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9冷血財經(二)-為什麼避開股市崩盤如此重要?

閱讀文章前,請先閱讀本部落格免責法律聲明連結!
當您閱讀以下內容表示同意以上免責法律聲明,並同意與了解自身投資損益與本平台無關。

2019重點事件大事記-->點擊綠色連結
文章內容曾提起之進出價位-->點擊綠色連結



Pressplay深度文訂閱連結-->點擊綠色連結
不限金額贊助網站營運-->點擊綠色連結


美股系列文->點擊綠色連結
概念股系列文-->點擊綠色連結

1929年10月28日在被稱為黑色星期一,一個月以前股市道瓊指數見到381點的高點,而十月下旬股市就暴跌了超過30%,但問題是1929年,美國股市的本益比竟然只有15,本益比的意思一般來說就是一家公司一年每股獲利多少,而你為了這獲利願意出多少錢?

更簡單一點講,假設公司維持這樣的獲利狀況,15表示你買近這樣的公司再沒有持續投入的狀況下,你需要15年這筆錢才能回本,1929年可口可樂的本益比在15-18之間,現在是30左右,這表示現在的投資人願意花兩倍的錢購買一樣的獲利的可口可樂。

2010年可口可樂的年度營收是350億美元,到了2018年也就是去年已經下降到了320億美元,也就是經過了8年,可口可樂的營收卻還反向下降30億美元,算換台幣超過900億元,EPS從2010年的2.5美元,下滑到1.5美元,更重要的是可口可樂反映的是現在市場上與歷史的平均值高於50%,這表示股市至少要修正30%以上才會回到正常的本益比區間。

從1929年的9月開始,股市崩盤超過90%,最終只剩下42點,在次貸風暴的時候也沒有這麼慘,主因就是開始了QE讓貨幣流動性解決股市崩盤的信心危機,1989年日經指數見頂後,來到39000點,已經過了30年的今天,日經指數依然跌幅超過40%,還經歷超級龐大的日本資產負債表擴張。

1929年以來股市的年報酬假設扣除通膨,也就是實質報酬率,這種算法是你實際領到5%的股息,但因為物價會上漲,假設當年物價上漲3%,你實際的報酬率只有2%,但神奇的來了,黃金在這麼長的周期來,扣除通膨的回報率是1.8%,從1999年以後年度回報率扣除通膨是6.7%,更重要的是黃金每年的生產量是固定的,不會有人謀不臧,如果股市崩盤他會有更好的報酬率。


上面這張圖是黃金、股市、20年債市,結果可以看到表現最差的竟然是股市,原因很簡單,因為在2000年初期和2009年股票市場大崩盤過,當大崩盤發生後可以看見FED為了拯救市場推出QE後黃金大爆走,但此時股票市場漲幅遠不如黃金好,債券市場更明顯出現反向,也就是說在一個長期的時間軸裡,股票的報酬實際上跟你想的差很多,因為選股有可能選到非常強勢的股票,但也有可能選到很弱勢的股票,所以大盤是代表股市的整體報酬,顯示多數人投資股票的報酬在長達近20年的周期裡會輸給黃金,而且輸的幅度還不小,2000年至今黃金報酬有400%以上,股票和債券都只有200出頭。

當一個長周期你在股票市場虧損嚴重的那一兩年會嚴重拉開你與其他人的績效,而這個時間點我一直認為就在2019-2020年之間,現在2019年因為川普與FED提前的預防性降息看起來一片美好,昨天標普500創下歷史新高,但就如前面所說,關鍵是如果現在大跌個一兩天,依照過去2018年2月,2018年10月,再到2019年10月初每次崩盤後都漲回原點,你會認為崩盤後還會繼續崩盤的人有多少?

顯然是寥寥無幾,因此有一派股債平衡的說法說我買股又買債,兩邊都不虧,這種說法要看你的股與債是什麼,但股市在崩盤的時候債券雖然可以對沖風險,但這次不一樣的在於連最懂債券的天王岡拉克都告訴你,美債有垃圾化危機,今年年初世界級的大師如巴菲特等都在探討現代貨幣體系的崩潰,原因就在於美國持續的印鈔卻沒有經常帳出口獲利的能力,使得美元長期仰賴發債和吸收國際資本,例如台灣持續出口各種產品,但買進保險公司的保險這些保險公司繼續把大筆的資產匯往美國,連IMF都示警高達13.67兆的台灣保險業是全球債券市場重大的風險。

也就是債券市場流動性實際上發生問題,因為在全球退休基金與央行瘋狂買債下,他們擔心未來沒有便宜的債券,買了就鎖在倉庫就此不賣,當債市出現流動性危機,債券就會爆發大擠兌,同樣的甚至連ETF也會發生這樣的擠兌危機,他反映的就是熱錢過多使得資金在緊縮時很容易出現人踩人,最經典得就是2018年10月後,出現相當恐慌的資金緊縮大逃殺。

現在貨幣環境重回寬鬆之路,是利率下行但經濟成長還沒反應下行風險的狀況,特別在10月初經歷ISM的不如預期來到衰退,川普為了拯救股市在10月11日和FED聯手推出緩和市場情緒的政策,至今美股重回新高,問題是即便是中美貿易戰和解,目前中國的問題並不是他們不想買,而是買不動,中國的庫存周期正處於調整階段,在房地產泡沫後底氣相當弱,這也是為什麼我持續等待陸股的原因,因為他仍在調整期,甚至可能因美國景氣墜落而連帶受到影響,我在等待的是美國墜落後,中國的反轉,因為如同在2018年底的看法,中國會是全球景氣第一個領頭的大國,因為他最先下墜和泡沫破滅,甚至有官方主動擠壓泡沫的現象,所以會是第一個帶領景氣向上的大國之一,在2018年底,陸股今年以來的報酬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但為什麼出脫?

原因就在美國會拖累中國,成為一個極大的不確定因素,即便川普與中國達成部分協議,問題是美股本益比過高,景氣循環仍然在降息循環,充分反映高度的風險,如果真的這麼好這麼安全,為什麼要降息?

這才是本質的問題,但多數只會看股價的人,不理解貨幣現象與經濟理論,最後就很容易在這種位置還一面倒的看好,道瓊已經27000點了,重要的權值股波音受到737MAX停飛後,連737 NG都出現飛安問題,嬌生團體訴訟,3M中國市場受挫,你會想要從27000一路做行情做到3萬點,還是從27000等他到3萬放空轉折等15000再來買?

答案呼之欲出,如巴菲特的名言:潮水退出,才知道誰在裸泳。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