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納蘭雪敏
人生苦短,紡織股王儒鴻在2024年6月12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洪鎮海確定退出董事會退休交棒,洪鎮海1951年出生,算年紀今年應該是72歲,對照電子五哥,似乎退休的還早,不過也顯示洪鎮海放的下,相當了不起,電子業裡面可能郭台銘也算退休早,郭台銘今年73歲,2019年6月21日他就讓出鴻海集團董事長,雖然當時是因為要選舉的因素,最後還是國民黨以初選結果讓韓國瑜代表國民黨參選。
儒鴻股東會當天收盤價535元,市值1467億元,規模大約與亞泥差不多亞泥當天收盤41.45元,市值1470億元,也與當天9.42元收盤的新光金差不多,市值1458億元。同業聚陽市值只有955億元,收盤價在395元。
以洪鎮海服務47年計算,他當年是25歲創辦儒鴻,接棒的王樹文目前約52歲,非常年輕,正值壯年,王樹文在儒鴻也已經20多年,推算30出頭歲就進入儒鴻,他畢業於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取得會計學碩士學位,擁有美國會計師執照,加入儒鴻前在中國信託擔任銀行副理。
儒鴻展望
回顧過去歷史,洪鎮海認為儒鴻成功的兩大關鍵因素,一是日本當時面臨產業結構的改變,將技術移轉到台灣。二是儒鴻成功開發出針織布彈性布料,進而打入 NIKE、adidas 等國際運動品牌供應鏈,洪鎮海從苗栗溪洲發家,1985年打入NIKE供應鏈,1991年獲Adidas自動上門商談,從彈性布料一直到現在的高機能性產品,原本有四位創辦人,洪鎮海任董事長,另兩位創辦人蔡賢嶔、王豊真,還有一位不在儒鴻董事會,洪鎮海負責研發及業務、王豊真全心投入研發,本業為染整原料的蔡賢嶔則是金主角色。
蔡賢嶔以砮丹公司持股14000張,占持股比率5.1%,並以個人名義持有約7769張,占比2.83%,加總共持有21769張儒鴻股票,換算今日收盤價426元,當時2022年市值就高達92億元。
王豊真以個人持有儒鴻8233張,占比3%,配偶王鄭金枝也持有8663張,占比3.16%,夫妻倆一共有16896張儒鴻股票,市值約72億元。
創立之前曾經在染整廠工作2年,也提到創業是他小時候的夢想,且創立儒鴻第1年就賺錢、開始分紅,更指出當時日本產業結構面的改變,公司目前有6家小巨人客戶,去年2023年111月時有說,三個是運動品牌,另外三個是時尚+運動品牌,有三個客戶是布和成衣訂單都有,另外三個目前僅有布的訂單,希望明年可以開始有成衣訂單,儒鴻現在的產品99.9%是機能性服飾。
儒鴻本業利潤也以2022年最高,創下77.37億元,2018年以後多數時間都在50億元,2021年創下63.98億元,2023年創下65.49億元,今年2024Q1 14.76億元也優於2023Q1的11.28億元,儒鴻負債比約30.7%,扣除掉應付帳款20.4%,可能僅有10.3%左右,資金相當充沛,現金股息配發13.5元,配發率為71.5%。
洪鎮海認為今年比去年景氣好一點,但這一波需求並非全面性的,而是對的產品,亦即有新鮮感、設計感的產品,需求回來了。如果是一成不變、標準化的產品還是一樣不好。
相較四、五年前訂單能見度可以長達一年,品牌商甚至排定三年計畫,現在的能見度縮短至半年,主要是整個景氣循環與變化,品牌商也難以掌握。
儒鴻大客戶Lululemon今年2024年股價大跌,但其實今年Q1Lululemon本業利潤4.3億美元左右,去年則在4億元左右,其實也沒有衰退,只是對美國消費展望不佳,達不到分析師預期所以股價下跌很快。
5月底法說會時認為9月看不到30億元營收,主要是因為9月是換季因素,但現在有轉好,市場開始出現追貨的氛圍,尤其是好的品牌,儒鴻印尼成衣廠兩期規劃月產能200萬件,第一期100萬件已於2023年底完成,今年逐步建置第二期產線,並預估於9月達到滿載,預期第4季將可轉虧為盈。
董事名單
儒鴻這屆總共選出13席董事(含獨董),裡頭就有7名博士,8席董事、5席獨董,目前儒鴻將以副董事長王樹文接棒,現任儒鴻副總經理、洪鎮海長子洪瑞廷;現任儒鴻總經理陳坤鎕;集盛總經理蘇百煌;知識力科技董事長曲建仲;毅遠投資法人代表謝國松,以及貝昱公司和欣忻公司。
5席獨董新當選人包括輔大織品服裝系副教授尤政平、正元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會計師劉乃銘、經濟部工業局產業升級創新平台計畫審查委員賴秋君、自然美生物科技董事石天威,和台灣創意經濟促進會理事陳曉開。
0 留言