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質美股】20240521(二)-理想汽車重挫13%,Q2交付情況還是不佳


股價表現

理想汽車預計Q2營收年增4.2%-9.4%,預計交車量105000至110000輛,市場預估130692輛。理想盤中跌超16%,創19個月最大盤中跌幅,收跌近13%。

Q1業績

Q1營收256億人民幣,不如預期255.8億人民幣,年增率36%,季減38.6%。

Q1毛利53億人民幣,年增率38%,季減46%。

Q1毛利率20.6%,去年同期20.4%,季減2.9%。

Q1淨利5.91億人民幣,年增率衰退36.7%,季減89.7%。

Q1 Non gaap 淨利13億元,年增9.7%,季減72.2%。

美國財報中,Non-GAAP(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非一般公認會計原則)是指不依照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AAP)編製的財務數據或指標。

Non-GAAP指標通常由公司自行定義,用來提供給投資者一個更清晰或補充性的財務狀況或經營成果,可能包括調整後的淨收入、調整後的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盈餘)、非經常性項目調整後的淨利潤等等。

這些指標通常會排除一些一次性、非經常性或不具現金流影響的項目,例如重組費用、收購相關費用、資產減值損失等。

使用Non-GAAP指標的原因在於:

提供更透明和更清晰的經營狀況。

去除一次性或非經常性項目的影響,讓投資者更好地評估公司日常經營的真實業績。

與同行業或其他公司的財務表現進行更直接的比較,因為GAAP的規定可能導致不同公司間的差異,但是,使用Non-GAAP指標也有潛在風險,因為缺乏統一的標準,可能會導致不一致或誤導性的比較。

如果你對美股財報不是很瞭解,非常推薦由我們冰質資本出版的:

突圍華爾街:遠征美股的臺灣投資者 電子書,作者 納蘭雪敏 - EPUB 書籍 | Rakuten Kobo 台灣

這本書有非常詳細對於美股財報的各個英文術語對應的中文意義,美股比起台股最大的不同在於,因為有非常多的投資銀行與金融單位,會給出下一季預測,並說明更多關於本季與未來的展望,所以瞭解這些基本術語你就可以很快跟公司對接。

Q1歸屬股東的調整後淨利12.8億元,代表經過調整後,公司在Q1所產生的淨利潤12.8億,這種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是分配給普通股股東的,而不是特別股或者優先股股東或其他權益持有人。

調整後每ADS(American Depositary Shares,美國存托憑證)1.21元人民幣,去年同期1.44元,ADS EPS 0.56元 人民幣,去年同期 0.89元人民幣,大幅不如預估的1.61元。

每ADS收益(Adjusted Earnings per ADS):這是每一單位美國存托股份的收益,經過調整後的數據,通常會排除某些一次性或非經常性項目,例如重組費用、資產減值損失或收購相關費用等,目的是提供一個更能反映公司日常經營成果的數據,ADS有時候會代表多股普通股(或部分普通股),因此每ADS收益與每股收益之間會存在差異。

每股收益(Earnings per Share, EPS):這是每一股股票的收益,表示公司的淨利潤除以總發行股份數量後的結果,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標。

現金流開始,第一季自由現金流負50.6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為67.0億元人民幣,2023年第四季為146億元。

管理費用

Q1的研發費用為人民幣 30 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4.6%,季減12.7%,研發費用較2023年第四季減少主要與新車型研發專案的時間與進度相關。

銷售、一般及管理費用為人民幣 30 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81.0%,較上季增加減少 8.9%,較2023 年第四季減少主要因車輛交付量減少。

Q2預測

理想汽車預計,營收299億元—314億元人民幣,年增4.2%—9.4%,不如市場預估的386.3億元。預計車輛交車量為105,000—110,000輛,較2023年第二季成長21.3%—27.1%,市場預估為13,0692輛。

中國大陸配置

2024 年3 月31 日,在中國大陸理想在 142 個城市擁有474 家零售中心,209 個城市有 356 家售後維修中心和理想汽車授權鈑噴中心,並投入使用 357 座理想超充站,配備1544 個充電樁。

MEGA風暴

Q1理想發布三款車型,理想 MEGA, 2024 款理想 L 系列,包括2024 款理想 L7、理想 L8、理想 L9,以及家庭五座豪華 SUV 理想 L6開啟交付。

這次風暴的重點在於3月初上市的MPV純電箱型休旅車,中國大陸網友說這台車太像靈車,理想汽車董事長李想承認太想賣MEGA,而這台車我自己推測很可能是參考了臺灣市場賣到爆炸的,TOYOTA Alphard和Lexus LM ,這兩款車型在臺灣市場目前都賣到需要加買很多額外的配件,對照二手車市現在冷清無比,李想承認對MEGA的銷售太過重視甚至導致主力車型理想L8沒有位置擺放。

並且放棄全面開花的策略,專注在大型零售中心進行銷售,2024年3月初開始銷售的MEGA,半個月只有4000輛訂單,連每個月的5000輛產能都無法滿足。

理想2015年創立以來,其時都是採用增程式電動車(extended-range) ,這種電動車會配備汽油引擎,電池電量耗盡時,引擎會自動啟動為電池充電,比起真正的純電車不同,而MEGA是真正的純電MPV,MEGA純電MPV被理想汽車稱為全球最大的量產乘用電動車,車長5,350mm、寬1,965mm、高1,850mm、軸距3,300mm,但有些汽車專家認為這樣的說法並不正確,像是勞斯萊斯的Spectre EV車長來到5,453mm,但是Spectre EV並不是量產的車款,還有0.215Cd的風阻係數值,理想表示這是全球量產MPV當中風阻係數最好的車款。


平均電耗為每100公里耗費15.9kWh的電,也是全球最省電的純電MPV車款,電池容量為102.7kWh,可以讓這輛車擁有710公里的續航里程(CLTC),不過CLTC(China Light-Duty Vehicle Test Cycle,中國輕型汽車測試循環)的續航力數據經常被批評過於樂觀,因為測試方法和實際駕駛的狀況差異很大。

比起CLTC更多人會參考WLTP(Worldwide Harmonized Light Vehicles Test Procedure)和EP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的數據。

電動車不再火熱,歐洲競爭落敗

全球電動車大國就是中國,中國本身的汽車數量,電動車就佔據40%以上,當中這塊市場更有85%都是中國本土的汽車公司自產自銷,而全球電動車銷售數量大約650萬輛,中國品牌佔據55%的江山。

歐洲原本以為自己可以靠著自己紮實的品牌轉型成功,沒有想到在這幾年高速落敗,更嚴重的是因為烏俄戰爭後歐洲電價高漲,充電樁難以普及,因為電費可能算起來不會比汽油便宜,德國與法國開始回頭反思是否還要加速電動車發展,甚至將節能減碳目標先往核能走。

賓士2024年2月份時就直接宣布放棄2030年全面電動化的計畫,豐田也認為,油電車氫燃料還有燃油車,還是會占超過70%市佔率,不過氫燃料原則上就是TOYOTA不可能做到的,因為加氫站建置成本太高了,完全就是TOYOTA失敗的布局,保時捷也認為歐洲2035年逐步淘汰銷售燃油車計畫,可能會延後。

比亞迪2023Q4超越Tesla成全球電車龍頭

2023年Q4特斯拉交車48.4萬輛,交車量和生產量雙雙優於預期,但是第二名的中國大陸電動車龍頭比亞迪,用52.6萬輛的銷售量一舉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純電動車冠軍,2023年全年市佔率來看,Tesla為19.9%,中國大陸比亞迪則是17.1%,但目前2024Q1比亞迪的數據是30萬輛電動車,比起去年Q4下跌43%,而Tesal的Q1也很慘,只有38.68萬輛,但反向超車比亞迪。

電動車市場受高利率影響尚未解脫

電動車我認為最主要受到抑制的原因在於中國大陸景氣尚未回溫,再來歐洲補貼減少與電動車競爭落敗,美國又有貿易戰因素,增加電動車關稅,此外全球通膨下,電價高漲後與原油價格的水準越來越接近,只要核能沒有大幅度發展,對於電動車的利空都尚未結束,自駕車技術並不是重點,因為汽車成本和消費力才是關鍵。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