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質台股】20220901(四) 九月第一天大崩盤,美元20年新高,股市挑戰新低點

作者:納蘭雪敏


【冰質台股】20220813(六) 美國7月CPI轉折,牽動全球股市起死回生 

上一次我們的內容提到:

原本我計畫在8月會在15110點進行出場,但發生了一件事情,這件事情就是美國公佈的7月CPI年增率數據下降到8.5%,較上個月的9.1%下降,於是整體FED的利率預期開始轉折至少1碼,這個事件讓我對15110的出場價再度上調。

短期目前我暫時上調到15805點,這個價格是6月16日台指期當天下殺的位置,為什麼是這個位置呢?很多人可能忘記了6月16日就是FED將0.75%-1%調整3碼到1.5%-1.75%的位置的那天,也就是換句話說現在反向出現了寬鬆預期,我就將短期的預期調整到這個位置。

最終本波來到15475點的高點就沒有突破, 接著一路下跌到今天的14801點,最主要是上次CPI後,FED主席Powell在全球央行年會再度聲明FED會持續升息到控制2%的通膨率到達,我之前在深度文提過拜登年底的期中選舉主軸就是降低通膨。

目前從台股的板塊來看,我以市值500的大公司來看,7月份營收表現非常慘澹的行業以3481群創、2409友達面板業最慘,各大金控也損失慘重,最主要原因就是2022年以來原物料大漲後,全球央行急速升息,導致股債雙殺,早在4月我就說過台灣投資人對金融股的樂觀錯誤,隨後各大金控出現重大危機。

【冰質台股】20220412(二)16764命在旦夕,金融股就能撐過危機? 

當時我說道:

現在很多人看好金融股的升息行情,卻忘記金融股高不可攀的PB比,另外忘記金融股的資產品質中最重要的房地產會隨著升息,開始反噬過去兩年為了衝刺房貸業務貸出去的30年貸款會讓壓力大幅增加,而如果為了金融穩定,央行不跟進美元升息,下場就是必須付出資金外移的代價,從外資毫不手軟的賣超來看,今年以來,外資已賣超5868億元,你對這金額要是沒概念,過去外資買的多一個月買超台股約800億算很多了,通常都在500億左右,也就是說5868億元是外資賣超一年的水位,非常驚人......

做為面板驅動IC相關的IC設計公司3034聯詠7月營收也悲情的衰退45.1%,記憶體的2408南亞科、機殼的2354鴻準、通訊半導體的3105穩懋、電腦系統相關的2353宏碁、2324仁寶、2376的技嘉、2377微星、2357華碩全部在七月份出現營收年增率衰退,2382廣達則逆勢受惠蘋果概念,蘋果新款Macbook Pro與Macbook Air搭載蘋果自製CPU後逆勢營收增長,半導體相關2330台積電、2303聯電、3529力旺、5347世界、3711日月光投控、6770力積電、6488環球晶、3532台勝科等半導體供應鏈7月仍然營收上升,PCB部分4958臻鼎-KY、2313華通、3037欣興、3189景碩也都仍呈現營收增長,特殊周邊的2360致茂以電動車電池檢測設備、儲能相關零組件與電池測試等需求暢旺股價逆勢在6月大跌不但沒有下跌還逆勢創高,新普旗下AES-KY則因為PE過高下修,但營收仍然呈現增長,網通類可以說是最不受到影響的族群,2345智邦、6669緯穎營收成長率甚至都超過台積電。

綜觀超過500億市值的公司來看132家中,有40家7月營收出現衰退,其實都還是正向。

台股加權指數實際上7月與8月的股價還出現微幅上漲,8月底的FED鷹派說法9月份是否能稱住前一波低點才是最大關鍵,畢竟美元創下20年新高已經重回2000年左右的局面,這代表其他國家的貨幣是這20年來最低,特別是歐元很可能在這波烏俄戰爭中直接被玩垮,在俄羅斯前面歐洲幾乎不堪一擊,歐洲過去錯誤的能源政策過度依賴天然氣,忽略了再生能源的不穩定,使得法國等國重回核能,德國也終於一改態度決定延後廢核。

目前我的持股依舊,比重維持在33%,成本在14175點。

7月12日來到了13964點以下,所以我持股來到33%,剩下了67%的現金,短線上我在15110點可能會進行出場10%,只要通膨沒有穩定下來我都會進行區間操作的波段操作,今年我這樣還能賺錢,成本壓低到14175點左右,今年在這樣暴跌的行情還能獲利非常感恩平常我對國際政治、經濟情勢的重視......(下略)

即便跌破14175點我還是不會停損,會繼續持有,因為高通膨在下半年必然受到抑制,會有很高機會不斷在未來出現大跌,大跌後FED可能就重啟降息帶領股市重振雄風,會出現類似1970年代不斷震盪的行情,所以我認為有低就要買,不能太過悲觀,但有高你也不要興奮,有高就要賣,會出現一個震盪數年的大格局,直到新格局的誕生。

美元當前再刷新高,但股市沒有跌破6月低點,現在如果美元再創高才有機會再重新挑戰6月低點,不過不要忘記一件事情,如果企業的營收和獲利持續增長,P/B裡面,Balance Sheet的淨值就會增長,導致股價就會沒有動,P/B Ratio還是持續壓低,也就是股票是持續變得划算,所以你不要執著於價格,應該專注企業淨值的變化,當前淨值比較有問題的可能剩下金融業不要碰,金融壽險雖然受惠債券殖利率大增,債券未實現損失受傷慘重,股市受傷慘重,產險也有防疫保單大洞要補,大概僅剩以商業銀行最傳統業務使用利差放款的這種銀行才最穩健,其餘的滿是地雷,千萬別碰。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