個幫忙校閱的人,像是今天圖表的截圖和EXCEL製作都是助理幫忙,他還要額外負擔不少基本研究工作,所以如果有看到錯字還是語句不通順再請幫忙留言提醒,再次感謝。

這周週五是台灣歷史重要的轉折點,大法官釋憲會議針對軍公教年改案將在周五公布,前陣子有一位公務人員他好像也是深度好友,他有給我一些心得分享,在扁政府時代就開始提高公務員的提繳費用,實質上他認為這就是違約了。

關於這一點因為我還沒做功課,因為通常是這樣,例如國民年金他也都會調漲費率,關鍵是調漲的時候有沒有同步把你未來會領到的金額也調漲,如果沒有,我也認同這樣的看法,等於繳得更多卻領更少的錢,所以實質上是在扁政府時代就違約了,但至少沒有影響到退休的年金,但現在是實質影響年金,且是帶有政治目的,因為之前說過,勞保有更大的潛藏負債但卻沒處理,就有政治上的考量,導致七年後勞保年金就要破產,2020年的總統還不會遇到,除非特別衰,股市大崩盤那可能2024年內就會遇到勞保破產危機了,否則2024年的那任總統還是要被迫砍掉勞保給付,這麼重大的問題,沒人管,連要參選的蔡英文與韓國瑜就看他們會不會在8月23日開始針對釋憲後有新的動作。

之前我說過很多次,捍衛台灣的私有財產制與契約精神是最重要的,這是資本主義的經濟體要能發達的重要條件,因為這是自由市場的基本發展要素,所以格外重要,而最根本的年改卻始終沒有完成,也就是現在還沒考進軍公教的這些年輕人,將條件訂好刪改好,把2021或者2022進來的軍公教規則訂好,讓在職的薪水提升,退休的退休金大幅降低,讓軍公教在職薪水能夠與社會貼近甚至更好,但退休福利與勞保貼近消除職業的差距才能永續讓職業階級的鬥爭結束,但很可惜蔡政府任內挾著立法委員的多數,卻沒有完成真正的年改,而是半吊子的年改,在歷史的評價上,最終還是要趕快先把2021與2022的法案與提升未來現職軍公教務的在職薪水和淘汰制度,才能真正改善軍公教的品質與人力資源流動,美國為什麼有很好的產官學制度,因為他們的人才幾乎可以很輕鬆的在政府單位與學術和企業流動,所以回到學校教書的主管有充分的實務知識,在政府的高階主管也有企業的實務經驗,而企業吸收學術單位或政府的人員也能得到領先的技術或者是政府行政上如何配合政策的實務經驗,三者相輔相成才能讓美國的科技得以實現量產,而政府得以吸收優秀的人才,這是美國文官制度上相當優異的一點。

當然不能否認當中像是川普政府也酬庸了不少人,且很多根本有很荒謬的利益衝突,但至少過去歐巴馬和小布希時代都還是維持這一個很良好的傳統,讓美國始終維持著世界霸主的地位,這一種美國的制度是台灣值得學習與借鏡的。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